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某高校毕业生与非毕业生体质状况研究*
2022-05-08郭朝廷洪邦辉
田 广 郭朝廷 牟 柳 洪邦辉 赵 波 田 密
贵州省某高校毕业生与非毕业生体质状况研究*
田 广1郭朝廷2牟 柳3洪邦辉4赵 波5田 密6
(1.贵州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11;3.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400715;4.贵州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5.贵州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6.贵州省思南县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铜仁 565100)
【目的】为全面掌握贵州省某高校毕业生与非毕业生体质差异。【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以贵州某高校毕业生与非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果】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的体重、体重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肺活量、50米、1000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0.01),身高、坐位体前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的50米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肺活量、800米、立定跳远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0.01),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男、女毕业生的身体形态、肺活量、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上下肢力量素质不同程度落后于非毕业生。
贵州省;高校;毕业生;非毕业生;体质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多项与学生体质相关的文件。其中多份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体测不及格的不能毕业,如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1]。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2]。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3]。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与非毕业生的体测管理明显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还是“一刀切”“吃大锅饭”,并没有对毕业生进行分类分层分级指导。鉴于此,重视高校毕业生体质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已显得尤为迫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贵州省某高校2016-2020年连续5年的包含高校毕业生在内的57373人次体测成绩为研究数据,其中毕业生14063人次,非毕业生43310人次。毕业生中,男生11599人次,女生2464人次,男生、女生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82.48%、17.52%。所有数据均为该校上传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后,从官网中下载的评分版本数据。所有数据真实、有效、权威;数据的开发和挖掘该高校管理部门已知情。
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设计了《大学生体质健康问卷调查表》,调查表主要涉及两大部分:一是人口统计学指标,有年级、性别、专业、户籍、年龄、学校类型等;二是大学生的体质的状况,包括情感、行为、满意度、测试方式、锻炼行为、运动兴趣、健康促进、健康知识、运动技能、锻炼情感、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
1.3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
2.1 毕业生与非毕业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身体形态反映的是人体外部形态和特征,主要判断大学生的身高与体重是否相匹配,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由表1可知,男毕业生的平均身高为168.95±6.19cm,平均体重为62.19±10.23kg,平均体重指数为21.75±3.15;男非毕业生的平均身高为168.71±6.20cm,平均体重为60.96±10.50kg,平均体重指数为21.38±3.26。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除了平均身高没有显著性差异(=0.037,值>0.05),平均体重(=4.470,值<0.05)、平均体重指数(=6.254,值<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毕业生的平均体重、平均体重指数比非毕业生多1.23kg、0.37。由表2可知,女毕业生的平均身高为157.38±5.78cm,平均体重为50.64±7.52kg,平均体重指数为20.58±2.76;女非毕业生的平均身高为157.02±5.68cm,平均体重为50.32±6.91kg,平均体重指数为20.30±2.46。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身高(=1.075,值>0.05)、平均体重(=0.611,值>0.05)、平均体重指数(=0.941,值>0.05)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女毕业生的平均体重、平均体重指数比非毕业生多0.32kg、0.28。
表1 贵州省某高校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体质对比分析一览表(X±S)
表2 贵州省某高校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体质对比分析一览表(X±S)
2.2 毕业生与非毕业生身体机能——肺活量对比分析
身体机能可以理解为人体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肺活量是最为常见的指标,是测评大学生呼吸系统功能好坏的核心指标。由表1可知,男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为3594.77±590.33ml;男非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为3650.31±596.86ml。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肺活量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10.160,值<0.01)。男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比非毕业生低55.54ml。由表2可知,女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为2408.81±430.68ml;女非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为2461.10±472.11ml。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肺活量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12.356,值<0.01)。女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比非毕业生低52.29ml。
2.3 毕业生与非毕业生身体素质——速度、耐力、柔韧、力量
2.3.1 速度素质——50米短跑
50米短跑主要测评大学生速度素质。由表1可知,男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为7.61±0.74s;男非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为7.54±0.64s。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50米短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79.340,值<0.01)。男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比非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慢0.07s。由表2可知,女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为9.35±0.99s;女非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为9.32±0.88s。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50米短跑存在显著性差异(=5.791,值<0.05)。女毕业生的平均50米短跑比非毕业生慢0.03s。
2.3.2 耐力素质——1000米(男)/800米(女)
1000米/800米跑主要测评男、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由表1可知,男毕业生的平均1000米跑为272.78±39.07s;男非毕业生的平均1000米跑为258.32±31.75s。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1000米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529.271,值<0.001)。男毕业生的平均1000米跑比非毕业生慢14.46s。由表2可知,女毕业生的平均800米跑为261.71±33.14s;女非毕业生的平均800米跑为248.19±25.94s。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800米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82.412,值<0.001)。女毕业生的平均800米跑比非毕业生慢13.52s。
