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课程的路径研究

2022-05-10王冬青

科技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经贸专业课程劳动

王冬青

摘要:步入新时代,高职院校为了落实当前全面教育的根本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切實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以达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水平,该研究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经贸类专业课程为例进行调研,在分析劳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劳动教育与经贸类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以期寻找并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为构建起符合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经贸类专业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a)-0000-00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 Accounting as an Example

WANG Dongqing

(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 Accounting,Lianyungang, JiangsuProvince,222061 China)

Abstract: As we stepped into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practically strengthen the labor education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better develop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n new time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onducts investigation with the economy and trade course in 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 Accounting as an example, to find out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combination point between labor education and economy and trade course, with the attempt to look for and build an effective way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building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abor education; Economy and trade major;Professional Courses

在中国,一直贯彻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已纳入到我国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中。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全面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为未来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是职业的内涵,是需要用心用力的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劳动及劳模精神,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尊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2020年中共中央首次全面系统规划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劳动教育涵盖了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基本劳动技能训练,适应职业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扩大劳动技能的掌握范围,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劳动的综合内涵,认识到劳动概念极强的包容性、极大的发展性和极深的现实性,也使其意识到劳动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存在外在形式和功能属性的不同[1]。

从表面来看,劳动教育与传统的劳技课貌似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实际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培养提升其思维和修养,还需要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及在社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需要结合专业特性来组织实践、以及社会服务等“生产劳动”教育。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于课程,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系统的规划,全面的整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在学校专门性及非专门性劳动课程中真正注入劳动教育的内核,以突显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因此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需要建设一整套实施连贯、衔接紧密、综合全面的课程体系。

2 高职经贸类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现状

2.1经贸类专业教学特征

经贸类专业对应的大多都是从事贸易、服务、管理等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团队意识、协作能力、敬业精神等,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及交往的艺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需要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的培养。

经贸类行业的特点表明,对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并不要求一定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注重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具有工匠和劳模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在现实中存在“重高轻职”现象,即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职业性及特色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限制。

2.2调研分析

此次调研主要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经贸系在校师生为调查对象,涵盖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这5个专业,覆盖18级、19级、20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地访谈、对专业教师听课记录,以无记名及随机抽样问卷的方式共得到有效问卷873份。59.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标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实习实训教学、社会实践等多视角全方位调研,总结归纳出目前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现状具体表现为:

2.2.1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在大力倡导劳动教育的背景下,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从事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随机抽取26名教师及辅导进行访谈,26名教师均认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教育之一,但现实问题是学校缺乏专任的劳动课教师;特别经贸类专业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很多仅存在兼职的劳动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不具备开展劳动技能课所需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成长发展队伍薄弱,教师普遍缺少劳动教育培训与进修的机会。

2.2.2课程标准缺失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求各专业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组织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育元素、专业劳动精神[3]。经贸类专业课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劳动方面的态度、观点及习惯,也要强调教师的“育人”教育。在对学院13名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进行现场观摩中发现,教师们均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也较好地体现了对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结合专业,对劳動教育后的实践应用有一定的欠缺,且教学督导缺少依据,导致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劳动实践课程操作标准不统一,对课程重点内容的划定存在差异,不同的专业对同一门课的课程设置学时不同等。

2.2.3评价标准不统一

通过问卷星平台上的调查数据发现,由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尚未统一建立,教师的授课标准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导致不同教师对于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对于课程重难点的把握也存在差异,导致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操作评价标准不统一,无法统一界定。

2.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3.1劳动教育存在观念偏差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多重理论、轻实践,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劳动教育缺乏长期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撑,劳动教育的时间多被占用,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课程上,缺乏对劳动教育教学的统筹规划及教学考评机制,开展的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效果不够理想。高职院校学生劳动素养培育过程中,更多的指向技能培训、体力操作,往往忽视了学生自我价值的满足及全面发展的宗旨。

2.3.2劳动教育缺乏实施载体

劳动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区别在于一定要 “做”,学生要在劳动任务的全生命周期中激发和培育劳动品质[4]。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没有专门赋予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课堂这样的基础载体,主要依靠活动来实施完成。缺乏劳动教育专门的设计研究,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及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等相关成果难以量化。

2.3.3劳动教育缺乏课程体系支撑

很多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只停留在口号上,缺乏理论化、持久性的研究,缺乏课程实施标准。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体力体验,而是要以劳动教育课程为平台,将体力延伸至脑力,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扩大到对整个行业领域乃至整个社会更深层次的思考上。

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经贸类专业课程的实现路径

3.1强化劳动教育意识融入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3.1.1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立足于苏北区域特点,落实劳动教育理念,从学生需要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作为基本指标来考察,以知识由易到难实现从知识理解到知识迁移再到知识创新的渗透与突破;侧重能力的提升,以知识的积累促进能力的产生,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行为能力,以具备相应的职业劳动技术技能;树立积极劳动的责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实现劳动技能的创新。

3.1.2将感恩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成人”是最根本的落脚点。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注重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商海”中更要不忘初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常怀感恩之心,用真情回报社会。感恩教育是长期系统性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在校期间,通过课堂的学习、教师的灌输来提升感恩意识作用是相对微小的。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劳动实践,接受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就异常重要。

