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发展论的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研究

2022-05-12赵佳颖

大众文艺 2022年8期

赵佳颖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 200062)

一、引言

分级阅读是指按照少年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智力和心理认知水平,制定他们适宜的阅读策略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

分级阅读的理念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发展得较为成熟。分级阅读已成为国际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也形成了一些分级阅读体系,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美国的蓝思(Lexile)分级系统和A—Z分级法。美国蓝思分级法是从出版物的难度和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行衡量,读者对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再选择适合阅读难度适中的读物。A—Z分级法是一种指导型的分级方式,综合考虑图书的内容、深度、印刷等主客观因素,根据字母A-Z的排列顺序将图书分为26个级别。

在我国,分级阅读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是随着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的。2009年,我国出台首个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标准:《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按照1~2,3~4,5~6、7~9年级阶段来划分,让儿童的心智从具体到抽象发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2011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要推行儿童图书分级制,给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推荐读物,并指导家长科学地选择图书。2017年6月,《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中提出“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国内的分级阅读要达到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还需要教育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家长和孩子的普遍认同,借鉴其理念方法,结合国内儿童的心智发展特征,提供符合中国少年儿童的分级阅读标准和图书。

2019年初,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调研,根据国内出版发行和教育机构的需求,参考国际经验,在全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提出编制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指导行业标准的计划。2020年4月,该计划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立项。这项整合出版、发行、教育等多方资源的“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行业标准,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皮亚杰指出儿童认知结构发展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个体为适应环境,不断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按特定顺序发展,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基础。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前期,婴儿不能分清自己与外界的区别,行为是自我中心、“无目的”的。该阶段后期,婴儿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他们的行为开始具有认知和社会“外倾性”,逐步从先天反射过渡到目的性行为,通过外显的行为影响世界,从而认识世界,形成现实的心理表征。0-2岁的婴儿追求感官体验,对外部环境产生兴趣,特别喜欢翻书和撕书,尤其是带开关的纸板书、玩具书,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色彩鲜艳、适合亲子共读的图画书和儿歌,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让孩子和绘本互动,让这些好玩的启蒙书开启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对语言表达的热情。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可以利用表征(心理表象、图画、词)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开始用语言来描述和理解外部环境。但由于缺乏一些逻辑认识形式,他们的思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和物理的现象。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常常把活着的任何物体都看作有生命的,其逻辑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儿童喜欢阅读拟人化的故事。因为在童话世界里,世界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容易被孩子喜欢和接受。此时儿童语言发展迅速,乐于互动体验,父母和老师可以选择反映自我意识的绘本,开展故事表演、语言模仿等形式的阅读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调动他们与故事间的互动。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守恒性、可逆性和整体性。儿童的思维已不再简单地受客体知觉特征的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能清晰地认识客体间的关系。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儿童逐渐开始独立阅读,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可以自己参与选择图书。他们往往会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周围的事物,因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文学作品备受欢迎。

(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摆脱了真实情境的束缚,能够用语言文字重构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对假设进行推理思考,思维运算方式已趋向于成年人。青春期的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不能采取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要多加鼓励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充分发挥阅读的优势,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只有当阅读模式满足儿童的实际阅读需求和阅读水平,才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图书,是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一直秉持的儿童阅读发展规律。

三、公共图书馆分级阅读推广活动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国内外图书馆按照儿童的四个发展阶段开展了针对性的分级阅读活动。

(一)感知运动阶段

英国图书馆是最早开始婴幼儿早期阅读推广服务的国家,发展水平也相对成熟。1992年公共图书馆主导实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向每个婴幼儿发放阅读礼包,从小培养其阅读兴趣。针对0-3岁的婴幼儿,苏州图书馆在2011年尝试实施了本土的“悦读宝贝计划”,向家庭发放“阅读大礼包”,里面有婴幼儿读物、亲子阅读指导书、阅读测量尺、苏州图书馆宣传册和少儿卡等物品。“悦读宝贝计划”不仅是赠送大礼包,还根据婴幼儿的阅读发展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听“故事姐姐”讲故事、儿歌时间、“蹒跚起步来看书”活动。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面向1岁以下宝宝的家长开展了Baby Lapsit(宝宝坐腿上)项目。30分钟内,家长们学习一些方便可在家里与宝宝进行互动和培养感情的活动,比如简单的歌曲、律动童谣和手指游戏。这些歌曲和童谣是专门为1岁以下的宝宝挑选的,其中还融合了宝宝们喜欢的身体摇摆和弹跳运动。这个项目以婴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为目的,帮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

