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在我•“金剪刀”马路

2022-05-11张晓琴

延河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路剪纸

张晓琴

车子快要调头的时候,王莹①看了看路对面,说:“马老师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我往路对面看,门口的荫凉处站着一个女人,中等个子,短头发,穿一件藏蓝底白色小碎花的中式长裙,牛仔蓝的平底布鞋,很清爽的样子。

我们下车,马路②和王莹像老朋友一样打着招呼。王莹说明来意,然后给马路介绍了我。马路很平静地和我打了招呼,带我们上楼,进了她的工作室。工作室有五十平米左右的样子,四周墙上全是剪纸,阳光透过窗户照得我们直流汗,她给我们倒了茶,然后看了看我们,说:“你们先坐,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

等她的时候,我们开始看工作室里的剪纸作品,有整张全开红纸剪的作品,有不同颜色的纸搭配的作品,也有很小的人像和小动物。墙上挂着一长排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剪纸像,看上去就像红色的油画一样,特别逼真。大家不由地赞叹,剪纸能达到这个水平真是太厉害了。

桌子上放着一张毛澤东的头像剪纸,装在玻璃框里,猛一看,完全是摄影剪影效果。我看到头像旁边有个藤编的篮子,里面铺着一张圆形的红色窗花,窗花上放着一把银色的剪刀,很光滑,很亮。三样东西就这样随意放在一起,好像一幅静物画,我拍了一张照片。王莹看见了,说:“就这么一把剪刀,好的剪纸艺人就能剪出一个世界。”

这个时候,马路回来了,手里拎着两袋水果。我们顿觉不好意思,这么热的天,我们空着手来,人家却楼上楼下地跑。这个楼在一个工业园区里,没有电梯。马路洗了一些水果,切开了两个香瓜,一种甜甜的香气立刻飘满房间。她的汗从发际不停地往下流,她的头发很硬,非常浓密。一般来说,有这样的头发的人都比较坚定,比较执着。我对马路说:“马老师您休息一下吧。”

王莹从桌上抽出一张纸巾递给马路,说:“马老师这发量太让人羡慕了。”马路一边擦汗一边说:“我小时候头发就很多,我妈给我梳头总是扎不住,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剪成了短发,一直就是这样的。”

我问:“马老师您这把剪刀这么亮,是不是用了很久?”

马路说:“这把剪刀其实是今年四月份才从网上买的,不过现在是我最常用的一把。听同行说张小泉的这种剪刀好用,就买了一把,果然不错。张小泉生产专门的剪纸剪刀,生产出来后又打磨加工,剪刀尖非常锋利。这几年我一直用的是张小泉的剪刀,这一把尤其顺手。小时候用的都是普通的剪刀,剪起来比较费力,当然,也可能是那时候人小,手上没有力气。”

我问:“能不能说说您是怎么走上剪纸道路的?”

马路说:“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去参加全县妇女代表大会,会后带回来两片窗花。我第一次看见就觉得特别好看,就问母亲这是什么,母亲说是窗花。”

“开会的时候两个代表住一间房,和她同住的妇女代表剪窗花剪得特别好,拿大剪刀在红纸上剪好了给她们每人都送了一两片。我经常拿出那两片窗花来看,看得多了,就拿出家里的剪刀试着剪,没有红纸,就用家里的本子上的纸,结果可想而知——剪出来的是四不像。我觉得自己做不了这个事。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折叠剪纸,但是那时候太小了,不懂,也没人教。”

“我也是过了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和母亲同住的是著名剪纸艺人祁秀梅③大师。祁秀梅大师可能也没有想到,她的两片窗花会对一个小女孩产生这么大影响。现在想想,那时候剪纸就在我心里扎下根了。再后来就开始关注剪纸了,春节的时候发现周围人家窗户上贴了各种窗花,才知道身边的奶奶和婶婶也会剪,我就去找她们学,但是母亲不让我学。母亲说‘祁秀梅大师剪了一辈子纸都没有过上好日子,你不好好念书,剪这个干啥?’”

