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转型障碍与应对措施*
2022-05-11张夏恒
张夏恒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重视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1]。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坚持制造强国战略,深入推进制造业转型。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发展不仅对推动国内经济有序发展、稳定社会就业局面具有重要作用,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渐变化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制造业由劳动力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水平不佳等问题愈发凸显,我国制造业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应对环境变化[2-3]。加之我国制造业仍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更需要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不仅要面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引导的高端制造竞争压力[4],还面临着诸多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低段分流压力[5],出现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两端挤压”困境。产业转型成为推动供给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被视为做大做强我国实体经济的关键所在[6]。对产业转型而言,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成为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党的十九大及“十四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养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数字产业集群。我国积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高阶动力的战略布局,并制定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百年变局”中产业竞争、国运竞争的关键。
随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制造业的发展理念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7]。数字化发展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8]。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经济,使得企业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状态参与市场竞争,加速了我国制造业转型的进程[9]。在数字经济时代,依托数字技术与平台商业模式,中小企业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下大型企业的垄断优势,获得了打败那些规模更大、数据效率更低企业的机会[10]。跨境电商既属于数字经济范畴,又具备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商业属性[11],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跨境电商能够借助网络化方式集聚制造业企业,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作为制造业转型后的产业集聚区,并通过整合企业间的资源与信息,助推制造业企业深度嵌入国际化分工体系,逐步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因此,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促进制造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对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互联网与制造业转型
互联网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果较多,大多数成果研究发现“互联网+”、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正向促进作用[12-15],认为制造业借助互联网通过价值链升级实现转型发展[16]。也有一些成果认为互联网能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水平,助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17-19]。互联网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时,对不同类别制造业的驱动效果存在差异,即对消费品制造业的驱动效果一般[20],而对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内资企业的驱动效果更为明显[19]。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倍增效应、协同效应、聚合效应[21]。因此,需要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助推制造业加快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二)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转型
在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物联网技术是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动力[22-23],也有学者提出全球价值链攀升需求驱动了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4]。数字经济能够优化制造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25-27],且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8]。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数字化服务转型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将产品制造与数字化服务结合,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进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9-30]。此外,也有学者提出数字平台会影响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级服务产品[31-32]。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中数字技术与数字平台扮演了重要作用,而数字化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三) 跨境电商与制造业转型
