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创作的地域性应答手法研究
2022-05-10高亚涛内蒙古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讲师硕士
文_高亚涛(内蒙古开放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讲师,硕士)
建筑因承载了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呈现地域性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和载体,其包括建筑形式、地域材料、地区经济、适宜技术和空间美学。传统建筑由于处于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和相对落后的技术条件下,为适应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出地域性的建筑特征;而不同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因素使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各异,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的建筑群体。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就是时间、活动、技术、文化在某一地区空间形态上的反映,是人与生态环境协商后以建筑形式表现出的共生关系,是建筑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世界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建筑的地域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域性建筑指“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特色的建筑作品”。具有该特征的建筑在当地的发展呈现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体与绿地等外在要素;二是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指社会形态、经济形式、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内在要素;三是经济技术因素,主要指当时当地的科技生产力、取材条件、工匠工艺等实现要素。三个因素互相影响、互为补充,共同影响建筑的地域性。
(一)自然环境因素
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建筑生态与材料的首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含气候、地形地貌等。人类最初的建筑意识是在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萌发的。建筑形式与气候条件有着天然的联系,与气候相适应的地域建筑,不仅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适用性,还可以增强建筑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所以自然环境因素对于传统地域性建筑布局、建筑形式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影响建筑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二)社会文化因素
建筑的任务是通过形式来展示文脉,建筑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迎合了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不同地区的建筑语言所表达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形态、审美情趣等都有所区别,其表达形式与社会文化形成深层次关联,传达着不同的情感和记忆,承载着不同的心灵寄托和归属感。地域性建筑蕴涵着地域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内涵,是一个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三)经济技术因素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建造技术主要以实践为基础,是带有较多经验色彩的技术,它们受地域条件的支持和限制,是与地域环境紧密联系的实践技艺的综合体。由于受到传统科技水平的限制,且极少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人们一般就地取材建造建筑,因此传统技术通常扎根于地方,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此外,因为传统建造技术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的影响,所以不会刻意去追求某种生态或节能的形式。可见将技术的发展纳入符合文化特征的体系中,与地域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相整合,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本质,给予建筑合理性和经济性。
二、现代建筑创作的地域性应答手法
现代建筑的创作因建筑师对地域性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不同,表现出多元化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一是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二是运用当地典型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三是汲取当地文化脉络中的建筑表达方式;四是继承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让其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一)应答地域气候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对印度气候作出了深刻而细致的总结,其提出的应答地域性气候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查尔斯·柯里亚在解决印度建筑的地域性问题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观点,并以气候因素为出发点,将印度不利的气候条件总结为“干热”和“湿热”两个方面。针对“干热”环境,要求建筑内的温度尽可能低,湿度尽可能高;针对“湿热”环境,要求建筑内空气流通,形成穿堂风,同时降低室内温度。
1.传统建筑语言的提炼
(1)离散、独立的建筑模式。针对“湿热”环境,查尔斯·柯里亚以印度莫卧儿帝国时期修建的德里红堡为原型(见图1),构筑出加尔各答的桑农宅平面(见图2)。桑农宅围绕一个棚架庭院分为4部分:起居室、厨房、卧室和盥洗室,这样的布局形式使空间获得自然凉爽的对流风。这种建筑语言就是从印度建筑形体既独立又关联的现象中提炼出来的。
图1 德里红堡
图2 桑农宅平面
(2)分户墙的狭长建筑单元组合模式。在“干热”环境下,该模式通过两道长侧墙来阻挡热量,利用两个短边和内院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依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空气对流原理,在天井、天窗等处开口,剖面设计成便于水平和垂直空气通过的倒漏斗形,这样的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管式住宅”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后来还发展出“夏季剖面”和“冬季剖面”两种剖面形式。
(3)阶梯状金字塔剖面模式。查尔斯·柯里亚以印度南部的帕德马纳巴宫为原型,利用类型学“拓扑空间结构模式”的方法生成了阶梯状金字塔剖面模式(见图3),并创建了海湾旅馆的建筑形态。该建筑分散在面海的山坡上,通过大坡屋顶、平台分层和底层架空的方法来保证建筑群体的自然通风效果。
图3 阶梯状金字塔剖面模式
