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悬崖之上》分析谍战片的主流叙事与美学表达

2022-05-09单芷萱

艺术评鉴 2022年5期

单芷萱

摘要:本文以《悬崖之上》为例,对谍战片的主流叙事与美学表达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主旋律电影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悬崖之上》的主要内容,并立足于谍战片《悬崖之上》,分别探讨了谍战片的主流叙事与美学表达,对当代谍战片类主旋律电影做深入分析。

关键词:悬崖之上  主流叙事  美学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164-03

《悬崖之上》是一部在五一期间播出的谍战电影,作为五一期间的一匹票房黑马,其上线效果直接超越了导演张艺谋以往题材的电影。电影在细节、质感方面表现出的真实、厚重感,突出了电影创作、制作人员对主题、风格上的极致追求,由此使得该电影不仅极具审美教育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电影领域借鉴价值。

一、谍战片《悬崖之上》的主要内容

《悬崖之上》属于一个主旋律电影,内容为历史正剧。在电影内容中,故事的发生时间为1931年,此时,党召集了4位曾前往苏联参与密集训练的特工,并将这四位特工组成了一个任务小队,然后将该小队空降分配到了哈尔滨。彼时,哈尔滨作为谍战作业的远东前沿城市,是特工谍战的主战场之一,而党将这4位特工人员分配到哈尔滨,主要是让他们完成一个代号“乌特拉”的任务,此任务对于抗战胜利来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该任务的保密性极高,敌方如果要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就必须通过威逼利诱、层层审问,策反参与任务执行人员。在此背景下,小队中有人已经被策反,因此,这4名空降人员,从到达哈尔滨开始,就要面临复杂的谍战环境,并不断与敌方斗智斗勇,最终特工人员不畏牺牲、坚持完成使命。故事中,在叛徒泄密、敌方围堵下,革命夫妇王郁、张宪臣抱着赴死的决心,作出了“活着的人,去找孩子”的约定,同时革命情侣小兰、楚良分别时,甚至来不及倾诉衷肠,这些故事场景,让电影故事显得格外动人,为电影赋予了极强的情感输出,以及震撼力。

二、基于《悬崖之上》分析谍战片的主流叙事与美学表达

(一)主流叙事

1.具有工业美学印迹的主流叙事

工业美学是指蕴含于人造物、机械生产物中的美学。在电影领域内,这种美学通常形成于商业化的电影创作行为。在商业化电影创作中,用于进行主流叙事的视听场景,通常由人造产生,例如:逼真的特效场景、镜头处理场景等,虽然电影中的工业美学手段因为最终效果不够真实、有质感而备受诟病,但在《悬崖之上》电影中,工作人员对工业美学手段的科学、合理应用,反而使得主流叙事更加真实、有感染力,为电影赢得了票房和口碑。在谍战片的视域下,最早成功运用这种极具工业美學印迹的主流叙事形式的电影是徐克导演版《智取威虎山》,此谍战片的成功上映,首次打破了人们对主流叙事电影的固有印象。此后,开启了工业美学主流叙事电影的时代,并涌现出了大量的高票房、高口碑的谍战片,如《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这使得工业美学主流叙事机制越来越成熟,同时,也为主流叙事做出了正确的榜样。此后的《悬崖之上》,更是用这种工业美学手段,通过精准地渲染烘托情感,塑造了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并向观众们传达出了“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

2.历史、情感并重的主流叙事

纵观历年来的谍战片,虽然《伪装者》《风筝》等优质谍战电视剧的涌现,让谍战片领域焕发了生机,但在谍战电影方面,相关创作者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创作模式,相较于历史真实性,其更加侧重于情感的真实书写,导致剧本的历史内涵深度不足,不具备历史质感和厚重感,同时,当代的观众历史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如果没有历史加以铺垫,很难让其受到感染,因此,观众往往无法对此类剧本产生认可。而在今年五一上映的《悬崖之上》,其选择更加关注主流叙事效果的真实性,并基于此项叙事效果塑造原则,确立了回归历史、碰触历史的主流叙事理念,通过构建出逼真的叙事影像,对真实的故事、人物进行还原,由此借助真实的历史语境铺垫,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到电影中传达出的情感,实现了情感真实、历史真实并重的主流叙事。