“我母亲是平凉静宁人,兰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毕业后在静宁县幼儿园当教师。我父亲是镇原人,是平凉师专毕业的,原来在静宁县政府当秘书。父母相识、结婚都是在静宁,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回老家当了农民。父亲回来以后还做过民办教师,母亲回来之后当了村支书,算是个村干部。”

“要说我母亲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会画画。那时候都是自己做被子、枕头和门帘,要事先在布上绣花,当时村里人做这些前,都是找我母亲画图案。我小时候也喜欢画画,后来学习工艺美术,从事剪纸行业,这些都与母亲的无形熏陶是有关系的。”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画画。我们的学校是把村里一个非常破旧的庙修整了一下,用泥做了些台子,上面放个木板当课桌,椅子也是黄泥台子,那种透骨的冰凉我现在还记得。我父亲就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当时没有美术课,也没有纸张和颜料,我就用铅笔在作业本的背面画毛主席的像。因为那时候家里、学校到处挂着毛主席像,我就一直临摹一直画,越画越像,到后来同学们都知道我爱画画,时不时就有人跑来让我随便画个什么,我就试着画。看见一个茶杯,就画个茶杯,看见这个同学正在吃馒头,我就画他吃馒头。其实画得不太像,但是同学们很高兴,我也高兴,就天天画。”

“升初中后,终于有美术课了。我最喜欢上美术课,一堂课下来,就数我画得最好。父亲知道后,给我买了一些白纸和国画颜料,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奢侈的了。父亲还在镇原县文化馆为我找了老师,让我学习书法和国画。我对人物肖像很感兴趣,画了一幅《昭君出塞》,老师推荐参加甘肃省青少年书画展,获了一个小奖。”

“初中毕业的时候,一个朋友问我会不会剪纸,会的话帮他剪个‘囍’字。’我心想‘囍’字谁不会剪,当下就提起剪刀剪了。因为不懂怎么折叠,就用笔描个形状剪了。这个事情之后,我们村里一有人结婚,就找我剪‘囍’字。”

“刚上高一的时候,我的画得了一个全国青少年美术展的优秀奖,还得了一个获奖证书。可惜那个奖状现在找不到了。”

“有一次,我正给一户要办喜事的人家剪‘囍’字,同村的一位老奶奶看见了说‘囍’字不是这样剪的,要把纸折三折再剪。边说边给我教了起来,我按她教的方法剪,果然剪得又快又好。我一口气剪了四十多个‘囍’字,大家一起贴在窗户上、门上、墙上、树上。从此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谁家需要‘囍’字我就给谁家剪。慢慢地,我摸索出技巧了,把‘囍’字剪出来以后还要配些图案,比如龙凤、喜鹊、梅花、凤凰,这样就有装饰了。每次剪完这些东西,再帮人家把新房布置好,人家给我一包瓜子、一包喜糖就算感谢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我就很开心。”

“后来,我开始剪一些简单的造型,比如窗花之类的。我的心思全在剪纸和画画上,文化课成绩就很差,除了作文写得好,其他科目常常不及格,记得数学好像考了两次零分。为此,我没有少挨老师的批评,父母也很发愁。这个时候,父亲听到一个消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西峰办了一个分校,招收美术专业的学生。父亲立刻给我报了名,原因是要上正规的美术学院他供不起,而这个函授大学的费用不太高。我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哥哥学习特别好,但是他考上大学那一年开始包产到户了,我们家里地多,他就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回家干农活了。两个弟弟都上了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我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能上这个函授大学就觉得很知足了。”

“函授大学一共上了四年。平时就在家里一边学画画一边干农活,周末去西峰市上两天课。前两年是从镇原坐车到西峰上课,那时候从镇原到西峰的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坐一两个小时的车。我没有钱住宾馆,到西峰后就住在一个亲戚家里。当时没有电话,所以后来那个亲戚失去联系了,我一直在找,想找到后感谢一下人家。后两年,我从镇原出来了,到西峰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我在上函授大学的同时还报了甘肃省成人高考的考试,因为我除了喜欢美术,就是语文,喜欢写作文,所以选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课程,但是很遗憾没有通过最后一门课程考试。”

“函授大学毕业后,我得了个优秀学员的证书,于是我们县上就让我参加招工考试,那时候像我们这样函大、电大毕业的都去考了,可是我没有考上。当时和我一起函授大学毕业的有几个考上了,他们不但有了正式工作,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画家,像张学文、朱晓筠等。他们当时就是画得最好的,现在也都成了大家了。”

