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联合拔管前丝裂霉素C泪道冲洗疗法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

2022-05-11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9期
关键词:植入术探针硅胶

陈 敏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300)

泪道阻塞是眼科的常见病,是指泪小点、泪小管、鼻泪管或鼻泪管下口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阻塞。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溢泪,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有继发眼内外感染的可能。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泪道探通、穿线等方法治疗泪道阻塞[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逐渐得到改进[2]。研究指出,通过留置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且在拔管前进行长时间的泪道冲洗,能有效提升泪道阻塞患者的远期疗效[3]。基于此,本文将50 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讨用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联合拔管前丝裂霉素C 泪道冲洗疗法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选取我院2017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泪道阻塞的诊断标准,且经泪道冲洗试验、X 线检查等得到确诊;各项临床资料真实、完整、有效;认知功能正常且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存在禁忌证;合并有其他眼科疾病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中途退出本研究或随访脱落。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植入术组和泪道冲洗组,每组各有患者25 例。泪道冲洗组患者的年龄为45 ~76 岁,平均年龄为(57.46±2.48)岁;其中,男性患者有4 例,女性患者有21 例。常规植入术组患者的年龄为45 ~76 岁,平均年龄为(57.51±2.50)岁;其中,男性患者有3 例,女性患者有2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对其患眼进行表面麻醉,用2%的利多卡因对其患侧的滑车下神经及眶下神经进行阻滞麻醉。采用泪点扩张器扩张患侧泪点,将泪道探针从下泪点插入至泪道阻塞处,对泪道进行常规探通。将激光导光纤维插入泪道,用激光激射泪道阻塞处。将探针轻轻向前推进,当激光发射阻力完全消失且出现落空感后,抽出导光纤维,并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对泪道进行冲洗。确认泪道通畅后,拔出泪道探针。将硅胶泪道引流管一端的金属探针从下泪小点处插入泪道,向下经鼻泪管的开口处直至下鼻道。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用钩针钩取金属探针,滑动金属探针,并用金属钩将金属探针前端的膨大处钩住。拉动金属探针,直至其到达鼻腔外。将金属探针末端的硅胶管剪断。采用同样的方法将金属探针从上泪小点插入并拉出鼻腔,并将探针末端的硅胶管剪断。将硅胶管的两端打结,使其留存于鼻腔中。术后,用抗生素滴眼液持续为患者滴眼,以防其发生眼内感染。术后不对常规植入术组患者进行其他处理,于3 ~6 个月后拔除硅胶引流管。术后在拔管前采用丝裂霉素C对泪道冲洗组患者进行泪道冲洗治疗,方法是:将冲洗针头从下泪小点与硅胶管之间的空隙插入,先用5 mL 浓度为0.02% 的丝裂霉素C 溶液对泪道进行冲洗,等待3 min 后,再用20 mL 的生理盐水对泪道进行冲洗。冲洗过程中要求患者注意不要吞咽冲洗液,若丝裂霉素C 溶液外溢,需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外溢处。每个月冲洗1 次。3 ~6 个月后拔除硅胶引流管。拔管时,找到鼻腔中打结的硅胶管,从内眦部将硅胶管剪断,从鼻腔中将硅胶管抽出。告知患者在拔管后每个月回医院进行1 次泪道冲洗。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治疗后6 个月、9 个月及12 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溢泪的症状完全消失,对其进行泪道冲洗无阻塞感。有效:治疗后患者溢泪的症状有所缓解,对其进行泪道冲洗有一定的阻塞感及反流现象。无效:治疗后患者溢泪的症状未得到缓解,无法完成泪道冲洗[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2 个月的随访,观察并比较其病情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6 个月、9 个月及12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6 个月、9 个月及12 个月,泪道冲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24/25)、92.0%(23/25)和92.0%(23/25),常规植入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23/25)、68.0%(17/25)和64.0%(16/25)。治疗后6 个月,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 个月及12 个月,泪道冲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植入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6 个月、9 个月及12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2.2 治疗后12 个月内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治疗后的12 个月内,泪道冲洗组患者中无患者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0.0%(0/25);常规植入术组患者中有5 例患者的病情复发,其病情的复发率为20.0%(5/25)。治疗后的12 个月内,泪道冲洗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植入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泪道阻塞在临床眼科较为常见。与男性相比,女性泪道阻塞的发病率更高。正常情况下,泪液由泪腺、结膜上的副泪腺和杯状细胞产生,冲刷过眼的前表面,然后汇集到内侧眼角。在泪小管的抽吸作用下,泪液会经泪小点依次进入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最后流入鼻腔。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中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均可引起泪道阻塞。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原则是控制泪囊的炎症反应,恢复或重建泪道泪囊至鼻腔的引流通道。目前临床上对泪道阻塞患者主要是进行置管引流治疗[5]。对此病患者进行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能有效打通阻塞的泪道,并将创面有效隔离,避免因创面出现炎症反应而导致泪道组织发生粘连或形成瘢痕[6]。研究指出,采用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总有效率可达到89%,但仍有一些患者在拔管后会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7]。拔管后泪道瘢痕组织增生及肉芽形成是导致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8]。而导致泪道形成瘢痕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9]。丝裂霉素C 属于烷基化抗肿瘤药物,可使增生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期停留在G0/G1期[10],还能导致增生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凋亡,对DNA 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减少胶原的生成量,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可避免泪道再次发生阻塞[11]。对泪道阻塞患者进行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后,在置管期间定期使用丝裂霉素C 溶液对其泪道进行冲洗,可预防泪道形成瘢痕组织,进而可有效降低其术后病情的复发率[1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9 个月及12 个月,泪道冲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植入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12 个月内,泪道冲洗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植入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用环形硅胶泪道引流管植入术联合拔管前丝裂霉素C 泪道冲洗疗法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远期疗效,且其病情的复发率较低。

猜你喜欢

植入术探针硅胶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导热硅胶垫选型和性能探究
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双组分灌封胶发红异常原因分析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硅胶刀具清洁器
功能隐形眼镜盒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