3.主流叙事的发展方向

从本质上来说,《悬崖之上》的成功可以归结于其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出于这种尊重,电影在塑造人物性格情感、推进故事情节时,严格遵循了历史逻辑,这使得整部电影的主流叙事中即便没有使用传统谍战电影的关键元素,如特工技术、电报等,依然可以以现实主义的形式,完成对这段隐秘而伟大历史的叙述。在此背景下,《悬崖之上》的成功,让谍战片领域意识到,以创造视觉奇观、打破历史逻辑进行主流叙事演绎的电影创作往往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运用光影艺术手段作为再现历史的工具,将特殊年代的历史真实地展现给观众,更能够使主流叙事效果更加动人,也更能引发观众对民族英雄的缅怀情感,因此,在《悬崖之上》等优秀谍战片的影响下,回归历史、真实呈现可能会成为主流叙事影片的主要发展方向。

4.主流叙事的视觉符号

在《悬崖之上》的主流叙事过程中,故事发生地点哈尔滨,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城市,寒冷、冬天、雪都是当地的主要标志。而这部电影选择了“雪”作为主流叙事的视觉符号。纵观整体电影情节,一直下着的雪是持续不变的电影场景,这使得此视觉符号极具辨识度。在主流叙事过程中,大雪一直笼罩着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而就在此场景下,不同的角色以其相应的姿态出场,叙述了雪掩杀机下的对决,直到影片的最后,孩子与母亲重逢的场景中,大雪戛然而止。从整体来看,一直不停的大雪存在于所有外景、大场景中,导演运用了隐喻的手法,用雪的阴冷、圣洁隐喻了角色的关系、信仰,使得主流叙事更具深意。此外,雪这一视觉符号,也不断地烘托着这段特殊时代下哈尔滨这一谍战前沿城市内肃杀的氛围,使得主流叙事效果更加有质感也更加厚重。

5.主流叙事的视听氛围营造

一般来说,谍战片的主要看点和出彩点在于,能够让观众沉浸到情节中,并随着主流叙事的展开,体会到谍战任务执行时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由此从内心产生担忧、胆怯等情感。在此方面,《悬崖之上》运用了多种视听元素,如枪声、皮衣、刹车声等视听元素,烘托出一个紧张、危险的视听氛围,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到电影的主流叙事内容中。在此过程中,导演极为考究地设计了街景、物体摆放、服饰等,同时摒弃了传统谍战片大量对白的主流叙事风格,而是运用特写、近景镜头,通过呈现眼神交流、表情变化场景,塑造紧张的敌我对抗视听氛围,赋予了影片主流叙事强大的视听吸引力。

6.主流叙事的叙事空间

在谍战片叙事架构中,叙事空间作为主流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做好对叙事空间的视听描述,能够优化主流叙事效果的视觉观感,提高观影体验。在《悬崖之上》的主流叙事中,哈尔滨是二战期间除了柏林以外,谍战最为激烈的城市。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哈尔滨是全世界特务集中交换情报的主要地点,导演将此地塑造为枪林弹雨、近身搏斗等多种叙事空间,真实地呈现出了这段历史的血腥与残酷,让电影的视觉感官更为丰满,提高了電影的主流叙事效果。

(二)美学表达

1.道德标准的美学表达

谍战片鲜明的政治属性,使其势必涉及到对政治属性下道德标准的美学表达。而这种美学表达,有着让观众传递、认可此道德标准的作用,也是电影的内涵表现所在,因此,道德标准的美学表达,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美学表达的重点内容。在《悬崖之上》中,创作者摒弃了传统以豪言壮语、华丽辞藻为主的说教式美学表达手段,转而借助扣人心弦的故事,采用一种隐而不显的方式,向观众传递着核心价值观这一道德标准。哲学家韩炳哲曾经说过,相较于强制和义务,用扣人心弦的故事更容易让人内化、确立道德标准。而《悬崖之上》正是运用这种规律,通过故事化的美学表达手段,塑造了人在极端遭遇下的反应,拷问了人性的复杂,引出了影片要讨论的深刻主题,由此将观众带入到对道德标准的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道德标准的美学表达。

