和调阴阳益肺固肾法治疗糖尿病100例
2022-05-13张红伟师宾
张红伟 师宾
关键词: 和调思想 和调阴阳 益肺固肾 治疗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1--01
内容提要: 在和调理论指导下运用调和阴阳,益肺固肾法辩证治疗糖尿病,辩证分型为肺热津伤型、胃(脾)阴不足型、肾阴亏虚瘀血阻滞型,注重心身调节及生活护理,取得较好疗效,治疗好转率达到92%,患者血糖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笔者运用和调阴阳,益肺固肾法治疗糖尿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中,男48例,女52例;10-30岁6例,年龄31-40岁10例,41-50岁18例,51-60岁25例,60-70岁22例,71岁以上19例;病程0.5-10年23例,11-20年32例,21-30年34例,31年以上11例。(t2检验 P>0.5各分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
2. 方法:
2.1一般治疗, 注重生活起居规律及心身、肢体护理: 1)“管住嘴”合理饮食调节:减少米饭面食及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量;2)“迈开腿”规律运动调节:适度运动,坚持每周运动3-5天,避免体重增加;3)“好情绪”良好心理调节: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长期性,保持平和心态、良好情绪,积极配合医护治疗;4)“长治疗”必要时西药治疗: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或胰岛素等。5)“重护理”注重日常护理:注意衣物鞋袜的舒适性,保持皮肤温润,及时修剪指甲,防止下肢脉络迂曲。
2.2 中医和调阴阳,益肺固肾法:1)早期(32例):肺热津伤型,治法以和调润肺,清热生津,方用消渴生津方:花粉、麦冬、葛根、黄芩、栀子、生地、知母、白芍等。2)中期(50例):胃(脾)阴不足型,治法以和调养胃,益气养阴,方用生脉饮加味: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生地、黄连、花粉等;3)晚期(18):肾阴亏虚、瘀血阻滞型,治法以和调固肾,滋阴温阳化瘀。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黄精、肉桂、山茱萸、茯苓、山药、泽泻、川芎、黄芪、杜仲等。4)加减:热甚加黄芩、石膏等;肢麻疼痛加透骨草、牛膝、乳香、红花等;水肿加猪苓、茯苓皮、桑白皮等;腹胀腹泻加山药、莲子、砂仁、麦芽等;头晕耳鸣眼花加天麻、石决明、石斛、丹参、女贞子、旱莲草等。
3.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糖尿病诊断标准1(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餐后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拟定:1)治愈:血糖正常5例;2)好转:血糖较前有所下降在6-10mmol/L之间87例;3)未愈:血糖>11.1mmol/L, 8例。总有效率92%。
4.典型病例:
王某,女,65岁,居民,因“口干多饮多尿1周”于2019.05.23就诊,当日检查空腹血糖12.3mmol/L,餐后血糖2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甘油三酯3.2mmol/L,体重指数(BMI)28,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常规均正常,空腹C肽2.5ng/ml。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辩证燥热津伤型。治疗方案:1.调生活:减少米面等碳水化合物及糖的摄入,多食蔬菜,适当摄入蛋白质;2.加强运动:每周3-5天适中强度运动,减轻体重;3.糖尿病宣教: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减少焦虑,保持积极配合治疗的良好心态;4.积极治疗:格列美脲片2mg,qd 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 bid 口服;同时口服中药消渴生津方:花粉15g、麦冬20g、葛根30g、黄芩12g、栀子15g、生地15g、知母15g、白芍12g,14天为1疗程;5.定期监测血糖和做好日常护理等。结果:治疗1月后复查口服血糖下降至7.2mmol/L,餐后血糖10.9mmol/L,体重减轻约2kg。治疗2月后患者血糖降至空腹4.6mmol/L,餐后血糖7.8mmol/L,但发生低血糖症状2次,随即停用格列美脲片,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及中成药制剂降糖胶囊养阴生津治疗,随后病情稳定,血糖波动5-8mmol/L,未发生过低血糖现象。至今患者仍能定期复查血糖,体重保持稳定,复查甘油三酯2.1 mmol/L,BMI25。
5.讨论:
“中医和调思想”是云南省名中医李庆生教授所创立并以此为主导的疑难病诊治系列思想。主要学术思想是抓住人体内外、阴阳、脏腑、气机、气血、津液、身心失和与不和的关键病机,以和识变,识和辨不和,主以三因制宜,“和调”之法治之,攻补兼施,寒温并用,表里同解,脏腑同调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为本,燥热偏盛为标。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脾)肾,其中肺敷布津液、胃(脾)传输津液、肾固摄藏津,消渴病虽有在肺胃肾偏重不同,但往往也相互影响,临床症状较复杂,没有明显界限,不易区分。消渴病日久可致阴阳俱虚,脉络瘀阻,经络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从而产生各种并发症。“和调思想”對于消渴病的治疗注重“辨病论治”和“辩证论治”。在治疗中运用和调理论,结合气血、阴阳、脏腑辩证,调节肺胃(脾)肾功能及阴阳寒热虚实,使脏腑功能趋于正常,阴平阳秘,血糖得以稳定。在消渴病早期,病变常累及肺,为上消,病机以燥热伤津为主,文中病案即是此型,治疗以和调润肺,清热生津:中药天花粉、麦冬、葛根、黄连、栀子、生地、知母、白芍养阴生津润肺,黄连、栀子清热;中期则累及胃,为中消,病机以气阴两伤为主,治疗以和调养胃,益气养阴:中药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玉竹、生地、黄精滋养胃阴,黄连清胃热;晚期则伤及肾,为下消,病机为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治疗和调固肾,滋阴温阳化瘀:中药杜仲、山茱萸、茯苓、山药、泽泻、肉桂等温肾阳,黄芪、黄精养阴益气,健脾润肺益肾,川芎活血化瘀。通过和调治疗,使患者病情逐渐趋于好转,血糖稳定,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
和调思想注重对机体平衡态的调节,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在需求,是我们未来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2021.
2.云文山.圣爱中医代表性学术流派(学派)诊治特色举隅〔N〕.中国中医药报,2021-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