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孩家庭母亲生活满意度 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2022-05-11刘幸娟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生育家庭

刘幸娟,郭 晴

(1.嘉应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2.吉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长春 130118)

2016 年1 月1 日,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二孩政策。新的生育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人民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严格的控制生育到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的主观感受,研究中国情景下的两孩家庭母亲生活满意度,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相关研究

(一)生活满意度的概念

1.生活满意度的含义

生活满意度的概念属于心理学层面上的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个体幸福感、心理适应、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1]。许多因素影响生活满意度,如良好的健康状况,充满信心的职业活动,和谐的家庭关系等。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活满意度对于个体心理状态的认知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生活满意度的结构进行了探讨,并编制了相关问卷,陈世平和乐国安将生活满意度包含8 个维度:社会环境、政府政策、职业、经济、健康、住房、休闲和人际关系。[1]金盛华和田丽丽把生活满意度分为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其中,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是对不同生活领域比如身心状况、物质生活、社会适应、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具体评价,总体生活满意度指个体在特殊领域判断基础上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一般评价[2]。洪凤编制了中年人生活满意度问卷,包括健康状况、亲子关系、婚姻状况、人际状况、职业状况和社会保障6个维度[3]。

2.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研究始于上世纪60 年代,研究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机制,从哲学思辨转移到科学实证,从理论研究转移到社会应用,从学术研究转移到幸福感提升,激发当代“幸福革命”[4]。目前,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概念是由Diener 提出的,他认为主观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相对独立的维度构成,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5]。生活满意度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到人们生活目标的定位和行为追求的取向。

(二)二孩母亲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生育二胎,父母亲的的压力越来越大,子女教育凸显。

1.中年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学者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研究了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人格特质、情绪特征、人际关系等方面,客观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收入、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研究认为大部分中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持满意态度,但同时,中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受到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6]。

2.子女数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研究普遍认为,生活满意度与生育之间适度存在联系,生育更多孩子会给父母带来主观上的收获。对于子女数量能否提高父母幸福感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支持子女数量越多,父母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越低的观点,王伟等(2013)研究发现即使拥有较多的子女,老年人所获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不一定多,这可能是因为子女之间在赡养老人方面相互推诿的原因造成的[7]。

一些研究认为生育更多孩子会给父母带来主观上的收获,主要包括情感那上的满足、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感、生命延续感和拥有较强生育能力等主观感受[8]。研究普遍认同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下有孩子比没有孩子更幸福,家庭中子女的数量越多,父母的婚姻就越稳定。穆峥和谢宇(2014)采用201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孩子会使得父亲对事业和未来更有信心,使得母亲更加的快乐和对生活满意,对未来有信心并且对自身社交能力评价更高[9]。

3.两孩家庭母亲相关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多由母亲来承担育儿责任,已育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生育对于女性群体职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而对于男性职业的影响较少。那么,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已育女性的劳动力市场抉择与生育行为势必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二孩母亲所遭受的职业困境与心理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对其生活的满意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两孩家庭母亲生活满意度现状

(一)研究工具

采用洪凤(2012)编制的《居民生活满意度》问卷,问卷的信度为0.88。该问卷由30 个题目组成,共6个维度,分别是健康状况、亲子关系、婚姻状况、人际状况、职业状况和社会保障。

(二)被试基本情况

从吉林省和广东省部分城镇或农村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420 份,有效问卷360 份。其中一个孩子母亲152 人,两个孩子母亲 208 人;独生子女115 人,非独生子女245 人,来自城镇的母亲206,来自农村的母亲154 人;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173 人,大专的110 人,本科及以上77 人。

(三)结果及讨论

1.母亲生活满意度在孩子数量上的差异

以孩子数量为自变量,母亲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母亲生活满意度在孩子数量上的差异检验

表1 表明,在生活满意度的六个维度上,除了健康状况,孩子数量不显著影响母亲满意度,在其他维度上,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母亲在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满意度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这与郑振华和彭希哲(2019)的研究结果结果一致[10]。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对于母亲来说,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比一个孩子的多,经济压力也非常大。

2.母亲生活满意度在来源上的差异

母亲居住地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见表2。

表2 结果表明,除了健康状况维度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居住在城市的母亲的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维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的母亲,出现该结果可能与居住在城市的母亲享受的社会保障等方面较好有关。

表2 母亲生活满意度在居住地上的差异检验

3.母亲生活满意度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4.母亲生活满意度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表3 表明,独生子女母亲在婚姻状况、职业状况、人际关系维度的满意度高于非独生子女母亲。在社会保障满意度、亲子关系满意度、健康状况满意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独生子女母亲能够更多的得到他们自己的父母或公平照顾有关。

