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与国际军控走势
2022-05-12王妍慧郭晓兵
王妍慧 郭晓兵
王妍慧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
郭晓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在俄乌激战之际,讨论国际军控似乎有点缓不应急。但究其根源,俄乌冲突的爆发与国际军控机制遭受侵蚀有着密切关联,而冲突本身及冲突中各方举措又将对核军控、防扩散产生深远影响。
俄乌冲突的时代背景是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冷战期间,苏联为首的华约曾与美国为首的北约长期对峙,但在一系列军控条约的规制下,双方在欧洲的冷战并未演化成热战。而近年来,这些经过艰难谈判达成的条约纷纷被废除、被退出,约束双方的军备控制规则逐渐化为乌有。在战略武器方面,禁止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导条约》于2002年被废除,美国以应对伊朗核导威胁为借口,积极在欧洲部署岸上“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和相关雷达。美国宣称其导弹防御系统仅是防御性武器,仅具有有限的导弹防御能力,无意削弱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威慑能力。但俄罗斯认为,随着导弹防御系统性能完善,它迟早会削弱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而且反导拦截器虽名为防御武器,其实也可以用作进攻武器。如不加以阻止,未来俄罗斯的战略核心地带将被美国的导弹力量所覆盖。因此,俄大力发展各种性能奇特、具有强大突防能力的新式武器加以反制。此外,禁止美俄部署陆基中程导弹的《中导条约》也于2019年作废。美国指责俄罗斯率先违约,而俄罗斯则认为美国的反导拦截器就可以用作陆基中程导弹。但双方退约并未解决各自关切,反而让彼此的安全疑虑进一步加深,双边关系更加僵持,地区形势更加紧张。对此俄罗斯感到焦虑,但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选择了无视,最终激起俄罗斯猝然发力,局势迅速升级。
除了战略核军控之外,此前俄罗斯与北约之间还有常规军控和相互信任建设措施。例如,允许彼此进入本国领空进行侦察的《开放天空条约》、限制常规武装力量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但是因为北约东扩和美国在欧洲推进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2007年暂停执行后者,2015年暂时退出该条约。美国借口俄罗斯未履行条约义务,于2020年退出前者,俄罗斯也于次年退出。
俄北紧张对峙增加核冲突风险。尽管俄乌冲突主要局限于常规领域,但也存在向核武器领域升级的风险。在对乌用兵之前,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战略力量军演。在西方加大施压之后,普京又命令战略力量处于特殊战备状态。俄罗斯曾设定了使用核武器的四个条件,即“获得的可靠信息显示,攻击俄联邦或其盟国领土的弹道导弹已经发射;敌人对俄联邦或其盟国领土使用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敌人对事关俄核反击能力存亡的关键政治及军事目标实施影响;敌人用常规武器攻击俄联邦并威胁俄国家的生存”。俄在乌克兰危机中运用战略力量,主要是为了威慑美国和北约,防止其直接插手,干预冲突。但俄的表态也将刺激北约强化“核共享”。此前,不少欧洲国家曾希望美国撤出部署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认为其无用且增加核恐怖主义风险。而现在这种声音逐渐消失了,欧洲国家转而支持强化北约的核同盟定位。
美俄核军控进程将受到严重干扰。美俄核军控在特朗普政府任内毫无进展。拜登政府上台后,双方发表关于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举行三次战略稳定对话,与中英法一道发表五核国关于避免核战争的联合声明,似乎透露出了一些转机。但乌克兰危机打断了这一进程。在普京命令出兵乌克兰东部两地区之后,拜登下令中断了与俄罗斯的军控对话。当前,美國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撰写正进入尾声,此次冲突也会促使美国紧急修订部分内容,对俄态势势必更为强硬。
乌克兰危机将增加核扩散风险。乌克兰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曾主动放弃了自苏联继承的大量核武器,选择成为一个无核武器国家。当时大国给予它安全保证。但陷入冲突的时候,它抱怨自己的安全并未得到保证,所以威胁要重新审议无核武器国家身份问题,研究是否要发展核武器。相应的,与乌克兰一道弃核的白俄罗斯也提出重新拥核的问题。在亚太,个别日本政客趁机鼓吹讨论“核共享”,考虑把美国的核武器引入日本。这意味着日本可能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无核三原则”,谋求战时对核武器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这将给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