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和原则探析

2022-05-09陈平陈清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读者报纸

陈平 陈清华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新闻标题能否吸引读者,带动读者往下阅读,关键在于新闻标题是否具有艺术性。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能引导受众阅读新闻,修饰美化新闻版面,提高新闻的表现力。拟制优秀的新闻标题,需恰当运用修辞艺术,遵循一定的原则。文章以《新华每日电讯》为例,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探讨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运用修辞时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报纸;新闻标题;修辞艺术;原则;读者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14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湘南学院2021年科学研究项目“报纸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和原则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2021XJ28

俗话说,“读书先读皮,看报先看题”。又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的眼睛[1]。可以说,受众对新闻的第一印象全系于标题。标题的美丑事关新闻受众的多寡、媒体整体质量的优劣和媒体综合实力的强弱。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将新闻写作与文学手法有机结合,将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有机统一,能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趣味性。例如,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新闻标题较原来更加形象生动,凸显个性特点。运用对偶、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情感和节奏感。运用仿词、叠字、拈连等修辞手法,使新闻标题更鲜活生动、新颖别致,更有可读性。同时,运用修辞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坚持真实性原则,即是坚持新闻标题本身的真实。坚持伦理性原则,说的是新闻标题的修辞要坚持人是新闻的维度。坚持适应性原则,要求新闻标题应适应报道对象和语境。坚持趣味性原则,要求新闻标题的修辞必须引人入胜。

一、新闻标题的修辞功效

报纸要在与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报纸时,新闻标题无疑最先映入读者视野。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关键在于新闻标题是否能运用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可以说,讲究修辞的新闻标题能够引导受众阅读新闻[2]。

(一)引导受众阅读新闻

当今社会节奏加快,面对海量化的新闻信息,人们往往只会借助标题快速浏览,选择是否阅读正文。对于感兴趣的新闻标题,读者就会顺着标题往下阅读;对于不感兴趣的新闻标题,读者就会弃而不顾。这时,新闻标题起到的是导读的作用。如果新闻标题能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让读者眼前一亮,帶着浓厚的兴趣或者大大的疑问往下阅读,新闻标题的导读作用无疑就体现出来了。

冰雪经济暖寒冬

(2022年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将冰雪经济与寒冬进行对比,形象描述了来杭州市临安区大明山万松岭滑雪场参加冰雪运动的游客逐年增加,从而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温暖了寒冷的冬天。一眼看到这么新颖的标题,读者定然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会带着疑问思考这种“冰雪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居然能温暖寒冬,从而往下阅读新闻。

(二)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从年龄层次上分析,年长读者更喜欢阅读中规中矩的新闻标题,年轻读者在审美上偏重于具有美感的新闻标题,正如俗话所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衣装能修饰人、打扮人,使原本整齐划一、缺乏特点的人富有自己独有的美感。运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能使新闻标题避免重复单调,富于变化,呈现匀称、整洁、和谐等艺术美,从而美化新闻版面。

音乐为桥,中美“合璧”(主题)

“上海公报”发表五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举办(副题)

(2022年3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以对仗的修辞手法对中美两国“跨时空”的人文艺术交流——“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音乐会进行总结,使新闻标题呈现出匀称、整洁、和谐的艺术美,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三)提高新闻的表现力

原新华社总编辑、社长及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曾提出“新闻写作的八个要求”,其中第六个要求是“生动活泼、饶有风趣,为群众喜闻乐见”。优秀的新闻是新闻事实和修辞手法有机结合的产物。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精心制作新闻标题,追求标题语言的灵动巧妙,铺陈标题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往往令人感觉精彩鲜活、饶有余韵。如果一味采用格式化、概念化、读者司空见惯的新闻语言拟写标题,势必会影响整篇新闻的表现力,带给读者乏味的感觉,让读者抵制新闻。

昔日“荒漠地” 今日“绿财富”(主题)

大型“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开年建设见闻(副题)

(2022年2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将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采煤沉陷区昔日的“荒漠地”与今日的“绿财富”进行对比,生动描绘了电站采用“光伏+生态”开发模式促进昔日矿区加速绿色蝶变的场景,凸显了宁夏在全国创新性地实施新能源与火电“打捆”外送、实现新能源与生态的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样的修辞赋予标题形象性、生动性,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使读者往下阅读新闻的兴趣大增,为整篇新闻作品增色良多。

二、新闻标题的修辞艺术

(一)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新闻标题较原来更加形象生动,凸显个性特点

众所周知,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能让事物由复杂深奥变成简单易懂,能让表述由枯燥乏味变为趣味盎然。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在新闻标题的拟制上,如果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能赋予新闻标题生动性、形象性,为新闻增色,引读者入胜。

嫦娥五号在月面开启“挖土”模式(主题)

海外祝贺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落月成功(副题)

(2020年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收集月球岩石土壤样本比作“挖土”,让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表面与收集月球岩石土壤样本之轻巧跃然纸上,文字鲜活形象,读来趣味浓郁。

闲置经济,站在新起点(主题)

浪费如何变成消费(副题)

(2020年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将闲置经济作人拟写,使人们对闲置经济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新的看法,对闲置产品的喜爱与赞美溢于言表,从而带动共享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效实现浪费变消费。

看不见的展品 看得见的智慧(主题)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看中国服务贸易合作发展(副题)

(2020年11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边是看得见的智慧,一边是看不见的展品,两相对比,鲜明深刻。在传统贸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服贸会、进博会为中外服务贸易供需双方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合作的良性发展。标题“看见”“看不见”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二)运用对偶、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情感和节奏感,启迪思考

对偶的修辞手法能使新闻标题前后字数一致,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视觉美感,使新闻语言简洁生动,读来朗朗上口,有韵律之美。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能使新闻标题充满意蕴,充满生活情趣,更接地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能设置悬念,带动读者的思绪,使新闻标题充满思辨色彩。

