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业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05-09王文业

种子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林业育苗防治病虫害

王文业

摘    要:林业资源在调节大气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对于促进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保护作用。如果缺乏对林木的养护技术,就无法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前期林业育苗工作呈现的病虫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苗木以及其他林业树木的生长,若得不到有效防治,会对城市健康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文章分析了林业育苗发展状况,总结了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育苗工作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10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减少空气污染、调节气候变化、防止土地沙漠化、改善生态系统、净化水源等作用。城市园林绿化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降低噪声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逐渐提升。

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规范的开采技术,会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生活与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开采后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理,会进一步破坏自然环境,由此引发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1]。

植树造林工作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育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更是重中之重。只有确保苗木在前期的生长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苗木健康生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病虫害是林业工作中的难题,相关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遏制病虫害对树木的破坏,以此促进林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关的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园林绿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对树木的维护管理工作,结合园林绿化和营造林的育苗生长情况,根据先进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和理念,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林业育苗发展状况及相关技术

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常见的育苗方法是工作人员利用容器培养育苗。采用容器育苗可以保护苗木的根系,避免根系受到损坏,提高育苗的存活率,达到良好的植树造林效果。但用容器育苗也存在弊端,可能导致育苗根系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虽然育苗的根系在容器中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但是容器的空间会限制根系的正常延伸,导致容器里的育苗根系出现残次现象,比如歪根、无主根、稀根或发辫根等不正常根系。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治理,若育苗根系得不到及时治理,就会影响苗木的健康生长,无法达到营造林的质量要求。此外,采用容器育苗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创新育苗技术,调整对育苗的治理方法。在配置育苗容器时,为方便后期管理,需将容器摆放整齐。

工作人员在选择育苗土壤时,要充分考虑育苗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确保土壤质量较好,不含有虫卵等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的杂质,并且土壤水分充足。根系存活需要充足的水分,在育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容器中土壤的水分情况,对劣质的根系进行裁剪,确保根系能够在容器中舒展,避免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

育苗时,工作人员需充分做好相关工作,保障苗木健康生长,为育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只有采用正确的育苗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育苗存活率,改进与完善育苗培育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弥补林业工作的短板,促进林业事业持续发展[2]。在育苗容器培育技术方面,可以使用当下较为前沿的无纺布育苗容器培育技术,这种技术在育苗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无纺布育苗容器培育技术使用的容器是无纺布材料制作的透底容器,可以使育苗根系更好地延伸,降低根系劣质或发育不良的概率。

1.1 土壤消毒技术

育苗使用的土壤要根据苗木实际生长特征选择,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土壤中含有残留农药或化学物品等影响育苗生长的物质。一般用五氯硝基苯药剂对土壤消毒,这种药剂对育苗的伤害较小,不会对土壤造成太大的影响,还可以有效预防苗木立枯病。五氯硝基苯是化学类药品,相关工作人员在勾兑药剂时要注意操作手法,严格按照说明书实施,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溅射进眼睛。药剂勾兑完成后需与育苗土壤混合,达到用量后充分搅拌土壤方可培育树苗。

城市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树苗通常已长到半米,不需要相关的培育技术,在树苗种植前给予充足的水分,保证树苗鲜活即可。园林綠化除了使用发育良好的树苗外,还选用较为粗壮的树木,这些树木成活率较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3]。

1.2 种子的催芽技术

常用的催芽技术有温水浸泡和热水浸泡。温水浸泡需要相关育苗培育人员每天定时用温水冲洗种子,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发芽,一般种子在破壳后就可以入土播种。与温水浸泡催芽技术相比,热水浸泡要求较为严格,树苗培育工作人员需准备好水缸,将种子放入水缸后倒入热水,需要注意的是,种子与热水的比例一定要协调。经过均匀搅拌,等种子发水膨胀后放入湿润的麻袋中,待时间满足要求后即可播种。

1.3 种子的播种技术

常用的播种技术有人工播种技术和机械播种技术。人工播种技术主要适合中、小型苗圃地,为做到人工播种的均匀播种和计划播种,需要相关育苗培育人员在播种前确定好播种行距,展开开沟、播种、覆土等一系列工序。要根据土壤性质、种子大小决定开沟深度,开沟后要立即播种,不能使播种沟长时间暴晒。人工播种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人力、物力消耗较大,效率较低,时间成本投入较高,易受育苗场地大小的限制。

与人工播种技术相比,机械播种技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苗圃,采用播种机播种,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压实等工序,大量节省人力物力。机械播种技术效率更快、质量更高,可以确保幼苗出土整齐一致,适合地势平坦、开阔等地区的林业育苗工作。