(二)前运算阶段

公共图书馆常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儿童早期阅读推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利用馆内儿童特藏资源,为未成年人、亲子家庭、社区、中小学等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其中少儿系列(Youth Programs)和课堂系列“Classroom Programs”体现了分级阅读推广的明显特点。少儿系列活动为学龄前儿童(3-5岁)设计了特别的互动故事活动,将绘本故事和创意手工相结合。“cotsen走进课堂”的项目,由图书馆馆员进入社区学校,为K-5年级(即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儿童授课,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和阅读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乐趣。美国安克雷奇公共图书馆开展“学前故事时间”活动,通过半小时的故事、歌曲和运动,培养3-5岁学龄前儿童的早期识字能力,为其上幼儿园做好准备。

(三)具体运算阶段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能进行独立阅读。德国公共图书馆举办阅读长夜读书会和阅读俱乐部活动,参加对象为6-9岁和10-12岁的儿童,采用积分奖励的形式,鼓励儿童用绘画、文字等形式在阅读日记簿上记录读后感,引导他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纽约图书馆在周一至周四的常规放学时间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服务,该服务主要面向6-12岁的儿童,他们可以从馆里的导师或青少年阅读大使获得家庭作业的帮助、阅读推荐、趣味写作、STEAM和丰富活动,甚至还有零食。

(四)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德国图书馆为充分调动13-15岁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了线上故事续编活动。考虑到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劳动局专家和学者教授来图书馆针对16至18岁的儿童开展职业发展前景和规划的讲座,给青少年提供正确的引导,也让他们更好地审视自身未来的发展。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国际儿童文学图书馆与学校联合,面向初中生和高中生设计了“旅游体验”活动,包括参观历史建筑和加入研究体验计划,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经历。

四、对公共图书馆分级阅读推广的启示

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起着举无轻重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儿童阅读和教育的社会职能。分级阅读有助于阅读推广自身的深化和发展,挖掘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发展潜能。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要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阅读资源建设

根据分级阅读的精细化需求,图书馆应重视少儿文献资源建设,将阅读资源按年龄进一步细化,完善分级数字资源,方便儿童和家长寻找适合的阅读资源。根据读者年龄科学划分阅读区域,比如按照婴儿区、幼儿区、儿童区等分类,采用不同的空间布局设计,不管是桌椅、书架的大小和位置,还是墙壁的颜色、标识的样式等,都要给孩子营造适宜的阅读环境。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级阅读推广活动,注重活动的效果评价与反馈,建立阅读推广效果评价体系。

(二)提升馆员专业素养

为完善分级阅读资源建设,作为组织者、主导者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分级意识。图书馆应加强对专业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培养,组织馆员参加儿童心理发展、儿童阅读推广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提升馆员的业务素养。少儿图书馆馆员也是儿童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业务知识,还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充分了解儿童的发展特征和阅读规律,才能给儿童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注重多元合作推广

家长是未成年人阅读最直接的指导者,分级阅读推广可以从加强家长阅读指导做起。图书馆可通过传统纸质资料、宣传栏、新媒体等渠道向家长推送分级阅读的相关资料,培养家长的分级阅读意识,指导家长有效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在陪伴孩子中增进亲子关系。

开展馆际合作模式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建立与国内其他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或者国外图书馆的合作,共享资源优势,共建分级体系,联合共办推广活动,打造优质的活动品牌,提高分级阅读的社会认知和认可。另外,图书馆要携手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积极加强与学校/教育机构、出版社、社区、儿童医疗机构等社会组织等的联动,参考国外分级标准建立的经验,探索科学的分级阅读方法和制定权威的分级阅读书单,共同打造新型合作推广模式,满足儿童阅读的多样化需求。

结语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时期的阅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起到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承担儿童阅读教育的重任,公共图书馆要借助科学系统的理论为指导,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相结合,深入探析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不断完善资源建设、拓宽服务对象、加强合作推广,为儿童提供更优质专业的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