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高压电缆缆芯温度预测研究

2022-05-08陈赦王隽曾泽宇周攀

湖南电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护套损耗老化

陈赦,王隽,曾泽宇,周攀

(1.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2.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07;3.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湘潭供电分公司,湖南 湘潭 411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缆铺设范围和电压等级的不断增加,电缆状态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需要相应提高。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电缆的运行状态,电缆隧道中逐步完善了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但是由于缆芯与外护套之间存在温差,使得该装置无法准确判断电缆状态。而通过融合数据与模型,可以计算出无法直接检测到的缆芯温度,实现电缆状态的数据可视化。这一理念也属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关键一环,通过数据采集、模型搭建、在线监测等技术,将物理实体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实现实体的数字化镜像,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状态[1-4]。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电缆方面的直接应用较少,主要针对变压器、GIS等部分电气设备展开了初步研究。在变压器应用方面,陈铭等人利用多传感器数据和信息融合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三维传感器的全景数字孪生展示平台[5]。在GIS应用方面,吴学正等人基于GIS智能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对GIS变电站设备进行健康评估和故障诊断[6];同济大学王浩等人则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针对GIS的筒体关键部位进行温变仿真研究[7]。

在电力电缆物理建模方面,有学者搭建了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直埋、排管、电缆沟三种敷设状态下的温度模型,主要考虑的是“磁-热-流”三场耦合时的温度分布情况[8-10]。在隧道敷设方面,华南理工的郭少锋模拟了不同电压等级多回路电缆的“磁-热-流”耦合模型[11]。文献[12]介绍了一种基于电缆温度场分析的高压电缆缆芯测量方法,但是该文献并没有考虑老化带来的材料属性变化的影响。上述模型材料参数的设置都来源于文献的典型数据,与其实际运行状态和材料参数存在差距,尤其与严重老化后的数据误差更大,无法反映电缆的真实状态。

本文基于上述理念,聚焦电缆的温度监测,通过物理建模、数据交互等技术手段初步构建隧道敷设110 kV电缆缆芯温度预测模型,搭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场模型,并结合相应的运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运行状态下缆芯温度的计算和预测。

1 隧道敷设电缆的多物理场模型

1.1 隧道敷设电缆模型介绍

使用COMSOL软件搭建隧道敷设110 kV电缆的温度模型,隧道敷设电缆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采用三相六回路110 kV电缆,每一回路的导线为“一字型”排列。为节约模型的计算时间,按照图1搭建了电缆的二维温度场模型。设置隧道敷设电缆有6个回路,每一回路的三相具有120°相位差,中间电缆为B相,相位为0°,C相电缆靠近墙壁,A相电缆靠近中间过道。隧道内部环境为空气,外围空间为土壤。

图1 电缆隧道模型

1.2 物理场设置

1.2.1热源设置

在标准大气状态下,电缆发热主要来源于导体损耗、绝缘损耗和金属护套层损耗。在稳态研究中,电缆发热的能量转换方程为:

式中,ρ表示流体密度;Cp表示流体的恒压热容;u为流体速度场;k为导热系数;T表示所研究的温度变量;Qe为电缆的损耗;WC为导体损耗;Wd为绝缘损耗,Ws为金属护套层的损耗。

1)导体损耗

电缆的导体损耗主要来源于电缆的交流电阻和负荷电流,单位长度的铜导线因发热产生的电阻损耗为:

电缆导体的交流电阻R为:

式中,R′为单位长度的直流电流;ys为趋肤效应系数,一般取0.435;yp为电缆邻近效应系数,一般取0.37。

2)绝缘损耗

当电缆电流为交流电时,绝缘介质中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介电损耗,单位长度绝缘损耗为:

式中,U0为电缆额定相电压;tanδ为绝缘介质损耗因数;与绝缘材料和电压等级相关。

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C:

式中,ε为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Di为绝缘层直径;Dc为导体外径。

3)金属护套层损耗

电缆导体在通入交流电时,其金属护套层会因感应电压产生环流损耗和涡流损耗[13]。设置电缆为等距平行敷设的单芯电缆,并且当电缆正常换位时,涡流损耗不计,金属护套层的损耗为:

式中,A、B、C相金属护套层损耗因素λ分别为:

式中,Rs为单位长度金属护套层的电阻;P=Xs+

式中,s为导体轴线间距离;Ds为金属护套的直径。

1.2.2边界值设置

隧道敷设电缆主要从三类边界条件进行设置。电缆温度场的边界条件为:

1)距隧道下侧2.5 m处的水平直线为下边界,对应的土壤深层温度作为第一类边界条件,设置为20℃。

2)隧道两侧1.2 m处的温度梯度设置为0℃,对应第二类边界条件。

3)电缆隧道上边界对应第三类边界条件,其中对流系数设置为12.5 W/(m2·K),地表气流温度为25℃。

1.2.3实际监测数据修正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搭建隧道敷设110 kV电缆的温度场模型,再根据电缆的实际运行数据对其材料参数进行修正。电缆的运行数据来源于隧道中安装的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其中某时刻运行电流数据为598.15 A,实际检测到的电缆运行温度为28.1℃。温度传感器检测电缆外护套温度,对比模型数据与实际检测数据,并考虑电缆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因老化等原因导致的参数变化,该变化主要表现在绝缘损耗因数、绝缘介电常数和XLPE的导热系数等方面。综合考虑因老化导致的电缆材料参数变化规律和邻近效应、趋肤效应等因素,通过全局方程优化电缆材料参数,使得电缆外护套的温度更接近于实际运行数据。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模型修正前后的结果对比