1.4 播种后期管理

播种后,为了给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条件,需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管理,以提高苗圃发芽率。播种后如遇干旱天气,要适时浇灌水,浇灌时间、频率要根据土壤墒情、气候条件以及覆盖土的厚度等因素确定。浇灌水后土壤会出现板结现象,需根据板结程度适时松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除此之外,在松土的同时要注意除草,除草和松土相结合可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2 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较为落后

林业育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病虫害是为害树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得不到及时防治,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会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对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加强林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总结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与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

从林业育苗病虫害整体防治工作来看,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当前病虫害问题错综复杂,但部分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防治需求。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效率低,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现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更新与完善,若脱离了林业的发展,无法与之协调,会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绿化率。除了防治技术落后外,病虫害监测技术也较为落后。无法及时监测病虫害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监测工作属于同一体系,若两者在技术方面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林业与经济的发展。

2.2 病虫害种类较多

早期的病虫害无论是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城市园林绿化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病虫害的适应和抵抗能力逐渐增强,一些能够免疫杀虫剂或其他防治手段的新型病虫害随之出现。

新型的病虫受环境影响发生基因突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加强,存活率持续提升,导致种植人员在育苗过程中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如果某区域出现病虫害,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蔓延,相关工作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

2.3 监测水平较低

调查发现,林业部门虽然重视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但是在预防和监测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相关管理方法与检测技术不具备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能在第一时间观测林区的病虫害实际情况[4],不能及时发现突发的病虫害事件,导致病虫害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对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林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 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

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仍然保持以往的病虫害防治理念,这对林业育苗和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一些有关部门将林区和园林绿化的工作重心集中于经济利益方面,过于重视林区和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其生态效益。

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林区内自然资源的管理,会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最终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环境。此外,部分相关部门忽略了林业育苗和园林绿化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不重视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规划发展的重要性,破坏了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部分相关人员病虫害防治意识较为薄弱,没有意识到病虫害的严重性,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满足要求,导致在育苗和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病虫害,降低了育苗质量与绿化率,对后续的林木管理与养护工作十分不利[5]。

2.5 没有充分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

当前,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到位,林业基层人员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切实了解与掌握防治技术。在实际的林业育苗和园林绿化工作中,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导致病虫害问题逐渐加重,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成本。需合理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不合理的防治技术会影响林业育苗和园林绿化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然生态环境[6]。

3 育苗工作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关工作人员在育苗的过程中,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好地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无公害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中主要技术之一,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质量,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

无公害防治技术采用的具体治理方法有昆虫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益鸟防治技术等。昆虫防治技术主要是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切入点,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利用天然的防治技术可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扩散与蔓延,而且不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微生物防治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過微生物的繁殖特点,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益鸟防治技术是通过向病虫害的林区引进鸟类,实现防治管理目标,通常引进的鸟类有画眉、大苇莺、燕隼、红尾斑鸠、寿带鸟、金黄鹂和紫翅椋鸟等食虫类益鸟。这些益鸟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还可以治理苗木自身的病菌[7]。

3.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与无公害防治技术不同,无公害防治技术见效慢,化学防治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阻断病虫害的扩散,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因此化学防治技术也是当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喷洒药剂的方式,达到消灭病虫的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之前,要结合当地苗木受病虫害为害的实际情况和病虫害种类,合理选择药剂。药剂属于化学物品,部分勾兑的药剂具有剧毒和强腐蚀性等特点,过度使用药剂防治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会损伤人脑,对生活在周围的城市居民带来严重影响。只有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确保林业与自然环境平衡发展,才能提升经济效益[8]。

3.3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通过隔离感染病虫害的苗木,避免病虫害进一步扩散。与以上两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物理防治技术成本较低且实际防治效果较好,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给苗木带来的不良影响。石灰水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杀虫作用,在采用物理防治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石灰水涂在树干部分,避免树苗受到冻伤。

4 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树苗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病虫害作为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会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提升空气质量和园林绿化率。在对各种病虫害生物进行检疫防治时,工作人员要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工作原则,确保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促进育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展开,并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5 结束语

为彻底治理病虫害,确保苗木健康生长,相关工作人员需加强防治管理工作,完善与改进防治技术,选择合理的防治手段,提升防治管理工作质量,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关部门应重视病虫害问题,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林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洋,郑卓.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问题及提升措施[J].河北农机,2021(10):157-158.

[2]卜婷.林业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优化对策[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8):106-107.

[3]白莉丽.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1(8):35-36.

[4]雒玮.试论病虫害防治与林业育苗路径[J].广东蚕业,2021,55(10):43-44.

[5]刘建军.山西省白桦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21,50(2):55-56.

[6]梁文光.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微[J].种子科技,2020,38(13):38-39.

[7]孙瑞玲.山西运城梨树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7):85-86.

[8]席智.山西皂荚育苗栽培技术[J].山西林业,2018(2):34-35.

猜你喜欢

林业育苗防治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