2.独特的现代构造设计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可以较好地解决遮阳和通风问题。查尔斯·柯里亚认为遮阴凉棚适合印度气候条件的建筑形式,符合印度的经济、地理与文化的需求。对户外生活的构想促使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围绕“露天空间”与“露天建筑”,以庭院为中心,结合连廊、台阶等共同构成“开敞空间”体系,例如巴洛特·巴哈汶艺术中心(见图4)。
图4 巴洛特·巴哈汶艺术中心
(2)管式住宅。管式住宅将“烟囱效应”应用于剖面设计的住宅体系(见图5),在低层高密度住宅群中使用既解决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又能形成小型化的阴影户外空间,建筑形象符合印度当地气候特征。将管式住宅原理应用于高层住宅的例子是著名的干城章嘉公寓。
图5 管式住宅
查尔斯·柯里亚注重建筑对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适应性,从而合理地组织通风和气流,充分考虑日照和遮阳,并从民间建筑和建造技术中吸取精华。但我们从查尔斯·柯里亚身上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其如何对传统技术进行更新,把传统技术同适应气候与节能相结合。
(二)应答文化情感
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中既具有现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自己对“国际式”建筑风格的批判性理解,建筑追随时代的同时深刻反映着本国的文化。
1.时代的回应
(1)来自现代艺术的影响。路易斯·巴拉干设计思想的核心是:建筑师必须诠释和发展植根于时代文化和生活的建筑。他追求的是寂静的空间感和强烈的光影,墨西哥卫星城纪念塔项目(见图6)就是这种建筑思想的体现。时代的发展使路易斯·巴拉干在20世纪20年代就认识到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图6 墨西哥卫星城纪念塔
(2)走向国际式的建筑。为了适应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城市的社会需求,路易斯·巴拉干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开始从事国际式创作,双宅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种设计上的转变对路易斯·巴拉干的意义重大:新的材料、新的建造技术及简洁的建筑形式都是他设计风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对时代认同感的重要体现。
(3)投身媒体文化。路易斯·巴拉干积极参与媒体文化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图像不仅是路易斯·巴拉干推敲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宣传作品的重要手段。路易斯·巴拉干善于运用抽象的构图来表现其极少主义的建筑形象。通过媒体,人们不仅认识了路易斯·巴拉干的建筑图片,也从中认识了他的建筑。
2.批判性表达
20世纪30年代后,国际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矛盾使路易斯·巴拉干开始以带批判性的眼光看建筑,在探索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习将情感注入冷漠的现代建筑之中。
(1)建筑与自然的对话。路易斯·巴拉干对建筑环境的探索表现为两点:一是在建筑中添加许多人造景观;二是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他善于运用水、墙、树木、岩石等元素,营造出生机勃勃的场景,例如情侣泉的氛围就是寂静而流动的(见图7)。他在处理建筑与自然景观本融合方面也是见解独到,其追求的是建筑与自然的有机连接,如研究所的中心广场设计。
图7 墨西哥情侣泉
(2)向历史学习。路易斯·巴拉干试图通过向历史文化学习的方式,改变国际式建筑的单调形象。当国际式风格普遍采用玻璃和轻型结构来展现开放性的时候,路易斯·巴拉干则用实墙来表现建筑的内向性和厚重感,通过在墙面上开洞的虚实变化将光线引入室内空间,营造出柔和而神秘的光感和场所感(见图8)。路易斯·巴拉干的建筑色彩和细部也是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洋红、紫色、土黄、柠檬黄等颜色丰富建筑,其反映传统思想的代表性细部是墨西哥本土的木梁架,在伊达多·普利特·洛佩兹住宅中就有使用。
图8 室内的色彩
立足于我们时代,路易斯·巴拉干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潮流中的各种新形式,我们既不能单纯顺应也不能盲目抵抗,而应是进行批判性的创造,将“历史情感”注入现代形式中,这样既使建筑设计不缺乏时代感,又可避免新形式与文脉断绝联系。这就是路易斯·巴拉干应答文化情感的核心内容。
(三)应答经济与建造传统
1.拯救乡村的独特风貌
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认为用“平均统计法”来推敲建筑的方式违背了统计学的重要原则,即尽管群体特征是稳定的,但是群体中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难以预测的。哈桑·法赛认为乡村的独特风貌是由当地的人文特点决定的,要保护乡村风貌就得让农民自己动起手来。人们应运用主观能动性自己的思考方式,按照自己对住宅的希望来建造房屋,而不是由政府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住宅。为了给私人建房扫清障碍,应从村庄的整体规划到施工技术层面上,向那些没经验的人给予权威性的指导和物质上的适当帮助,并培训建筑师,使其更好地解决农村建筑问题。
2.保护和发扬传统手工工艺
哈桑·法赛认为只有保持传统手工工艺的延续和发展才能保障埃及文化未来的继续发展。他认为埃及的艺术家及建筑师,应该为传统工艺树立威信。同时,他还在埃及发起了一系列保护和发扬传统手工工艺的建筑项目,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对个体的重视
住宅是家庭的实体映射,是个体生活或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哈桑·法赛认为,家是能够躲避外在环境的避风港,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基本单元。而家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它的住宅属性,每个家庭都应该参与到自己住宅的设计方案中,因为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都应该单独去设计。
4.“三位一体”
哈桑·法赛认为业主、工匠和建筑师作为建筑行为的主体,是建筑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各自作用不同,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建筑更加和谐和真实。
5.群体协作的建造方法
“群体协作”是哈桑·法赛在新古尔纳村工程中,因没有资金聘请施工队施工所发明的一套由工匠对居民进行培训、由居民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合作建设方法,这是哈桑·法赛低成本建筑理论的根基。
6.机械施工的弊端
所谓灵性的建造,就是将人的意愿和材料的性能有机整合,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建筑整体,使认知超越了建造目的本身和工作技术。哈桑·法赛认为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将使建筑走向死亡,建造出的建筑也不会具备灵性。人们只有亲手参与设计和建造房屋,建筑才会具有灵性。
三、结语
需要重视对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的探索,这种探索不能仅仅局限于思维方式层面,应该结合文化传统、价值标准、心理特点、观念要素等多方面因素。这种探索过程为本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地域建筑形式的更新与发展。经过大量实例的分析,总结出3种行之有效的地域性应答方法,即应答地域气候、应答文化情感、应答经济与建造传统。应答地域气候是地域性建筑创作对地域自然条件的回应;应答文化情感重点强调文脉的延续,同时注重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应答经济与建造传统是在“可持续”的生态观指导下,对地域性建筑性格的一种理性表达和深层次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