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2022-05-09陈永红

种子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油松

陈永红

摘    要:油松是三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能够适应大陆性气候,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目前,油松已被引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为扩大油松种植规模、优化生态、美化城市环境,文章探讨了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阐述了容器育苗技术基本流程与技术要点,从前期准备、育苗期处理、后期管理方面介绍关键技术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大田容器育苗;油松;技术流程;前期准备;育苗处理;后期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志码:B

油松属于喜光树种,其繁殖能力极强,主根系为深根且十分发达,是典型的直根系树种。目前,油松已成为人工造林与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油松根系长但数量较少,以裸根苗形式种植,成活率较低,采用移植容器育苗技术可增强油松抗逆性,确保苗干变粗壮、侧根与须根发达,提高造林成活率。

1 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概述

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主要指利用特定容器,针对花卉、林木等幼苗进行特殊培育。就培育过程而言,需要在容器内部填充丰富的土壤基质,采用温室塑料大棚进行种苗培育,为幼苗生长发育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在幼苗培育工作中,需根据根系土团进行幼苗栽种,最大限度避免幼苗栽种与起苗过程中的根系损伤现象,全方位提高幼苗成活率。主要来讲,是根据根际土团栽种情况缩短幼苗缓苗期,这种栽种育苗方法对于油松而言非常适合。

在采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必须注重育苗种源,要选择当地最为优良的品种进行育苗。9月中上旬油松种子完全成熟后,球果由绿色变为黄色,此时必须及时采收。

在采种之前需选择树龄为20年以上的油松母树,其干形较好、抗性极强、发育健壮且无病虫害。采摘下来的球果需置于通风处摊铺晾晒,并确保每日翻动1次。若干天后球果鳞片自然卷曲并裂开,此时用木棍轻轻敲打、来回翻动,种子就会自动脱出,然后将收集的种子揉搓去翅,筛选去杂后摊铺晾晒并贮藏。

2 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流程

采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的技术流程主要划分为前期种苗选择、种苗移植处理以及后期管理3项工作。

2.1 前期选择工作

前期选择工作十分烦杂,不但要选好地块,还要选好苗种和容器。一般来说,必须选择农用地膜制作而成的容器,其厚度为0.02~0.04 cm,直径为10~12 cm,高度为16~20 cm。容器腰间与底部需有较多的通风眼,以保证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苗种的透气性。

在选择苗种过程中,必须了解油松的阳性树种属性和深根属性,其喜酸性土壤,抗瘠薄,惧盐碱、水涝等特殊恶劣环境。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应结合选地,保证土壤基质组培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到位。油松大田容器育苗选择偏酸性土壤为最佳,同时需提前清除土壤中的石塊、杂草、树根等。通常,土壤组培的比例应为70%的森林土壤、10%的净细砂粒、3%的硫酸亚铁与沤制农家肥、2%的尿素。

2.2 移植处理工作

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实践操作过程中,需做好育苗处理工作。油松苗木一般选择一年生或者两年生苗木,培育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随起随栽”原则,可避免装袋后苗木假植,同时保证苗木根系不易失水,这对提高油松苗木的整体成活率有一定帮助。起苗后要按照容器大小与苗木根系长短酌情剪切,避免出现窝根或者露根情况。另外,要妥善处理根系,剪除根系1/3部分为宜。

在移植处理过程中还要做好装袋工作。将组培好的土壤装入容器中(装填容量约为1/4),把油松苗直立置于容器中间位置。一手提苗,一手处理培土,当装土达到容器50%左右时轻提苗木,避免出现窝根现象,轻提苗木到容器上口1~1.5 cm为宜。随后将油松大田容器摆放于床面位置,确保摆放平整,利用土壤将容器空隙填满,同时固定容器,避免其发生倾覆现象。

2.3 后期管理工作

第一,需在油松大田容器装床后浇水,确保浇透、渗透苗木根系,保证根系水分充足。在浇水过程中需根据天气降水状况与容器保水状况灵活调整浇水量。观察容器中是否存在组培土壤凝结问题,避免深挖土壤,并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基础上,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第二,在油松大田容器苗木定根后,分析其生长周期与规律。在生长周期内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配合硫酸亚铁溶液,7 d进行1次交替性叶面喷施即可。

第三,在油松大田容器苗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除草工作,结合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土壤。

第四,油松苗木进入生长期后,要建立跟踪观察管理机制,记录油松的生长量以及发病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第五,在当地霜降天气前7 d实施冬灌,确保灌足、灌透,利用一年生油松苗木培育覆盖,确保大田容器育苗安全过冬,于次年5月前揭去覆盖物即可[1]。