林下“裂变” 山间“藏宝”(主题)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绿色减贫”之路(副题)

(2020年12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显然,标题(主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贵州人民守护青山、探索青山、不负青山,将贵州青山变为“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的事迹。可以说,形式整齐,节奏铿锵,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被受众铭记。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主题)

河南光山走上生态富民路(副题)

(2020年12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直接引述当时河南省光山县当地人的话,为正文报道当地如何走上油茶种植的扶贫、富民之路开题,话虽朴实,却鲜活生动,既概述了主要思想,又紧接地气、饶有趣味。

川渝联合申奥?(主题)

奥运举办地产生机制已发生重大变革(副题)

(2020年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即借设问句的形式提出川渝是否联合申奥的问题,答寓文中,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迪思考。

(三)运用仿词、叠字、拈连等修辞手法,使新闻标题更鲜活生动、新颖别致,鲜明突出,更有可读性

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从熟语中创造出新意,能使新闻标题鲜活、新颖。运用叠字的修辞手法,仿佛绘画里的浓墨重彩,可以彰显陈述的对象。巧妙运用拈连的修辞手法,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让新闻标题真实可感,增强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

海底1万米,你好!(主题)

“奋斗者”号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副题)

(2020年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题(主题)仿用了平日里人们见面时的招呼用语:“某某,你好!”,将 “奋斗者”号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一事实描写得形象生动,令人鼓舞,展现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助力中国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的傳奇。

盛世莲花日日新,幸福濠江处处和(主题)

回归二十年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纪实(副题)

(2019年12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叠字,是指同一词语在句中被反复陈述,以突出内容、强化语气。在标题中,作者连用两个“日”与两个“处”,叠音突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的变化,以经济反哺社会民生,成为一个繁荣、幸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有音韵之美、简约之美。

校长妈妈让盲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2020年1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我们通常将适用于表达甲的词语顺势拈来描写乙的辞格称为拈连。在这则新闻标题里,盲童本来无法看见实物,只能通过听觉聆听世界、通过盲文感知世界,这里作者借用表达视觉的动词“看见”,顺手“拈”来,移用到盲童对“更广阔的世界”的聆听、感知上,使语言贴切形象,妙趣横生。

三、新闻标题的修辞原则

如前所述,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无疑能美化新闻标题,给新闻增色添辉,吸引大众阅读新闻。但是,如果在新闻标题里滥用、误用修辞,只可能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或者“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运用修辞手法,应当遵循一定的修辞原则,在新闻标题这面“锦”上增添修辞之“花”。

(一)真实性原则:坚持新闻标题本身的真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没有真实性,就没有新闻。因此,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新闻标题的拟制要符合真实性原则,不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合理想象。否则,既影响整篇新闻的价值,又影响媒体的威信。具体而言,坚持新闻标题的真实性原则,贵在坚持新闻标题本身的真实。新闻标题必须真实,它不仅应做社会的号角,更要及时描绘现实社会生活,反映人民的真实心声,表达人民的迫切愿望。因此,在拟制新闻标题时,要积极贴近读者现实生活,真实描述,以真情感人。

(二)伦理性原则:人是新闻的维度

新闻是为人服务的,新闻的优劣取决于其服务于人的程度。优秀的新闻标题作为优秀新闻的一部分,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社会责任,守望着社会公平、正义、良知。新闻工作者必须严守职业伦理规范,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应该秉持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新闻标题的伦理性原则,要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公众的态度,坚决抵制失实、低俗、粗暴的新闻标题。要守望、监督、审视社会,对弱势群体充满人文关怀。要以牢固的底线意识、以人为本的深厚情怀、扎实的新闻专业技能,采写编评新闻,服务社会,引导公众[3]。

(三)适应性原则:适应报道对象和语境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陈望道先生也曾在《修辞学发凡》里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这里说的就是适应性。修辞手法的运用要适应语境和报道对象,才能达到情动人、境感人的效果。优秀的新闻标题应该是贴合报道对象和当时当地社会文化语境的。在对新闻标题进行润色时,要服务于报道对象、语境要求。

(四)趣味性原则:引人入胜

古人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著名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幽默是使人发笑的一种主要因素”。让语言行稳致远、变得幽默的有效路径就是使用修辞。说话、作文如此,拟写新闻标题也如此。在运用修辞艺术时,优秀的新闻标题往往既能用事实说话,又能引人入胜,令人莞尔,甚至叫绝。在描绘事物时既具有文采,又不失趣味,既显深厚的语言功底,又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可谓雅俗共赏。真正让读者喜闻乐见,流连忘返。

四、结语

人是新闻的维度,更是新闻标题的维度。任何新闻标题的拟制都离不开其服务人的宗旨要义。只有在紧紧把握这个维度的基础上,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才能拟出温润如玉的新闻标题,才能拟出引人入胜的新闻标题。可以说,不仅仅是新闻标题的拟制,包括新闻的写作、媒体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等,都应该坚持这个维度,让新闻界始终是温暖的。在紧紧把握人这个维度的基础上,恰当运用修辞艺术,坚持一定的修辞原则,将新闻写作与文学手法有机结合,将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有机统一,才能拟出优秀的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 韩书庚.《人民日报》新闻标题的辞格研究[J].今传媒,2010,18(12):69-70.

[2] 张雪媚,陈慧.报纸头版标题的辞格对比研究:以《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为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30(3):83-88.

[3] 郑娜,高彩霞,洪晴.《人民日报》(2020—2021)国内疫情新闻标题修辞论析[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39(5):15-21.

作者简介 陈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传播与文化。陈清华,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读者报纸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确实不容易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非常魔典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