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知识结构*
——基于SSCI和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5-12李莹莹王宏起王珊珊

情报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结构

李莹莹 王宏起 王珊珊 刘 娜

(1.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 150040;2.浙江财经大学 杭州 310018;3. 燕山大学 秦皇岛 066000)

0 引 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高质量创新,是建立国际行业标准话语体系、占据全球创新链前端的重要战略任务,然而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无论在产能利用还是创新方面仍不理想[1-2]。知识基础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对应产业领域的实践发展高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特征使其更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反映出产业创新实践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实践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相关理论研究也十分丰富,包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研究框架、热点与前沿[3],产业培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4],产业发展机制与模式[5],政策[6],评价[7],价值共创[8],技术转移与扩散[9]等方面进行梳理,这些研究为产业整体发展与相关政策制定指明了方向,对如何实现技术转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演进脉络尚不清晰,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是指该领域包含的知识单元及其相关关系所构成的层次化知识系统[10]。从知识结构视角揭示既有理论研究的全貌并基于知识更新过程探索关键前沿领域,对于指导新环境下产业创新实践和相应制度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理论的拓展、深化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分析关键词包含的主题与非主题类信息,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结构及知识更新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结构演进特征,结合突现词与新颖点提出研究热点领域并对前沿趋势进行分析。此外,面对产业创新发展要求与国际科技竞争需要,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关注点和研究范式等的不同,为加速产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理论方法支持。

1 数据与研究方法

1.1关键词共现分析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法研究知识结构及其演进、前沿是文献计量学中较为成熟的方法,对分析样本量较大的研究主题具有优势,但已有研究尚存在三点不足:一是知识结构方面,主要关注由科学问题集组成的知识结构[11-12],忽视了关键词或主题词所包含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知识单元,这会导致对知识结构的揭示不够全面;二是知识结构演进方面,一般以5年为周期分析知识结构演进过程[13-14],能够明显地比较出知识结构变化,但难以总结出知识更新过程及知识结构的演进特征,尤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研究仅持续了10年,需要更加细致的划分时间切片以反映知识结构演进,为有效开展科学规划、合理组织科研活动提供支撑;三是前沿方面,通过突现词分析[15]研究前沿存在时效性问题,根据知识结构演进特征分析研究前沿[16],是学者们普遍采用的基于时间凝练和理论精读后进行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17],但缺乏定量支撑依据。

综上,本文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法揭示学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内在相关性和学科领域的微观结构,以1年为时间间隔划分知识结构,对比分析不同切片中知识结构的变化,总结其演进特征。在研究前沿方面,对Sigma值、突现词与知识结构演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热点领域与前沿趋势。研究框架与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结构与前沿研究框架与流程

1.2数据来源及文献检索策略a.数据来源。以WOS(SSCI)和CNKI(CSSCI)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为文献来源,这两类数据库包含的文章质量相对较高,同是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可比性。

b.检索策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特有名称,国外并无与之完全对应的叫法,为此,本文通过对比各国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如德国《工业4.0》、英国《构筑英国的未来》、日本《新增长战略》、韩国《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美国《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得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相一致的国外产业类型。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与上述文件对比,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层分类代码与国外的产业一致性较高,可保证国内外文献检索一致性,因此以第一层分类代码作为初步检索词。为了扩大样本覆盖率,通过施被引方法进行二次检索(上述政策文件国内为2010年发布,国外为2009年发布,因此检索起始时间不同),具体检索策略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献检索策略

对Citespace.5.3.R6可视化参数进行调整,相同含义关键词合并,结果显示国内Q=0.8099,S=0.5723;国外Q=0.7621,S=0.7135,表明国内外文献聚类Q和S值均满足知识图谱分析的基本前提,可进一步分析。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结构及其演进

2.1整体知识结构将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知识结构均可以分为8个单元:Ⅰ-创新参与主体(企业、高校、政府等)与对象(具备关键、共性等特征的技术、产业)、Ⅱ-技术创新及其影响、Ⅲ-预测与战略、Ⅳ-机理机制与模式、Ⅴ-创新评价、Ⅵ-研究背景、Ⅶ-研究数据与方法、Ⅷ-政府干预,其中Ⅲ、Ⅳ、V、Ⅷ为主题类知识单元,Ⅰ、Ⅱ、Ⅵ、Ⅶ为非主题类知识单元。

对比国内外研究差异发现:国外在创新参与主体、技术创新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国内研究侧重于预测,国外研究侧重于战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制与模式方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机理方面,尤其是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占据了主要位置;创新评价方面,国内主要是创新效率评价,国外主要是创新扩散测度;研究背景方面,国内外均处于全球竞争、低碳可持续发展背景中,且多将中国、印度等作为新兴经济体和追赶者,美国、日本、德国作为发达经济体和技术领先者;研究方法与数据方面,国内研究方法包括专利计量、DEA、社会网络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等,数据多采用专利数据和面板数据,国外研究方法包括三螺旋、案例研究等具体方法,还有实证分析、模型等概括性方法,数据多采用专利数据和经验证据;政府干预方面,国内强调补贴和政策工具,国外注重创新政策和环境规制。