3 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3.1 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容器、选种和选地。

3.1.1 容器的选择

在容器选择方面,主要对油松幼苗进行针对性培育。可以选择农用地膜培育容器,将地膜厚度控制在2~4 cm,培育容器高度控制在15~18 cm,直径控制在10~12 cm。在制作培育容器过程中,应在容器底部位置设置多个通风眼,确保育苗培育过程的透气性。

考虑到油松属于阳性树种,所以在种植过程中需分析其喜光特性与深根特性,避免将油松种在不适宜培育的区域,例如盐碱地或重钙质土壤地区。最好选择偏酸性土壤基质,将土壤基质中的所有细屑杂物清理干净,保持土壤颗粒具有一定粗度(不宜过细),这样有利于土壤保持相对良好的透气性,有益于油松幼苗培育生长[2]。

3.1.2 种子的处理

在选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种子处理与装袋,这两项工作要在种植培育之前完成。通常,要采用温水浸泡种子24 h,采用GGR液浸泡种子8~12 h,并将种子摊铺在室内阳光处,摊铺晾晒时间需控制在7~10 d。

在此期间要随时观察种子状态,发现种子裂口吐白时,需采用播种处理方法,事先准备好组培土壤装袋,确保土壤高度控制在比容器低1 cm左右的位置,同时夯实土壤。

3.1.3 地块的选择

采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时,油松的移植栽培过程需十分谨慎细致,要优先选择排灌、遮阳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对土壤的要求相对粗放,但是对油松幼苗的培养组培土壤要求却十分严苛。

在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要结合排灌条件有效规范育苗床宽。通常情况下,应设置10~14个容器,容器间距应控制在1.5 m左右,在培育油松林木过程中普遍选用低床培育方法,苗床深度为15~20 cm,且确保地块地埂比容器高出5 cm左右。

在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要保证床底始终平整,持续优化蓄水工作细节,确保苗床之间留足间距空间,同时配合除草工作,使地块管理井井有条[3]。

3.2 育苗期处理

3.2.1 苗根处理

在苗根处理方面,应选择二年生苗木进行培育与苗根处理,避免出现苗木假植状况,同时保证苗木根系不会轻易失水,提高油松苗木整体成活率。必要时应用温水浸泡苗根,进行摊放催芽处理,保证1/3左右的苗根在裂口吐白之后进行播种。

苗根处理过程中要正常做床,根据当地苗床地形与排灌条件决定苗床宽度。一般情况下会采用低床培育方法,苗根培育深度控制在20 cm以上即可。另外,要在苗床之间预留充分的工作面,便于后续除草管理工作顺利开展[4]。

3.2.2 装袋过程

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要做好装袋工作,主要是将组培之后的土壤装袋,确保土壤距离容器大约1 cm,然后将土壤敦实即可。具体来讲,需将组培土壤装至1/4处,然后将油松苗木直立于容器中间位置,并固定容器,避免倾倒[5]。

3.3 后期管理

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的后期管理期间,需合理把控浇水时间,做好施肥管理工作,确定冬灌时间[6]。

3.3.1 浇水时间

可以选择微喷浇水方式,合理控制浇水时间,优化浇水技术。相对其他植物而言,油松幼苗更加耐旱,但害怕水涝淤泥,所以在幼苗浇水过程中应控制好浇水量。浇水时间应固定在10:30及15:00前后。

如果在种植过程中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则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仍要严格控制浇水量,确保降低土壤表面温度即可。

在苗床装床后立刻浇水,选择小水渗透的浇水方式对油松苗木深根渗透水分非常有利。在浇水过程中,应确保育苗容器保水情况维持在33%左右,同时避免容器中组培土凝结。在此过程中不能随意深挖土壤,要保持苗木根部湿润且自然透气性良好。

确保苗木定根后要多浇水,除浇水外还要配合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溶液,7 d进行1~2次交替性叶面浇水即可[7]。

3.3.2 施肥管理

油松在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的生长量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其根系不发达,因此在施肥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控制施肥量。

油松幼苗在生长前期无须施肥,中期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选择性追施2~3次尿素即可。可选择溶液喷雾式施肥方式,尿素施用量应为10 kg/hm2,兑水量为1 000 kg/hm2。施肥过程中,要待尿素充分溶解,分3~4次直接喷施于油松苗木叶面上,以保证肥效得以正常发挥。

