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歌剧演唱中的歌唱心理调适与歌唱状态培养

2022-05-09黄锦

艺术评鉴 2022年5期

摘要:歌剧演唱是通过舞台载体而展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以声音、动作和情感来表达的艺术形式,舞台歌唱表演状态的好坏与演唱者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歌唱者如果没有充分的歌唱准备和情绪稳定的心理状态,很难有良好的歌唱状态,无法在舞台实践中尽情地表演诠释作品。因此,歌剧演唱中应把歌唱心理的调适和歌唱状态的培养进行同步实践训练。

关键词:歌剧演唱  歌唱心理  歌唱状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152-03

在歌剧演唱中,歌唱者往往因比较重视歌唱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歌唱心理的调适与歌唱状态的培养,经常出现心理焦虑、紧张忘词、表演僵硬等问题,甚至出现越焦虑越紧张、越紧张越僵硬等情况,以致舞台表演功亏一篑。所以,在歌剧演唱中,欢快愉悦、持续稳定的歌唱心理和轻松自然、充满激情的歌唱状态是演唱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成功演绎歌剧作品甚至在舞台进行二度创作的先决条件。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平时的歌剧表演实践中反复加强演唱者歌唱心理的自我调适和歌唱状态的自我训练,培育歌剧演员歌唱心理与歌唱状态的习惯性养成,具备舞台表演的自然反应能力,才能在演唱时思想集中、头脑清醒、情绪稳定、信心百倍,克服歌剧演唱中的焦虑紧张、僵硬机械等表演缺陷,与观众进行积极的和鸣,在“四维”舞台中使表演主体和观众客体相互作用,将所有的舞台要素“全息”地显现,使观众产生对作品的心理体验和对舞台艺术的“二度”或“多度”创作,并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感悟升华歌剧作品,从而完美地达到预期的歌剧演唱目的和演出效果。

一、歌唱心理与歌唱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性格(个性)对歌唱的影响

性格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且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每个人因个体差异不同,性格也就不同。因此,性格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基本区分标志。但是从分类上而言,又具有共性。心理学把人的性格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与粘液质。一般而言,多血质与胆汁质主要表现为外向型性格特征,性格外向的人生性活泼开朗,喜欢表现自我,善于交际,性格特征较为明朗,心理素质相对较好,在舞台表演中紧张情绪容易消除,较少出现怯场情况。粘液质与抑郁质则倾向于内向型的性格特征,不善言辞,不喜交际,注重主观世界的表达,缺乏与人的沟通和互动,常常表现为在众人面前害羞,较容易缺乏自信,比较孤僻的性格特征,容易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敏感、紧张,在舞台表演中,内向型性格的人心理素质不稳定,“怯场”的情况比较容易发生。对于内向型性格特征的人,要解决“怯场”的心理影响,只能通过外在鼓励和自我激励,通过实践锻炼来克服“怯场”。

(二)情绪(情感)对歌唱的影响

歌唱中的情感是歌剧的灵魂。带有情感的演唱不仅能使演唱达到艺术上的赏心悦目,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还能使听众加强对声乐作品的印象。因此,情感是演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情绪则直接影响着歌唱情感。歌唱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波动会引起发声障碍,从而影响演唱效果。从心理学来看,情感或情绪是构建在人的心理基础之上的,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是其最直观的情绪反映。在歌剧演唱中,演唱者对自我情绪的调控直接关乎着演唱成功与否。如内向型性格的人比较在意别人的评判,尽管在演唱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即将上台演唱的时候仍然还在担心忘词、观众的嘲笑、自责等,负面的心理效应使演唱者越发紧张,嗓子发干,大脑一片空白。情绪控制直接关乎着舞台表演的成败,演唱者只要稳定了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紧张的心理,就一定能达到预期发挥效果,观众也会因为成功的表演状态而感到轻松愉悦。因此,某种程度来说,情绪在舞台表演中支配着演唱者的正常发挥,情绪调控甚至比歌唱技术还要重要。情绪具有两极性,即积极和消极。积极的情绪充满正能量,能增加人的活动能力,使人精神饱满,积极向上。消极情绪则相反,不仅会降低人的活动积极性,还会使人陷入萎靡的状态。生理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歌唱行为都是大脑皮层通过内在感受力进行控制的,是全身器官参与的统一性运动。情绪的好坏,关系着各个器官之间的协作配合与统一协调,对情绪的掌控正是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的转变过程。在歌剧表演中,要注重对情绪的自我调控,避免情绪波动,影响演唱效果。

