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生生物安全教育调查与思考
2022-05-11宋小锋靳伟星原增艳
□宋小锋 靳伟星 原增艳
2020年以来,全球陆续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病死率,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的样本均具有潜在的、极强的致病性和高传染性,医护人员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应采用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交叉感染,而且要防止空气、物体表面携带的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生物安全知识和规范的职业暴露处理能力。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学校教育抓起[1],在校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生物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国大部分院校安全教育只停留在通识安全教育层面,与生物安全相关的专业培训严重不足[2],部分院校开展也仅局限于实验室内常见的生物安全防护,极少根据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开展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亟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类院校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生物安全教育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对在校医学生开展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为了了解医学生在原有生物安全教育模式下对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对大学二年级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医学专业大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1,270人。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参照相关文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S/T 442-201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了解、态度与行为、意外事件的处理及对安全教育的建议四个方面,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
(三)统计与分析。调研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渠道。对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渠道的调查为多选题,由图1可见,学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及影视、网络的科普,两个选项的选择频率分别是83.39%和49.69%;19.37%的学生也从文献资料中学习生物安全的知识,但是有6.6%的学生从来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由此可见,在校期间的生物安全教育是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做好学生生物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图1 学生获得生物安全知识途径
(二)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利于有目的地制定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方案。由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划分有2.83%的学生非常了解,63.86%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有26.38%的学生对生物危险警示标识非常的了解,70.08%的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仅有3.54%的学生不认识生物安全标识;在学生对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查中,对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学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1.18%和14.40%,而有84.40%的学生对此不清楚;对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有9.45%的学生非常了解,18.11%的学生一般了解,72.44%对此不清楚。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安全的防护等级、生物危险警示标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不能完全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对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因此这部分知识在后期的生物安全教育课安排中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表1 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n(%)
(三)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行为的调查。受调查对象在大学一年级已经上过一定的基础实验课,为了解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行为对学生进行调查。由表2可见,92.68%的学生从来没有将食物、水杯等带入实验室;85.83%的学生在接触动物、微生物、临床标本等时都能佩戴手套;88.82%的学生不存在戴手套打电话的现象。可见,经过一年的实验课,大部分学生的以上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行为习惯是良好的。但是,实验结束后能够做到经常对实验台面消毒及严格按要求洗手的学生分别占49.92%、62.99%,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后消毒习惯还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加强。
表2 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行为调查n(%)
(四)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调查。提高处置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由表3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对调查涉及的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安全突发事件不知道怎么处理,可见受调查的学生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能力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演练,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表3 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调查
三、讨论
当前的新冠疫情反应出生物安全新的威胁,生物安全问题是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内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最终使疫情可防可控[4]。在抗疫阻击战中,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的一线,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做好自身生物安全防护避免职业暴露是战胜病毒的有力保障。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后备力量的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携带细菌、病毒等有害因子的机会远高于其他的专业,因此在学校让学生在校期间打下扎实的生物安全知识基础,树立牢固的生物安全意识,有助于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为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打下坚实后盾。如何做好生物安全教育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仍是未来各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看,受调查学生主要通过在校的学习获得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养成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习惯,说明前期在实验课上教师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定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学生不了解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污染物品消毒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多有欠缺。由此可见,仅仅借助于在基础或专业实验课上进行相关生物安全教育是不够的,学生所学的生物安全知识是呈现碎片化的,不够系统,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另外,实验课中的生物安全往往是实验课考核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部分成绩又只是上课过程中的表现分数,对于下课后的手部及物表的消毒工作,带教老师往往会忽略,造成学生下课后的消毒做的不够好;此外,针对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处理,由于模拟场景比较困难,学生缺乏实践演练,造成大部分学生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要对高校医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模式进一步探索和重构,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知识理论学习,同时更加重视操作技能培训,尤其加强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业技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