在跨境电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已有研究表明,制造业企业将电子商务技术与其组织管理能力相结合,会系统性提升其跨境电商能力,增强其贸易竞争力[33]。制造业企业跨境电商价值创造整体水平不高,具有较高的增长空间。为提升跨境电商的价值创造能力,制造业企业决策的重点在于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实施跨境电商战略[34]。由此可见,对于制造业而言,跨境电商能够推动其发展,也会影响其转型升级。
制造业企业依托跨境电商提升其全球价值链地位需要依靠两个机制,即贸易便利化和制造服务化[35]。一方面,跨境电商虽然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提供了新通道;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也对传统贸易下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新要求[36]。因此,政府部门在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时,应高度重视体制创新。
跨境电商又不等同于互联网、数字经济,其与互联网及数字经济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单从互联网及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视角,来推论跨境电商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不可取的。跨境电商与制造业的已有研究又忽略了从制造业视角出发,尚未挖掘制造业对跨境电商的认知、转型的意愿及障碍等信息,这势必会影响到跨境电商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而会影响到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转型的路径设计与扶持政策的制定。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背景分析
(一)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多次实地考察,依托山东省商务厅、陕西省商务厅、济南市商务局、聊城市商务局、菏泽市商务局、渭南市商务局、山东省跨境电商协会及个人社会网络资源,围绕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转型话题展开调研。企业作为产业经营主体,对其调研可以反映产业状态,因此以制造型企业为调研样本,分析我国制造业经营情况。调研对象为制造业企业老板、实际负责人及高层管理者群体,调研周期为2021年5月至7月。
调研问卷设计重点参考张夏恒(2020)[37]企业调研问卷及多地调研信息,设置了企业经营情况、跨境电商认知、跨境电商转型意愿、本地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及障碍等相关问题,旨在全面梳理制造业对跨境电商的了解程度、转型意愿及转型障碍等情况。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72份。
表1 调研样本背景一览表
(二) 调研样本分析
针对272份问卷,根据所设计的企业背景信息,整理出表1。从企业人数规模看,中型企业样本最多,有152份,比例为55.88%;大型企业样本最少,有24份,比例为8.82%。从企业存续时间看,存续超过5年的企业样本最多,有228份,比例为83.82%;存续时间1年以下的企业样本最少,有4份,比例为1.48%。从企业年销售额看,超过1 001万的样本最多,有192份,比例为70.59%,在100万以下的样本最少,只有12份,比例为4.41%。从企业发展阶段看,成熟期的企业样本最多,有100份,占比为36.76%;而衰退期的企业样本最少,有4份,比例为1.48%。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 制造业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在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方面,有148个样本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一般,比例为54.41%;有24个样本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比例为8.83%;未有样本认为企业经营状况非常不好。将这三个选项数据合并,发现63.24%的样本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有88个样本认为企业经营状况好,比例为32.35%;有12个样本认为企业经营状况非常好,比例为4.41%;二者合计比例为36.76%。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当然这又受到国内外复杂的因素所影响,尤其是全球范围蔓延的疫情持续冲击带来的诸多影响。
在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方面,如表2所示,首要困难是“原材料、房租、人工设备等成本过高”,有174个样本选择,比例为63.97%。排名第二、第三的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大,开发难度大”和“招工难、用工难等人力资本压力”,分别有160个、136个样本选择,比例分别为58.82%和50.00%。前三位困难的比例均超过了50%,也反映出制造业企业面临营业收入与生产成本的双重压力。
表2 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一览表
(二) 制造业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认知分析
在是否熟悉跨境电商方面,有160个样本表示对跨境电商熟悉程度为一般,比例为58.82%;有64个样本认为不了解跨境电商,比例为23.53%;有12个样本认为非常不了解跨境电商,比例为4.41%。将这三类选项数据合并,并视为制造业企业不熟悉跨境电商,则发现有86.76%的样本认为他们不熟悉跨境电商。有32个样本对跨境电商了解,比例为11.76%;有4个样本认为非常了解跨境电商,比例为1.48%。整体上看,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对跨境电商并不熟悉。
对跨境电商关键要素认知方面,如表3所示,有228个样本认为跨境电商平台最重要,比例为83.82%。排名第二与第三的要素分别是物流供应链、政府配套政策,分别有196、188个样本选择,比例分别是72.06%和69.12%。此外,选择比例超过60%的关键要素还有跨境电商相关培训、人才和产品,其比例分别是63.24%、61.76%和60.29%。但是在支付的重要性认知方面,仅有108个样本选择,比例为39.71%。整体上看,制造业企业对大多数跨境电商要素的重要性认知较高,但是容易忽略了支付的重要性。
表3 制造业企业对跨境电商关键要素的认知情况
(三) 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分析
在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必要性方面,有120个样本认为有必要向跨境电商转型,比例为44.12%;有64个样本认为非常有必要向跨境电商转型,比例为23.53%。若将二者数据合并,并将其视为认同向跨境电商转型,则有67.65%的制造业企业认同其需要向跨境电商转型发展。此外,有68个样本认为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必要性为一般,比例为25.00%;还有20个样本认为没必要向跨境电商转型,比例为7.35%。整体上看,多数制造业企业认同需要向跨境电商转型发展。
在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意愿方面,有124个样本愿意向跨境电商转型,比例为45.59%;有52个样本非常愿意向跨境电商转型,比例为19.12%。若将二者数据合并,将其视为强烈的转型意愿,则有64.71%的样本表现为强烈的转型意愿。此外,还有84个样本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意愿选择了一般,比例为30.88%;有12个样本不愿意向跨境电商转型,比例为4.41%。整体上看,多数制造业企业愿意向跨境电商转型,但是其转型意愿仍略低于转型的必要性认知程度。