表3 母亲生活满意度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

表4 表明,受教育水平为大专学历母亲在各个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本科学历的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较低。这可能跟这些母亲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学历较低的工作收入较低,压力比较大有关。

表4 母亲生活满意度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检验

三、提升两孩母亲生活满意度的对策

社会各方面需重视母亲的生活满意度,提高母亲的生活满意度。尤其对于两孩家庭母亲而言,相对于独生家庭母亲,压力更是成倍增长。社会在实施二胎政策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更加优越的制度来提升二胎家庭和两孩家庭母亲的整体满意度。同时两孩家庭母亲和二胎家庭也需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努力,减轻压力,提升生活满意度。希望可以为二胎家庭以及相关部门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国家政策和社会角度

1.加强福利政策的制定

家庭和睦、两性平等、较好的社会支持等能为女性就业带来积极的正面促进效应。在我国,政经济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型彻底改变了劳动力分配与补偿机制,这种宏观结构上的变化对于工作母亲来说,它导致了更多的母亲工作-家庭冲突以及已育女性职业发展的成本与不确定性俱增。

现实的情形是相当一部分企业降低工作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的收入,他们将部分生育和抚育成本转嫁给工作的母亲。这对工作的母亲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全部由企业承担也不具有可持续性。

针对我国的具体现实状况,可以在政策发展上有一定的调整,如使生育成本的社会化。将女性就业者的生育和抚养成本进行社会化,由社会或政府来承担生育成本,是可以尝试的应对之策。除了保障职业女性享受规定的生育假期之外,还得考虑如何能让已育女性在照顾孩子的同时继续工作,这样会缓解很大一部分女性不能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压力,帮助两孩家庭母亲提高生活满意度、获得家庭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比未生育女性以及一孩母亲来讲,收入状况更影响两孩家庭母亲的生活质量,这主要由于两孩家庭所需的资金实在巨大。目前国家已经全面提出并实施二胎政策,响应的家庭也愈来愈多,但是仍然有待加强社会保障力度。如适度增加二胎家族医疗的财政扶持力度,合理提高二胎家庭的医疗报销比例等,降低二胎家庭特殊困难,使得更多的家庭能够更放心的要二孩,二孩家庭的生活保障性更高,这也是提升二胎家庭以及母亲生活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之一。

3.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已在上文政府政策方面重点论述。主观支持包括两孩母亲在社区中或者与邻居朋友等在交流和来往过程得到的精神支持和精神慰藉。随着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两孩母亲群体也在逐渐扩大,她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对于社区来说,可提供两孩家庭母亲知识讲座和座谈会,让两孩母亲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分享生活,让更多人理解两孩母亲,实现两孩家庭母亲之间的共情,有助于缓解两孩母亲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需要周围的人支持两孩母亲,两孩母亲从而获取精神与情感慰藉。因此,类似的社区活动非常适合两孩母亲在交流心声,得到支持,提高生活满意度。

(二)家庭角度

在众多影响两孩家庭母亲身心状况的因素中,家庭必然是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度的因素之一。在家庭中,两孩家庭的母亲需要处理更多的事情,包括与丈夫、大孩、父母和公婆等之间的多重人际关系。与独生子女的家庭相比,两孩家庭母亲需要承担的教育、养育等问题与压力也会成倍增长,她们的家庭状况也更加复杂,在经营家庭和家庭关系时,两孩家庭母亲们会遭受着多重压力。而相对于外界的干预,两孩家庭母亲的压力与心结更能在家庭内部的理解与关怀中得到疏解,家庭内部的理解与关怀包括丈夫、父母与公婆和大孩这三个主要方面。

1.二胎父亲参与教养

在我国的家庭中,抚育孩子的重担常寄托在母亲身上,父亲参与较少。相对于母亲而言,由于工作、家庭分工和文化等原因,许多中国父亲较少时间直接参与子女养育。当前,甚至有些家庭出现了所谓的“丧偶式育儿”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和讨论。如果二胎家庭忽视了父亲的参与和责任,甚至会对两孩家庭母亲造成巨大的伤害。二胎家庭的父亲需更多参与家庭教养。

父亲在照顾孩子上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可以为两孩家庭母亲分担压力。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从事工作,父亲的角色开始从传统的养家者演变为儿童的同伴、保护者、引导者、老师等多重角色[11]。父亲和母亲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相互补偿的作用,尤其是当母亲处于消极的教养作用状态时,父亲积极教养的支持对母亲尤为重要,父亲积极参与教养能有效的补充和缓冲母亲的消极教养,父亲较多参与教养会较大降低母亲的教养压力[12]。

