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高产栽培环境及关键技术研究

2022-05-11李菊芳

云南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总面积河谷山区

李菊芳

(威信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威信 657900)

马铃薯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威信县有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传统,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县境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影响了马铃薯高产栽培,因地制宜的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所在。

1 对基本环境条件要求

马铃薯适应性强,适种范围广,适宜土层深厚、肥沃及冷凉的生长环境。适耕土壤为壤土、沙壤土等轻质壤土,以日气温17~21 ℃、短日照、降水充沛的气候条件为宜。

2 栽培环境分析

威信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全县分为河谷区(海拔1000 m以下)、半山区(海拔1000~1300 m)、山区(海拔1300 m以上)3种地理类型,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2.1 土壤条件

2.1.1 土壤质地

全县耕地面积约4.5万hm2,其中黄壤2.52万hm2占耕地总面积55.9%,黑石灰土1.17万 hm2占耕地总面积26%,紫色土4840.41 hm2占耕地总面积10.8%,其余为水稻土、潮土和黄棕壤。地力较好、具有中上等肥力的1~3级土壤以黄壤、黑石灰土为主,面积1.87万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1.5%。耕作层质地不同,壤土(轻壤+沙壤+重壤)1.17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26.2%,中黏土2.14万 hm2占耕地总面积47.6%,壤黏土1.17万 hm2约占耕地总面积26.2%,适合马铃薯栽培耕地(壤土及中黏土)共计3.32万 hm2(超过73.5%),最理想的壤性土近1.18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17.8%。

2.1.2 土壤酸碱度

土壤pH值5.0~7.8,微酸性土壤面积2.4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4%。

2.1.3 耕作层厚度

耕作层≥15 cm的耕地3.64万 hm2,占总面积的81%,耕作层≥20 cm的耕地2.35万hm2,占总面积的52.3%。

按照马铃薯生长土壤条件要求,各类型土壤适耕情况(见表1)。威信县有1.18万hm2土壤能满足马铃薯栽培对成土母质、酸碱度、耕作层厚度、中上等肥力4项指标要求,但以山区、半山区为主。

表1 威信县马铃薯适耕土壤分布表

2.2 气候条件

威信县以春马铃薯生产为主,常年播种面积占马铃薯播种总面积的98%以上。一般2月上中旬播种,2月中旬至3月上旬发芽,3月中下旬为幼苗期,4月上中旬块茎形成,4月下旬至6月上旬薯块膨大,6月中下旬为淀粉积累期,7月上中旬即可收获。

2.2.1 温度

马铃薯发芽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河谷区温度条件好于半山区和山区,在温度最低的山区,仍能满足种薯发芽所需的下限温度。幼苗生长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3种地理类型均处于幼苗生长的适温范围。块茎形成期,半山区温度条件较为适宜,河谷区略微偏高,山区略微偏低。块茎膨大期,山区处于最适温度范围(山区略微偏高仍能满足块茎膨大需求),河谷区明显高于适温上限,二半山区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积累(见表2)。

表2 威信县马铃薯各生育时期日平均气温表(℃)

2.2.2 光照

威信县年均日照时数1033.6 h,全县分为北部、中部、南部3个马铃薯栽培区域,均属于短日照地区,除不能满足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所需的长日照条件外,幼苗生长、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所需的短日照条件都能得到满足(见表3)。

表3 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光照时数表(h)

2.2.3 降水

威信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900~1100 mm,除苗期需要灌溉,基本能满足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要(见表4)。

表4 马铃薯各生育时期降水量表(mm)

3 高产栽培主要障碍因素

3.1 品种退化严重

3.1.1 不同类型区域退化情况

威信县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随机抽样北部、中部、南部的河谷区、半山区、山区调查品种退化情况,各类型调查20块田,每块5点取样,每点100株,调查结果(见表5)。2015年在马铃薯主产区三桃乡三桃村,随机抽样调查相同栽培条件下有3年种植历史的马铃薯品种退化情况,退化株率分别为地农1号31.6%、云薯201为23.4%、会-2为 17.8%、威芋3号11.2%、米拉9.3%,各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表5 不同类型区域马铃薯退化情况调查表

(1)退化株率南部最高,中部次之,北部较低,3种地理类型间无明显差异;河谷区最高,半山区次之,山区较低,3种地理类型有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马铃薯品种退化的影响更为明显。

(2)北部、南部以花叶型退化为主,中部以束顶型为主;河谷区、半山区以花叶型为主,山区以束顶型为主。

3.1.2 不同区域产量品质情况

2014年以品种米拉为调查对象,对河谷区、半山区、山区各取样10块栽培地,每块100 m2进行产量实收和品质调查,结果(见表6)。山区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半山区和河谷区;山区薯质量好于半山区、明显好于河谷区,山区更有利于优质马铃薯的生产。

表6 不同类型田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比较表

3.2 晚疫病为害严重

3.2.1 海拔高度差异

威信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扩展快,自然损失严重。2018年6月中旬分8种海拔高度类型田对品种米拉抽样10块田、每块5点取样、每点50株调查(见表7)。马铃薯晚疫病随海拔降低,病情加重。对海拔和病情指数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r=-0.99,t测验在t0.01显著水平,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分析结果为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海拔高度对病害发生有显著影响。

表7 不同海拔米拉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表

3.2.2 品种差异

在三桃乡三桃村相同栽培条件下随机抽样调查,每个品种随机取样10块田,每块5点,每点50株调查品种发病情况,结果(见表8)。各品种均不同程度发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极显著,说明各品种抗病性不同。感病由轻到重依次为云薯201、会-2、地农1号、威芋3号、米拉。

表8 不同品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表

3.3 生产投入不足

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底肥施用不足、农家肥用量少,耕作管理粗放,田间管理水平达不到马铃薯高产栽培的要求。

4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

4.1 做好高产适耕区规划

威信县立体气候明显,结合土壤、气象要素等分析,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应重点考虑海拔1300 m以上的区域。该区域范围覆盖全县9个乡(镇)16个村民委员会 426个村民小组,可供利用耕地9183.41 hm2,以壤性土质、微酸性、肥力条件好、土层深厚地块(有5334.34 hm2)为好。

4.2 选择优良品种

4.2.1 引试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品种是马铃薯栽培获得高产、优质的内在因素。威信县目前马铃薯仍以本地品种为主,种植时间长、种性退化严重、丰产性差、病害严重。应加大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的引试推广力度,为马铃薯高产栽培奠定良好基础。

4.2.2 做好种薯繁育及调种

一要及时组织种薯调运,搞好品种更换。二要利用县内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条件自繁种薯,建立自繁基地,降低运输成本。三要推广种植冬马铃薯,解决次年春薯生产用种。四要选择生长健壮、无感染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培育优良株系作为种用。

4.3 提高耕作管理水平

一要大力推广微耕机等机械化作业,缓解人力耕地压力,彻底改变靠人力翻耕土地或免耕播种的粗放耕种,实现深耕、精细种植。二要推广秸秆还田,实现秸秆就地还田,解决农村牲畜饲养量少、有机肥源不足及运输劳力欠缺导致马铃薯有机肥使用少、底肥不足的问题。三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因地制宜科学施肥,合理补充土壤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四要加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延缓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衰老,有利于淀粉积累,提高产量;重视病毒病防治,抓好蚜虫、叶蝉等传毒昆虫防治,预防病毒传播,减缓马铃薯退化。

猜你喜欢

总面积河谷山区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基于数据建模王平镇河谷对泥石流可容体积评估
山区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我国湿地的状况如何?
河谷对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