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养美育”, 向“美”前行

2022-05-10陈洪义

师道(人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美育学术专业

陈洪义 谭 京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今天是弟子谭老师“浸养美育工作室”公众号开号正满两周年的日子,想为工作室的公众号写点文字,可是,说点什么好呢?我想,还是要先表达一下自己的祝贺和祝愿之情吧。祝贺谭老师工作室顺利、圆满凝练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美育教育品牌理念和主张——“浸养美育”;同时,也祝愿“浸养美育”创新实践团队在谭老师的带领下,在未来的美育的晴美天空越来越绚烂多姿。

和“浸养美育”工作室的谭老师认识的时间不长,掐指一算,也才半年之多。我们师徒结缘于新一批的“省百”名师培训活动。谭老师是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的培养对象,我应岭南师范学院李斌辉教授的信任和邀请,成为初中名师班音乐、美术学员的理论导师。谭老师和易楠、健芳和翠玉等四位名师培养对象分别来自省内的四个不同地市,是“省百”学习让我和她们师徒结缘并走到了一起。半年间的几次接触,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名师成长的那种坚韧和执着。她们在当地教育中都已小有名气,无论教学业绩,还是研究成果,都颇为丰富。面对那么优秀的她们,我这个非艺术专业出身的学科教研员,戴上“省百”培养对象理论导师的头衔,说实在的,内心的确还有点虚而不实的感觉。唯恐辜负李教授的信任和弟子们的期望,我常常问自己:我能给弟子的成长带来哪些成长帮助?虽然心存忐忑,但也不敢有太多的犹豫,唯有把不安化为责任,以“在路上”的积极行动,俯身倾己所长补之所短,和弟子们做中学共谋成长。

令我内心感动的是,面对虽专业不同,但确实很用心的师父,弟子们精神饱满,谦虚进取,捷报不断。身为师父,幸福着她们的幸福。相识的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师徒之间更多是以线上的方式进行交流和碰撞。弟子们的进取心都很强烈,哪怕是在寒假期间,线上交流亦未曾间断过,无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工作室建设,还是教学主张的凝练,都取得可喜的突破。可以说,她们是用自己的切实行动,生动诠释了名师成长的朴实方式——“赢在路上”。教师的教育人生本就是一段面向远方的前行,没有人可以提前帮你搭建好远方的前路。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在路上”。

谭老师带领的“浸养美育”工作室在惠州,甚至在省内都颇有名气。很佩服她对音乐教育的那种浓烈的热爱和对教育梦想的执着信念。不骄傲、不自满,始终能以“头脑清零”的思维和心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 “浸养美育”的内涵凝练和理念实践,近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有多个创新实践的成果视频完美录制,多篇美育论文被学术期刊录用。我想,正是因为她带领工作室“在路上”的不懈前行,最终让她赢在“美育探索专业自觉的主动和行动上”。可以说,谭老师和 “浸养美育”工作室给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赢在路上”的行动和成长诠释。

首先,坚持“做”在路上。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育的工作同文学艺术一样,是追求复追求的工作。因为教师需要作家般的敏锐的眼光、追求心和创造力。”所以,教师的“做”突显的是教育的创新实践之价值。说文拆字分析“路”字,左边是一个 “足”字,恰恰强调的是教育的实践行走意义,所以, “在路上”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行走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路上。音乐教育是实践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基础性课程。没有改革创新的意识驱动,教育和教学就会成为教师简单的重复性实践,缺少催生教师的教育新思维、新理念的成长性价值。“浸养美育”工作室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主要表现在学术认知和实践深入上:一是坚持教学学术。教学是一门活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学学术就是以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待日常的教学工作,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浸养美育”认为学生美的意识、美的能力,最好的成长是通过美的环境的涵养,让学生以沉浸式的心流状态浸润成长,以爱育爱、以美育美,而不是依靠教师生硬的说教或灌输。基于“浸养美育”的理念假设形成的向“美”而行的实践,让团队教师摆脱了经验教学,由以经验来教学的被动走向以研究来教学的主动,教学研究成为教学实践的常态。二是坚持专业学术。专业学术就是以学术的视角对待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科知识、理论的学习,及时有效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视野,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与知识的深层发展。工作室与一些高校学者、专业教授之间建立起了学术联系,及时开展学科专业的拓展性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强化专业视野,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谭老师带领“浸养美育”工作室,在坚持教学学术和专业学术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中,有效融通了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最终,圆满探索形成音乐教育向美育的内涵延伸之道——“浸养美育”。

