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2022-05-09刘俞成赵世行
刘俞成 赵世行
摘 要:企业高管作为公司实施长远发展战略的核心人员,与公司的治理和价值创造息息相关。为了激励高管对公司业绩负责,高管薪酬的界定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主题的文献回顾,分别从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具体表现等部分梳理了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成果,期望制定一个合理的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激励方式,加强其对企业绩效的正向提高效用,从而促进公司治理。
关键词:高管薪酬;绩效关系;薪酬激励;公司治理;公司价值
本文索引:刘俞成,赵世行.<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9):-120.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0298(2022)05(a)--0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社会经济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公司愈加意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高管的行为决策直接与企业的价值创造相关。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并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股东期望用高薪酬换取高管人员对公司的足额贡献。然而,过高的代理成本并不意味着公司绩效的正向增长,由于高管不直接对公司绩效负责,出于自利性及代理人身份带来的便利(股东信息滞后、谎报信息等),往往会催生高管的“赌博”心理。譬如,安然事件财务丑闻、平安公司天价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倒钩”现象,都是由于薪酬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如何通过有效的薪酬激励方式约束高管行为,促使其与股东利益一致化,从而推动公司绩效?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议。
基于上述问题的研究背景,以“高管薪酬、公司绩效、薪酬激励”等关键字为主题进行交叉检索。首先,理论设想上,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有着高黏合性,即薪酬水平越高,公司业绩越好,但实际上国内外研究学者出现了给定两者关系的相关论和无关论。其次,薪酬激励方式、薪酬差距、影响薪酬激励效果的因素都是和公司绩效产生效应的关键,都与公司业绩中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股权结构等方面存在关联。最后,通过对这部分文献的梳理,对其结论和建议进一步进行概述,期望能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延伸出新的角度,便于未来学者对这部分文献的快速整理。
1 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有些研究发现,设定高额薪酬能够提高企业价值,薪酬变迁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发挥薪酬对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1]。梁阜等(2013)[2]结合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及马斯洛需求理论,对高管激励的具体内容做了系统分析。另一些研究却发现其会对公司绩效造成消极的影响,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公司采取减薪行为不一定能扭转业绩劣势,短期内节省了部分成本,但降薪可能造成高管的逆反心理,反而不能提高绩效。也有部分研究表明两者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尤其是国内早期薪酬激励作用不足,导致两者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上述研究多数认同高管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但近年来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敏感性研究开始涉及更多的因素。
2 薪酬结构的构建因素
在薪酬体系构建上,吴育辉和吴世农(2010)[4]提出, 有效的薪酬制度与盈利管理、现金绩效和股东财富显著正相关;公司性质差异、高管“趋利性”更易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但是高额(超额)薪酬并不能达到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的目的,反而提高了公司的代理成本[5]。由此可见,公司选择恰当的薪酬制度,优化薪酬结构至关重要。
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公司通常采取年薪制、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等措施,参与收益分配,激发其发挥自身的最大能力增大公司绩效。从美国公司薪酬数据结构来看,仅有不到40%采取短期薪酬激励方式;而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大多采用年薪加奖金激励而非股权(期权)激励管理,国内普遍存在高管持股比例低、零持股等现象,今后需要注重长短期薪酬激励方式的结合,适当提高高管持股比例。股权激励相较货币性薪酬持续周期更长,包含股权激励计划的高管会约束其自利行为,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共担公司利润和风险,也能进一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双重目标。然而,股权激励带来公司价值增长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导致股权激励被滥用,或将股权激励制度变为员工的福利性制度。
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除了追求薪酬之外,还必须具备公平,如果同行业、同职位的员工工资与劳动能力不匹配,就会打消其工作积极性。在高管薪酬制定上,以行业内更高薪酬的公司作为基础来设定薪资,有助于提高高管的吸引力[6]。Jensen等(1990)[7]、国内学者鲁海帆(2007)[8]认为扩大高管薪酬差距,能够提高公司的ROE、EPS及销售利润率等业绩。
3 薪酬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最有效的薪酬制度应是高管人员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既能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能平衡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公司利益最大化,因而高管就算为了自身获利也需要承担与公司绩效变动相同的风险。良好稳定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发挥企业监控体系的作用,避免高管的自利行为。公司通过COSO框架和薪酬激励的双重作用缓解代理问题,遵守责任制、流程化。张先治、戴文涛(2010)[9]得出高管薪酬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有正向的作用,注重内控制度建设的企业绩效提高更快。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加强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监管会[10],约束高管的自利行为和权力滥用行为,建立高管甄别机制,区分权力型高管和能力型高管,对能力型高管予以激励,对权力型高管予以制约。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会使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由此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也会明显下降,提高了投资效率和投资可能性[11]。
刘星和台文志(2020)[12]发现理想的薪酬契约相对更难在国企中实现,高管人员在投资决策中侧重于选择净现值为负或获取个人利益的项目,导致投资效率低下。谢佩洪和汪春霞(2017)[13]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分别总结了三条规律:(1)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管理者权力集中,会显著加重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而当管理层激励合理时,会抑制过度投资行为。(2)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会改善投资不足问题。(3)衰退期中,企业面临各方面的威胁,高管转而关注自身发展,倾向于不投资策略以减少损失。