2.3.3 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主要测评大学生柔韧素质。由表1可知,男毕业生的平均坐位体前屈为12.61±6.65cm;男非毕业生的平均坐位体前屈为13.07±6.58cm。在0.05水平下,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坐位体前屈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0.836,值>0.05)。男毕业生的平均坐位体前屈比非毕业生少0.46cm。由表2可知,女毕业生的平均坐位体前屈为15.55±5.70cm;女非毕业生的平均坐位体前屈为16.04±5.79cm。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坐位体前屈不存在显著差异(=1.053,值>0.05)。女毕业生的平均坐位体前屈比非毕业生少0.49cm。
2.3.4 上下肢力量素质——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测评力量素质的指标也较多,考虑到性别差异,男生是测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远,女生是测1min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由表1可知,男毕业生的平均引体向上为5.82±4.53个;男非毕业生的平均引体向上为6.71±4.44个。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引体向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14.013,值<0.01)。男毕业生的平均引体向上比非毕业生少0.89个。男毕业生的平均立定跳远为222.05±18.83cm;男非毕业生的平均立定跳远为223.37±18.60cm。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立定跳远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6.769,值<0.01)。男毕业生的平均立定跳远比非毕业生少1.32cm。由表2可知,女毕业生的平均1min仰卧起坐为36.40±7.68个;女非毕业生的平均一分钟仰卧起坐为35.10±7.43个。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1min仰卧起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651,值>0.05)。女毕业生的平均1min仰卧起坐比非毕业生少1.30个。女毕业生的平均立定跳远为167.76±17.27cm;女非毕业生的平均立定跳远为168.39±16.43cm。在0.01水平下,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立定跳远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8.468,值<0.01)。女毕业生的平均立定跳远比非毕业生少0.63cm。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除身高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体重、体重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值<0.05);男毕业生体重比非毕业生重1.23kg、体重指数多0.37;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在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值<0.05)。但女毕业生在体重、体重指数仍然略微高于非毕业生0.32kg、0.28。男毕业生的变化幅度远远快于女毕业生。本研究结果与苏凡[4]、朱文慧[5]等研究结果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男毕业生的生活行为、心理健康、饮食习惯、健康观念等方面有关。如苏凡[4]研究发现江西省某高校大学生外卖行为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男生(7.7%)高于女生(4.1%)。还有研究指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越长,体重指数越高。在东方文化熏陶下,女毕业生更加注重健身、形象、养生、保养、节食、身体管理等,追求以瘦为美,在饮食上控制比男生严格,有的女生更是素食主义者,拒绝吃荤。而反观男毕业生,很多是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如存在熬夜打游戏、经常不吃早餐等不良习惯。摄入能量与消耗能量不平衡,体能脂肪累积过多,大大增加超重/肥胖几率。
本研究发现,男、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肺活量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值<0.01);男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比非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低55.54ml;女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比非毕业生的平均肺活量低52.29ml。男、女毕业生的身体机能均出现下滑态势,且男生的差距大于女生。龚健古发现肺活量与脂肪量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092,<0.01);增加肺活量,则体内脂肪量越低[6]。调研发现,该校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体育课;大三、大四除了进行规定的体质测试外,体育课和课外相关体育活动大幅缩水。特别是大四毕业生,面临来自毕业、论文、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毕业生因没有体育课,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巨大改变,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长、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准备毕业论文(设计)压力大等导致运动量减少,内脏器官长期没有受到高强度负荷刺激,处于生理惰性,迫使呼吸机能逐渐下降,从而导致肺活量下降。
本研究发现,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50米短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值<0.01);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50米短跑存在显著性差异(值<0.05)。男、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1000米/800米跑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值<0.01)。男、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坐位体前屈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值>0.05)。男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引体向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值<0.01);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1分钟仰卧起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值>0.05);男、女毕业生与非毕业生平均立定跳远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值<0.01)。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至少应进行30min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但是研究发现全球大约只有40%的人达到此项标准。2011年,WHO提出的全球最权威促进健康推荐的体力活动量18-64岁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至少75min较大强度体力活动,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为获得更多的健康益处,应将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增加至每周300min,或将较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增加至每周150min。有氧运动每次至少持续10min。每周至少应进行2天针对主要肌群的力量练习[8]。调研发现毕业生的锻炼方式与非毕业生不同,男毕业生与女毕业生又不同。男生偏向力量、对抗类项目,女生偏向韵律操、柔美类项目。毕业时,因场地、器材、时间、氛围等种种因素影响,这就会导致很多男女毕业生并未全面涉及速度、耐力、柔韧、上下肢力量系统练习。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l,2020-1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l,2019-1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406/t20140612_171180.html, 2014-06-12.
[4]苏凡,张思,蒋报文,等.江西省某高校大学生外卖行为对超重肥胖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24-127.
[5]朱文慧,田惠子,张瑞杰,等.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评价大学生肥胖的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703-1705.
[6]龚健古,黄丽仟,汤鹏,等.广西多民族大学生肺活量与体成分特征[J].解剖学报,2019,50(1):107-110.
A Study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Non-graduates in Guizhou Province
TIAN Guang,etal.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550001, Guizhou, China)
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1203);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105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1NDYB012)。
田广(1985—),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