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疗法对尿毒症并发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肌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2-05-09何惠霞
何惠霞
(东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东莞 523000)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发动机,也是机体蛋白质的储存库,骨骼肌中以不同形式储存了60%左右的机体蛋白质[1]。肌少症是骨骼肌持续流失、骨骼肌的功能和强度下降而导致的综合症状,临床表现为肌力减退和肌肉质量降低,还可引发骨折、易疲劳、代谢紊乱等症状[2]。肌少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并发性两种,其中并发性肌少症多与营养、疾病等密切相关。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不断恶化而降低肌肉力量,改变肌肉结构,甚至发生明显的肌肉萎缩,并发肌少症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报道,尿毒症并发肌少症的发生率高达37%~60%[3]。尿素症并发肌少症会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其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率,增加医疗费用和病死率,影响预后,因此,针对尿毒症并发肌少症情况应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并发肌少症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运动康复疗法对尿毒症并发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肌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180例尿毒症并发肌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90 例。对照组男 54 例,女 36 例;年龄 22~66 岁,平均(51.67±5.42)岁;基础疾病:慢性肾炎46 例,糖尿病肾病31例,梗阻肾病 13 例。干预组男 51 例,女 39 例;年龄24~69 岁,平均(52.03±5.58)岁;基础疾病:慢性肾炎49例,糖尿病肾病29例,梗阻肾病1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尿毒症;②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denergy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量患者骨骼肌肌量,用四肢骨骼肌肌量除以身高平方数,取骨骼肌相对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SMI)[4-5],肌少症判断标准:男性RSMI<7.26 kg/m2,女性RSMI<5.45 kg/m2;③临床病历资料完整;④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肌少症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对康复疗法不耐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阻力运动进行康复训练,即在透析日指导患者进行无阻力运动,如散步(每分钟平均80~100 步)、慢跑(7~8 km/h)、仰卧起坐(每分钟8~10 个)和上下楼梯(每分钟15~20 个台阶)等[6];每运动10 min,休息10 min,交替进行,共运动1 h,每周运动2~3次,共运动12个月。
干预组采用运动康复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在透析日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包括热身运动、力量训练及放松训练。热身训练与放松训练以有氧运动为主,各10 min左右,力量训练可借助哑铃、股四头肌和髋关节锻炼器材、下肢功能车等医疗器械进行康复训练[7],通常选择6~12 最大重复值(repetition maximum,RM)的重量为训练目标,训练初期可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和体质情况,选择15~25 RM的重量进行训练,让患者先适应力量训练,再逐渐增加重量至6~12 RM,每次约40 min,每天训练2~3次,共训练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男性、女性康复训练前及第3、6、12 个月骨骼肌肌量及康复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量表[8]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100 分,>60 分,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能够独自完成日常生活中的部分活动,其他活动需要帮助方可完成,存在轻度功能障碍;40~60 分,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更多的帮助才可完成其日常生活,存在中度功能障碍;<40分,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不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需要他人帮助,存在重度功能障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男性不同康复训练时间骨骼肌肌量比较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第3 个月,两组男性患者骨骼肌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第6、12个月,两组男性患者骨骼肌肌量均高于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第3个月,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男性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时间骨骼肌肌量比较(,kg)
表1 两组男性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时间骨骼肌肌量比较(,kg)
注:与康复训练前比较,aP<0.05;与康复训练第3个月比较,bP<0.05
康复训练第12个月19.95±1.94ab 25.42±3.15ab 10.78 0.00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例数54 51康复训练前16.54±2.23 16.39±1.88 0.37 0.71康复训练第3个月17.47±2.59 17.24±2.28 0.48 0.63康复训练第6个月19.80±2.37ab 23.76±2.21ab 8.84 0.00
2.2 两组女性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时间骨骼肌肌量比较 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第3 个月,两组女性患者骨骼肌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第6、12个月,两组女性患者骨骼肌肌量均高于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第3个月,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女性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时间骨骼肌的肌量比较(,kg)
表2 两组女性患者不同康复训练时间骨骼肌的肌量比较(,kg)
注:与康复训练前比较,aP<0.05;与康复训练第3个月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康复训练第12个月14.48±1.74ab 20.89±2.04ab 14.58 0.00例数36 39康复训练前11.78±1.96 11.46±2.14 0.67 0.50康复训练第3个月12.51±2.07 12.04±2.36 0.91 0.36康复训练第6个月14.22±1.67ab 18.81±3.08ab 7.93 0.00
2.3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康复训练前,两组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训练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康复训练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表3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t值P值例数90 90康复训练前42.86±7.58 42.35±7.62 0.45 0.65康复训练后55.34±10.49 72.65±13.79 9.48 0.00 t值9.15 18.26 P值0.00 0.00
3 讨论
相较于国外,国内关于尿毒症并发肌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少,更多的是集中在体育科学与康复医学领域。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年龄越高,肌少症的发病率也越高,肌少症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与社会的关注[9]。国外研究表明,可应用药物治疗与生活干预进行逆转尿毒症患者并发肌少症[10],尤其是肌少症早期进行干预的效果越发明显,如适时透析、对症治疗、增加摄入蛋白质、运动训练、肠内营养等[11]。而近年来,抗阻运动治疗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长期有计划的抗阻运动可提升肌少症患者的肌力与肌量,是预防、治疗肌少症的有效措施。
骨骼肌量是肌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骨骼肌量增加多少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而运动是肌量、肌力获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运动疗法是非药物防治疾病的自主疗法,具有无创特点,可通过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有效地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与情感状态,提升最大氧耗量,增强体能[12]。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第6、12个月,两组男性、女性患者骨骼肌肌量均高于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第3个月,且干预组男性、女性患者骨骼肌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阳静等[13]研究结果相符。表明运动疗法可提升尿毒症并发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肌量,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是肌少症患者的症状体现指标,会随着肌量、肌力下降而降低,随着肌量、肌力增加而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训练后,两组ADL评分高于康复训练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罗君亭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运动康复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尿毒症并发肌少症患者应用运动康复疗法不仅能提高骨骼肌肌量,还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