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艺术初探

2022-05-09戴梦颖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莫扎特

戴梦颖

摘要:本文是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作为探索对象,重点探究和浅析其作品的曲式分析、音乐风格,以及新型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呈现。从整体上看,本文将主要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该作品的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电手风琴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065-04

18 世纪下半叶,维也纳成为欧洲音乐的中心。西方音乐在这里蓬勃发展,维也纳古典音乐在现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作曲家,将喜歌剧的兴起推向了高潮。《费加罗的婚礼》这部用劳伦佐·达·蓬特的脚本创作出的意大利喜歌剧正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

一、莫扎特的生平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年 1 月 27 日 - 1791 年 12 月 5 日)出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欧洲时代维也纳古典主义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他来自德国,出生于一个宫廷乐师家庭。莫扎特的父亲是奥地利天主教宫廷管弦乐团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他和母亲都喜欢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排在第七位,是他家中最小的。

1762 年,莫扎特的父亲带他游览,6 岁的莫扎特在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等地进行了实验。从1763年6月到1773年3月,他和父亲周游世界,玩了十年,之后陆续抵达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这一时期的旅行对莫扎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对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等特别感兴趣。同时,他结识了JC Bach、GB Martini、GB Sammartini等作曲家,并学会了与他们一起作曲。此时,莫扎特的创作已表现出广泛的流派和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1778 年 5 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家庭原因,他的母亲因病去世,无法在巴黎找到工作,于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在此期间,莫扎特在曼海姆工作,这对后来的曼海姆学派产生了影响。1780年,莫扎特完成了歌剧《伊多梅尼奥》。在这个阶段,他的创作能力很强,也体现了飓风思想对他的影响。他的设计风格也有创新,作为第一部奏鸣曲动作秀的一部分,第一部和第二部(或更多)内容的差异来自于制作环境,但有时是由于内容的变化,使得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大不相同。歌剧中的这些技巧改进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戏剧性,并在“古典奏鸣曲风格”的设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781年6月,莫扎特因受不了大主教的辱骂而辞职,莫扎特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然后他去了维也纳,虽然他同时成为了自由作曲家,但也无法摆脱封建运动的压力。生活中的逆境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能力。在维也纳的十年是他创作中最重要的十年。1782年7月,莫扎特歌剧《后宫》的全球首演在维也纳伯格剧院举行。1784 年,他加入了共济会,他们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兄弟情谊的理想与莫扎特的理想是一致的。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创作出新的书籍。1785年,维也纳民间歌剧慢慢复苏,莫扎特有了写歌剧的机会。他的《戏剧大师》是一部喜剧歌剧,1786年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上一部歌剧《魔笛》于1791年9月完成,莫扎特随即开始创作主要的宗教音乐《安魂曲》。 12 月 5 日凌晨 12 点 55 分,莫扎特没有完成安魂曲就去世了,35岁时,她被安葬在维也纳。

二、社会影响

莫扎特创作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让无数音乐家难以超越。启蒙运动和狂飙运动的精神渗透到莫扎特的作品中,共济会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宗教音乐、歌剧、交响乐、钢琴独奏等作品被古今中外的音乐家视为天籁之音,视为经典。莫扎特一生只经历了35个春秋,但因其作品的普世价值、丰富内涵才得以流传至今。莫扎特用自己的灵魂和生命谱写了不朽的句子,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时光荏苒,自莫扎特时代过去了许多年,但他留给世人的美妙乐曲依旧无穷无尽,滋养着世人的生命,抚慰着世人的心灵,为世人带来难以言喻的欢乐与美好。他当之无愧是西方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巨星,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以来推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言人,他的音乐作品表现力日臻完善,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三、《费加罗的婚礼》的写作背景