在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时的困难方面,如表4所示,“需要熟悉跨境电商的企业人才”是困扰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首要困难,有164个样本选择,比例为60.29%。“选择适合产品的跨境电商平台”是困扰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第二位困难,有140个样本选择,比例为51.47%。这两种困难的比例超过了50%。此外,“老板或经营者对跨境电商的重视理念”是排名倒数第二的困难,有64个样本选择,比例为23.53%;“需要改善跨境电商发展所需的营商环境”是排名最后的困难,有56个样本选择,比例为20.59%。这两个困难的比例低于30%。
表4 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时存在的困难
(四) 制造业企业对本地跨境电商的评价
在制造业企业对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评价方面,有160个样本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一般,比例为58.82%;有16个样本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不好,比例为5.88%;有4个样本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非常不好,比例为1.48%。若将三项数据合并,将其视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评价不佳,则有66.18%的制造业企业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不佳。另外,有76个样本认为本地跨境电商现状好,比例为27.94%;有15个样本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非常好,比例为5.88%;若将二者数据合并,将其视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佳,则有33.82%的制造业企业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佳。整体上看,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对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评价不佳,认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制造业企业对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的必要性方面,有172个样本认为本地有必要发展跨境电商,比例为63.24%;有80个样本认为本地非常有必要发展跨境电商,比例为29.41%;若将二者数据合并,将其视为制造业企业认为本地需要发展跨境电商,则有92.65%的制造业企业认同本地应该发展跨境电商。此外,有12个样本对本地发展跨境电商的必要性评价为一般,比例为4.39%;有4个样本认为本地没必要发展跨境电商,比例为1.48%;有4个样本认为本地非常没必要发展跨境电商,比例为1.48%。若将三者数据合并,将其视为制造业企业不看好本地发展跨境电商,则有7.35%的制造业企业不看好本地发展跨境电商。以上分析充分表明,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倾向于本地发展跨境电商,认为发展本地跨境电商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地发展跨境电商存在的困难方面,如表5所示,“缺少熟悉跨境电商的企业人才”是制造业企业认为本地发展跨境电商的首要困难,有176个样本选择,比例为64.71%。“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适合跨境电商的产业”是排名第二的困难,有143个样本选择,比例为52.57%。“缺少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是排名第三的困难,有136个样本选择,比例为50.00%。这三个困难是制造业企业选择的比例超过50%的困难,其他困难的选择比例都在50%以下。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被调研制造业企业认同这三个是制约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困难。比例低于30%的困难有“老板或经营者对跨境电商不重视”和“缺少跨境电商发展所需的营商环境”,比例分别为27.94%和20.59%。此外,还有4个样本认为不了解、不看好跨境电商,比例为1.48%。
表5 本地发展跨境电商存在哪些困难
五、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转型障碍
(一) 制造业对跨境电商缺乏认知,限制了向跨境电商的转型
制造业对跨境电商缺乏足够的认知,势必会影响到其向跨境电商的转型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理论中,平台是核心因素,供应商与消费者是关键因素,物流与支付是支撑因素[38]31-32。制造业对于跨境电商重要因素的认知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偏差。根据调研数据,制造业对很多要素的认可度仍不高,尤其对支付的认可度方面更低,仅有39.71%的制造业企业认为支付对跨境电商很重要。在对跨境电商的了解程度方面,制造业表现得更差强人意。甚至有86.76%的制造业企业不熟悉跨境电商,尤其那些尚未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制造业对跨境电商更是知之甚少。跨境电商经历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市场增长飞快,但对制造业仍是较新的事物,很多制造业企业对其仍缺乏足够的认知,这就影响了制造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发展。
(二) 制造业面临诸多经营困难,制约了向跨境电商的转型
制造业普遍存在经营情况不佳的状态,如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被访制造业企业表示其企业经营情况不佳。此外,制造业无法回避诸多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这些因素加剧了企业经营困境,这些因素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影响程度深。这些因素既包括“原材料、房租、人工设备等成本过高”“招工难、用工难等人力资本压力”,还包括“市场竞争大,开发难度大”等,这就造成了制造业面临着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双重压力。这也与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相符。加之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以及疫情全球范围蔓延与长期持续的影响下,制造业受到市场需求萎缩、供应链中断等多重冲击,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了制造业经营状况受到巨大的冲击。制造业更多要忙于筹措企业经营资金、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企业市场需求等活动,工作焦点集中在企业生存层面,较少能关注到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会制约了制造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发展。
(三) 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面临诸多压力,影响了向跨境电商的转型