2.人物塑造的美学表达

对于谍战片来说,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影片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同时,人物的塑造也经常是影片的亮点所在。通常来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美学表达方面,通常以人物造型、故事为主,而《悬崖之上》的人物塑造美学表达优势正集中体现在这两个美学表达手段的运用上。在电影中,人物的造型非常精细,真实地还原了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下人们的穿戴造型特点,同时,在故事化的美学表达中,表达思路并未拘泥于一味的煽情,以及公共层面的战友情,而是更加侧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将普通人也可以做无名英雄的事实展现给观众,这使得人物的塑造更加深入人心,诠释了英雄的伟大,例如:在革命情侣为执行任务而分开的内容阐释上,电影同时刻画了英雄作为普通人,对恋人不舍的情感,及其作为革命英雄对理想的追求,由此通过这种情感的纠结、矛盾,凸显了人物的闪光点,向外表达出了一种极其引人动容的情感美学。

3.多元性的美学表达

此处的多元性是指情感的多元性,而这种基于多元情感的美学表达,正是《悬崖之上》相较于其他谍战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以往的谍战片中,情感方面的美学表达往往被约束在公共层面的战友情或追求信仰的大无畏情感,这种情感表达侧重于表现人物英雄的一面,而忽略了英雄也是普通人的本质,这使得人们将公共层面的情感状态固化为英雄人物常规的情感状态,影响了美学表达的感染力。而电影《悬崖之上》,将人物的爱情、亲情、友情等作为普通人的美好情感,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与追求革命的情感之间的矛盾,并运用矛盾推动了剧情,进一步对无名英雄在情感上的多元性进行了美学表达,使得电影在未煽情的情况下,自然、深刻地诠释了国家情怀与动人的个人情感,让电影的美学表达更加感人肺腑。

4.悬念戏剧性的美学表达

悬念戏剧性的美学表达是谍战片的关键组成部分。悬念戏剧性内容会让观众对故事情节产生代入感,提高影片的感染力。而《悬崖之上》正是秉承了将悬念进行到底的原则,并运用单元剧的美学表达手法,将故事中的大、小悬念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此外,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人物关系也出现了多次的反转,整体的悬念节奏张弛有度,精准地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同时,每个悬念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整体电影内容中,即便设置了大量的悬念元素,也依然能够保持逻辑上的合理与完整,由此让电影的戏剧性美学表达效果更加精致,而这也是让《悬崖之上》在一众谍战片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

5.关注青年观众的美学表达

就目前来看,青年观众已经成为了影视剧作品的主要观众群体,使得谍战片开始更加关注青年观众的偏好,尤其是在美学表达上。现阶段,大部分青年观众更加偏好故事化的美学表达形式,因此,谍战片越来越会“讲故事”,这让其得到了更大的市场、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悬崖之上》在运用美学表达手段时,将故事化美学表达手段定位于主要的美学表达手段,并以故事为载体,向其中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和价值观,使得美学表达更加有深度,迎合了青年群体的观影偏好。此外,现阶段,现实主义作为青年观众所持有价值观的主要特征,为了更好地吸引青年观众的注意力,谍战片的美学表达形式开始逐渐呈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特征,使得故事内容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提高了谍战片的可看性。正如《悬崖之上》对无名英雄的刻画,塑造了众多既是普通人也是英雄的人物,使得美学表达效果更加贴近历史、贴近现实,满足了青年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影中做好主流叙事、美学表达工作,可以提高电影作品的质量。在谍战电影领域内,借助科学、合理的主流叙事手段,能够让影片更具震撼力,使电影更有内涵,同时,采取有效的美学表达措施,可以提升影片整体的质感,从而强化影视作品的观众吸引力,获得更好的电影创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其濛.新世纪转型期女作家的“新乡土叙事”[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04):101-106.

[2]张斌.陌生化·类型性·年轻态——《1921》的三重创新与新主流电影的美学扩容[J].传媒观察,2021(07):13-17.

[3]本刊编辑部,周丽华.经验与经典——中国文学百年叙事研讨会纪要[J].南方文坛,2021(04):68-80+193.

[4]雷雯.论毕飞宇童年叙事中的“诗性”嬗变[J].百家评论,2021(03):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