2.2知识更新过程及演进特征将时间切片间隔设置为1年,按时间顺序对比不同时间切片中知识结构,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更新过程及演进特征,将主要变动整理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结构变动

国内外研究知识结构的演进均具有知识结构固定化、知识单元研究内容多样化与阶段化特征。a.知识结构固定化指不同时间切片中的知识结构相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时间切片中的知识结构与整体知识结构相同,均由创新评价、政府补贴等8个单元组成;二是各知识单元研究比重基本固定,机理机制与模式研究始终占比最大,其次是预测与战略,而政府干预和创新评价研究比重最小。b.研究内容多样化体现在关键词种类逐渐丰富和对同一关键词的研究更加全面。c.研究内容阶段化体现在研究重心转移和主题变更两方面,研究重心转移指研究主题在各阶段的比重改变,例如国内机理机制与模式的研究中机制与模式研究比重降低,机理研究比重增加。研究主题变更指某研究主题只在一个阶段内出现或在几个阶段内间隔出现,例如国内研究背景中自主创新只在研究初期出现。

国内外研究内容在连续性、均衡性、侧重点三个方面存在差异。连续性方面,国内外研究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但国外研究的承接性更强,每个时间切片中都有大量关键词是一致的,而国内只有少数关键词持续出现;均衡性方面,国外研究在层次上和技术创新各阶段的分布上均比国内的更加均衡,例如国外研究涵盖了产业、企业和技术三个层面,而国内研究鲜有企业层面相关的关键词出现,国外研究覆盖了“知识-技术-产品-商业化”全阶段,而国内的研究更加集中在“知识-技术”阶段,对产品和商业化研究较少;侧重点方面,国内外研究在创新评价、技术创新对象、创新的影响、机理机制与模式等方面均有所侧重,例如国外侧重对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创新影响因素和演化分析两个部分,国内侧重于对机制和模式进行研究,包括协同创新链、网络、系统、模块化、研发管理、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

图3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结构变动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

3.1突现词与新颖点突现词和新颖点可作为判断关键词前沿性与关键性的依据。

a.突现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突现词如表2所示(深色部分表示突现词出现的时间段)。

表2 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突现词

2016年以来,开放式、融合式创新及创新影响因素等问题成为国内研究前沿,组织层面的技术转化与影响问题成为国外研究前沿。2009-2019年间存在多处相似的突现词,只是突现词的年份间存在差异,如“低碳技术-biotechnology”“专利相关关键词-patent”“新兴产业-emerging market”“影响因素-determinant”“全要素生产率-productivity”“社会网络分析-embeddedness”等。

b.新颖点。选取Sigma值大于1的点,如表3所示。

表3 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新颖点

从新颖点所属的知识单元看,国内的新颖点可归纳为创新参与主体与创新对象(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低碳技术)、数据与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专利计量、可视化)、机理机制与模式(研发投入、影响因素、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预测与战略(专利情报、专利组合、专利地图、技术融合)、研究背景(自主创新)5类;国外的新颖点归纳为机理机制与模式(spillover、determinant、collaboration、evolution、pattern)、创新参与主体与创新对象(biotechnology、organization)、创新评价(diffusion、productivity)、技术创新及其影响(product development、impact)、研究背景(emerging market、globalization)5类。

3.2研究热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知识结构演进、突现词和新颖点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结构、突现词与新颖点及其对应关系

从国内外研究知识结构的演进特征看,机理机制与模式、预测与战略的研究占比始终较大,而创新评价和政府干预的研究占比始终较小,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机理机制与模式、预测与战略两个知识单元中。

从国内研究的突现词与新颖点看,研发投入、影响因素、创新能力均属于机理中的创新影响因素研究问题;产学研合作属于机制与模式中的协同创新链、网络、系统研究问题;专利情报、技术融合属于技术预测研究问题;专利地图、专利组合属于创新战略研究问题。综合考虑国外研究的关键前沿领域以及中国多年来对具有关键、共性等特征技术进行突破的迫切需要,提出以下4个国内研究的关键前沿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1: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等)影响因素研究。

科学问题2:开放式协同创新链、网络、系统等相关技术创新组织的运行管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科学问题3:具有关键、共性等特征的技术(融合)识别与预测研究。

科学问题4:基于专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在理论研究中除了关注研究主题,还要关注创新参与主体、创新对象、研究背景、数据与方法、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等非主题类知识单元的差异对科学问题研究带来的影响,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领域间的异质性;创新参与主体中企业、学研机构、服务机构、政府间的异质性;国际关系背景由完全开放式创新背景向大国竞争下发达经济体构筑科技壁垒转变;产业发展基础背景由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模糊前端、技术、产品等创新特点的异质性。