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的问题研究上,高淼喆(2020)[14]提到企业研发动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创新活动过程本身具备投入周期长、产出效益不明确、风险高等特点,一旦研发失败,做出此决策的高管就不免会受到公司股东及市场大众的双重质疑,从而影响自身业绩及声誉。在企业普遍对高管进行内部经济责任和外部环境声誉责任的绩效目标考核下[15],有效的薪酬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高管主动创新的意愿,帮助其突破技术困境,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内在创新能力,增大企业竞争力。
在管理层权力作用下,强调与绩效相关的高管薪酬可能诱发盈余管理问题。公司利用高管薪酬差距这一中介变量来抑制其盈余管理行为,郭馨楠(2018)[16]提到高管基于薪酬差距过大,通过套取公司利润来弥补自身薪资带来的损失。成熟的经理人市场环境能够约束高管操纵盈余,避免造成公司业绩假繁荣的景象。针对公司存在两职合一的高管情况,薪酬差异还能限制其他人的寻租行为,降低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17]。
4 结语
通过对关键词检索并结合具体的文献内容,国内研究相较国外起步较晚,尚不成熟,加上我国各类政策改革下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最近十几年,“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热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从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上看,目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公司绩效,因而国内高管薪酬的建立多以绩效为主,多元考核管理机制。在人力资本的作用加持下,高管自身素质的提高表现在对公司的贡献大幅增长。而在例如政治关联、管理层权力因素上,高管易受影响衍生出私利行为,因此带来的负相关作用会大于正向作用。
(2)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学者的研究重点是怎样发挥高管的薪酬激励效果来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现有研究大多只是从公司经营中的股权结构、创新绩效、内部控制质量、盈余管理等主流角度进行单一阐述,对多变的内外部公司环境无法综合考虑。
(3)从研究对象上分类,我国学者倾向于选择上市公司及国企进行分析,对非上市公司或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研究较少;在整理两者关系的研究上大多从全行业角度整体阐述,并未进行具体的行业划分。
(4)从数据处理上看,公司业绩指避免选取易被人为操作的财务指标,需要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等关键指标,建立以资本回报为核心和以公司真实绩效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避免高管薪酬与业绩出现“倒挂”[18]。由于公司信息披露程度不同,需要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考量。
通过对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两者关系的进一步梳理,未来国内学者可以多加关注国外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同群企业之间的相似处,有助于将经验迁移到本国企业。目前,研究只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未对相关性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因此无法衡量业绩敏感性,这将是今后最紧要的研究难点。
参考文献
丁胜红,胡云.高管薪酬变动、高管薪酬差异变动与企业绩效:基于职工薪酬准则变迁的视角[J].会计之友,2020(15):99-104.
梁阜,贾瑞乾,李鑫.薪酬体系设计的新理念:基于综合运用激励理论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3,34(4):131-135.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64-80.
吴育辉,吴世农.高管薪酬:激励还是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 究,2010(11).
孔涵,潘潇,黄晓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2(1):33-34.
Holmstrom B, Kaplan S N. The state of US corporate governance: What’s right and what’ swrong?[J]. Journal ofApplied Corpora te Finance, 2003, 15(3): 8-20.
Jensen M. C. , K. J. Murphy. 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 ent Incentiv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2).
鲁海帆.高管团队内部货币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07(4):34-44.
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89-95.
代彬,彭程.高管控制权、资本扩张与企业财务风险: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5):20-30.
张继勋,周冉,孙鹏.内部控制披露、审计意见、投资者的风险感知和投资决策:一项实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9):66-73 .
刘星,台文志.薪酬管制影响央企投资效率吗:基于《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20(10):112-126.
谢佩洪,汪春霞.管理层权力、企业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1):57-66.
高淼喆.高管股权薪酬激励、行业竞争与企业研发[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耿合江.高管薪酬差距、内部控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20(18):122-130.
郭馨楠.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外部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D].烟台:山东工商学院,2018.
何薇,施宣邑,常悦.高管薪酬差异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研究:基于CEO双职性的实证证据[J].财会通讯,2021(13):54-57.
謝德仁,林乐,陈运森.薪酬委员会独立性与更高的经理人报酬业绩敏感度:基于薪酬辩护假说的分析和检验[J].管理世界,2012(1):121-140+188.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LIU Yucheng ZHAO Shihang
Abstract: Senior executives are the core personnel of the company to implement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and value creation. In order to encourage executive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the definitio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odern enterprises.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comb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results in China and abroad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and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impact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hope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level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mpensation incentive mode to enhance its positive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so as to promote corporate governance.
Keywords: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ompensation incen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pany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