《费加罗的婚礼》被波马尔什翻译成同名小说,博马舍是18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法国剧作家。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喜剧经典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已经完成。1789年,一场革命运动爆发,精英们看到戏剧作为革命宣传工具的作用,提出了“戏剧教育人民”的口号。 1791年 1月 31日,制宪议会宣布废除皇家剧院,并承诺行动自由。许多剧院今年开业,其中包括以支持变革的创新作品而闻名的共和国剧院。在此期间,制造了许多直接或间接支持革命和消耗战的悲剧和戏剧事件。帝国主义革命最终赋予公民结束歧视和压迫悲惨境遇的权利。剧作家协会的成立是为了保护剧作家的合法权益。1830年代,鲍马尔什创作了《无花果的婚礼》,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于1784年4月27日大革命当晚在巴黎法国歌剧院上演。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很受欢迎,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禁止在维也纳制作。

莫扎特编剧洛伦佐·达·蓬特(Lorenzo da Ponte)是当时的宫廷诗人。在他的反复干预下,导演口头同意次年再写信,以缓和国内的震荡。莫扎特用了一年的时间作曲,保持了原剧的基本理念:区分真人与真恶棍、聪明征服仆人,是所有音乐情节和伴奏的基础。

1786年,《费加罗的婚礼》开始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剧院演出。德语翻译于 1790 年在柏林完成。《法老的婚礼》是莫扎特众多歌剧中最著名的一部,它是莫扎特歌剧的巅峰之作,为中国音乐爱好者所熟知。《法老的婚禮》仍然是大型歌剧院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这是许多观众永远不会忘记的经典之作,每次看到这样的表演,都会有全新的体验。

四、《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曲式分析

(一)曲式结构

大多数莫扎特操作员采用奏鸣曲风格,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也不例外。首先,音乐直接从主音乐开始,主题是重复出现的部分。每个部分有两个句子,第一首歌是一个快速的八分音符,位于第 1小节和第3小节,句末干净利落。这种长短句的亲密组合反映了法老和苏珊娜结束婚姻的愿望。第二句继续之前的位置,总的压力大增。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结合,以及修改和弦的使用为音乐营造了强烈的氛围。第二,组合部分需要八个连续快速的音符,音乐无缝移动,有时在主曲中,有时在一致的纹理中,采用模块化、重复等方式,使音乐充满活力。和谐使用。最后输入D键和主键。该部分的内容再次以大写 A 中的 D 开头。四楼与D的联系以及对应纹理的不稳定性都出调了,让人不舒服,宣告着法老婚礼的曲折。序曲虽然与歌剧音乐主题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歌剧本身有着很深的联系。最初的小提琴主题很快被演奏,后来变成了一种木制乐器。原作主题气势磅礴,以反复出现的基调,描绘了费加罗在为爱而战中无与伦比的性格。第二个主题让费加罗的战斗角色更加生动,最后一首歌曲甜美、柔美、歌声优美,体现了少女苏珊娜的形象。简短的组合句后,音乐进入主曲和部分制作部分的主题。整首歌曲充满激情,体现了向往婚姻自由、战胜封建势力的喜悦。

(二)作品及风格简评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对作曲家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歌剧中的现实主义与欧洲的时代精神密切相关,也反映了法国的现实生活。这部歌剧同时也体现了莫扎特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思想意义极强,意在表现莫扎特在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反封建和压迫贵族的精神。但这是一部喜剧歌剧,所以也可以考虑到当时人们更喜欢喜剧题材。《费加罗的婚礼》强调了咏叹调的音乐韵味,而且也巧妙地运用了反复吟唱的方式,强调人物的性格和冲突的激烈程度。同时,这部歌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歌剧中的人物是两个不同阶级的主角,音乐与戏剧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为歌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也让这部歌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和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属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莫扎特音乐作品的意义。

五、《费加罗的婚礼》新型配器思路

20世纪初,随着科技网络的到来,音乐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一种音乐艺术探索的前进方向。众多乐器的电子化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例如电钢琴、电小提琴、电子鼓等等。键盘类乐器手风琴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创造出一种具有编配音色、风格场景模拟的新型电子乐器——电手风琴。