父亲参与育儿能提升其对家庭的贡献感,并促进其积极的自我评价,这不仅促进父亲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能够提升母亲的幸福感,减少和降低母亲的抑郁[13]。

2.两孩家庭母亲的父母与公婆

在两孩家庭中,二胎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会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助照顾孩子。但是由于三代人生活习惯等差距较大,会造成一些冲突与不满。两孩家庭母亲在面对父母和公婆时,也会与孩子的祖辈之间在养育观念、养育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冲突或矛盾,进而产生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两孩家庭母亲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力不从心等问题。面对这些情况,两孩家庭父母要和各自父母进行协调沟通,对照顾孩子的时间和形式等进行分配和确定。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每个人把握好职责和尺度,可以有效避免给两孩家庭母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两孩家庭母亲营造更好的教养空间。

3.头胎儿童

现有两孩家庭研究中,有大量头胎儿童的调整和适应方面的研究,研究者发现头胎儿童在二胎出生后是否发生变化与他的个性特征有关,如具有较高心理理论的头胎儿童更容易适应,困难型气质类型的头胎儿童更不容易适应二胎,亲子依恋安全时有利于头胎儿童积极应对二胎的出生[14]。

二孩家庭中头胎儿童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即二台出生后父母与头胎的相处,也包括同胞关系,即大孩与二孩之间的关系。如果两孩或多子女家庭中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积极温暖的养育模式,那么将会有助于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同胞关系[15]。

父母需要避免对大孩造成不良影响,如有了二孩之后,不能忽视大孩的存在,要给予大孩更多的爱与关怀;在对待两个孩子时,要一视同仁,切忌偏爱某一方。总之,给予两个孩子足够的关爱,关心并抚慰大孩在特殊时期的不良情绪,才能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减轻两孩家庭母亲负担,提升两孩家庭母亲生活满意度。

(三)两孩家庭母亲个人角度

1.学会感恩和冥想

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感恩与乐观正向影响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感恩干预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一个重要成功并被作为一种临床技术,已有研究发现,被试接受感恩干预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会有显著的提升,而消极情绪会有显著的下降[16]。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感恩沉思手段对两孩家庭母亲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行干预,帮助两孩家庭增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2.提升两孩家庭母亲对未来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让人们积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内在潜能,获得生活的幸福满意感。提高两孩家庭母亲对未来生活信心,可以帮助其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孩家庭母亲可以在生活中从各种微小的细节入手,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进行积极应对和处理,形成坚实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3.提升两孩家庭母亲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们进行工作,劳动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两孩家庭母亲来讲亦是如此,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一项重要工作。两孩家庭母亲既要照顾两个孩子,也要兼顾工作。如此重压之下,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恐难以承受。两孩家庭母亲须提升身体素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体魄也可以帮助两孩家庭母亲更好缓解心理压力,拥有更好的心理状态。

4.适当娱乐缓解压力

人们可以在娱乐中获得放松,获得快乐,可以从不同的娱乐活动中释放天性,缓解压力,从而提升他们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两孩家庭母亲可以利用娱乐手段,比如定期举行家庭旅行,和朋友一同外出游玩,或者给自己一个独立舒适的空间,释放压力。

(四)加强心理训练

一项从1990 年开始的,横跨两个世纪的纵向研究,对20 年间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发现时间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是一种 U 型的曲线关系,经济繁荣并没有让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相应地提升[17]。以外在的客观物质和制度完善为基础的幸福建设发展提升乏力。

然而,国内仅有较少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父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策略。从心理学视角改善幸福认知、培养幸福情感、塑造幸福行为成为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新途径。如可以依托积极心理学,可以培育两孩家庭母亲的积极社会情绪以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研究者采 用REBT 认知技术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效果证明了该疗法在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实践中的有效性[18]。在ABC 理论的基础上的理性情绪疗法(REBT 认知技术)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信念B 来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这一主张契合改善认知、培养情感、塑造行为的需要,存在提高两孩家庭母亲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理论可能。

四、结语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二胎家庭的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家庭中母亲主要承担孩子生育和照顾。生育政策的改变影响人们已经形成的特殊而固有的家庭生活模式。通过研究两孩家庭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梳理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找出生育行为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和影响二胎家庭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研究比较了孩子数量对母亲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孩子数量越多,母亲生活满意度程度越低,另外居住地、文化程度等因素也影响父母生活满意度。我国刚刚开放“全面两孩”政策,二胎生育行为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将二胎生育行为和生活满意度放入同一研究模型中,帮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揭示两孩家庭的特点和问题。

猜你喜欢

幸福感生育家庭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家庭“煮”夫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恋练有词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寻找最美家庭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