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做好A區連接友誼大馬路步行系統
2022-05-13
由建設發展辦公室升格為局級部門的公共建設局,新領導層林煒浩、沈榮臻及馬文俊4月1日宣誓就職並簽署就職狀。局長林煒浩透露,重組後迎更大挑戰,公共房屋及交通基建皆是民生建設的重點項目,將全面及有序推進新城A區各項建設,包括八項經屋及一項公共設施大樓工程、四橋落腳點道路網工程,四個社會房屋項目,道路網及排放網絡,地下共同管道,另一條連接澳門半島的行車天橋等。同時,加緊輕軌東線及AB連接通道的超大型交通工程的招標工作,以加強A區與其他區份的聯繫及便利出行。市民期望新官上任三把火,說到做得到,把A區的公共房屋及交通基建前期工作做好做到位。
按照新城大型交通基建規劃,新城A區對外有六條連接行車通道,包括: 兩條連接至友誼圓形地通車橋(現時A1及正加建一行車天橋)、一條連接至新城B區海隧、一條連接漁翁街A2行車天橋、一條連接友誼大馬路(近碼頭)A3行車天橋,以及正在建的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連接路北安。此外,若計自關閘起建的輕軌東線的話,未來新城A區共有7個陸上/海上對外交通通道,目前部分在建中或待建。未來對外城市交通設施可謂十分便利,相信居民駕車或使用公共交通出行選擇很多。
筆者認同,新城區規劃近10萬人口居住,交通基建設施的確是未來民生建設的重中之重,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城市建設,非砌模型遊戲,不是要和別人攀比數量,比實力,比家底,這種過度建設的思維模式,不僅造成公共資源方面的浪費,還往往造成對城市環境景觀等的不可挽回的破壞。可見,一個城市交通設施不在建得越多越好,而在剛剛好發揮到其應有的的價值。舉個例子,氹仔輕軌建設和營運均耗資不菲,但使用的人不多,就發揮不了價值。這類的教訓,在澳門可謂信手拈來,太遠的不說了,近些年的有比規劃時大了六倍的北安碼頭,近期的則有澳門新監獄工程,據聞目前仍在建且官員稱未能計到數。希望工務範疇官員能夠吸取這些有血有淚的教訓,並將之運用到新城區,建設好這片空白的城市交通藍圖,造福市民。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8年8月,當時城規會主席、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李燦烽提出,新城A區的道路規劃,將充分考慮出行需要,以人為本的設計讓市民可步行,以配合特區政府“步行城市”的政策。不過,該工務局領導人離職後,不再有人提過步行道的說法,社會上對未來會否建設A區連通澳門黑沙環區(友誼大馬路)的步行系統,更是無從得知,因為,不論從該區規劃圖,還是政府公佈資訊,統統看不到有關的半點表述,實在可惜。
筆者相信,對於居住在黑沙環和新城區的居民而言,一座貫穿新城A區和澳門半島東區的步行橋,其意義不只是為配合特區政府“步行城市”的政策,長遠的意義在於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減少居民對私家車和公共交通系統的依賴,也有助居民的活動空間擴闊至對岸。大家想像一下,一岸是本澳熱門休閒活動地點水塘公園,對岸是未來容納萬名學生的校區和大球場,如此近距離的社區空間,卻不見規劃點對點的步行道,何談以人為本的社區設施。
可能大家都認為,新城區這座新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的,但其實時間不等人,距離2026年大批公屋落成也才不過三四年時間,不要等到數萬公屋住戶入伙時,恍然發現到實際問題的所在, 最後上演一套諮詢再諮詢的過程,令城市交通規劃建設這一民生重大工程一而再地開倒車,到時不單止不能彰顯官員以人為本的思維,反而更顯被動。
(澳門/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