要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的第一年7月下旬追施肥1次,所选肥料应为磷酸二氢钾。第二年6—8月要追施硝酸铵、硫酸铵等氮肥肥料,追施肥量要达到150~200 kg/hm2。施肥后需对苗木进行浇水,防止出现烧苗现象。第一年6月后,油松幼苗正式进入快速生长期,该时期需用氮肥配合磷肥等复合肥进行综合施肥。一般来说,要在阴雨等湿度较大的天气施肥,这样更有利于苗木吸收肥料养分,快速生长[8]。

在灌溉条件下,可发挥油松苗木生长周期较长、植株高大的作用。油松葉面指数偏大且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一旦处于被灌溉状态,其需水量大的特征就会显现,所以在灌溉期及旱季需适当增加复合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般来说,纯氮氮肥的施用量要减少8.8%,磷肥应减少28.1%,钾肥应减少9.2%左右。同时,要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实施灌水量控水试验,观察同一施肥水平下灌水量对于油松苗木产量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在灌溉期及旱季应适当增加水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增加油松产量创造有利条件[9]。

3.3.3 冬灌时间

冬季应确保油松大田容器育苗顺利越冬,避免幼苗在第二年出现生理性干旱情况。与此同时,需要在土壤封冻之前,做好相应的幼苗越冬保护工作。具体来讲,应在土壤封冻之前对大田容器实施有效灌水工作,即冬灌,这是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冬水留存于大田容器之中。

一般来说,冬季土壤容易干燥,所以应该在油松苗木周围屯土4 cm以上,配合麦草与秸秆将苗木完整覆盖,避免油松苗木被冻伤,确保苗木安全越冬[10]。

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油松幼苗必须在越冬之前采取冬灌防寒技术。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大田垄沟位置犁成深沟,将犁起的土壤直接覆盖到垄床两侧位置,必须在土壤冻结之前进行垄床侧方灌水,保证灌水灌透浇足,确保油松苗木土壤具有充足的水分。这样可减少油松苗木在越冬期间的水分消耗,有效减轻或避免油松的冬季生理干旱问题。

还可以采用涂白防寒方法,这种方法对油松幼苗大田容器育苗越冬效果显著。具体操作流程是在土壤冻结之前,配制比例为1∶1.5的波尔多液和1%浆糊乳剂,对油松幼苗进行喷洒涂白。油松幼苗外表呈现出灰白色,一方面可以反射冬季阳光,避免自身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堵塞叶片气孔,抑制蒸腾作用,科学合理地保护油松苗木幼苗,同时还有驱散病虫害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细致把握油松苗木冬灌防寒节点,避免实施过早或过晚。过早会使苗木受热发霉,严重时导致苗木直接死亡;过晚会导致苗木遭遇寒潮、土壤冻结,最终死亡[11]。

4 结束语

在油松大田容器育苗过程中需做好前期工作,保证土地条件符合种植要求,同时利用容器增加油松幼苗根系生长量,帮助幼苗安全越冬。油松幼苗通过大田容器培育生长两年后,其苗高会长到24 cm左右,此时幼苗根系会充满整个容器,必须及时出圃定植并准备造林。出圃过程中应将油松幼苗分类摆放,挑选优质壮苗进行造林,弱苗需繼续在苗圃中管理一年观察其生长状况。

在大田容器育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不足之处,实践研究油松幼苗的大田容器育苗技术,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油松成活率,为地方造林与城市绿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小娅,巩小强.左家林场油松大田育苗技术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19(3):63-64.

[2]赖淑丽.辽西地区油松容器育苗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3):123-124.

[3]张兴萍,武斌,娄敏.临夏油松容器育苗基质筛选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5):94-95.

[4]刘晓玲.油松和山杏容器育苗技术探索[J].南方农业,2019(8):63,65.

[5]王晓娅,邓志力,董静.油松轻型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19(4):51-53.

[6]韩晓东.朝阳地区油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10-11,41.

[7]付晓燕,江大勇.不同基质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9(19):17-18.

[8]彭陈凤.闽楠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16):60-61,67.

[9]王晶.张掖市林业容器育苗技术思考[J].绿色科技,2019(21):141-142.

[10]程文全,曹福安.白皮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7):78-79.

[11]郭瑛.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与发展[J].种子科技,2019(15):75,77.

猜你喜欢

油松
油松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手段分析
油松种子园产量的因素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北海团城的“遮荫侯”
谈油松育苗以及造林技术
油松园林栽培管理技术
油松移植栽培管理技术
油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