(三)意识(反应)对歌唱的影响

在歌剧演唱中,演唱者的歌唱意识不到位,就不可能有音乐情感的充分表达。心理学将意识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意识层等三个层面。声乐演唱者在正常的演唱过程中,是由“有意识”和“潜意识”来控制大脑对行为的支配活动。“有意识”是一种充满目的性的意识活动,歌唱中的某个地方要用什么情绪进行演唱,速度、力度、音量要怎么控制,都是通过“有意识”的某些动作来达成目的。“潜意识”则是存在于身体里的一种自然意识,是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歌唱行为。在聲乐训练中,当演唱高音部分时,习惯性的打开头腔而形成头腔共鸣,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机制正是由身体里的潜意识进行控制的。简而言之,“有意识”是“故意而为之”,“潜意识”是由习惯或身体机制形成的“自然而然”。声乐作为一种由多种动作组合的活动,需要在同一时段内完成多种意识行为,而“有意识”的行为在一个时间内往往只能完成一个动作,其他动作都要靠“潜意识”自然而然的进行临场发挥。所以,“有意识”与“潜意识”是歌唱心理与歌唱状态的两个方面,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又是完整统一的。“有意识”用于主要动作,其他“潜意识”的动作是将声乐进行科学演唱的关键点。正确认识“意识”,才会避免演唱过程中意识对歌唱的影响,以免顾此失彼。

二、歌唱心理的调适

(一)进行意识调控,放下心理负担

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在自我心理的调节和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对于歌剧演唱者而言,如果其对演出的期望过高,对成败太过在乎,则会加重心理包袱,从而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著名歌唱家徐行效曾经说“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首先要做到拥有良好的歌唱心理意识,只有歌唱心理意识正确的建立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情绪,从而减轻歌唱中过重的心理负担。”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老师阿里戈·波拉在声乐教学时,非常重视“潜意识”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潜意识”的调节机制,有效缓解“意识”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歌唱状态就处于一种自然、自发的状态。因此,在歌剧演唱前,要通过调整心跳、呼吸、记忆、情绪、习惯、直觉等,激发“潜意识”来分担“意识”的压力,将心理负担降到最低。

(二)培养歌唱情感,建立积极心态

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歌唱成功的前提条件。演唱者在演出前,一定要及时克服各种担心和焦虑,消除消极的心理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建立稳定的积极情绪,并做好充分的演唱准备,包括歌曲的熟练度、演唱时的肢体动作、与伴奏的配合以及服装的舞台效果等。在快乐自信中完成演唱准备,演出时就可以自信满满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出演唱者的应有水平,成功的将作品呈现给观众。

(三)酝酿积极情绪,消除消极情感

在歌剧演唱中,情绪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演唱者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加强舞台锻炼,在演唱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演唱情绪。一般而言,演唱者先要稳定心情,将演唱作品在心里默默哼唱,通过反复的深呼吸调整紧张心理,让气息和心跳保持平稳,这能神情镇定、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演唱时要精神抖擞、充满自信,注意力和兴奋点要集中于表演上,才会做到轻松自如。假如演唱过程中出现破音或忘词情况,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冷静,继续保持落落大方的表演台风,用更精彩的演唱弥补失误,保证歌唱的完整性。

三、歌唱状态的培养

(一)演唱前的充分准备

在歌剧表演时,只有充分做好演唱前的准备,才会克服心理障碍,演唱才会充满自信。首先,要对演唱作品进行反复练习,要对乐谱、节奏、旋律做到耳熟能详,熟悉歌剧创作背景就能正确驾驭情感进行演唱。其次,要熟记歌词,避免出现忘词、漏词、记错词的情况,熟记歌词就不会担心出现忘词的状况。第三,要熟悉伴奏并多合伴奏,在每次合伴奏的过程中,要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行体验,把每一次合伴奏都当成是一次表演实践,熟悉伴奏就不会担心合奏不好。第四,在演唱前要熟知曲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对难点部分要逐一分解,做到准确无误。第五,演唱之前,要在脑海中提前预演演唱曲目,提前进入演唱状态,最大程度避免紧张情绪的出现。