“我在西峰的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主要是写美术字,画广告牌。那时候没有电脑,写美术字、宣传语都是需要人一笔一画慢慢写的。刚开始是拿尺子先画,方方正正地画出字的轮廓后再填色,后来拿刷子写。函授大学毕业后,我正式开始打工,广告公司里有二十几个人,只有我一个人会写美术字,而且只有我一个女孩子,其他都是些小伙子。那时候建的广告牌太多了,都要手工写,不像现在,都是电脑喷绘。每天出去干活,先是男生搭脚手架,搭好后我爬上去在架子上画广告牌、写美术字。有段时间,西峰街道上那些大型广告牌大多数都是我画的。广告公司要是接了街道上的墙画,也是由我来完成,所以那段时间我被晒得很黑。时间久了,我成了这个广告公司的得力员工了。也有人听说我会剪‘囍’字,会布置新房,办喜事的时候就来找我,我是一叫就去。去了以后也有人主动跟我学剪‘囍’字,我就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技巧,所以大家对我印象还不错,我自己也乐在其中。”

“时隔不久,广告公司里来了一个小伙子,叫郭世发,比我小四岁,也是镇原的,不过和我不在一个镇子,他是中原镇的,我是屯字镇的。他当时到我们公司时是公认的帅哥,大家都叫他‘小白脸’,我们相处了半年后,他开始追我,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我觉得更不行,首先心理上过不了年龄这一关,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后来,我渐渐被他的溫暖与执着感动,就开始慢慢交往了。”

“他话不多,但是做事很有主意。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他就带我去他家见父母。我们坐车到中原镇,他父母了解情况后就表示不同意,后来我才知道,原因有两点,一是嫌我年龄大;二是我比他之前找的女朋友长得丑。我心想,这样也好,一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比他大,不是很合适。我对他说我们的事就算了吧。他不同意分手,说:‘不行,你等我三年。我会把家里人的工作做通的。’我就等了三年。这三年他也一直打工,坚决不找对象。最后,他父母看他这样坚定,只好同意了。”

“三年后,我们结婚了,婚房是租的。我还是画广告牌,帮人剪纸、布置新房,但是不怎么画画了,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没有充足的时间。这期间,我离开了广告公司,打算自己干。我们俩想开个门店,做广告装潢,因为我会设计、会制作广告,他会做铝合金门窗。我们自己没有经费,我娘家很支持我们,给我们把工作台、工具都准备好了,还给我制作了两个写字台,就差租房子了。但是,孩子的出生改变了这一切。”

“我1996年结婚,大儿子1997年出生,二儿子1998年出生。我们在西峰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一开始我们两个人一起带孩子,但是后来为了生活,他只好出去打工,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而我公公婆婆还得给姐姐帮忙带孩子,根本顾不上给我们帮忙。因为那时候计划生育比较紧张,姐姐生了两个女孩,不敢报户口,后来就偷偷送到我们家来了。”

“我一个人在西峰硬撑了一段,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和家里商量回镇原带孩子。我把本来准备开门店的东西该处理的处理了,剩下的东西找了一个大卡车全部拉回镇原。我现在还记得,那次回镇原是1998年,回去的时候我哭了一路,因为我不甘心啊。在西峰,我画广告牌、写美术字已经干得相当好了,圈内的人也都知道了,那是我苦练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结果,可是没有办法,为了孩子,再不甘心也得回去了。我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回西峰。”

“这次回到农村一待就是整整八年。我在村子里给人剪剪窗花,有时也画画鞋垫,主要还是教育两个孩子,说起来家里有三个孩子,我的两个孩子,还有外甥女。她来得早,我回去时她已经在我家了,比我的孩子大一两岁。”

“这样的生活过得倒也平静,中间我也会出门,有的时候去西峰,有的时候去兰州或者天水,因为我的两个弟弟一个在兰州,一个在天水。”

2004年,有两年事情让我很震撼,也让我产生了新的想法。一个是我到西峰参加香包节,一看剪纸能参展,能卖钱,还能评奖,想想这东西我在家里也剪,当下心就热了。一个是城市里的广告牌制作已经不需要手画了,变成电脑大型喷绘了,喷绘出的广告牌比手画的漂亮多了。我意识到这些东西我都能做,我又一次想起了1998年回镇原的路上,又一次想起了三个字——不甘心。我立刻下决心,要去学电脑,学平面设计。于是,我回到镇原就对我母亲说我想把孩子放下到西峰去重新搞平面设计。我母亲只说了一个字——好。