电子手风琴的发声原理与传统手风琴截然不同。它使用数字技术对真实手风琴的声音进行采样,然后将其存储在芯片中。它采用模拟风箱的PVA(压力变化放大器),并使用高精度波纹管压力传感器来检测靠背和孔,并且波纹管的闭合导致不同的强度和不同的特性,例如速度。然后它通过 Dynamic Bellows Behavior 技术响应这些压力变化,而传统的手风琴声音创造了数字技术显示。

对于一首交响乐作品来说,应该从整体的乐队影响效果以及音乐织体对音乐层次进行思考,可以分为低音、节奏、和声、旋律、副旋律等。按照同一类乐器的不同音区可以分为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声部。在电子手风琴音色编排中,应该按照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不同类乐器音色进行分配。例如电子手风琴在选择高音域音色时,可以选用小提琴、长笛、双簧管等高音旋律类乐器。在演奏低声部时,可以选用低音贝斯、大管等低音类乐器。对于电手风琴音色制作的最大优势是在于,这件乐器可以在一个声部中叠加两种乐器,这就使得音色在音响效果上更加饱满。例如对于单簧管这件乐器,它的高音区有时过于刺耳,不够圆润,因此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会选用叠加长笛进行音响效果的辅助,使得编辑出来的高音区饱满圆润而且不刺耳。同时在编辑音色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根据音乐的不同形态特征、音乐风格以及乐曲表现情绪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首《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本就是一首具有多种乐器组合的交响曲体裁,利用电子手风琴音色的不同搭配,可以更好的创造出一种不一样的交响乐效果。例如在演奏这首作品时,为了更好的模拟出交响乐的音效,第一句旋律为急促的音阶式,由弦乐组,巴松,钢琴用八分音符齐奏,疾速而若隐若现,通过迅猛疾风般的旋转式音调进行,表达出一种欢畅、爽朗和刚毅的性格,具有引子功能。在电子手风琴上可用两种音色叠加,根据电子手风琴音色的特点(右手选用弦乐组和低音贝斯,左手用自由低音演奏相同的旋律选用巴松的音色),第七小节出现了一种新的伴奏类型,(由二分音符震音,在电子手风琴上左手用传统根音选用bow音色震音,右手用长笛加弦乐演奏主要旋律)第十八小节重复主题的同时加了一条旋律,电子手风琴上用自由低音选用长笛的音色演奏。第一百零八小节由巴松和小提演奏的一段旋律,为了让自由低音和传统手风琴更好的结合,为了更好的突出音乐的丰富性,這一段旋律根据和声用和旋伴奏的方式演奏。

20世纪人们对新音色的不断探索,使得作品以更为多样化的形式出现。这首作品随着电手风琴音色设备的不断推陈出现,出现了更多的演绎风格,这样新型乐器的出现,不仅需要对作品有着深刻的认知,对音响效果的准确把握,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探索作品的艺术内涵,用新思维、新音乐创造出不一样的新作品。

六、《费加罗的婚礼》的剧情结构特点

(一)以婚礼为主线派生各类事件

将《费加罗的婚礼》以歌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莫扎特在原著主线剧情的基础上删减了一些非必要的情节,让原本较为松散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剧情中,费加罗与苏珊娜的婚礼是故事的主线,从第一幕费加罗与苏珊娜将要举行婚礼,引出伯爵这一反面人物,在第二幕和第四幕中伯爵与苏珊娜和费加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伯爵对男女主人公的猜疑和误解。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围绕着费加罗与苏珊娜将要举行的婚礼而讲述的,费加罗与苏珊娜的婚礼困难重重,在激烈的剧情冲突和矛盾之下,婚礼这一主线内容无时无刻不穿插其中,起到贯穿剧情结构和故事内容的重要作用。

(二)巧妙的懸念设置

巧妙的悬念设置是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写作方法,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以原有的故事主线为基础,在删减一些情节和人物的同时,将主角人物之间的故事和矛盾以悬念的方式串联起来,使得观众在观看歌剧表演时产生更加震撼的效果。举例来说,在《费加罗的婚礼》第二幕中,凯鲁比爱慕比爵夫人,他的一些言语使得伯爵对其产生了猜忌,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中激起了伯爵的愤怒。而在第四幕中,伯爵的猜忌和愤怒再一次被费加罗和苏珊娜点燃,并直接引起了后续高潮剧情的发生。在观看整部歌剧的过程中,观众会随着剧情的多次变化猜测伯爵这一人物形象的最终命运,从而吸引观众的兴趣,提高歌剧剧情的张力和紧张效果。

