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背景下的幼儿园树木资源课程化实践
2022-05-10周平
周平
廿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长期积累的经验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与自然课程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的,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大自然观。本文选取的课题“廿四节气背景下幼儿园树木资源课程化研究”,将廿四节气文化渗透自然教育之中,以幼儿园中的各种树木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其中显现或潜在的适宜的有利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以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形成科学导向、自然为师、体验为法的教育活动。使教师、幼儿及家长之间相互作用,在主题课程中感知、操作、体验,获得有效发展,实现幼儿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从而维护幼儿智慧成长、身心健康发展。
一、建立传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实施路径:节气特点——树木生长特点——幼儿观察兴趣点——生成系统园本课程
(一)节气特点
了解廿四节气的特点,探寻与课程的衔接点是课题研究的难题。笔者从春夏秋冬四季入手,根据节气的明显特征,如降雨增加、天气回暖、重点进行、气温升高等特点,重点对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节气进行与课程的衔接。并形成了《廿四节气特点及对树木自然课程的影响集锦》如下展示:
春:谷雨(4月20日)
谷雨是廿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的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各种作物加快生长。谷雨节气的到来对山楂树、杏树等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山楂树已经开花、杏树也已经结果,正是带领孩子探究的好时机。根据谷雨节气的特点,特制定《山楂花》《保护杏树果实》《测量桂花叶》等课程来使孩子感受果树的成长,获得探究的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
夏:小满(5月21日)
小满是廿四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正处在籽粒将满未满的灌浆期。小满过后,我国各地气温加速上升,早晚温差缩小,降水增多。小满时节气温加速上升,凌霄树开始开花,秋收果树果实开始慢慢长大,杏树果实已成熟。可以开展《绿色的山楂果》《杏儿熟了》《凌霄树开花了》《我是柿树小卫士》《儿童诗--雨中的桂花树》等课程来使孩子感受采摘果实的快乐,体验活动的乐趣。
秋:霜降(10月23日)
霜降是廿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也是收获季节,可以开展《收获凌霄果》《收获山楂》《统计山楂》《义卖糖葫芦》《采摘柿子》《酿柿子醋》《晒柿子饼》《制作规划牛轧糖》等课程使孩子感受果树的成长,获得探究的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
冬:大雪(12月7日)
大雪是廿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节气意味着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大雪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和低温的预报,注意防寒保暖。越冬植物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冻害。可以制定《和爷爷一起保护杏树》《雪景下的凌霄树》《冬天的柿子树》《我给大树穿衣服》等课程。
(二)树木生长特点
每个树木都有其不同的生长特点,有些是秋季收获,有些是春季收获;有些是开花结果特征明显,有些是果实仅供欣赏不得随意食用;有些是先开花后结果,也有的是先结果后开花。如何在一般中找到规律呢?为此,笔者对幼儿园的树木进行调查、分类,形成幼儿园的树木课程资源库,特别抽取代表性的树木:山楂树、柿子树(秋收)、杏树(春收)、桂花树、凌霄树(无食用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果树的生长显著特点从果树的树、花、叶、果入手生成园本课程。
(三)幼儿观察兴趣点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课题研究中,以幼儿的观察为重要途径,每周一次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木,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引导幼儿发现发芽、开花、结果、生虫……树木的变化唤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借此生成园本课程。幼儿为主科学观察不是仅仅教给幼儿科学技能和科学概念, 它还能给幼儿提供探索、实验、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生成系统园本课程
根据廿四节气特点、树木生长特点、幼儿观察兴趣点将大自然应用于幼儿教育中,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大大有益。从笔者所在园区利用树木对幼儿开展的生命教育来看,效果十分明显。在教研活动中,不仅利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长,而且在延伸活动的制定中让家长融入到整个主题活动当中。幼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生命教育途径,增加生命教育的摄入量,深入挖掘树木的教育意义。增加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丰富延伸活动,以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二、在廿四节气背景之下建立自然教育的园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加强园本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树木资源与节气的融合中,笔者所在园区的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树木,从惊蛰节气充满仪式感的认领班树——春夏秋冬各个节气时伴随着树木的变化特点生成适宜的自然课程——大寒节气中与认领的树木告别,每种树木生成12个课程,并形成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特点的自然活动。期间在师幼互動中,结合廿四节气对幼儿的自然需要和感兴趣的自然资源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生成不同领域的课程,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价值感、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幼师们也会精心在每一次节气来临时设计符合班树特点的课程,然后进行研讨,一遍遍地审核,最终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师也会记录幼儿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反思完善课程。针对幼儿对树木特征与廿四节气特点的基本常识性认知,笔者采取了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开展教育内容。由前期经验与新知识点的衔接,到新认知和应用行为的过渡,这种由浅入深的活动进度安排,最大化地利用集体教育活动的优势,从而有效激发幼儿观察兴趣,养成幼儿对植物的兴趣,促使幼儿学会关心、爱护植物, 进而达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目的。以山楂树自然课程体系为例:
