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对初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水平、心理状态、依从性的影响

2022-05-09滕志霞姚孝娟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动机视网膜依从性

滕志霞 姚孝娟(通信作者)

214023 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无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患者的视力,使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常规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虽然也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针对性并不强。目前,动机访谈、行为转变理论等干预手段已经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为明确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对初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1-9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初诊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采用奇偶数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抽取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抽取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53~77 岁,平均(65.45±0.26)岁;病程1~3年,平均(2.48±0.36)年;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学历19例,高中学历20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1 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5.64±0.35)岁;病程1~4年,平均(2.51±0.49)年;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学历20 例,高中学历21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9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 周岁;②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2014年制定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1]。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眼部疾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③肾病Ⅳ期以上或肌酐水平>177 mmol者;④病情不稳定或进食异常者;⑤孕、产妇;⑥合并肿瘤,近半年内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常规进行血糖监测、饮食指导、心理安慰和健康教育等相关措施。(2)观察组:给予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干预,主要包括:成立访谈小组,确定组员和相应职责,由接受正式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动机性访谈的制定与实施[2]。了解患者血糖异常情况、饮食状态、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习惯等,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评估患者所处阶段,为其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并根据方案内容进行实施。制定患者管理计划,当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要主动向患者发放血糖日记手册与自我管理行为计划,询问患者是否了解血糖控制目标,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自我管理行为计划执行[3-4]。引导行为转变,制定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指导内容,包括:①意向阶段:积极为患者答疑解惑,逐渐消除患者心中的不安,缓解其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重视疾病自我管理,为其制定自我管理方案;②准备阶段: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相对详细的血糖控制方案,帮助其实现短期行为改变的目标;③行动阶段:每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和自我行为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指导;④维持阶段:与患者交谈,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帮助其维持已经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5-6]。

观察指标:(1)血糖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测量,与正常血糖值比较,两组对比分析。(2)心理状态:应用K10量表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共计10 条项目,采用5 级评分法,1 分表示几乎没有、5分表示所有时间。最低分10分,最高分50 分,分数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3)预后依从性:①完全依从: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合理用药和饮食等;②部分依从:患者部分听从医护人员指导,有偶尔不遵从现象;③不依从:患者完全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及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及心理状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及心理状态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心理状态(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07.92±0.456.21±0.42*11.54±0.627.12±0.25*42.53±3.695.29±0.74*对照组507.91±0.356.98±0.25*11.83±0.268.24±0.32*42.78±3.5415.24±1.45*t 0.5749.8640.2747.5670.39610.548 P 0.3260.0020.8690.0250.5120.001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比较[n(%)]

讨 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各类疾病症状关注度越来越高,糖尿病成为影响社会群体健康的一种多发性疾病,不断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患者的眼底会有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渗出水肿等症状,对患者视觉有较大的影响[7]。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多种干预手段得到创新,改变传统单一护理模式是临床工作转型的趋势。动机访谈、行为转变理论等是新颖性干预手段,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患者解决了诸多康复难题。有临床研究显示,将动机性访谈应用于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对患者血糖起到控制作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8]。因此,将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与支持,减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

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引导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其在治疗期间康复的水平。血糖异常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后,大部分患者在病症影响下,易产生负面心理情绪,限制了整体的护理效果。本次观察组所应用的干预手段效果更好,对照组的常规干预仅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指导等相关手段,内容比较常规,取得的效果相对一般。行为转变理论是依据患者入院后的时间轴,分阶段帮助患者改变行为,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提升了各项指标水平。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患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共同参与病症康复与护理工作,形成了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依从41 例,总依从率98%;对照组完全依从38 例,总依从性86%。由此研究结果来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更高。无论是动机访谈,还是行为转变理论,都具有新颖性[9-10]。在干预期间,医护人员充分尊重患者的客观需求,以健康宣教和指导为目的,使患者在提高依从性的前提下,逐渐自觉控制血糖。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采用联合式护理机制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将成为护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动机访谈联合行为转变理论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动机视网膜依从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动机不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