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ANPC变流器损耗平衡的SVPWM策略
2021-04-06田博文呼斯乐彭佩佩曹裕捷
田博文,呼斯乐,彭佩佩,陈 创,曹裕捷,李 洁
(1.西安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3)
0 引 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多电平变流器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容量场合[1]。多电平变流器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压,在应用于电网、电机控制等领域时,可以减小电网中谐波污染,提升电网输电能力,而且使得线路损耗降低[2];同时,又可提高用户的用电设备工作可靠性[3]。
目前多电平变流器中最常见的是三电平拓扑,其中三电平NPC 变流器已经有非常广泛地应用[4]。传统三电平NPC变流器工作时存在器件结温差异较大,开关器件损耗分布不平衡等问题[5],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变流器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为了改善NPC变流器损耗不平衡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ANPC拓扑[6]。该拓扑使用可控开关器件代替钳位二极管,既具有钳位结构的特点,同时又可以输出多种零状态,为损耗平衡提供了可能。
损耗平衡策略是ANPC 变流器的研究热点。有学者提出通过2种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工作方式切换实现结温平衡控制[7],随着调制度的变化动态改变2种 PWM 的工作比例,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温平衡控制,但不能有效实现每相桥臂所有器件的损耗分布平衡,且每种 PWM 方式采用不同的零状态,存在多个不同零状态之间的切换,从而额外增加了开关损耗。还有学者采用软开关技术减小ANPC变流器的开关损耗[8],但该技术中变流器每个桥臂使用2个辅助开关管和1个 LC 谐振支路,增加了系统成本和复杂度,且没有研究器件的损耗平衡。还有学者对ANPC变流器每相桥臂的损耗分布进行研究[9-10],根据不同的开关模式和不同的工作条件,建立了详细的损耗模型并计算了系统损耗分布,提出了减小损耗的控制策略,但也未对钳位开关管的损耗分布进行研究。
相比于上文应用的PWM策略, SVPWM策略可以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更易实现对三电平变流器的控制[11]。因此,将SVPWM策略应用于三电平ANPC变流器的损耗平衡,通过在换相过程中选择相同的零过渡状态以减少开关管的多余动作,从而实现变流器开关管的损耗平衡。
1 三电平ANPC变流器
1.1 工作原理
将端口输出三种电平状态分别设为P、O、N,设电流流向负载为正方向,取C1=C2,使直流侧电压均分UC1=UC2=UDC/2,三电平ANPC变流器拓扑图[12]如图1所示。Sx1、Sx2、Sx3、Sx4为ANPC变流器的桥臂开关管,Sx5、Sx6为ANPC变流器的钳位开关管,其中x代表a、b、c三相。
三电平ANPC变流器有a、b、c三相,工作状态相同,以a相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当开关管Sa1、Sa2、Sa6同时导通且Sa3、Sa4、Sa5同时关断时,电流为正方向,电流经过Sa1、Sa2,a相端输出UDC/2(即输出为状态P);当电流为负方向时,电流经过Sa1、Sa2的反并联二极管Da1、Da2输出为P状态。
2) 当开关管Sa3、Sa4、Sa5同时导通,电流为正方向时,经过Da3和Da4,a相输出-UDC/2(即输出为状态N);当电流为负方向时,电流经过Sa3、Sa4,同样a相输出N状态。
3) 当开关管Sa2、Sa5、Sa4开通,或开关管Sa3、Sa6、Sa1开通,a端输出为0(即输出状态为O),O状态中产生4种不同开关组合。所以,在此拓扑结构中,O状态产生冗余状态分别设为OU1、OU2、OL1、OL2。电流任意方向,零状态开关组合伴随一个开关管,与另一个模块中反并联二极管。
1.2 损耗分析
ANPC变流器损耗主要由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组成,以a相为例,设以流出电流为正,由P状态到OU1、OU2过渡时,电路存在以下换流损耗[13-14]。