惊蛰:社会活动《认领山楂树》
春分:艺术活动《山楂树发芽了》
清明:科学活动《山楂树的小花苞》
谷雨:科学活动《山楂花》
小满:科学活动《绿色的山楂果》
芒种:科学活动《坏掉的山楂果》
夏至:科学活动《保果》
秋分:社会活动《我是果树小卫士》
寒露:科学活动《山楂采摘工具》
霜降:社会活动《收获山楂果》
霜降延伸:数学活动《统计山楂果》霜降延伸:社会实践《义卖糖葫芦》
小雪:艺术活动《树叶粘贴画》
大寒:社会活动《班树再见》
集体活动案例展示:
活动名称:社会活动《我是护果树小卫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秋分节气与山楂树生长的关系
2.集体讨论探究保护果子的方法,激发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视频资料、水彩笔、小木板、各种纸张
活动过程
1.学一学,观看视频了解秋分节气
师:你知道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是什么吗?它对气候和农作物有哪些影响吗?让我们一起跟着视频了解一下吧?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白天与夜晚温差打,气温逐日下降,果实收获在即可以进行保花保果的活动。
2.看一看,红彤彤的山楂果
我们的山楂果即将成熟,红彤彤的果子非常的惹人喜爱,于是有些小朋友和家长就忍不住想要摘下一颗,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3.说一说,讨论保护山楂果的方法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保护果子不受伤害?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4.写一写,做一做,倡议书、提示牌
(1)在班级微信群或校讯通里告知家长——引导幼儿思考告知内容应该怎么写?(倡议书的产生)
(2)温馨提示牌——怎样设计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包括颜色、涂画、书写内容。(请不要摘我哦)
(3)卫队——人员分工,如果有家长和小朋友要去摘果子,你要怎么去说?怎么样去制止呢?
5.活动延伸:倡议书、提示牌
将倡议书发送到全园各个班级群、挂提示牌。
三、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
(一)以自主学习积累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是需要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的一种职业,既要求幼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幼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针对本课题的开展,幼师们对“自然课程”这一概念的认知最初也只是潜于表层。课题的提出给了幼师们探索新领域的动力和支持,俗话说“为师者,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教师内心默认的标准,也是教师在自然教育中探索学习的责任体现。笔者所在园区的幼师通过自主阅读、网络学习、集体研讨、教研培训等多种途径,了解了树木的特征、廿四节气特点、节气特点对树木的影响、如何根据树木特征与节气生成课程,这些前期经验的储备为后续研究有规划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笔者所在园区的幼师们树立了学习目标,建立了学习标准,标明了学习方向,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以集体科研分享促专业进步
在教育活动计划和实施阶段,通过集体教研、小组分享、网络互动等多种途径将活动目标精确化,活动准备精炼化,活动过程合理化,活动延伸实操化,达到多媒体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节气特点与行为实践动静结合的丰富活动内容。在课题开展的促成下,笔者所在园区幼师的教學方法和教学技能课题开展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让幼师们找到了自我成长的突破口,幼师队伍形成了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成长模式。
(三)以线上科研提升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主流媒体,便捷高效、内容丰富是其主要特点,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从而解决幼师专业成长的问题,特别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多是一线教师,如何能在幼师纷繁复杂的工作中高效利用时间?因此线上教研活动的开展成为笔者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很多线下的科研工作转为线上开展,一部手机,一本记事本,一个电脑就开启了工作新模式。运用网络平台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弥补教师专业不足,围绕困惑问题网络教研思维碰撞产生新思路,优秀案例展示分享随看随学……在此期间对幼师的语言素养、电子技能、课程的驾驭、机敏正向回应都是一次次考验。在线上研究过程中,在“边研究、边发现、边讨论、边学习”的思路指引下,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在研讨过程中无一不在督促每个课题组成员的自我学习。就这样以线上科研带动了幼师团队的主动性成长,使幼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了新时代幼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四)以专家融入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不仅需要实践操作,还有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提炼、汇总、编撰,包含很大程度上的学术性的理论研究。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来说,实践能力强,但是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哲学思维不够,对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掌握却存在不足之处,同时资料的汇总编撰能力也有待提高。为把握课题的设定高度,充分发挥课题外专家的指导作用,应用多种途径开展多种方式的专家融入课题研究活动,聘请师范学院教授作为课题的指导专家,参加半月一次的课题研究活动,参加典型案例观摩评价,进行课题专题讲座……充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专业性和课题研究的科学有效性。
四、结语
依托廿四节气传统文化构建园本树木自然课程,探索了一条园本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生的模式,为生成科学的、适宜的园本课程提供有效依据。减缓了城市化进程中幼儿的自然缺失,构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面,为培养具有中国心、儿童化的儿童提供有效途径。幼师们围绕廿四节气传统文化与树木结合进行自然课程的探索实施,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提升幼师设计课程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师的儿童观、课程观的改变及专业反思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廿四节气背景下幼儿园树木资源课程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YB1439)的研究成果。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