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价值比较分析
2022-05-10刘珺
刘珺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性;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中图分类号】 R6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3--01
桡骨远端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对于该类患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确切疗效。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外固定支架均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然而关于两者的应用价值尚未达成统一定论[1]。以下将分析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75例中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5~83岁,均数(64.3±1.5)岁;体质量指数(BMI)16.5~32.6kg/m2,均数(23.6±1.7)kg/m2。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5~82岁,均数(66.2±1.3)岁;BMI 16.7~32.5kg/m2,均数(23.5±1.8)kg/m2。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展患肢,取仰卧体位,术中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消毒铺巾,患者上臂应用止血带,大部分采用掌侧Henry入路,少部分采用腕背侧入路,长度约8cm左右,使骨折断端能够显露,对其复位。存在骨缺损以及局部关节面塌陷时可进行植骨,使其关节面平整度以及掌倾角等能够恢复。复位之后以克氏针固定,后置入桡骨远端锁定钢板,通过C臂X线机进行辅助了解复位情况,复位满意且稳定后将锁定螺钉进行植入,最后透视确认螺钉长度合适(在桡骨远端达到远端关节面的75%,近端骨干部螺钉略突破对侧皮质,以获得良好的把持力),后创面充分冲洗,对切口进行缝合,术后予预防感染治疗,并指导患者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等;对照组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术前准备方法同观察组,先纠正明显畸形,后在骨折近端适宜处做2个小切口,长度约1cm,前后滑动,确认导针位置基本位于骨干中央,后打入2跟骨牵引针,在第二掌骨桡侧用同样的方法打入2根骨牵引针,注意同侧的骨牵引针方向尽可能平行,后与外固定支架进行连接,在支架安装后,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通过实施反方向对抗牵引,经皮用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等方法,从而使畸形情况尽可能获得纠正。局部骨碎块可借助克氏针进行固定,继续在C臂X线机的辅助下确认复位效果满意后锁定外固定支架,再次确认骨折端固定良好并且支架固定稳妥后可进一步对钉道实施常规缝合,在手术后提供预防感染治疗,指导患者行钉道护理,并指导关节功能锻炼。
1.3评价标准
(1)记录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即手术用时、失血量以及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2)2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对于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参照Mayo腕关节功能量表,其中包含疼痛度、握力、活动范围以及腕关节功能状态等,0~100分,并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可(60~79分)、差(<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组间对比
2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手术用时、失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或增多P<0.05。
2.2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组间对比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7.37%(37/38),其中优18例,良19例,可1例,差0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对照组为89.19%(33/37),其中优13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多与老年人存在的骨质疏松以及行动迟缓等有关,且多数患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若未能妥善治疗将对其腕关节功能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应用中可实现直视下的手术操作,可促使患者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下尺桡关节,为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降低远期腕关节疼痛奠定了重要基础[2]。然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創伤性偏高,例如切口较大,切口内剥离较多,有损伤正中神经、桡动脉、肌腱等组织的风险。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在应用中利用关节囊等组织对患者的骨块移位以及掌倾角等进行适度修复,不可避免对周围软组织产生牵张力引起术后不适,对关节面的凹陷不能有效恢复,对关节面缺乏有效支撑,但在操作中手术切口较小,不剥离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麻醉风险低,故其创伤性相对较低[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及失血量增多,然而该组术后随访中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其各自的应用优势,在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上述治疗措施,从而确保患者的最优疗效以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者外固定支架各具其特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更有利于关节面的恢复,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对于关节面凹陷,关节面粉碎,存在掌侧或背侧die-punch骨块时应尽量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因创伤性小,同时可获得相对有效的支撑,故适合关节面完整性高或合并较重基础疾病导致麻醉风险较高的患者,在临床中可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彪.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J]. 医疗装备,2020,33(4):15-16.
[2] 王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9):1875-1878.
[3] 高建. 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0,26(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