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泉水稻蟹立体种养效益分析
2022-05-11高长伟蒋德书邬天然李燕杜强尹宇杰王整
高长伟 蒋德书 邬天然 李燕 杜强 尹宇杰 王整
①四川明正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②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研究泉水稻田大闸蟹的投放密度对水稻单产、大闸蟹个体生长和总产量的影响,并对投放不同密度大闸蟹的总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放密度在750只/亩的这一投放模式大闸蟹产量最高,经济效益也最高,不同投放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农村优良的社会生态环境,而泉水稻渔立体综合种养作为一种持续的生态循环产业对于农村的兴旺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也将稻渔立体综合种养作为主推的健康种养模式,明确指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对于发展绿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1]。
大闸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2],是我国水产养殖非常重要的水产物种之一。近年其养殖面积及产量都迅速增加[3],其中稻田养殖大闸蟹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重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4]。稻田养殖大闸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充分利用稻养蟹、蟹肥稻、稻蟹共作共生的理论,在稻蟹种养的稻田内,大闸蟹能清除稻田间的部分杂草,吃掉部分水稻害虫,减少水稻草害、虫害,大闸蟹的排泄物还可以肥田,促进水稻健康生长;而水稻的生长又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作共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从而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同时,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共同参与合作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有关稻田养殖大闸蟹的研究报道比较多,但对其适宜的投放密度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大多是根据经验来确定投放密度。本文通过对大闸蟹的投放密度对水稻单产、大闸蟹个体生长和总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对投放不同密度大闸蟹的经济可比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泉水稻田生态养殖大闸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水稻品种选择抗倒性好的水稻品种甬优4949,大闸蟹选用“江海21”。
(2)试验布局。设计三种密度的对比试验,两次重复,试验所用扣蟹的规格均选择100只/1000g,投放密度分别为 500只/亩、750只/亩、1000只/亩,试验共用 6个试验田,相邻排列,每个稻田面积在1.5亩。水稻栽培基本一致,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宽窄行规格为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窝距18厘米,窝植双粒双株。
在离田埂80cm的周边挖一环形沟,环形沟上宽下窄,上面开口60~80cm,底部宽40cm,深70cm,进排水口对角设置,水稻种植全部采用泉水灌溉,水体无污染。同时加高四周的田埂,埂高60~80cm,顶宽60cm以上,做到坚固、夯实、平坦。在加高的田埂上用专用的防逃围栏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防止大闸蟹外逃。
(3)5月5日进行水稻移栽,5月20日把扣蟹蟹苗投放到已追肥返青的稻田内进行养殖,放苗前用20ppm~3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扣蟹蟹苗进行浸泡杀菌消毒,时间为5分钟。
(4)管理。水稻栽培实行底肥一道清,施用尿素10kg,15-15-15复合肥25kg,饲料投喂以购买的大闸蟹专用颗粒饲料为主,定时在稻田固定位置定质定量进行投喂。每天进行2次投喂,上午的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40%,阴雨天气及在大闸蟹蜕壳期少投喂或不投喂。投喂时,把饲料投入到环沟固定位置上,以有利于检查大闸蟹进食情况,日投喂饲料总量按每次投喂饲料后2~3小时检查略有少量剩余为准,大约为大闸蟹体重的5%左右。
2 结果与分析
扣蟹蟹苗经过150天的饲养,于10月20日开始捕捉,并对各试验田大闸蟹的个体规格、总产量及回捕率进行检测,大闸蟹捕捉完后,收割水稻测产。结果见表 1、表2、表3和表4。
表1 大闸蟹收获个体规格
表2 大闸蟹收获平均亩产量
表3 大闸蟹回捕率
表4 水稻收获产量
2.1 大闸蟹投放密度对大闸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表1和表2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可见投放不同密度的扣蟹蟹苗,收获大闸蟹的个体规格和产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投放密度小的所养殖的大闸蟹个体规格较大,投放密度与收获规格成负相关,但从收获产量来看,投放密度750只/亩的亩产量最高;再从三种不同投放密度的扣蟹蟹苗养成后的回捕率看,投放密度小的扣蟹蟹苗回捕率较高,投放密度与回捕率也成负相关。因此投放密度在 750只/亩的这一投放模式是今后稻田养殖成蟹的一个比较好的模式。
2.2 大闸蟹投放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表4汇总发现,投放不同密度大闸蟹蟹苗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说明不同密度大闸蟹活动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小。
2.3 大闸蟹投放密度对经济效益比较
稻田放养不同密度的大闸蟹的经济效益比较见表5、表6,主要的支出包括水稻种子、扣蟹蟹苗、肥料、大闸蟹专用颗粒饲料、水稻种植和大闸蟹养殖劳动力;主要的收入包括水稻稻谷以及成品大闸蟹批发收入。投放密度500只/亩、750只/亩、1000只/亩净利润分别为2040元、2310元、1240元,表明当投放密度在750只/亩时,净利润最高。
表5 每亩稻田不同投放密度支出
表6 每亩稻田不同投放密度收入
3 讨论
从产量上来看,投放密度在 750只/亩的这一投放模式大闸蟹产量最高,不同投放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最终的经济效益是进行稻田养殖大闸蟹的动力之源,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养殖密度进行确定,将对稻蟹立体综合种养产业起到支持作用。但也必须指出,稻田养殖大闸蟹的最佳投放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变量,随着水稻种植模式、饲料投放频率等改变,最佳投放密度的量也会随之改变。
水稻与大闸蟹生长所需要的水质条件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在本试验中,我们采取泉水灌溉,减少外源睡污染影响。有相关报道表明,稻田施肥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态氮含量明显升高,给大闸蟹的生存、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具体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稻渔立体综合种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循坏立体种养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绿色的种养模式,这一种养模式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都独具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的稻渔立体综合种养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力支柱,是实现乡村振兴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