(三)别具匠心的高潮设置

与普通歌剧中每一幕一个中心一个高潮的安排相比,《费加罗的婚礼》在每一幕中都设置了两个高潮,通过跌宕起伏的悬念将高潮串联起来,分别在歌剧的第二幕和第四幕安排了两个规模宏大的终场。在两个终场的表演当中,从经过特殊处理的独唱到最后的七重唱,由于剧情结构发生矛盾,演唱中逐渐激化矛盾并达到极致。而随着音乐的变化,费加罗与苏珊娜这一对主人公的生活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第二幕中的高潮主要描绘了主人公受到挫折后的低谷,而第四幕中的高潮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时刻。这样的高潮设置使得整个剧情能够相互穿插,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整体眼花缭乱的同时,更好的凸显歌剧的戏剧效果。与此同时,《费加罗的婚礼》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能够保证高潮带给观众不一样情感体验的主要原因。

七、《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语言表现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一,它承载着莫扎特音乐的美学。在歌剧表演中,不仅可以表现出清晰的画面,还可以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结合起来。剧情发展融合得很好,既突出了人物的情感,也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体验了戏曲艺术的独特之美。音乐语言是展现歌剧艺术之美的最佳方式之一。结合莫扎特创作《法老的婚姻》的社会结构,可知纽带的兴衰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不断发展的艺术领域中,以音乐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歌剧逐渐成为人类表达的最具艺术性的表现形式。歌剧音乐《费加罗婚礼》的语言主要包含歌曲和语言戏剧的题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莫扎特改编的原著《费加罗婚礼》有很多歌剧特色,不仅在人物的语言上,音乐的节奏方面也很有特色。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莫扎特在翻译《费加罗的婚礼》时,用重复来制作歌剧最有趣的部分,并在剧中用了两个顶级设定突出最有趣的歌剧人物。由于戏曲体量大,音乐与表演相结合,重复使用来传达和突出语言戏剧,既能解决戏曲中表达情感的问题,也体现了这一点。歌剧需要展示,由于歌剧这种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具有更大的容量,因而以重唱来传递和凸显语言的戏剧性,不仅能够解决歌剧情感表达困难的问题,又能够体现出这一歌剧想要呈现出的感觉和意义。与此同时,剧中的一些空白也给观众留下了一些思考空间,让观众在看完故事的高潮后,能够更深切的体会到歌剧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八、结语

莫扎特在创作《费加罗的婚礼》时,从萨尔茨堡大主教手中获释,表达了他对创作的坚定不移的热情。莫扎特的歌剧保留了它们最初的舞台目的。他批评统计数据未能恢复农奴制,并赞扬思想自由。序曲虽然不是直接来自歌剧,但与歌剧本身有着直接联系,以奏鸣曲的形式写成。首先是小提琴制作的原创主题快速舞动,然后是风树乐器的制作,之后整个乐团都充满了活力和活力;第二个主题显然有歌曲,像一首歌一样甜美。最后,整首歌都以一个圆满的结局收场。此外,歌剧中还有两个著名的地方:费加罗的咏叹调和苏珊娜的咏叹调,莫扎特的幽默戏剧《费加罗》是歌剧史上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音乐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田可心.西方音乐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5]周丽.论莫扎特对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贡献[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6]高拂晓.理性与感性之间——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音乐美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4).

[7]狄其安.一部精致的“袖珍交响曲”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赏析[J].音乐爱好者,2006(08).

猜你喜欢

莫扎特
莫扎特: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该舍弃就舍弃
莫扎特冷言激励贝多芬
莫扎特修鞋
该舍弃就舍弃
该舍弃就舍弃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