(二)舞台实践增强自信

舞台是歌剧演唱者进行演唱的载体,再美的声音、再好的歌曲、再高的技艺都要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舞台表演不仅是对歌唱者的一种技艺检验,也是对观众心灵的一次洗礼。加强舞台实践,增加演唱经验,增强自信心,反复磨炼是避免舞台表演失败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歌唱者要以平常之心去接受检验,用谦虚之态去表现艺术。舞台实践要做到自信但不自傲,谦和但不自卑。

(三)培养歌唱情感欲望

歌唱欲望是歌剧表演的内生动力,舞台上的表现欲望是展现高超的表演技艺、完美歌唱状态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提高歌唱水平,培养歌唱欲望。欲望是意识和情绪的结合体,歌唱者有了饱满的歌唱欲望,才能产生兴奋的心理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活动中,在舞台表演中做到轻装上阵,轻松愉悦的面对舞台演出,而不是把舞台演出当成一场有压力的精神负担,“艺高人胆大”正是这个道理。其次,演唱时,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之中,做到聲情并茂,准确无误的表达情感,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第三,在舞台演出时,演唱者要根据自已的歌唱情感欲望及时调整歌唱心理。通过以上几点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歌唱情感表演水平,锻炼个人的演唱自信,还能缓解舞台演唱压力,形成自觉的歌唱意识。

(四)整体歌唱状态训练

整体歌唱状态是指以心灵为源泉,以身体为载体,用整个身体与心灵来达到浑圆天成、气势饱满的整体歌唱状态,包括整体思维、整体共鸣、整体配合、整体训练等方面。在整体思维意识的指挥下,通过整体配合产生整体共鸣。整体训练是达到整体歌唱状态的唯一渠道,包括声(音色、音高、音准)、情(情感、情绪、激情)、气(气息、气势、气质)、表(表情、表演、表达)、字(咬字、发音)等。整体歌唱状态的建立,要把整体思维、整体共鸣、整体配合、整体训练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整体训练。在长期的歌剧演唱实践中,“打开喉咙,竖起管子,追求面罩,整体歌唱”即“把胸音接在头音上,把头音按在胸音上”,这对整体歌唱状态的建立非常关键。在歌唱心理调适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整体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思维意识培养训练,让歌唱者逐步树立整体歌唱的概念,养成用立体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与感受声音的习惯,促使身体与心灵成为歌唱的统一体,形成用整个身体与心灵进行美妙歌唱的表演技能。

四、结语

声乐是听觉和视觉的感觉艺术。歌剧演唱作为一门集声音和表演于一体的音乐艺术,所表现的并非只是发声那么简单,也非单纯的技能训练,其包含了很多方面的音乐要素,是对歌唱者进行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歌剧表演包含了很多方面,要想成功的演唱好歌剧作品,除了演唱者要具有较强的声乐演唱水平之外,还需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否则会直接影响演唱效果,甚至会出现演出失败的情况。舞台的歌唱心理是瞬息万变、极其复杂的,在演唱过程中,要极力避免消极的心理状态出现,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演唱者保持冷静的头脑,应对歌剧演出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在歌剧表演过程中,演唱活动必须以歌唱者的心理调适为基础,对歌唱生理机制进行调节与控制,从训练之初就“有意识”地培养心理调节、意识调控和歌唱情绪、歌唱欲望的能力,培育歌唱情感和整体歌唱状态。只有积极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培养良好的歌唱状态,通过反复练习养成歌唱心理调适与歌唱状态培养的习惯性意识和常态化行为,才能使演唱者在歌剧表演实践中逐渐克服歌唱心理的不利影响因素,发挥出正常的演唱水平,实现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完整、统一和协调,使歌唱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调控与培养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2).

[2]李东方.声乐学习中良好歌唱心理培养方法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3]吴艳彧.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紧张的歌唱心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5).

[4]印海洋.如何调整心态达到最佳歌唱状态[J].黄河之声,2016(21).

[5]黄锦.“舞台教学”理论的歌剧阐释——以教学歌剧《文成公主》为例[J].音乐创作,2018(10).

[6]王金宝.谈整体歌唱状态的训练[J].四川戏剧,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