根据前文分析以及文献的典型数据,仿真得到隧道敷设电缆的温度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修正前隧道敷设电缆温度分布

在电缆隧道中,受到电缆发热的影响,隧道内部温度呈纵轴对称分布,其中B相温度最高,C相温度最低。这是由于B相电缆受到了两侧电缆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的影响[14]。但是对比仿真结果与检测数据,发现仍存在误差,这是由于电缆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生了热老化[15]、电老化[16]等现象。因此,通过全局方程优化电缆材料参数,使得电缆模型更加符合其实际运行状态。

修正后的电缆隧道温度分布如图3所示。温度分布依旧为纵轴对称,电缆的缆芯温度增高,由32.1℃升至34.4℃,而外护套的温度也从26.7℃提升至28.04℃,修正后模型数据与实际检测值的误差从4.9%降低为0.2%,即电缆的仿真模型基本符合其实际运行状态。

图3 修正后隧道敷设电缆温度分布

修正前后同一回路三相电缆的温度对比如图4所示。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准确、直观地得到缆芯的温度数据和分布情况。修正前后三相电缆的温度分布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修正后电缆温度整体高于修正前,并且该数据更加接近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护套温度数据。

图4 修正前后三相电缆温度对比

2.2 参数的影响

在本次仿真过程中,由于电缆发生老化,导致仿真结果与检测数据之间存在误差,因此需要修正电缆的材料参数。在该过程中,发现介质损耗因数、绝缘介电常数、绝缘导热系数为影响电缆缆芯温度的主要因素。以上参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如图5—7所示。

图5 介质损耗因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

由图5可知,介质损耗因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呈线性变化,且影响较大,介质损耗因数增大0.1,温度上升约200℃。由图6可知,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也呈线性变化,但相比于介质损耗因数,介电常数对缆芯温度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每增加1,缆芯温度变化约为1℃。图7为电缆的绝缘层导热系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高压电缆在老化过程中,绝缘层的导热系数会随着电缆老化发热而增加[17]。根据仿真结果显示,导热系数与缆芯温度为负相关关系,当导热系数低于0.25 W/(m·K)时,缆芯温度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快速下降,当绝缘层的导热系数大于0.25 W/(m·K)时,对缆芯温度的影响较小。除以上影响因素外,材料的密度、电导率等参数也会影响电缆的发热情况,但因其在电缆运行过程中的变化对缆芯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不做详细阐述。

图6 绝缘介电常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

图7 导热系数对缆芯温度的影响

2.3 故障状态下的缆芯温度预测

缆芯温度的预测除了用于检测电缆日常的运行状态外,还可以预测电缆在故障状态下的运行情况,为电缆材料老化程度、故障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图8为发生低阻接地故障时隧道的温度分布。电缆在发生低阻故障时,故障侧温度明显高于非故障侧,并且故障相的缆芯温度急剧升高。当故障相外护套的温度为203℃时,其缆芯温度已经达到了250℃,相差47℃。如果只检测外护套温度,则无法掌握缆芯的准确温度,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若没有及时切除故障,会导致电缆故障加剧,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同一回路非故障相电缆的缆芯温度也明显上升,均高于120℃,属于严重过载运行状态。该状态会加速电缆老化,为电缆故障的发生埋下隐患。

图8 故障电缆水平线上的温度分布

3 结语

在构建110 kV电缆温度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融合电缆外护套温度数据以及运行数据,使用全局方程优化修正隧道敷设110 kV电缆在标准状态下因老化发热而变化的材料参数,使得该模型更加符合电缆的实际运行状态,电缆的仿真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的误差由4.9%降低为0.2%。

通过分析电缆材料参数,研究了影响电缆温度的主要因素。电缆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绝缘介电常数与缆芯温度呈正相关。其中,介质损耗因数每增加0.1,温度上升约200℃,对缆芯温度影响较大;而绝缘介电常数对缆芯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绝缘介电常数每增加0.1,缆芯温度上升0.1℃。绝缘层的导热系数与缆芯温度成负相关关系,导热系数低于0.25时,缆芯温度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快速减小,当导热系数大于0.25时,对缆芯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最后,模拟电缆发生低阻接地故障时的温度分布情况,故障相的缆芯温度较其外护套高约47℃,且同一回路非故障相缆芯温度也明显上升,均高于120℃,表明其处于过载状态,而该状态会加速电缆老化,为电缆故障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仅检测外护套温度无法准确掌握缆芯温度,即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和材料的老化程度。而通过本模型可以预测缆芯温度,更好地掌握电缆运行状态,也为电缆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护套损耗老化
一种汽车线束用新型橡胶护套
碳纤维护套高强度利用率转子结构优化分析
多工况下永磁电机损耗研究分析
三电平ANPC变流器损耗平衡的SVPWM策略
半轴护套漏油的故障分析与总结
户外通信线缆防蚁护套的比较研究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