“当时要去西峰,最大的牵挂还是两个孩子,孩子从出生到那个时候没有离开过我,老大上小学,老二上幼儿园大班,只能请公公婆婆帮忙照看了。说起来,公公婆婆帮我带了很多年孩子,而我多年在外挣不到什么钱,2005年到2012年这几年,没有给家里给过一分钱,他们都默默地包容着。每次我们回镇原公公都会杀两只鸡,让我和孩子们吃,世发回去也一样。因为婆婆一直食素,杀鸡做鸡肉都是公公来干。去年,公公去世了。孩子说以后回镇原再也没人给他杀鸡吃了。世发多年来在外打工,一样无条件地支持我,所有的一切我心里都明了,但‘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记得母亲得知我要重新回西峰时,就叫我回趟娘家。她给我订了牛奶,让我用牛奶洗脸,让我敷面膜,让我不要在阳光下暴晒。要不是母亲说,我根本不会注意这些,因为我在农村已经待了七八年了,每天要干农活,皮肤粗糙黝黑,一看就是乡下妇女的形象。我在母亲这里待了一个暑假,2005年开学的时候,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准备去西峰。去西峰的时候身上只有两百块钱,还是母亲给我的。我下定决心这次来西峰一定要干成个事,不能一事无成回镇原。”

“刚到西峰的时候,我到一个同学的广告公司里打工,同学给我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工资,管吃管住。吃就在同学家里,他们做什么我们吃什么。住就在门店里,门店里有个折叠床,白天折起来,晚上打开休息。我一边打工一边学电脑,学平面设计。我学得很慢,因为门店里有四个人,经常轮不上我用电脑,晚上大家下班后我才能用,那时候也就没有精力了。加上我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学新东西比较慢。白天公司里人多,也忙,最难熬的是晚上,门店楼层特别低,又吵又热,蚊子又多。我在农村待久了,不习惯城里的环境,更多的是想孩子。”

“到西峰第一个月,我感觉自己没有怎么睡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广告公司门店旁边有个诊疗所的医生说:‘你的眼圈都青成这样了,显然是神经衰弱。’我自己也觉得不行了,就打电话跟二弟说我适应不了城市生活,在这里吃不下,睡不着,我不想在这里待了,想回镇原去。我二弟说:‘你回去就是一个农村妇女,一辈子都是个农村妇女。你如果不甘心,就在这里好好干着,如果甘心,你就回去吧。’我说电脑太难了,我根本学不会。今天学的明天又忘了,我学啥呢?二弟说:‘电脑是人大脑设计的,它能强过人的大脑吗?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我就想,别人都能学会,我为啥学不会呢?我开始狠下心学,把所有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学一点就记在上面,一共记了三本。我在朋友的广告公司里只待了一年半,人太熟了,有些事情不好做。后来又换了四五家广告公司。我弟弟为了支持我学习,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当时花了六千多块钱,现在这个电脑主机还在,不过已经打不开了。我学了三年,学了四个设计软件,到2008年的时候,我成了西峰广告设计高手了。”

“这个时候,庆阳有一家英特尔电脑学校招平面设计教师,我去应聘,结果成功了,但是去干了不到二十天我就离开了。一个原因是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学生为此经常笑话我;另一个原因是学校太远,交通不方便,我打不起车,就走路,路很远,天又冷,上下班的时间天都是黑的,下雪天我经常摔跤。有个晚上,雪后的路上,全是冰溜子,根本看不清路,我小心翼翼地走着,还是滑倒了。那一跤摔得比较厉害,我半天爬不起来,坐在冰冷的地上休息了好大一会儿才起来。这件事情之后,我才下决心不干了。”

“后来,庆阳这边的国芳百货商业广场开业,招聘策划人员,要求会平面设计,我应聘成功了,在这里一直干到2017年。公司对我比较重视,2015年的时候,还把商场里的一间空房子给我做了一个剪纸工作室。”

马路说到这里时,起身给我们加茶水,我问她:“现在的这个工作室是租的吗?”