关注人,服务人的全面、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浸养美育”向“美”而行,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终身发展,是值得期许的教育实践探索。教与研共融共生,帮助教师实现了“以教为乐、以研为乐”的教育生命状态。 “浸养美育”是谭老师带领工作室团队坚持教育创新的学术凝练的结果,也必将进一步引领其以后的美育创新实践,也必然会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由自觉向自我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坚持 “写”在路上。张文质老师强调,写作是每一个人终身的通用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养。他说:写作可以让人变得更自信、变得更自如、变得更自然。所以,教师的“写”突显的是教育的反思凝练之价值。说文拆字分析 “路”字,右上角是一个“文”字,强调对教育实践的文字书写的意义。所以, “在路上”的表现之二,就要教师坚持行走在教育写作的凝练反思的路上。对教师成长来说,写作不是终极目的,而是教育实践反思和教育认识凝练的一种内生性的成长方式。 “学而不思则罔”,对很多教师来说,放弃了教育写作,也就停止了对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思考。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和艺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不及时、不深入,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停留在思维原点,不利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发展和理念生长。“浸养美育”工作室以及时观照自身教育实践的教育写作,及时和深刻地深化了教师的专业理解和专业思想,促进自我的理念更新和智慧生长。通观其教育写作的两大切实方式:一是 “我实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长”,是实践经验;“短”,是教育理论。因此教师的教育写作,应侧重于呈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而不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建构。 “实践即成果,反思即成长”, “浸养美育”工作室的教育写作,基本上都是围绕自己的教育实践展开,是对自身实践的反思和凝练。二是 “短内容+”。 “浸养美育”工作室向“美”前行的教育写作的形式多以教育叙事、教学叙事和案例分析的“短内容+”方式呈现。内容不长,也许是一个小情节、小片断或小故事,重要的是围绕这个实践“短内容”,精心融入自己对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实践+”和 “短内容+”的教育写作特点,从“浸养美育”工作室公众号中发表的诸多文章可见一斑。“小思考,衍生大智慧;小积累,成就大文章。”我想,这也许就是教师的“写”在路上的真正价值所在。

还有,坚持 “读”在路上。关于教师阅读的重要意义,许多专家有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有语云,用书籍打扮的人生,最是令人迷恋。书籍中有教育的“金科玉律”“普世原理”, “集大成,得智慧”,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与教育洞察。所以,教师的“读”突显的是阅读以濡养教育之价值。说文拆字分析 “路”字,右下角是一个“口”字,强调教师开口阅读的专业成长意义。所以, “在路上”的表现之三,就要教师坚持行走在专业阅读涵养教育人生的路上。 “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在对其专业对象(学生)的影响力”,教师远离读书,就等于蒙住了双眼,就容易专业停滞乃至倒退。专业阅读濡养教育人生,正是“浸养美育”走向品质和内涵提升的重要阶梯。通观其专业阅读的两大切实方式:一是人文性阅读。如, “浸养美育”工作室组织完成《做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享受教学》 《守望音乐教育》《艺术哲学》 《梦想与坚持:做一个有信念的教师》等人文感染性很强的教育书籍阅读。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作品,濡养了教师教育品格和锤炼了教育意志。二是学术性阅读。如, “浸养美育”工作室组织阅读完成《教学的勇气》 《面向个体的教育》 《情思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静悄悄的革命》等学术性强的书籍,借力百家之法,借鉴百家之长,孕育教育 “智慧”。教师的专业阅读是教师智慧实践的重要来源,阅读不能改变教师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其教育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发展其攀升的高度。“浸养美育”工作室以阅读引领撬起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促进教师的内涵提升。

“在路上”是一种谋未来的理念。 “在路上”与起点无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方向选择,方向犹如现实之路的心灵指引。当我们不再渴望高山大川时,心灵也就失去了动力和营养。唯有心之向上,教师成长的前路才能皆是阳光。 “在路上”是一种向未来的态度。按照心灵指引的方向,前路不迷茫,勇往前行,一步一脚印,做好扎实铺垫,该来的都在路上,迎接未来成长。 “在路上”是一种创未来的精神。向美丽而行,教育实践与探索纵然踏过千层浪,仍然保持那种满怀激情在心间的坚毅与执着。

一直很喜欢用鹰击长空来形容教师的生命成长:鹰击长空充满搏击力,如果把教师的教育实践比作是躯,阅读与写作便是翅。坚实的身躯,张开强健的双翅,才能在教育天空留下搏击长空的教育美丽。教师成长的“赢在路上”,需要教师以教育实践的 “做” “读”“写”为行动内核,用谋未来的理念、向未来的态度、创未来的精神,坚定前行,才能以最好的“在路上”姿态,遇见最美的自己。这也是“浸养美育”工作室团队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从内生、互生走向自生和共生成长的美丽轨迹。

最后,祝愿谭老师和团队成员都能 “赢在路上”,在向 “美”前行的改革创新的育人路上,遇见教育最美的自己。

猜你喜欢

美育学术专业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