3.3前沿趋势分析结合前文分析,从关键前沿科学问题、背景驱动式创新、创新参与主体多样性、研究的连续性与均衡性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a.重点关注技术预测与战略、创新影响因素、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的研究。技术预测与战略的研究,一是识别与预测产业核心、前沿领域是形成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发展规划的依据[18],应提升技术预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二是应根据中国当前发展现状结合技术预测结果制定相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行动依据,不同的战略导向决定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19]。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结构的演化特征看,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多样化发展趋势,因此可从两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单因素研究的复杂化,例如在研发投入值对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加入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二是多因素的联合考察,例如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间的因果、中介与调节效应研究。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已成为全球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之一[20],面对企业创新活动情景动态性、时限紧迫性与路径模糊性带来的种种创新悖论[21],开放式创新、平台以及生态系统等创新链、网络、系统研究议题兴起并不断交织,针对产业创新发展目标与任务,如何合理安排产业组织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22]实现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紧迫问题。

b.关注背景或情景驱动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背景的变动会为理论研究带来不同的影响,以数字化转型和大国竞争背景为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业创新资源、主体、边界、模式等均产生变化[23],如何应对或利用这些变化并进行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理论研究是未来的方向;大国竞争下,科技竞争常态化,面对国际技术壁垒,以往的先以技术换市场、模仿创新再逐步实现自主创新,或者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模式均难以发挥作用,国际合作创新网络的构建也将受到影响[24],在这种国际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开放式创新背景中,亟需探索大国竞争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开发新的创新机制与模式,增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c.增强创新参与主体研究的多样性,并注意不同创新参与主体之间的异质性。国外研究中涉及的主体更加丰富,包括企业、组织、大学、科学家等,而国内研究中多数是产业领域的关键词,对于企业以外的创新参与主体一般从创新合作网络的视角展开研究,探讨多主体协作创新以及企业如何嵌入并利用外部创新网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或绩效问题[25],鲜有研究探讨如何基于学研机构、创新平台、服务组织等自身发展建设来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问题。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学研机构、创新平台、服务组织等占据不同生态位,并在彼此价值互嵌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地互惠共生关系,增强创新参与主体研究的多样性,对创新参与主体间保持动态平衡关系、促进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在创新链全阶段、研究层次、研究深度方面增强研究的连续性与均衡性。从知识结构的演变看,国内外研究都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国外研究的连续性与承接性更强,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表现不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一项长远任务,这就必然要求其理论研究需要在增加研究多样性的同时进行持续性、挖掘式创新。在均衡性方面,国外不论是在研究层面上还是技术创新阶段的研究分布上与国内研究相比更加均衡,国内研究偏重于产业和技术层面,企业层面研究较少。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单元,也是技术和产业的衔接体,从企业层面展开研究有利于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同时国内研究鲜有与技术创新中后期相关的关键词出现,不利于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链条式创新发展,因此建议增加企业层面和技术创新中后期的研究,提升研究的均衡性。

4 结 论

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现有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全貌,清晰地掌握了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知识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热点领域及前沿趋势,并进行国内外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a.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知识结构均由8个部分组成,分为主题类知识单元(预测与战略、机理机制与模式、创新评价和政府干预)与非主题类知识单元(创新参与主体与创新对象、技术创新及其影响、研究背景、数据与方法)。

b.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知识结构演进呈知识结构固定化、知识单元研究内容多样化与阶段化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且具体研究内容及关注点在不断丰富及更替。

c.国内外研究内容在连续性、均衡性、侧重点三方面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不同时间切片中的关键词重合率低,研究连续性较弱,不利于理论创新与应用,在企业层面和技术创新后半阶段的研究分布较少,不利于形成多层级、全链条的理论框架;国内外研究在创新评价、技术创新对象、创新的影响、机理机制与模式等方面均有所侧重。

d.识别出国内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具有关键共性特征的专利技术(融合)预测与战略、创新影响因素、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技术预测与战略为产业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具有关键共性等特征的技术识别与预测、技术融合识别与预测、创新战略研究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创新影响因素方面,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是两个重要变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是主要目的,现有研究在“结构-能力-绩效”框架下不断丰富和延伸。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方面,企业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合理安排产业组织运行管理机制与模式,构建开放协作式创新链、网络、系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e.从关键前沿科学问题、背景驱动式研究、创新参与主体研究多样化、研究的连续性与均衡性四方面分析研究的前沿趋势。在知识结构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突现词和新颖点发现关键前沿科学问题指明未来理论探索的方向,同时发现研究背景、创新参与主体等非主题类知识单元也是当前研究的关键与前沿,背景的变动与创新参与主体的异质性均会影响研究结论及理论方法的适用性,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时需要注意非主题类知识单元的影响。通过国内外研究差异分析,发现国内研究在连续性与均衡性方面的问题,对此进行展望有助于丰富国内的理论研究框架。

本研究受到可视化工具对中文文献分析的限制,无法构建有向的知识网络,虽然能够较好的呈现出知识结构及知识结构随时间的变动情形,但难以刻画知识流动与传播关系,未来可在构建中文文献的有向知识网络方面进行突破。此外,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分三至四层代码,包含的产业类别繁杂,且一些研究对同一产业存在不同叫法,文献统计难度较大,虽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一级分类代码为准,并结合施被引筛选方式尽可能增加样本检全率,但仍有文献未纳入样本。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基于技能映射的知识结构和推测关系研究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