她说:“不是,是这个工业园的负责人免租金给我使用的。”

王莹说:“庆阳还是有很多支持非遗的人。”

马路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身问王莹:“你知道赵文菁,对吧?”

王莹说:“知道啊,搞泥塑的。”

马路说:“赵文菁这些年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刚出来是没钱租房子,借住在一个亲戚家,但我没有亲戚家的钥匙。有天特别冷,我下班回去,怎么敲门都没有人开。那时候没有钱,身上连十块钱都没有。也没有手机,联系不上亲戚,我就想起赵文菁了。她当时在五中对面有个小院子,有五间房。我就去找她,敲她的院门。我怎么敲都没有用,她睡得早,可能没有听到。”

“我一边敲门一边流眼泪,天太冷,眼泪掉下来成了冰渣子,打在脸上生疼。赵文菁家门口附近有个电话亭,我就去给她打电话。开电话亭的是个老大爷,他看我那样子就很同情我,问清情况后,他说可以等我联系上朋友再下班。那个电话亭是铁皮做的,里面虽然有个小火炉,但也很冷。我就在电话亭和赵文菁院子门口来回跑,打一次电话,再跑到她的院门上去敲门。电话能打通,一直没有人接,敲门一直没有人开。”

“最后一次打电话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想,最后打一次吧,打不通的话就要流落街头了,也不能不让开电话亭的老人回家吧。这一次,竟然打通了,趙文菁的徒弟接上了。”

“进到赵文菁的房间时,我浑身被冻透了,很冰。赵文菁问我怎么回事,我已泪流满面说不出话,赵文菁抓着我的手哭了,说都怪自己睡得太沉了。我也继续流眼泪。”

“这件事情之后,赵文菁就叫我去她那里,我在她那里住了一段时间。还在一个叫方春新的亲戚家住过两个冬天,这个亲戚是庆阳消防支队消防验收工程师,他家有暖气。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汪忖芝,我曾在她家蹭吃蹭喝好几年。后来条件好一些了才自己租房的。”

我问:“那个亲戚那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她说:“他们回老家了,忘了给我说。我到现在都没有在西峰买房子,住的房子是租的。其实,不愿想起那些事,你问起来了,我也就说了。”

“从2005年到现在,我剪纸一直没有间断过。2006年,我参加了香包节,香包节里面也有剪纸和其他的非遗展演。我剪了一个作品拿去参展,得了个三等奖,还正式上台领了证书,这是我平生第二次得到获奖证书。我挺高兴,这件事情增加了我的信心。我想,剪纸能获奖,这太有意思了。从这时候开始,我就对剪纸重視起来了,看着哪里有剪纸就想往前凑,去看,自己也摸索着剪,时间一久,发现自己剪得还是很幼稚,应该好好学习。不过这个时候我还是把剪纸当作一种爱好,没有当成事业,因为我觉得剪纸不能养家糊口。”

“2007年,我参加了一次剪纸比赛,我的作品是《乡村剧变》,内容是农村的建筑从窑洞变成瓦房,人民生活发生了变化。没想到竟然获了一等奖,而且作品卖了800元。我真的特别高兴,那时候我两个月的工资还不到这个数。”

“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剪纸培训班,是南京大学在延安办的,因为陕北的剪纸活动办得特别好。这个培训班的学费是两千五百元,不包括吃住和路费,我没有那么多钱,给家里人说了之后,大弟托人给我带了五千元。我在延安学了十天,收获很大。上课的有民俗学家和剪纸高手,他们有的讲理论,有的讲剪纸。一位叫陈山桥④的专家来授课,讲得特别好,他重点讲了祁秀梅大师的作品。在那之前祁秀梅大师的有些作品我根本看不懂,但是他讲了以后,我感觉自己一下子明白了。祁秀梅大师在剪纸界很有名气,但是各种因素所限吧,她的手艺并没有给她带来财富,她穷困了一辈子。”