3.1.3在社会实践环节注入劳动精神的培养

在经贸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社会实践课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课时量。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有效地运用京东、家得福、四季沐歌等校内外合作实训基地,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将其纳入到实践考核范畴,附以相应的学分。在社会实践环节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劳动精神的融入。如今很多高职类院校提倡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很多院校试点的新型现代学徒制“传帮带”教育方式,师傅除了将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学生意外,还需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以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3.1.4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的教师通常通过校内外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在这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的传递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是要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定期研讨教学经验,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二是拓展师资来源,积极引进大量劳动教育知名人士,经贸类专业课程往往更需要企业的能工巧匠来助阵;三是要加强教师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教师培训,鼓励教师深入基层,教师对于劳动精神的认知可直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所以提高教师团队自身对劳动精神的敬畏,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及劳动精神也是至关重要的。

3.2多样化劳动教育形式融入经贸类专业教学过程

3.2.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经贸类专业在与京东产业学院合作过程中,实践教学应充分借助京东自身业已成熟的产教体系和优质资源,把握“专业岗位技能”和“综合实践技能”两个重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经贸类专业也可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关于门店运营、活动策划、项目营销等业务体验,在岗位上实践,在岗位上劳动,体验不一样的劳动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实训、实习”实现“知岗、融岗、跟岗、顶岗”的认知提升,将学生的劳动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环节中。

3.2.2.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突显出实施途径窄化,观念弱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需要相应拓展劳动教育的开展路径,鼓励学生多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大賽、创新创业大赛、校内外实习实训、社会志愿服务等,整合学校、企业、社会多重资源,为学生更多地搭建劳动教育平台,拓宽劳动教育渠道,真正做到以劳促学,以劳促智,以劳促德。

3.2.3.健全劳动教育平台和载体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公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5]。结合经贸类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授课的基础上,依托校园多种文化载体,通过宣传工匠精神、劳模故事等增强劳动教育的影响力;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技术,通过慕课、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扩大劳动教育的感染力,增强劳动教育的时效性;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平台,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完善劳动教育内涵和实践教育,提供给学生充分参与各种项目活动的场所和设备条件,推行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设立推行技能教育的专门场所,以节约校企政对各校劳动技术教育设备的重复投入,充分达到资源共享。

3.3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融入经贸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3.3.1课程内容: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要精心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教育核心内容,为劳动教育的发展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6]。经贸类专业劳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嵌入各学科所需的基本素养与劳动素养融合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的纵向发展与校外市场经济整合素质培养的横向发展相结合,加强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体学习教育过程中。

经贸类劳动课程以社会劳动目标为准绳,主要包括三类课程:一是以形成劳动观念为主的认知类课程,深刻将劳动理论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传承贯通;二是以劳动技能、体验为主的实践类课程,与社会志愿活动、校内外实习实训相结合进行素质拓展,以提升劳动教育效果;三是以创新创业、实验研究为主的创新类课程,探索并实现劳动创新,巩固劳动教育在创新类课程中的实效性。

3.3.2课程实施: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模式

经贸类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通过更新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环境等推动劳动教育教学课程的实施。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劳动知识整合化传授、劳动教学情景化展现、劳动实践阶段化递进、劳动学习自主化发展、劳动意义价值化升华作为新型教学策略,以推动课程的发展。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开设手工、技能类社团,借助校园内媒体优势,宣扬劳动精神,打造学校特色的劳动品牌;校外建立学生服务基地,充分加强与企业、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的联系。志愿服务进社区,利用街道、社区、福利院等建立服务基地,开展劳动服务、劳动宣讲、慰问演出等。经贸类专业应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多种服务形式,形成规范要求,将课时和学分纳入教学和育人体系,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劳动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实现教学目的。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关键就在于情境化地搭建认知路径,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学习实践效果。

3.3.3课程评价:提升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效果

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成长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标准应多维度考查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过程不仅需要理性客观,更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经贸类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将专业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劳动人才定位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持续跟踪反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出现、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纠正,以确保劳动教育各项目的顺利推进。

劳动课程的评价范围应涵盖专业课程目标及内容,评价方式不能仅局限于试卷等量化考察方式,而是要将日常学习生活、综合素质发展指标纳入其中,评价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一元到多元,从而实现对劳动教育效果全过程全方位的考察。

4 结语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当主动担负起高质发展的历史使命,实施劳动教育,应符合当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将劳动教育融入经贸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形成独具特色又互相融合的新型劳动教育实施体。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及服务贡献力,构建具有发展性、市场性、适应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阳,刘皓.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遮蔽及理性反思[J/OL].当代教育论坛:1-7[2021-09-07].https://www.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10831.002.

[2]王宏林.高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文理导航,2021(9):97-98.

[3]耿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46-47.

[4]毕文健,顾建军,徐维炯.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8):97-102.

[5]马陆亭,王小梅,刘复兴,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1-6.

[6]邵建新,何玉坤,李雪.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OL].当代教育论坛:1-8[2021-09-15].https:www.//doi.org/10.13694/j.cnki.ddjylt.10831.001.

猜你喜欢

经贸专业课程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Поезд Харбин-Россия стимулирует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россий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哈俄班列拉动黑龙江中俄贸易增量
An Analysis of A Clash of Cultures at Alabama Factory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数学(经贸类)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