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问题易错分析
2022-05-10湖北
湖北 许 文
吸取教训后印象才会更深刻。本文根据教学实际,归纳总结热学中易错的几个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热学相关知识,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备考。
一、不能正确理解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例1】矿物燃料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PM2.5的颗粒越大,运动的越剧烈
B.PM2.5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决定的
C.PM2.5运动的越剧烈,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也越剧烈
D.降低温度不一定能降低PM2.5运动的剧烈程度
【错误解法】PM2.5是悬浮在空气中尺寸数量级小于或等于10-6m的固体颗粒,它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其运动是大量空气分子对其碰撞的结果,PM2.5颗粒越大,单位时间受空气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其运动也越剧烈;PM2.5运动的越剧烈,其内部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内部的分子热运动也越剧烈;降低温度一定能降低PM2.5运动的剧烈程度。选A、B、C。
【错因分析】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流体(液体、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其运动是由流体分子对其碰撞的结果。固体颗粒越大,单位时间受流体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各个方向受到撞击的平衡性越显著,其运动越不明显;本题中PM2.5的运动轨迹除受大量气体分子的不平衡撞击影响外,还有气流的作用。以上错解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布朗运动的实质与成因。
【正确解法】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运动轨迹除了受大量气体分子的不平衡撞击影响外,还有气流的作用;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无关;降低温度只能影响颗粒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能降低PM2.5运动的剧烈程度。本题正确选项为D。
【纠错感悟】
表1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比较
二、不能正确理解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的关系
【例2】有甲、乙两个分子,现将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只受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从Q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设在移动过程中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关于乙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 )
A.分子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B.在Q点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C.在Q点时加速为零
D.在P点时分子动能最大
【错误解法】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作用。由图像可知,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为0,因此在此处乙分子受到的分子力为0,故加速度为0,选C。
【错因分析】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因而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分子势能是相对的,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当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加。在只有分子力做功时,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不变。以上错解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的关系。
【正确解法】根据题意,乙分子的分子动能和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之和为0,所以当分子势能最小时,乙分子的分子动能最大;当分子势能为0时,乙分子的分子动能也为0。再观察图1可知,从Q到P分子力做正功,从P点再向x轴正向运动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动能最大,此处分子力为0,加速度为0;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为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D。
【纠错感悟】
表2 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三、不能正确理解气体压强微观本质
【例3】如图2所示,气缸和活塞与外界均无热交换,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A和B两部分气体,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活塞达到新的平衡,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 )
A.气体A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增大
B.气体A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不变
C.气体B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减小
D.气体B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不变
【错误解法】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由于隔板导热,气体B也会吸热,A、B气体的温度均会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变大,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由于B气体压强不变,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不变;A气体压强变大,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变大。选B。
【错因分析】由于隔板导热性能良好,电热丝的加热导致A、B气体的温度均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变大,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但气体的压强与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及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以上错解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本质。
【正确解法】电热丝的加热,使A、B气体的温度均升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均变大。由于A气体是等容变化,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不变,分子平均速率变大,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变大,这是导致其压强变大的原因;B气体是等压变化,体积变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少。本题正确选项为AC。
【纠错感悟】
表3 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机理与结论
四、不能正确理解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
【例4】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3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T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图3
( )
A.ab过程中不断增加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
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
【错误解法】因为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bc线的斜率与气体体积有关;由于da与bc平行,da与bc的斜率相等,气体体积也相等,则气体体积在da过程中保持不变。选BD。
【错因分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T图像中,等容线是过原点的直线,bc是过原点的直线,是等容线,虽然da与bc平行,但da线不过原点,因此da线不是等容线。以上错解原因在于不理解气体状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
【正确解法】因为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ab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cd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连接aO交cd于e点,如图4所示,则ae是等容线,即Va=Ve,因为Vd 图4 【纠错感悟】 表4 一定质量的气体几种不同图像的比较 【例5】如图5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L=100 cm的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用一段长h=14 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a=50 cm的空气柱,已知大气压强p0=76 cmHg,气柱的初始温度T1=300 K。现对气柱加热,为将管内的水银柱全部排出,则气体的温度T2至少为 图5 ( ) A.406.67 K B.416.27 K C.506.67 K D.516.27 K 在以上分析中,从数学的角度对函数y=(p0+x)(L-x)求极值,当y值最大时对应的x值小于零,此时没有物理意义。而当x=0时y值实际最大,即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乘积最大。 【例6】如图6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1;若先经过过程ac到达状态c,再经过过程cb到达状态b,在过程ac和过程cb中共吸收的热量为Q2。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则 图6 ( ) A.pb>pc,Q1>Q2B.pb>pc,Q1 C.pb 【错因分析】第一次:气体由初态a经过程ab达到末态b;第二次:气体由初态a先经过过程ac到达中间态c,再经过过程cb到达末态b。虽然两次的初、末状态相同,但这两次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不同。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时一般只关注初、末两种状态,但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问题时要关注过程。以上错解的原因在于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问题时,没有注意气体状态变化过程。 【纠错感悟】应用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定律综合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势能,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内能只取决于温度,与体积无关。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增大(或减小)。 2.在气体体积变化时,分析做功情况,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三种特殊情况 (1)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2)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五、不能正确分析气体的临界状态
六、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却不与气体状态变化的具体过程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