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换总理:伏线与图景
2022-05-12林一鸣
林一鸣
2022年4月11日,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主席夏巴兹·谢里夫当选该国第23任总理。
4月10日凌晨,由巴基斯坦反对党联盟提出的针对总理的不信任动议最终在国民议会(下院)通过,以正义运动党(正运党)主席身份担任总理的伊姆兰·汗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被国民议会罢免的总理。翌日,议会下院在首都伊斯兰堡举行总理选举,反对党联盟领导人、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穆盟<谢>)主席夏巴兹·谢里夫当选该国第23任总理,他将组织内阁并担任总理至2023年全国大选。
巴基斯坦此轮政局变动看似突然,实则早有伏线。
从罢免伊姆兰·汗前一个月的事态发展来看,反对党联盟的行动可以说是“步步为营”。3月8日,主要反对党穆盟(谢)、巴基斯坦人民党(人民党)和伊斯兰贤哲会(法扎尔派)正式向议会下院提交不信任动议。3月28日,议会下院正式批准该动议进入议事程序,按规定须在七日内举行投票。紧接着,执政联盟中的俾路支人民党、巴基斯坦统一民族运动党(统运党)先后宣布“倒戈”。4月3日,议会副议长卡西姆·苏里驳回不信任动议,但反对党联盟向最高法院提起申诉,最高法院裁决苏里的决定违宪并予以废止,同时要求在4月9日对该动议再次进行投票。最终,该动议以174票获得通过,超过半数三票。
从正运党在过去四年多的执政之路来看,此次罢免行动是朝野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2018年,正运党异军突起,分别拿下国民议会、巴最大省旁遮普省及正运党“大本营”开伯尔—普什图省地方议会的多数席位,从而实现上台执政。但彼时反对党认为选举遭到军方操纵,并在此后发起多轮反政府示威,正运党则利用反腐调查等方式予以反击,朝野矛盾日益尖锐。随着2023年全国大选的临近,为“收复失地”,反对党联盟开始加大攻势。
从巴最近30多年的政治发展历程来看,此次政局变动是其政治转型进程中的一次反复。1988年,巴时任军政府总统齐亚·哈克将军遭遇空难,此后除穆沙拉夫军政府时期外,穆盟(谢)和人民党轮流坐庄主导了巴民选政治。穆盟(谢)和人民党分别脱胎于工商业阶级与地主世家大族,具有鲜明的旁遮普、信德族群背景,而伊姆兰·汗及正运党的支持者则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正运党以“新巴基斯坦”为口号异军突起,改变了两党制格局,被外界认为是巴政治转型开放化的重要节点。但政治转型往往伴随着往复发展,本轮政局变动便是一次反复。
从巴独立至今75年的历史轨迹来看,本轮政局变动是巴政治“主旋律”的一段变奏。巴“建国一代”政治精英的过早退场,使军方逐渐成为该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巴政治史中约一半时间属于军政府时期,国家政治权力的重心在军方和民选政治间来回摆动。进入21世纪,巴先后经历了穆沙拉夫军政府时期的兴衰和又一次民选政治的回归。2013年,穆盟(谢)以压倒性优势上台,此后军政关系经历了新一轮波动,最终时任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2017年因腐败案提前下台。2016年,在巴杰瓦就任陆军参谋长即巴军方最高领导人后,国家政治权力重心向军方回摆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正运党上台后与军方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针对伊姆兰·汗的罢免程序启动后,外界曾猜测军方会否效法旧例在政治危机中出场收拾局面。但也有分析认为,在伊姆兰·汗执政后期,军政双方在人事任免等问题上产生嫌隙,而这是最终促使军方在政局变动中“保持克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轮政局变动也为观察当前巴政治局势发展提供了重要切入点。从格局来看,以正运党为代表的城市平民政治日益崛起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挑战世家大族仍非易事。伊姆蘭·汗被罢免后,正运党宣布本党下院议员将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但截至4月15日,该党155名议员中仍有32人尚未辞职。这从侧面说明,2018年的大选结果可能不是正运党票仓的真实反映,城市平民的选票可能尚不足以主导巴选举政治。以下院议席配额最多的旁遮普省为例,在2018年下院该省各选区的正运党候选人中,仅有约25%的人在前一届大选中是以该党籍身份参选的,约40%曾以非该党籍身份参选。若放宽观察的时间尺度,可发现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在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把持选举资源并有机会胜选的政客们可能频繁地变更党籍,借此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而近十年来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投资”正运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而非政治理念认同。但尽管如此,这也说明了城市平民的政治影响力在日益增长,并迫使世家大族予以重视。
从制度来看,虽然巴选举体制运行在向稳发展,但在稳定政局方面的作用仍然有限。对于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法律,巴朝野各党都试图采取“以我为准”“有利则用之”的办法,也基本守住了“虽不利但亦不弃之”的底线。军方此次“保持克制”或也体现了其对干预制度运行可能造成的政治后果的担忧。然而,过去四年多来巴政局难称稳定。每当反对党就反政府行动加强协调,执政联盟内部便总有些“风声鹤唳”。而此次统运党的“倒戈”成为压垮正运党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统运党以信德省首府卡拉奇为“大本营”,与长期掌控该省的人民党,和因该市普什图移民增多而壮大的正运党间都存在选举利益矛盾。统运党原属执政联盟,人民党是反对党,二者在各自阵营中都是少数派,但它们就罢免伊姆兰·汗而达成政治协议,这一联手行动很可能是本轮政局变动“关键中的关键”。巴选举制度因而表现为“少数派”间“权力的游戏”,难以对政治稳定产生裨益。
从意识形态来看,“空心化”或已成为不利于巴政治发展的深层因素。一方面,在正运党的政治纲领中,“反腐”具有特殊意义。这一政治论述击中了广大民众心中的“痛点”,但民众同样期待见到实效,否则“反腐救国”会逐渐变成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政治阴谋论”。在此背景下,伊姆兰·汗为反制不信任动议又抛出“外国干预论”,但它也同样难以证实或证伪。另一方面,反对党联盟虽或明或暗地打出“反军方干政”的旗号,但实际上各反对党普遍缺乏“挑战”军方的决心和能力。这类“反某事”的论述在巴政坛横行,也反映出各党在政治理念方面缺乏创造力,而这一漏洞也容易为“政治阴谋论”提供生长空间。
当然,无论巴基斯坦政局如何变化,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的大局都不会受到影响。中方历来不干涉巴方内政,坚定支持巴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理解并尊重两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差异,这也是中巴两国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