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重大事件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05-12虞银泉
●虞银泉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等相比于10 年或20 年前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资讯/新闻APP 以及诸如“抖音”“快手”等直播类APP 促使信息的传播途径变得多元化,目前,无论是社会重大事件或者一般性的社会事件均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广度在进行传播。
重大事件一般是指对社会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当代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大事件的定义可以进行扩展,一般来说,一个时期内传播速度极快且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事件,均可以归纳为广义的社会重大事件或者热点事件。针对重大社会事件的特点,包括鲜明的时代特征、影响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成因的复杂性、传播快速性、变动可导性等。鉴于以上特点,社会重大事件具备极强的教育功能,尤其考虑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大学阶段是该群体“三观”正在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思想比较敏锐,社会重大事件容易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思政教育的迫切性很高。
二、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1.实现理论的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为让大学生对思政相关的理论有更好更深的理解,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与有效结合,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教材中的案例一般来说,时效性欠佳,而社会重大事件或者热点事件往往让大学生有身在其中或者在见证的参与感,这些事件的背后实际上是囊括了国家制度、法律法规、道德层间的诸多理论,教学过程与之进行有效的结合,本质上就是对理论的实践。重视实践、着眼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所需,才能产生真正的现实价值。[2]
2.实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理性引导。重大社会事件从其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可以分为正面影响事件和负面影响事件。对于负面影响事件进行深刻解读与科学分析,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信息接收渠道多元化,对于负面影响事件往往充斥着一些未经深入分析、不实、偏激的报道,这些极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影响。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理性引导的职能,结合重大事件,适时选择热点内容,让教学更加丰满充实。
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校园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高校的思政教育还必须注重培育和提高高校大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报道,针对重大事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不人云亦云。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重大事件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
根据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在重大事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和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提升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1.追求真相原则。重大社会事件或热点事件由于其正在发生,我们所接收到的实际是信息,而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厘清事物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才可能了解其变化的规律。针对社会重大事件内蕴含的教育价值,在其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事件内容真实客观地呈现给学生,这实际上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者能够分辨、筛选信息,尤其针对一些尚未有定论的事件,需要更加谨慎,切勿不假思索进行传播或给出结论。分清事件的主次关系,避免信息叠加与表面化信息的堆砌,坚守客观原则。
2.辩证思考原则。辩证思考原则是开发社会重大事件的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其强调在开发过程中,遵守事物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各个维度全方面、辩证地对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实事求是,通过不断的推敲,对各种可能性进行不断的斟酌、批判,去怀疑、质问,对事物进行谨慎细致的判断。当然辩证思考需要以科学理论和思想作为基础,同时,思政教育者应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比如针对新冠疫情国内外各方面的报道,存在大量境外媒体的不实报道,我们需要去分析,其背后的本质目的究竟是什么?经过大量的推敲论证后,才会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
3.科学引导原则。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来说,科学引导是最重要的原则,即是将社会重大事件或者热点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将其主题与含义呈现出来,并结合理论进行科学的引导。科学引导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另外还需要坚持辩证思维和理性思考,再者需要坚持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考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正面教育,即思政教育者应把握热点事件好的方面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针对负面影响事件,则更加需要进行充分的辩证思考,通过反面教训给于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三、社会重大事件有效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在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探究社会重大事件有效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思政教研室组织架构设计
社会重大事件有效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架构进行保障。从教研室职能角度看,初步设计架构如下图所示:
如图1 所示,由思政教研室主任牵头教研室的工作,下设分管理论研究副主任、分管形势与政策副主任、分管教学副主任。各副主任分管的内容又可进行细分,其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包括:课题申报、理论研究、教材建设、进修指导、科普讲座等;形势与政策方面则包括:时政研究、社会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资源池建设、重大事件追踪、组织研讨、课程实践等;教学方面包括:课程安排、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评价、考试安排以及档案管理等。
图1 思政教研室组织架构
实际上,图1 的教研室组织架构是矩阵型,即在各分管副主任的垂直领域之外,还需要包括一些横向的小组,每一项职能并不是孤立的,如针对重大事件的课程开发,还需要包括对于重大事件的追踪、横跨各组的研讨,同样需要对应其所反映出的理论依据。对于课程的评价同样需要横向的小组来进行支撑。
(二)社会重大事件资源池建设与维护
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的流动与共享,可以极大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思政教研室应在教研室范围内甚至学校和校际范围内建设社会重大事件资源池,或者数据库。资源池应包括以下职能:
1.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分类存储。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前提下,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通过各类资讯媒介得以快速传播。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可以考虑通过一些自动化、智能手段来收集信息,比如通过Python 编写一些智能程序,通过对各类资讯软件每日发布信息的检索,收集信息,并实现对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编号、关键词提取、影响、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并存储。
2.信息的过滤与筛选。通过资源池进行初轮筛选后,需要由思政教研室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得到针对重大事件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汇总分类。
3.信息的发布与共享。针对经过筛选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发布,这里的发布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对校内外思政教育者的信息发布;其二,针对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筛选科学有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发布,以便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4.教学资源的存储与共享。针对基于重大事件开发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池进行存储并实现共享。
(三)社会重大事件教学课程的开发
由重大事件追踪小组首先确定待开发课程框架内容与提纲,及时发起研讨,由理论研究组和教学方法组共同参与,以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剖析,确定其背后所关联的理论,并选择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进而,指定课程开发组,进行具体课程内容的开发,待课程开发完毕后,需要由教研室副主任发起课程评审,以判断其正确性、价值性、教学可行性等,该过程需要快速迭代,以确保时效性。
(四)教学效果的记录、整理、评价与改进
教学效果的记录、整理、评价与改进是社会重大事件有效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闭环。鼓励课程讲师在讲授基于重大事件开发的课程后,认真、细致地将教学环节效果进行记录,并进行整理,分析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行思考,有条件可组织专家一并旁听,并对课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这些将作为课程持续改进的依据,实现对社会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的持续跟踪与教学。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梳理社会重大事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融合原则,进而探究了社会重大事件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设计思政教研室的组织架构、社会重大事件资源池建设与维护、社会重大事件教学课程的开发、教学效果的记录、整理、评价与改进,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的工作将围绕实践开展,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