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重点的选择

2022-05-10董坤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董坤

【摘要】进入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也被赋予新任务及新要求,受审计资源限制,为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必须抓住重点,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文章认为,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以预算绩效审计为方向,落实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配合以健全机制、业审融合、构建学习型审计队伍及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可促进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审计重点;内部控制审计;预算绩效审计

【中图分类号】G647;F239.45

★ 基金项目:本文受四川省教育审计学会课题“新时代教育审计发展方向研究-审计手段与审计重点革新”(SCJS202104)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贯彻落实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开展工作、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全面履行职责,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教育部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一)强化管理审计职能

为顺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教育部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拓宽了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内涵。新内涵下,高校内部审计增加了“建议”职能,并将内容提升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层面。职能和审计内容的增加,更加强化了内部审计的管理审计职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要改变以往的事后监督模式,将工作环节前移,积极介入学校各项业务活动中,加大事前和事中监督,不仅要能发现问题,更要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解决问题,起到高校经济活动防火墙的作用,以此促进高校完善内部管理治理、实现高校事业目标。

(二)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质量

习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做到应审尽审,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不断拓展审计业务范围,提升审计质量。这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及时转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随着审计的不断发展,风险和问题导向审计成为当今主流的审计方法,高校内部审计也应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审计理念和方法,调整以往的审计切入点,根据业务类型来识别其问题和风险,从业务入手,改变以往从财务和制度入手的模式;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进行业务分析,从以账项为基础的审计转变为风险导向的研究式审计。通过研究式审计的开展、审计业务组织方式的优化以及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升级。

二、桎梏高校内部审计满足新要求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资源不足

高校办学规模逐年增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也日趋多元化。教育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为满足管理的需要,高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人手短缺,编制不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缺陷、胜任能力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审计资源的不足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限制越来越明显。从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国家和学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越来越有“话语权”,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慢慢累积。

(二)内部审计业务开展范围不全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方面,新时代新增的审计业务大部分高校很少开展。且内部审计主要开展的是关于某个点的审计,局部性审计多,整体性全面性的审计开展的少,没有做到点线面一体化。另外,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对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方面关注较多,对经济活动效益方面关注较少;内部审计部门权限问题也导致其难以对高校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等开展审计。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的缺失对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影响越来越显著。

(三)审计理念未能有效更新

从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实际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往往只是就事论事,能够发现问题,“查错纠弊”,但没有提出如何解决问题,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议”职能未能有效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转变高校内部审计理念,向预警式、研究式、建设式审计转变。另外,对内部审计机构、被审计单位及校内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认识和理解上有待转变,应逐步形成各部门之间沟通顺畅、互助协调、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合作理念。

(四)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依旧采用的是半手工的技术方法,工作效率低下,与当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各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探索推进中,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虽然部分高校使用了审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效率,但大部分高校仍未能完全实现审计部门系统与校内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及条件与开展大数据审计、云审计等信息审计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三、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在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更好地满足国家对高校内部审计从监督向服务转变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有所侧重,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常规业务的基础上,高校内部审计还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以点带面,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发展。

(一)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防范风险提升效率

内部控制是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一种重要手段,风险和问题导向的审计理念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需要將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常规工作,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来推动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设,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切实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向。但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是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时采用的一种程序或方法,用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很少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

高校内部审计应该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逐步向管理审计转变。一是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审计锻炼培养内审人员,使其更熟悉高校各项业务活动,以审代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可以在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科研经费审计等日常审计工作整合,避免浪费资源,节约人力物力,改变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解决方案,优化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建设,防范风险,真正做到“防未病、治已病”。

(二)探索预算绩效审计,厉行节约提质增效

根据我国内审准则的定义,绩效审计是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随着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各高校“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意识逐步加强,进而对预算绩效的审计也就愈发关注。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不断强化,科学使用教育资金以提高经费支出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预算绩效审计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预算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这就导致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时缺少法律依据及执行准则。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在前,预算绩效审计工作在后,预算绩效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以前主要将精力和重点放在收支合法合理性及是否符合预算等方面,对收支的绩效审计方面关注较少,工作实践经验也相对匮乏。所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大力探索预算绩效审计理论,积极开展预算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促进学校绩效管理水平提升,为教育经费的使用提质增效。

(三)严抓审计整改,推动审计成果运用

内部审计是高校完善单位治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来预防、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高校治理水平,是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的主要途径,若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落实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就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效。

在审计整改方面要压实整改责任,加强与被审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审计整改意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决落实整改登记销号制度,推动审计整改落到实处,通过“回头看”持续关注审计整改的效果,构建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在结果运用方面要逐步探索建立学校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以公开督促运用,形成学校管理层、校内各相关业务部门、被审计单位之间对审计结果运用的联动协调机制,增强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杜绝屡审屡犯现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不断提升审计质量,持续优化审计服务,使被审计单位能够真正感受到审计工作是为其解决问题服务的,降低其对审计工作的抵触情绪,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成效。

四、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重点工作实施路径

(一)建立健全党的领导机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环境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中,高校内部审计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教育部47号令中也明确了党对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领导,从政治层面提高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

高校作为完善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主体,更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学校党组织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领导,成立审计委员会,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推动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健全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环境。

(二)转变审计工作模式,实现业审融合

高校内部审计新增的“建议”职能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做“裁判员”,更要做“参谋助手”。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模式,主动走出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交流,积极融入学校的各项业务中,实现业审融合。

财审不分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以目前开展的业财融合工作为契机,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支持性活动,与高校业务流程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协同运作机制,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闭环监督,全面介入高校业务活动流程,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实现高校业务流程的不断规范化和效率化,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

(三)提高人员素养,构建学习型审计队伍

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队伍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业务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审计常规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足以胜任当前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

因此,加大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各类急缺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培养出复合型审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除培训学习外,审计人员交流沟通平台的搭建也很重要,审计人员之间可加强业务交流,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再通过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加强绩效审计等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审计方式,培养审计队伍的学习氛围,以此构建出一支学习型的能够攻坚克难的审计队伍。

(四)坚持科技强审,加强信息化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内部审计工作,高校审计部门必须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这既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高校内部审计改革的必经之路。

虽然高校审计部门信息化建设普遍较为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但在当今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存在着后发优势,各项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应充分考虑当前审计发展的新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必须结合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实现与校内其他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打通信息壁垒,构建一个渠道畅通的审计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审计技术,改变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新时代赋予高校内部审计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坚持以服务大局为目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以内部控制审计为抓手,以预算绩效审计为方向,狠抓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逐步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实现向管理审计的转变。通过高校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来不断完善高校治理体制,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永林,徐薇.近20年教育内部审计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1):8-16.

[2]张键琦,夏午宁.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研究-基于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视角[J].会计之友,2021(20):116-121.

[3]鄢志娟,戴欢欢.新发展阶段高校内部审计着力点及转型[J].新会计,2021(07):35-38.

[4]庄苏.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机制探索[J].中国产经,2021(14):94-95.

[5]王莲.基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校预算绩效审计探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2):61-63.

[6]王信哲.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教育系统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 .财会学习,2020(33):128-129.

[7]葉邦银,丁铎.高校内部控制审计探析-基于审计标准建设的角度[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 (04):69-75.

[8]叶苗苗.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内部审计的时代价值与路径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2(01):70-75.

[9]田天.基于业审融合视角浅析提升科研院所内部审计的路径[J].中国总会计师,2021(06):95-97.

责编:杨雪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研究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SWOT分析及其优化路径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探讨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财务报告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
浅析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双向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