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022-05-09马玉梅

学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培养策略高中语文

马玉梅

摘 要: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必须做好自我反思工作,优化与创新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师生课堂身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有效的教学互动,保证教学效率;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将知识讲解、情感引导、道德培养完美融合,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真正实现教学育人的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本文深入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健康人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15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53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育不仅要保证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更应该做好道德规范工作,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知识内涵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情操,在端正言行举止的前提下健全人格,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化教育思想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高中语文教學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优势

高中语文教材蕴含大量情感教育的素材,饱含人文内涵,在新课改影响下教材内容相较之前更加丰富、主题分明。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渗透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生命、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及诚信教育,还能融入人文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内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产生美好心境,端正学习及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相处[1]。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内知识皆为学生日常生活用语,他们能快速理解语言文字内涵,也能在教师引导下明确语句、语段的引申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完美结合,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真、善、美,乐观、积极地面对未知事物的挑战,最终在灵活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具体策略

(一)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感受人格魅力

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要讲解基础知识,还应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释放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明确为人处世的正确准则,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言传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关爱学生,与他们平等交流,端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态度,提高教学有效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不注重细节,难以保证学生思想升华。教师要及时自我反思,在授课过程中展示良好的师德,以浓厚的学术素养为基础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由表达主观思想的机会,向他们展示教师之爱,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好,实现心灵的净化。教师还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无论是在教学还是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时都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利用自身的感召力带动学生。学生在尊重、敬爱教师的同时也会自我反思,改变生活态度与方式,在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二)挖掘德育因素,深化学生思想道德精神

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社会的重点任务之一,教师应科学借助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深化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让他们能更加客观地评价社会、生活事件,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隐藏的德育因素,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以此渗透德育思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然而在落实课程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道德内容经常一笔带过,更加重视讲解阅读、写作技巧,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要转换传统教育思想,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想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了解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明确地认知自我,在教师引导下健全人格、开启智慧。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多元化的德育因素,包括代表性图片、针对性事件、生动的视频,以此提高学生的代入感,让他们身心舒畅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教师、同学分享,结合亲身经历说出自己对各类道德概念的理解。师生、生生之间自由交流,发挥教材内德育因素的重要价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健康人格。

(三)拓宽教学范围,端正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为了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长期坚持传输思想道德原则,持续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教师要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合理扩充教学内容,在紧扣教材主题的前提下展开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2]。传统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有较强局限性,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愿意浪费课上的一分一秒,以考试为目的展开形式化教学,学生思维逐渐固化,无法得到个性化发展。课程改革阶段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好课内外有利资源,在不影响整体教育效果的前提下适当扩展课程内容,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让他们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真谛,深化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主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教师应充分展示文化、历史、生活和社会资料,丰富课程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交际互动中形成健康人格,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长期接触生活中美好事物并与其“互动”的前提下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以独立、自主、自信、自立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展示个性

教育部门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展示的空间,师生、生生通过有效合作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此实现教学相长,既能强化教学效果,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授课期间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多元化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大胆发表意见,挖掘他们的智慧潜能,强化整体教育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能利用好课堂这一交流平台,教学形式单一,以“灌输”的方法完成知识讲解,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难以真正提升综合能力。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教师要明确教育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弱化自身操纵者的行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他们在有爱的交流互动中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抵触、逆反心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乐观开朗、自信拼搏的个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组织集体交流活动,让学生走出舒适区自由探索教育主题内涵,大胆想象、积极创新,充分展示自我个性,从学习与生活中挖掘道德元素,在互动中合作互助,体会德育思想内涵,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

(五)组织多元活动,端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学生的人格健全与否体现在日常行为上,只有将诚实守信、独立自信、积极进取、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热爱组织、传播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等思想体现在日常行动上,学生的思想道德才算获得了发展。为了获取正确的反馈信息,合理约束学生行为,教师应组织多元化的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生活带入课堂,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高中教师往往忽视组织实践活动,学生缺少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也明显降低,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在落实课程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发展转变,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构建课堂,充分利用已有教学素材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包括情境表演、对话创编、主题辩论、手抄报制作、德育思想宣传等,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展示真我,鼓励他们针对各个主题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如此教师方能从根本上深化对学生的认知,在了解学生行为特点的前提下探索针对性的纠正方法,通过亲身演示的方式端正他们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体现语文教学价值。

(六)重视审美鉴赏,利用美感共鸣净化学生心灵

健康人格的形成建立在学生心灵净化上,他们在用心感知爱国主义、父母之爱、社会无私奉献等情感信息的基础上人格才能获得重新塑造,在对“美”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下改变语言、行为习惯。教师应重视组织审美鉴赏活动,利用课内外文学作品呈现的各类“美”的内核陶冶学生情操,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对“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鉴别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发展。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未能让学生获得美感享受,导致学生缺乏对美的追求,思想难以得到进化。教师应采取积极改革的态度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在解析课文思想、情感的过程中添加现实元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分析某一种情感,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结合他们的典型事迹寻求人性之美,让学生一边累积阅读、写作经验,一边享受美感,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净化心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蕴藏的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料,实现高效美育教育目标,在坚定生本理念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表达主观感受,全方位审视自身的成长过程,从而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实现个性化发展。

(七)开展双边教学纠正不足,构建健康人格

師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师生的交际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知识内涵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将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构建健康人格。教师应积极展开各类双边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的整体素养无法得到发展,潜能也未被充分挖掘,教师重教轻学,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尽可能实现师生“学”的统一,利用交际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师生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情质量,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教育目标[4]。教师要组织多元化的问答活动,师生之间通过合作讨论探寻问题答案,在明确教育核心思想的前提下组织朗诵、辩论和表演比赛,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说,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呈现自身人格特点,教师通过自然的接触交流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为他们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在端正学习、生活态度的前提下实现健康人格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八)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独立思考修复自身人格

高中生人格的修复与提升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通过具体事件独立思考及自主判断自身的人格因素,再结合课内所学各项理论深化自身的思想觉悟,修复思想、改正行为。教师应将课内外教学紧密连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能健全学生人格,体现教育价值。然而教师未能合理支配学生的课外时间,在“题海战术”的影响下布置大量枯燥、形式化的作业,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明确的自我认知,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以健全学生人格为核心目标组织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主题阅读、社会实践、参观展馆等,明确“百闻不如一见”的思想,配合课堂教学主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真正将语文教学外延到生活、社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引导他们尝试新鲜事物,让他们既能勇于向未知发起挑战,也能在亲身经历后深化思想道德意识,从而深化爱国、环保思想,提高道德修养,明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在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化合作意识、提升团队精神,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九)优化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文是高中基础学科,既承载了传授知识的责任,又履行训育人才的义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在拓宽语文教育视野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思维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在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前提下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分析,却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导致评价中缺少道德教育因素,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设置了不小的阻碍。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考虑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分层设计,结合课堂教学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生活深度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展示空间,以对话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从而优化评价环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给予他们正向的指引,及时改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实现思想的升华。教师还应从客观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肯定他们的优秀表现,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语文是高中时期重点学科,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让他们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互动、活动组织、挖掘德育因素、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做学问的同时学会做人,不断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裴东彦.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科技资讯,2020(6):140.

[2] 陈红军.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62.

[3] 汪建德.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人物形象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88.

[4] 刘向瑞.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9(10):184.

[责任编辑 康兰明]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培养策略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