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热烧烧长精细儿哭哭啼啼哼小曲儿

2022-05-11

养生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染性哭声婴幼儿

文 苕

民间有言:“热热烧烧长精细儿,哭哭啼啼哼小曲儿。”说的是与小儿身体生长有关。

【谚语释义】

婴幼儿每次感冒发热以后,有经验的老人往往最注意观察他们的举止变化,像摇摇头、招招手、咯咯发笑等,凡是在发热前没有的表现而发热后表现出的现象,都被老人们称为“精细儿”,也就是“变聪明了”“成长了”的意思。

【养生启示】

发热能使孩子变聪明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的一种积极反应。中医学认为,发热是正邪交争,机体正气奋起抗邪的表现,说明机体正气充盛。西医学认为,发热可以使人体具有防御和抗病邪功能的白细胞增高,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这一点上,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认识是相同的。所以,轻微的发热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好处的,不必惊慌失措,把各种退热的药物都一股脑地往孩子身上用。谚语中的“热热烧烧长精细儿”,是颇有点科学道理的。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症状

发热,俗称“发烧”,是多种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临床上,把腋窝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2℃,或一日间体温差超过1℃称为“发热”。根据发热的程度和时间长短,把发热在38.1℃以内的,称为“低热”;38.1℃~39℃的,称为“中等度热”;39.1℃~41℃的,称为“高热”;41℃以上的,就称为“过高热”了。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总的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种。前者,如脑膜炎、猩红热、伤寒、扁桃体炎、流感、麻疹、乙脑、中耳炎、丹毒等;后者,像白血病、急性溶血、风湿热、脑震荡、中暑等。在所有发热疾病中,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中医把发热的原因归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前者是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各种外邪侵犯人体所造成的,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感染性发热;后者是由于机体本身功能失调,由于阴虚、血虚、气郁、血瘀等原因而造成的,大体上与现代医学中的非感染性发热相当。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常见的发热疾病以外邪袭肺的感冒、咳嗽、肺炎和饮食所伤的积滞、呕吐、泄泻等为常见。遇到孩子发烧时,首先要弄清原因,若长时间热势不退或发高热的,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不能听之任之,贻误病情。

☆小儿哭啼是人的本能表现

说起婴幼儿的哭啼,人人都不陌生。因为婴儿时期不哭一声就直接步入少年时期的小孩可说没有。婴儿一接触人世,就首先用哭声“报到”,这意味着在断绝了母体血液循环的供应之后,婴儿开始用由紧缩而变膨胀开来的肺呼吸,人生就从此开始了。假如新生儿娩出后没有哭声,就说明他没有呼吸运动,预示着这个新生命很快就要结束。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务工作者敏捷地拍打新生儿的屁股,让他哭出声来,道理正在这里。

说小儿“哭哭啼啼哼小曲儿”,应该说是不过分的。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对周围环境一下子是不能适应的。要适应这个环境就必须经历一些锻炼和一段过程,而哭啼正是一种本能的、有效的形式。婴幼儿哭闹时,四肢乱动,对肌肉无疑是个锻炼:胸口一起一伏,使胸廓得到扩张;呼吸一张一弛,使肺的呼吸功能得到加强;活动量增加后,所需养料和血液供应也必然相应增加,势必能促进血液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有人把小儿的正常哭啼称为具有健身功能的“运动操”,说得非常形象。有些过于疼儿爱女的父母,从婴儿一落地就抱在怀里,整天“乖乖娃”地拍来抱去,不舍得把孩子往床上放一放、让孩子哭一声的做法,是不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的。

☆从哭啼声中判断小儿的健康状况

随着时间的流逝,啼哭已经由自发的运动变成婴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通过各种声调的啼哭和动作配合,提出他们的不同要求,表达各种痛苦。4 个月以后的婴儿,还开始用晶莹的泪珠来丰富感情的色彩。这些属于正常生理性范围内的哭声,只要采取对应措施,是可以很容易制止的。

*小儿饥饿时的啼哭,多连绵而长,开始哭声宏亮,渐渐无力变弱,并常常伴有吸吮、伸舌、闭目、吸指头的动作,得乳食后哭止;

*小儿失去依靠或心爱玩物时的啼哭,多哭声宏大,声调拉长,鼻涕一把泪一把,表现出十分痛心,在得到安抚或心爱玩物时即止;

*小儿的撒娇性啼哭,哭声时大时小,呈间歇性,常伴有各种怪叫或者打滚的动作,哭而无泪,当得到满足时立刻破啼为笑;

*小儿受到惊吓时的啼哭,多突然哭叫,声音高而尖,音频短而有力,伴有目瞪口呆、面部颜色改变等,经抱起抚慰后,其哭声慢慢停止;

*小儿睡颠倒觉时的啼哭,有白天睡觉过多的前提,因此夜晚啼哭不止,哭声宏亮有力,双目炯炯有神,如拉开电灯、接近光亮、抱起来玩一玩就不哭了;

*小儿感觉不舒适时的啼哭,多与尿布、衣服、被褥潮湿或过冷、过热、过重、不平整等因素的刺激有关,也可能是要大小便的信号,一般哭声平软,时间可长可短,伴有全身乱动和不安感,只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马上就可以安静下来。

在病态情况下,小儿也会用改变了的哭声来报告他的痛苦。这些哭啼,是小儿身体患病时的痛苦表现。在痛苦没有得到解除、疾病没有得到治疗时,用安抚的方法只能奏效一时,或根本无法制止,需要求助于医生。

*患支气管肺炎或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哭声是无力的,声调是干燥的;

*患颅内出血和局部外伤时,哭声是高亢的,音调是呈尖细的;

*患腹泻、腹痛时,哭声是忽高忽低的,并有时作时息的周期性变化;

*患喉头水肿时,哭声是嘶哑的,并伴有呼吸不利;

*患儿脱水时,哭声是微弱的,并表现出喉音断续;

*患儿食滞乳积、消化不良时,常夜哭不止,并伴有骚动不安等。

在各种病理性啼哭中,小儿夜哭比较多见,除了上面说到的属于睡颠倒觉的情况之外,一般都应视为病态。中医认为,或由于脾脏虚寒所致,可用乌药散加味;或由于心经积热而发,可用导赤散加味;或由于惊骇恐惧造成,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

正确认识儿童发烧和啼哭的生理与病理,对于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家长掌握一些小儿疾病的防治知识,既可以避免小题大做、让孩子乱吃药;又可以避免贻误治疗,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感染性哭声婴幼儿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哭声
爱吃哭声的妖怪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今生今世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拉肚子试试那些自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