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2022-05-09范锋崔鸿崔峰

当代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毒副控制率放化疗

范锋,崔鸿,崔峰

(1.山东省邹城市中医院,山东 邹城 273500;2.邹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邹城 273500;3.邹城市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邹城 273599)

肺癌根据病理学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两种,非小细胞肺癌占比较多,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大部分患者确诊后均处于中晚期阶段,错失手术最佳时机[1]。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2]。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方法,可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限[3]。与传统细胞毒类化疗比较,靶向治疗可明确致癌位点,可较大程度降低细胞毒性,显著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增强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实施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以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5 例。单一治疗组男 20 例,女 15 例;年龄 32~72 岁,平均(52.25±3.39)岁;病程1~7 年,平均(4.25±1.25)年;临床分期:Ⅱa 期 4 例,Ⅱb 期 8 例,Ⅲa 期 17 例,Ⅲb期6 例。联合治疗组男22 岁,女13 例;年龄33~73岁,平均(52.27±3.42)岁;病程1~8 年,平均(4.29±1.29)年;临床分期:Ⅱa期5例,Ⅱb期9例,Ⅲa期16例,Ⅲb期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存在放化疗适应证者;依从性良好者;肾脏、肝脏及心脏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伴有小细胞肺癌现象;既往针对生物制剂有过敏反应和过敏体质者;存在精神疾病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单一治疗组 治疗前,单一治疗组选择三维适形技术合理展开CT增强扫描操作,将数据上传至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临床靶区、肿瘤靶区与危及器官,合理明确计划靶区。具体处方为每天2 Gy、95%PTV,每周治疗5 d,总剂量控制在50~64 Gy。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展开治疗,第1、8天,采用1 000 mg/m2吉西他滨(仁合熙德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148)静滴;第8~10天,采用25 mg/m2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819)静滴;治疗21 d为1个疗程。同时对患者展开放疗及化疗,放疗主要选择直线加速器行外照射治疗,共治疗3~6个疗程。用药过程中加强营养支持力度,合理展开常规止吐治疗等。

1.2.2 联合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放化疗方法与单一治疗组相同。同时联合实施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于患者化疗第1天,同步实施首次用药治疗,采用7.5 mg/m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山东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88)+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104)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连续用药治疗14 d后,休息7 d,治疗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6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和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同时加强一般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疾病缓解率。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最终全部消失;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最大两径乘积结果缩小程度>50%;稳定:治疗后,肿瘤病灶最大两径乘积结果缩小程度≤50%;进展:治疗后,肿瘤病灶最大两径乘积增大程度<25%,或表现出新型病灶现象。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疾病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4]。②比较两组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依据RTOG 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及WHO化疗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合理划分毒副反应,共0~Ⅳ级。毒副反应为Ⅰ~Ⅳ级患者例数总和[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控制率、疾病缓解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94.29%)、疾病缓解率(62.86%)均高于单一治疗组(71.43%、37.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控制率、疾病缓解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disease remiss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toxic and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化疗方式为主[6],尤其铂类药物同第三代化疗新药联合应用,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单纯运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7-8]。在癌症治疗理念逐渐更新情形下,靶向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9]。与传统细胞毒类化疗有所不同,靶向治疗可明确致癌位点,获得明显特异性抗肿瘤效果,较大程度地降低细胞毒性,显著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10]。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类生物制品,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迁移,从而诱导其凋亡,有效阻断血管形成,切断营养供给,抑制肿瘤转移、增殖,促进肿瘤萎缩。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94.29%)、疾病缓解率(62.86%)均高于单一治疗组(71.43%、37.14%)(P<0.05);两组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姜力豪等[11]研究结论一致,表明放化疗+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放化疗+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可提升疾病控制率和缓解率,且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损伤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整体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毒副控制率放化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
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式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