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苹果苗木繁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工作方向
2022-05-09于润欣
于润欣
摘 要:苹果苗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培育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布局与规划、品种纯正、砧木适宜、砧木品种双脱毒的优质苗木,对建园栽植成活率、园貌整齐度、树体抗逆性、采后商品果率等都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果园的经济寿命和产业效益,是果树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益栽培和產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为深入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基础。
关键词:苹果;苗木繁育;供给侧结构改革
临猗县苹果大面积栽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果园已有30年左右树龄,栽植模式以乔化为主,出现了果园密闭严重、品种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临猗果业提档升级,不断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临猗县大力发展矮化宽行密植栽植模式,该模式对苗木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培育省力、省工、宜机化的优良苗木刻不容缓。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临猗县全力打造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繁育能力,提升全县果品质量。
1 临猗县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1.1 苗木繁育条件
临猗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位居黄河中游秦晋豫金三角地带核心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3.5 ℃,7—10月昼夜温差12 ℃,平均海拔高度500~800 米,年降雨量512 毫米,无霜期 217天,光照2353小时,县内土壤肥沃,水利设施完善,适宜繁育苹果苗木。
1.2 苗木繁育情况
临猗县苗木基地多以家庭农户为主,合作社和公司苗木繁育基地较少,对三家有较大规模的育苗企业进行统计:临猗县科晟鑫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规模860亩,年产量370万株;临猗县神矮果树研发有限公司育苗规模930亩,年产量400万株,临猗县双赢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规模1540亩,年产量670万株。综合其他合作社和育苗农户统计,全县果品苗木年生产面积6330亩,年出圃苗木总量2780余万株。
1.3 苗木繁育方式
经调查,我县苗木繁育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采用实生果种子繁育乔化和矮化中间砧苗木模式,二是采用压条繁殖砧木方式,三是采用组培方式繁育矮化自根砧(图1),四是采用扦插方式繁育矮化自根砧(图2)。
1.4 苗木繁育品种
繁育品种有:嘎拉、秦阳、华硕、中秋王、红星、烟富8号、烟富10号。
2 临猗县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育苗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临猗的苗木生产经营主体以家庭自主繁育居多,基地种植规模小,生产方式单一,企业与农户尚未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机械化的推广;全县苗木基地分散,不能形成集聚效应。
2.2 苗木繁育缺少行业标准
苗木繁育技术推广率较低,缺乏统一的苗木繁育标准,育苗接穗大多源于成龄果树,品种未经认定,纯度低,病虫害严重,育苗过程中苗木生长调节剂等药品使用不规范,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
2.3 苗木产业科技研发与生产脱节
苗木生产企业资金不足,研发投入较少;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仍停留在繁育3~5年挂果的传统苗木上,缺少砧木和接穗之间亲和性、抗逆性、适应性的试验,苗木质量不高。科研院所与企业生产衔接不足,研发成果转化率低,种苗企业失去技术保障,种苗产业发展缓慢。
2.4 苗木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龙头企业少,带动辐射作用不强,无法有力推动临猗苗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现有的苗木生产主体与市场的链接程度不高,信息滞后,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较大,时常出现苗木滞销的情况;现有苗木繁育缺少有效的准入机制,大量没有苗木繁育资格的企业从事苗木繁育和销售工作,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3 临猗县在苹果苗木繁育上采取的措施
3.1 提高科技含量,达到“双脱一抗”
建立苹果病毒病的微量、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应用植物离体微茎尖组织培养和高温处理相结合的脱毒方法,培育砧木、品种双脱毒苗木,6种主要苹果病毒(花叶病毒、锈果病毒、绿皱果病毒、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和茎沟病毒)脱除效率达100%;大面积繁育抗重茬砧木,并建立了苹果优新品种和矮化砧木脱毒原种保存实验室。
3.2 缩短育苗时间
建立了苹果矮化砧木和优新品种组织培养设备系统,针对不同材料,通过培养基类型优化,分别形成了每周期(30~35天)继代繁殖系数达5以上的培养基配方和扩繁方法;研究瓶外扦插生根率95%的激素配方和环境条件参数;矮化自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建立了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在短时间内为基地提供充足的分枝大苗。
3.3 拓宽市场前景
引进国内外苹果矮化砧木,经过抗逆性(抗寒、抗旱、耐盐碱和抗重茬)筛选和砧穗组合评价,确定了适合当前大多数老旧果园的苹果矮化砧木和砧穗组合,早丰产能高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图3)。
3.4 找准品种定位
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苹果优良新品种40余个,筛选出生态适应性强、风味浓、口感好的品种在我县栽种。早熟品种有优系嘎拉、秦阳等;中晚熟品种以免套袋、绿色、黄色品种为主,例如维纳斯黄金、信浓金等,红色品种以优系富士为主,为苹果品种更新换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3.5 配套优良技术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图4),从栽植到结果系列技术独有,可以不套袋、不拉枝,利于机械化操作,达到省力省工集约化高效栽培,为改造老果园、老树龄、老品种“三老”果园,发展现代果业走出一条新路。
4 下一步工作方向
4.1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监管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现代化苗木繁育投入新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苗木企业在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种苗繁育基地、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对繁育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苗木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引领带动能力。
4.2 坚持整体开发、提质增效
坚持整体开发原则,重点加大优良苹果种苗繁育和推广。加强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公益性研究单位与企业相结合的果树品种引进、试验、繁育示范体系。提高繁育竞争力,做到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检测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完善可追溯体系。从产业链延伸上要效益,强化优质绿色高效苗木繁育、生产、物流、品牌营销各环节,形成稳定的苗木繁育及推广模式,提高种苗生产效益和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促进苗木企业增效。
4.3 坚持引育结合、产学研结合
坚持引进并筛选优良品种,按照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遵循引进种苗—初选试验—区域试验—推广程序进行,充分利用引进的种苗在种内、产地间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选择优良种源和个体。与育种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良好、稳定的发展合作关系,促进优质种苗有效引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健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良种繁育基地流动的机制,配备种苗研发、繁育物质装备,提高基地育种竞争力。
4.4 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立足农业生产区域特点,发挥苗木种业比较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企业布局以点带面,覆盖全县农业生产,种苗生产基地布局与优势果品区域布局统筹结合。充分考虑苗木良种繁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以及全县苗木良种繁育发展规划及区域布局,对苗木良种基地建设统一规划,按区域合理布局,分阶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