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高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2022-05-09白会翔,杨新玲
白会翔,杨新玲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新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唯有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本文中,笔者以高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13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46
在新课程理念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应用,已经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信息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调节了课堂教学氛围,将高中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以课堂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中。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渠道也隨之拓展,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和维度中,真正实现了学生的高效学习,落实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现状
第一,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关注度不够,并未对其进行深刻、全面的研究,对“学科素养”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借助新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依然沉浸在传统教学的思维和模式下,以“提升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及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他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高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常常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依然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灌输。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致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另外,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并未将学生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中,难以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二)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第一,学习动机单一。高中学生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下,始终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下,结合教师的讲解记笔记、背公式、记定律等,根本没有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另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常常沉浸在题海战术中。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从“考试机器”的状态下解放出来,难以从根本上唤醒学生的内在求知欲,致使学生始终徘徊在课堂之外,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第二,存在极强的依赖性。经调查分析,无论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还是数学思维,都呈现出极强的被动性。可以说,学生基本上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在学习中呈现出极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不愿思考,不愿参与到知识探究中。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预习效果不佳。预习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中学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没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致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不佳,难以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1]。
二、信息化条件下高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路径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精准定位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定位,了解学生的学情,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观察、学情调查问卷、课后作业批改、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开展课堂教学。但是这种学情定位方式比较繁杂,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一现状,在信息化的套件下,教师可灵活借助大数据这一工具,针对学生日常的预习效果、课堂学习状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日常考试测试结果等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的结果,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盲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以往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点、盲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方向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教师还可结合大数据反馈的数据结果,精准掌握实际学情,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在“处方作业”训练中,满足所有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集中在基础类型中;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看,应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
在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拓展,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面对这一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口头补充的方式进行的,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受到课时的限制,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和延伸。基于此,教师可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PPT的形式,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的补充。这种教学内容的补充形式,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补充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还可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将补充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并将其上传到平台上,引领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2]。
(三)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认知发展规律、思维特点、学习习惯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极强的差异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设计出统一的教学方案,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通常,教师常常以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作为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课堂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不相符。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这一模式,首先对学生原本的知识、能力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立足于这一差异,实施针对性教学,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的帮助,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面临的不同学习需求,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学生则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观看,完成分层教学,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此,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真正实现了层次化教学,实现了所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依托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下,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灵活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视频,引领学生开展围绕视频进行预习、自主学习等。一方面,教师可灵活借助微课,指导学生開展课前预习。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结合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提前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预习视频,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另一方面,还可以灵活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视频,引领学生在课前结合视频在线下展开自主学习。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就可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交流,或者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结合学生的反馈结果,对其进行整合,将其作为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的重要参考,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探讨,最终完成知识的深化。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提升。
(五)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尊重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放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等,完成知识的构建,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合作探究学习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基于此,就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结合教师设计的合作探究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了保证合作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还可围绕探究的主题,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探究资源,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探究学习的有效补充。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合作探究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上,学生可在课下通过一定的社交平台,围绕探究任务展开思考、交流等,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构建,完成思维、能力的发展,真正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六)基于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氛围
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课堂教学氛围尤为重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等,直接决定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果。在调查中发现,以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沉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时,就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为了点燃课堂的氛围,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给学生创设直观性的情境。充分发挥图片、视频等优势,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多重感官刺激下,唤醒内在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难点时,就会进入“闷不吭声”的状态下,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面对这一现状,在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时,就可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动态化、简单化,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使学生在良好的感知下,活跃了课堂氛围,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七)依据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还应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转化,使其更加直观、形象。在具体的学习中,高中的学习较为抽象复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单纯凭借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动态化,最终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可指向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高中学生的学情、本身所固有的学习能力等,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在情境沉浸和体验中,更好地参与到知识探究学习中。再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氛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更好地参与到知识探究中。基于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借助这一工具的呈现形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如此,可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更加活跃,促使学生在课堂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后,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为了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还可给学生提供学习网站,指导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拓展自身的视野。如此,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渠道得以拓展,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唯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变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唯有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的定位、开阔学生视野、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改变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均.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J].考试周刊,2020(63):1.
[2] 谢荣春.信息化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7):78.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