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时,普遍认同会遇到很多的压力与障碍,有的甚至成为这些制造业无法顺利转向跨境电商的瓶颈。首先,很多制造业企业的跨境电商转型意愿要低于跨境电商转型的必要性。其次,不少制造业企业缺少向跨境电商转型的主观意愿,这也与他们对跨境电商的认知不足、缺乏了解有关,但更多是这些制造业排斥转型,尤其当转型会面临很大风险时,这些企业更不愿意主动地转型。也有一些企业虽然面临一些经营困难,但仍能够维持经营,或者目前经营状况仍不错。如在菏泽调研时,遇到几家木制品制造企业,负责人反馈企业不缺订单,所以不会向跨境电商转型。再次,制造业企业在向跨境电商转型时,都表示会遇到很多困难,且这些困难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如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双重缺口,再如政府配套政策、跨境电商培训、跨境电商配套环节等。最后,政府管理人员对跨境电商也不了解,这些会影响到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指导,也会影响到政府对跨境电商扶持政策的制定等。如在多地的政府商务部门调研时,发现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很不熟悉跨境电商。
(四) 本地跨境电商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困扰了制造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
制造业企业在向跨境电商转型时,无法孤立于发展无法脱离企业所在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从调研结果看,在调研企业所在地区跨境电商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也成为困扰这些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因素。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认为本地跨境电商发展一般,整体评价甚至要高于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的评价;在发展跨境电商的必要性方面,67.65%的制造业认为企业应发展跨境电商,而92.65%的制造业认为本地应发展跨境电商,由此可见,企业认为本地更需要发展跨境电商。除此之外,本地缺少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缺少适合跨境电商的产业,缺少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这些因素都是本地跨境电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跨境电商的发展。由于调研地区多是三四五线北方城市,这些地区的跨境电商整体发展水平一般,缺乏发展跨境电商的环境和资源,所以这些地方的跨境电商环境困扰了制造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
六、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转型措施
(一) 制造业增强对跨境电商的认知,提升转型主动性
提高制造业对跨境电商的认知程度,是推动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关键与基础。这不仅需要制造业提高对跨境电商的熟悉程度,更要提高对发展跨境电商的重视程度。需要从制造业企业层面与政府层面入手,通过跨境电商相关培训、论坛、展会、交流等多种形式,让政府人员及制造业企业经营者走出去与学进去。不仅要学习跨境电商相关知识、中省关于跨境电商的相关政策,更要与广东、浙江等跨境电商领先地区多交流,开拓企业与政府人员的眼界,提高发展跨境电商的认知。只有从主观上重视起来,才能快速扭转制造业不愿向跨境电商转型的局面,从而提升制造业转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 完善跨境电商配套基础,夯实制造业转型的支撑环节
跨境电商交易活动无法脱离物流、支付、人才等诸多配套环节,而这些配套环节目前正成为发展跨境电商、推动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障碍。所以,需要不断建设、完善及夯实跨境电商的物流、支付、人才、供应链、交通、互联网等配套设施。以跨境电商人才为例,除了利用好国家近年来批设的跨境电商本科、中职高职教育外,还可以在本科院校增设跨境电商的职业本科,在原有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方向;除了跨境电商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外,还要加快跨境电商相关的培训,如利用好商务部新推出的“十百千万”工程,依托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协会、政府机构等组织跨境电商培训活动;加快外部引进、本地培育,制定有吸引力的跨境电商人才政策,加强人才的输血与造血;利用好第三方智库、高校科研机构专家、行业专家等力量,弥补跨境电商人才短板。
(三) 培养跨境电商发展环境,优化制造业转型的本地资源
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本地资源现状、产业现状及环境现状。要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发展所需的本地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软件环境与营商环境。制造业转型无法脱离本地的大环境,尤其是本地跨境电商发展状态。一般而言,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好的地方,制造业转型较早也较为成功,如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在硬件环境方面,应加快跨境电商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这次不再赘述;在软件环境方面,加快跨境电商的人才政策、招商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套政策与制度,优化通关便利性,提升配套政策效用;在营商环境方面,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打造高效政府职能,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优化行业监管手段。
(四) 出台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政策,强化政府引导效用
政府扶持性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地区企业跨境电商参与性,尤其对基础薄弱地区的效用更明显[39]。在上述调研结果中,也显示了制造业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强烈诉求。因此,在推动制造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时,应该加强本地政府的正向引导,充分发挥本地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扶持、产业引导、基础建设、招商工作、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主体责任与作用。政府要不断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如海外仓监管模式、跨境电商退换货管理、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府也要优化跨境电商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方式,落实跨境电商财税政策,加大跨境电商金融支持力度,推行便捷贸易支付结算管理等。政府要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环境,包括维护良好的跨境电商秩序,加快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跨境电商行业组织建设及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