“这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剪纸大师一位是祁秀梅,另一位是库淑兰⑤。有一天,库淑兰大师的儿子来到我们培训班,讲他母亲的剪纸,讲他母亲苦难的一生,我们听得泪流满面。库淑兰大师自幼天资聪颖,却因四岁时订的娃娃亲十七岁就嫁作人妇,婚后十年里共生了十三个孩子,其中只有三个存活下来。有一次,她跌下山崖昏迷了四十一天,奇迹般苏醒后忘记了很多事情,却记得剪纸,并认为自己是‘剪花娘子’。我在看她的拼色剪纸时,明晰地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光芒,犹如黑暗中的闪电,照亮着这个世界。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她的苦难人生时时激励我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

“从延安回来,我就开始正式创作剪纸,并参加国内的一些剪纸大展、大赛。2009年我参加了在江苏金坛举办的一次国际剪纸大赛,有十几个国家的剪纸艺人参加,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的。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展,但是只是入展了,没有获奖。参加比赛的另外两位朋友获奖了,我就请她们带我一起去参加活动,她们说我非要去也可以,但是只能自费,她们获奖者的费用是会上出的。这两位朋友中有一位是合水县的张雪峰,剪得特别好,她和我同岁,但是比我剪得好多了。她的剪纸是有传承的,已经传承了好几代。她是那一次大赛的银奖获得者。家里人知道这个事情后,父亲和弟弟立刻给我汇了钱,让我去长长见识。”

“我们三个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出来以后才感觉到自己太没见过世面了。到金坛后,她们两个去报到了,我就不好意思再跟去,在会展附近找了个小旅馆,花了五十块钱登记了一间小房间住下了。金坛非常热,这家小旅馆是最便宜的房子,床上只有一片很脏的凉席。我心想,今晚就要坐到天亮了。我一个人在旅馆待着,除了吃饭也不敢走远。当天晚上九点多,这一届剪纸大赛的组委会主席杨兆群老师开着车来找我了,他带着我那两个朋友,还有庆阳的一位李教授。他说:‘你远道而来,不能把你一个人放在这里。’他们接上我,到了办会展的地方,给我安排了一个房间。我当时非常感激,但是又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后来,我才知道杨兆群是常州市一个服装企业的董事长,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坛剪纸的传承人,他收藏了全国各地老一辈人的剪纸。现在想想,如果他建一个剪纸博物馆,那就是全国最大的、收藏最全的。杨兆群老师挣的钱大多都用在帮助民间艺人上了,他帮助了许多的民间艺人,包括那次和我同去的张雪峰。杨兆群曾经多次支持她参加剪纸培训,有一次专门开车到她家里去看她,还给她给了五千块钱。”

“这次剪纸大赛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见到了国内的一些剪纸高手,也看到了一些国外的剪纸作品。国外的剪纸都是刻纸,比较具象,而咱们国内的剪纸很多是抽象的。国外的剪纸都是彩色的,颜色特别绚丽,这些都让我感到新鲜又兴奋,我发现自己之前在剪纸方面还是有些封闭,多出来学习很重要,任何艺术都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抱残守缺。”

“回来以后,我一干完商场的工作就剪纸。剪纸在我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2012年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举办了第一届中日剪纸交流展,在山西的吕梁市举办的。甘肃省入选了两个人,一个是平凉的何霞,一个是我。我觉得太荣幸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剪纸不是最好的,能入选真的是幸运。这一次的活动时间是十天,现在看来甚至有点铺张浪费。日方来了十个人,我们中方入选的是二十个人,加上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领导、专家、教授一共五十个人左右。我们每天要出去调研、参观、交流,还要去看旅游景点。吃住安排得很好,坐的是那种很高级的商务车,走到哪里前面都有武警开道,很多时候道路都被戒严了。记得我们上了一座山,山上没有一个游客,只有我们这些人。我当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觉得这么高的待遇我受之有愧,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惭愧。”

“这次展览上,日本的剪纸颜色很丰富,而我们的剪纸大多是一片红。有位日本的剪纸艺人问我们:‘你们为什么不做彩色剪纸呢?’我说用红色剪纸这是我们传统的剪纸观念,你们可能也听到过,我们衡量一个剪纸艺人的水平高低时,往往要看他是否能在一张纸上剪出好的作品,我们传统的剪纸就是一张,都是红色的,彩色剪纸都是后来的事。河北蔚县是彩色剪纸,颜色太绚烂了。他们是染色的,不像库淑兰大师是拼色剪纸。前几年蔚县有一个宣传语——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我也去蔚县看过,他们的剪纸产业做得特别好。不过,他们前些年的剪纸是手工的,这几年好多人开始用机器批量生产了。”

