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巧—中”班歌成唱就课《“五只无猴痕子》教评析育”
2022-05-11李雅琴
文 李雅琴
听完中班歌唱课《五只猴子》,我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整节课从选材、设计到组织、实施,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引发我的诸多思考,如果用一个词进行总结,那就是“教育无痕”。这体现在教师对教学题材的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对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不露痕迹”的“无痕教育”是理想的教育境界。
一、巧妙选材
《五只猴子》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以五只猴子的故事作为一条线索贯穿整个主题,音乐简单重复有节奏,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歌曲内容接近自然,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学习。
二、巧妙导入
活动从练声导入,用猴妈妈和猴宝宝打招呼的方式,巧妙地引出猴妈妈、猴宝宝的角色,符合音乐活动的特点。幼儿具有练声的经验,这一环节能够在两分钟之内完成,从而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后续的学习重点上。
三、巧用故事
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引发幼儿猜测情节。例如,教师告诉幼儿:“猴妈妈有一群可爱的猴宝宝。我们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五只猴宝宝最喜欢蹦蹦跳跳。一天,猴妈妈要外出,对猴宝宝说:‘你们在家要乖乖的。’猴妈妈刚走,猴宝宝纷纷爬到床上。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教师将讲故事贯穿始终,并做到讲唱合一。幼儿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学唱歌曲,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范唱第一遍后,问:“五只猴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声进行小结,并进行集体学唱。歌声、故事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幼儿在探索的情趣中轻松、自然地习得歌曲。
四、巧用游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教师采用了手指游戏和表演游戏两个游戏。幼儿在基本掌握歌曲后,巧妙地通过手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五个手指头成为五只猴子,幼儿在玩唱中复习了歌曲;接着,教师又用表演游戏的方式,以大地为床,请五名幼儿扮演五只小猴子,其他幼儿则一起唱歌,在玩唱中复习了歌曲内容。
五、巧用融合
一是融合多种教育目标。一节歌唱课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歌唱,还有很多内容,如点数小猴子的数量、开展安全教育等。
二是融合多种教育方法。除了故事、游戏等教育方法外,教师还采用了详略得当法、渐退法、引导反思法、接唱法等教育方法。例如,在“第一只猴子在床上跳”学习歌曲环节,教师速度放缓,以便突破重点;接着,教师再逐渐加快速度。教师唱到第四句时,由于每句都是重复的,采用了渐退法,鼓励幼儿自己唱;在“剩下最后一只猴子”游戏环节,教师接唱第二段,用歌声引出有关安全的话题,点明了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在短短二十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综合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营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学习情境与游戏情境,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