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05-10曾俏媚
曾俏媚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必修的科目之一,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年都会有很多教师和相关工作者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希望能够增添小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教师教的容易。同时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要求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笔者就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建立贴近生活,趣味性的课堂,为相关工作者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数学;个性差异;
引言
小学时期,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开始阶段,如果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认可,学生很容易对这节课程不感兴趣,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在合作完成的时候能够主动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完善,更加具有趣味性。
一、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能够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授,学生一味听讲的形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课堂的需求。传统教学方式应该被摒弃,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
首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整体的教学中表现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师讲授课程的形式只是一味的解释课本上面的知识点,相信很多同学都不会感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增添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促进学生去探究,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去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合作共赢的好习惯。
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学习的奥秘,不在局限于书本上面的内容。正符合新课改的将问题意识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之一。通过提问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缺点,能够在不断的提问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且形成爱问问题的小朋友。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一道题可能有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答,并且说出原因,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给与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比较少,并且很容易为学生掌握,基本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理论知识。教育改革之后,要求小学数学需要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提供有效的情景教学,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需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有意义,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和生活结合的时候需要注意,生活中的问题一定要在生活中验证,创设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加直接的体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遇到问题的时候合理准确的应用数学的概念。
例如四年级上册《买文具》课程中,笔者可以在教室开展“买文具”的生活场景,将教室当做一个小商店,之后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卖家的形式,进行买卖。因为买文具是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可以利用这种形式来提高沟通能力和运算能力。一个学生A问:“老板,买3个计算器和1个钢笔多钱?”学生B(老板)说:“计算器12元一个,鋼笔5块钱一个。”学生A有些困顿,看向教师,笔者可以给学生指引:“大家可以先拿出来本子,自己列一下算式,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学生开始自己思考,有的学生说:“应该先算下3个计算器多钱?”另外的学生列出算式3*12+1*5=41元,笔者给予肯定的回答。
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况进行数学问题提问。学生L家住在四楼,她下楼的时候需要6分钟,上楼需要8分钟,有一次,学生L发现忘记带了作业,因此需要上楼去拿作业本,教师请问学生们L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扥中。采用这样的生活式问题情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不仅仅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感,还可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二)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开始就过于高深,导致学生不能够接受。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层次性,注意到问题的难易程度。一般比较简单的问题,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接受更加复杂的题目。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因此针对教学方式也需要因人而异,不能进行强迫,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例如笔者在教授“分数的加减法”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分层的问题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在课堂上,笔者可以拿出来两张相同的纸张,用其中一张纸的一半来叠一只小船,用另一张纸的四分之一叠一只鸟。可以展示叠纸给学生们,学生们有的会说:“老师叠的真好”,学生有的会说:“一共用了一张纸的一半和一张纸一半的一半”。笔者给予肯定:“非常准确,同学们。”接下来可以告知学生:“我们可以将一张纸看作一个整体,一张纸的一半就是将整体平均分成了两部分,那就是1/2,那么同学们,你们说,一张纸的一半的一半怎么表示?”学生们会回答:“是1/4”。笔者给予肯定回答:“非常准确,你们真聪明。”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自信,并且愿意接着学习。笔者接着提问:“那么一共用了多少纸张。”学生们说:“1/2+1/4”。接着笔者可以教授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采用这样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告知学生“1/2+1/4”的得数,采用这样情景化教学,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了解到教学的内容,将抽象的数据概念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创设互动性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激情,动手操作能够将抽象的数据概念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更加充分的理解,并且主动的获得数学知识。因为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只是讲述知识,让他们全神贯注的听课45分钟是非常困难的。反观创设互动性问题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也可以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有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数学比例”课程中,笔者准备了几瓶大可乐和一些透明的圆柱形小杯子,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感觉到好奇,询问我:“这些是干什么用的。”笔者采用了暂时保密的原则,等到上课的时候,看到一双双有光的眼睛,并且他们已经对课程产生了好奇。接着笔者将学生分组,四个人一组,将小组成员进行1-4标号,在小组中1号的杯子,将可乐倒满,2号的杯子到一半可乐,3号的杯子倒入2号杯子的一半,4号的杯子倒入3号杯子可乐的一半。学生在倒可乐的过程中气氛很活跃,还有些小朋友问:“一会是不是可以喝?”笔者表示:“只要我们顺利完成课程,就可以的。”学生们表示很开心,并且会好好配合。接着笔者表示:“你们可以借助直尺来分,并且提出问题,4号可乐是2号可乐的多少,又是1号可乐的多少?”当笔者问题提出,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等到他们完成之后,笔者借助学生们的回答引入了“比例”的概念,使得学生能够对这些课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让学生喜欢上了我们数学课程,学生也在互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合作的意义。
(四)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的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课堂有趣味性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学习到知识点。
例如笔者在“平方差公式”课程教学中,因为笔者这节课程安排在1点-1點45,正是学生午睡完成时候,很多学生还是蒙蒙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打起精神,笔者设计了小竞赛的模式,学生笔算,笔者进行口算,比赛谁算的快。前面的题目比较简单,学生算起来比较快,后来伴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算起来比较吃力,但是笔者很快算出了答案,因此学生非常好奇,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原因,笔者就趁着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讲述了本节课的诀窍,调动起了 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最终这节课的效果很好。
结语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需要应用到小学数学的全面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方式使得课堂更加有趣味性,更加生动,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将抽样的数学概念进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的去了解数学,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参考文献
[1]戴永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1(26):74.
[2]晏伟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1):67.
[3]王小林.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财富时代,2020,(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