“这次展览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剪纸的衍生品,就是剪纸创意文旅产品,他们的文创意识比较先进,把剪纸做成各种各样实用的东西,非常精巧,可以随身携带。现在我们国内的文创产品很多了,当时看人家的还是觉得很新鲜。”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开始拼命学习,首先是把剪纸的传统语言符号学到位,就是要学习剪纸的基本语言,剪纸的故事和历史。不同地域的剪纸有不同的特点,但总的来说都是黄河流域的,不同的剪纸表现方法不一样,但内涵是一模一样的,剪纸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说到具体剪纸的层面,我觉得我之前学习美术和平面设计对我也有益处,平面设计就看你要表现什么,主次要分明,要表现出最重要的东西,其他的都是陪衬。剪纸也是一样,剪纸最终的目的是传播文化,只要文化传播出去了,作品的颜色是红色的还是彩色的,其实并不重要。”

“2017年,我工作的商场倒闭了,我就再没有找新的工作,开始专门做剪纸了。一开始没有工作室,就是在家里剪,收入也不是很稳定。我挣的钱刚好够我和孩子吃饭穿衣,但我还是一心一意地剪。我主要剪两类作品,一类是创意作品,一类是人像。创意作品有红色的,也有多色的。人像主要是领导人头像,以红色为主。”

“现在,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因为我知道要真正剪好纸并不容易。同行里有些人说我这几年跑得太快了,我心想,那是你没有看到我学习的时候啊。这些年我除了参加剪纸活动,几乎没有参加任何别的娱乐活动,即便到哪里去都是有剪纸活动才去的,我从来没有专门去哪里旅游过,就是一心一意剪纸,一心一意学习。”

“在剪纸行当里,我慢慢地有了点名气,但是我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这两年一回到镇原,老家的人就说:‘你这些年名气大起来了,在西峰区买了几套房子?’我说没有买房。他们就说:‘哎呀你别谦虚了,我们又不向你借钱。’我说确实没有房,住的还是租的房子。他们就笑,说:‘你那么大名气,怎么会呢。’事实上我确实没有买房。”

“两个孩子上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我也很想多挣些钱。有个朋友叫我去深圳,说像我这样有手艺的人在深圳当个保姆,给孩子做家教,管吃管住工资一月一万多,再兼个其他职业,一年可以挣十几二十万。听上去很好,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比西峰更远的地方。我算了一下,去年一年我才挣了四万多,单位还欠了五千,说是这两天给。”

馬路说到这里,起身给我们加水,她说:“天这么热,大家喝点水吧。”

我看到她身后的两组剪纸作品,一组是庆阳历史文化剪纸,整张红色,旁边的题目和背景用了红、黑、黄三种颜色,内容从岐黄周祖一直到今天,里面的文化符号很多,这远远超出了我们对剪纸的认知。还有一组生命树造型剪纸,以对称中轴线为分割线,以绿、黑为主,中间偶尔配上红色小图案,仿佛是一位大地之母在诉说自己的故事。我不由地问她:“您剪得这么好,有没有传承人?比如您的孩子或者徒弟,有没有以剪纸为事业的?”

她说:“两个孩子没有学过剪纸。我剪纸挣到的钱不多,两个孩子一开始也没有带到身边,因为我没有能力。孩子的小学初中都是在镇原上的,学习方面我从来没有操过心,他们自己很努力,在镇原的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考上庆阳一中后,就成了一般的学生了。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大儿子郭晨晗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去年大学毕业了,不想回庆阳,说他要到深圳去开眼界。现在在深圳的一个物流公司工作。小儿子郭晨昕学的是药学,在浙江工业大学,今年大学毕业考上本校的研究生了。我为两个孩子骄傲。”

“您有没有收徒弟呢?”

“我从2012年开始在西峰向阳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剪纸课,因为那一年开始倡导非遗进校园,到现在我还在那里上课。学校里每周有一次社团活动,这几年我累计带过的学生已经过万人了。”

“有没有专门以剪纸为事业的徒弟呢?”

“有啊。有两个徒弟,一个徒弟年龄比我还大一点,一直在学。这个徒弟以前是做刺绣的,因为眼睛不好,穿不上针了,就跟我学剪纸,已经学了四五年了,她剪得一般,但理论知识学得还可以,讲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时候我上不了课,她就代我上了。兰州、甘南、陇南、重庆各有一个徒弟,她们在网上跟着我学,有问题我就录剪纸的视频给她们,她们学得还比较带劲。西峰这边曾经收过四五个徒弟,比较年轻,学得倒也快,但是最后都放弃了。她们都说看我剪得这么好也不挣钱,以这个为事业也没希望,就放弃了。”

“您带这些徒弟怎么收学费?”

“这些徒弟都是爱好剪纸,平时跟我学就是了,没有收费。工作室里有几个徒弟,都是在读的学生,其中有两个朋友的孩子,也没有收费。有两个收费的,一年两千块钱,没有固定时间,她们有时间就提前和我联系,只要我在,她们随时可以来学。”

“您有没有想过未来有一个像您这样的人将这些剪纸文化传承下来,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一个人?”

“我也不知道,边走边看吧,能遇到我当然很珍惜。只要有人想学,我都全力以赴去教,只要把剪纸传承下去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去年兰州资环学院承接了一个社区主办的剪纸培训,他们邀请我去讲了十五天课,学员是四十五个社区妇女,坚持到最后的有三十九个人。这些人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剪纸,但是学了十五天以后,每人都能拿出来一幅剪纸作品,相当一部分作品还特别好。课程结束时做了一个结业展,主办社区、资环学院和学员三方面都非常满意。学员们结业后给我买了一大束花,有几个学得好的还带我到青海境内的旅游景点去转了一天。这些学员里有八个人已经专门剪纸了,因为在大城市的原因吧,她们的收入比我好。这个班的同学建了一个群,大家有剪纸的消息会发到群里,她们中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给其他人教剪纸了。我想到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采访结束,我们一边喝水一边聊天,马路送我一张绿色的小兔子剪纸,很灵动。同行的朋友喜欢她的一本毛泽东剪纸画册,就跟她买了下来。马路找了专门的纸袋,一边装作品一边说:“从小时候见到祁秀梅大师的作品起,我这一生就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剪纸,我一个乡村妇女走出了家门,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还去过国外,算是见了世面了。”

我问:“你去国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她说:“乌兰巴托的夜。我回来还写了一篇文章,写我的真实感受。在那里,晚上我们坐着车出去,听着那首歌,我想起了自己曾独自走过的那些夜晚。”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她进不去借住的亲戚家的门无处可去的那个夜晚,也想起了她一个人从电脑培训学校往回走的夜晚,一时无语。

她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说:“我这一生不遗憾。如果没有剪纸,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我会一直坚持剪下去。我一直信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家人支持,小人监督,最后才是自己的努力。”

离开马路剪纸工作室的时候,她送我们下楼,傍晚的西峰还是很热,她的额上又一次沁出汗珠,我却想起了她无处可去的那个寒冬夜。或许她只有不停地剪下去,才能让那把剪刀的光芒照亮那些寒冷的夜晚,照亮她的人生。

①王莹,1981年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时为庆阳市文体广电与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曾做过十年非遗工作,与庆阳地区的大部分非遗传承人都非常熟悉,为本次采访做了大量工作。

②马路,原名马芳萍,1971年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庆阳剪纸传承人。本文在采访的基础上写作而成,已由马路确认并授权。文章写成后,我先发给马路本人,请她确认。马路坚决要求题目去掉“金剪刀”三字,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我回复她:“从现实的角度说,‘金剪刀’是对您的客观评价,从文学的角度看,‘金剪刀’是一个意象。”故保留了原题目。

③祁秀梅(1920—1990),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民间剪纸艺术家,在国内外剪纸艺术界享有盛名。

④陈山桥,1949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民间美术研究与辅导工作,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授予“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和“优秀辅导员”称号。

⑤库淑兰(1920—2004),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民间剪纸艺术家,被誉为“剪花娘子”。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系首位获此称号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谢 林

猜你喜欢

马路剪纸
过马路
过马路要注意安全
大嘴蛙学剪纸
雪花剪纸
过马路
手工剪纸
剪纸
过马路
剪纸
马路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