1) 当输出状态为P时,开关管Sa1、Sa2、Sa6开通时,电流分别经过Sa1、Sa2流出,存在Sa1、Sa2的导通损耗。注意:P状态时,Sa6开通,但Sa3、Sa4未开通,开关Sa6没有电流经过,因此没有损耗。此时,存在Sa1、Sa2导通损耗。
2) 当P状态向OU1状态过渡时,Sa1、Sa6关断,Sa4、Sa5开通。电流分别经过Sa5的反并联二极管D5以及Sa2。Sa1、Sa6关断时,Sa1存在关断损耗,Sa6无损耗。
3) 当OU1状态向P状态过渡时,Sa4、Sa5关断,Sa1、Sa6开通。电流经过Sa1、Sa2流出,开关Sa6没有电流经过,因此没有损耗。此过程存在D5反向恢复损耗,Sa1开通损耗。
4) 当输出状态为OU1时,Sa2、Sa4、Sa5开通时,电流经过反并联二极管D5以及Sa2。注意:OU1状态时,Sa4开通,但Sa3未开通,开关Sa4没有电流经过,因此没有损耗。此时,存在D5、Sa2导通损耗。
5) 当P状态向OU2状态过渡时,Sa1、Sa6关断,Sa5开通,与P状态向OU1状态过渡大致相同,电流分别经过Sa5的反并联二极管D5以及Sa2输出。此过程Sa1存在关断损耗。
6) 当OU2状态向P状态过渡时,此过程存在D5反向恢复损耗,Sa1开通损耗。
7) 当输出状态为OU1时,存在D5、Sa2导通损耗。
8) 当P状态向OL2状态过渡(Sa1、Sa3、Sa6开通)时,Sa2关断,Sa3开通,电流经过Sa3的反并联二极管D3以及Sa6输出。Sa6在P状态时,无电流经过,所以无损耗。此过程存在Sa2关断损耗。
9) 当OL2状态向P状态过渡时,Sa3关断,Sa2开通,电流经过Sa1、Sa2输出. 此过程存在Sa3的反并联二极管D3反向恢复损耗,Sa2开通损耗。
10) 当输出状态为OL2时,Sa1、Sa3、Sa6开通,电流经过Sa6以及Sa3的反并联二极管D3,此时存在D3,Sa6导通损耗。
11) 当P状态向OL1状态过渡(Sa3、Sa6开通)时,Sa1、Sa2关断,Sa3开通,电流经过Sa6以及Sa3的反并联二极管D3,此时存在Sa1、Sa2关断损耗。
12) 当OL1状态向P状态过渡时,Sa1、Sa2开通,Sa3关断,电流经过Sa1、Sa2,此时存在D3反向恢复损耗,Sa1、Sa2开通损耗。此状态过渡引起开关管Sa1、Sa2、Sa3产生损耗,相比较其余状态之间过渡损耗增加,则予以排除。相对于其他换流过程,其损耗分布如上述分析。
依据输出电压电平状态,负载电流方向与状态转化前后顺序存在以下情况[15]。
P+表示输出电平为P,电流方向为“+”,即输出;N-表示输出电平为N,电流方向为“-”。则有如下的16种混合状态(不同电平状态与电流方向转化前后不同)。
当由P+状态转化为OU1-状态时,Sa1存在关断损耗,Sa5存在开通损耗;由OU1-状态转化为P+状态时,Sa1存在开通损耗,Sa5存在关断损耗;P-状态转化为OU1+状态时,D1存在反向恢复损耗;OU1+状态转化为P-状态时,D5存在反向恢复损耗;P+状态转化为OL2-状态时,Sa2存在关断损耗,Sa3存在开通损耗;OL2-状态转化为P+状态时,Sa2存在开通损耗,Sa3存在关断损耗;P-状态转化为OL2+状态时,D2存在反向恢复损耗;OL2+状态转化为P-状态时,D3存在反向恢复损耗。
当由N+状态转化为OU1-状态时,D3存在反向恢复损耗;OU1-状态转化为N+状态时,D2存在反向恢复损耗;N-状态转化为OU1+状态时,Sa2存在开通损耗,Sa3存在关断损耗;OU1+状态转化为N-状态时,Sa2存在关断损耗,Sa3存在导通损耗;N+状态转化为OL1-状态时,D4存在反向恢复损耗;OL1-状态转化为N+状态时,D6存在反向恢复损耗;N-状态转化为OL1+状态时,Sa4存在关断损耗,Sa6存在开通损耗;OL1+状态转化为N-状态时,Sa4存在开通损耗,Sa6存在关断损耗。
换流过程中各个开关管损耗如下[16]:
每个开关管的通态损耗Pcond.S为
(1)
式中:IS为流过该开过管的电流;vS为该开关管的初始饱和压降;rS为该开关管的通态电阻。
每个开关管的开关损耗Psw.S为
Psw.S=fsw.SEsw.SIS
(2)
式中:fsw.S为开关管的开关频率。
因此开关管的总损耗PS为
PS=Psw.S+Pcond.S
(3)
每个开关管并联的续流二极管的通态损耗Pcond.D为
(4)
式中:ID为流过二极管的电流;vD为二极管的初始饱和压降;rD为通态电阻。
由于实际应用中二极管的开关损耗比较小,常常被忽略,因此,开关管的实际总损耗为
Ploss=PS+Pcond.D
(5)
(6)
式中:n为各个器件的不平衡度;Ploss.AV为各器件损耗的平均值。
2 损耗平衡SVPWM策略
SVPWM是控制三电平变流器的重要方法[17],首先,将所有的开关状态划分为不同的电压矢量,判断各电压矢量所属的大扇区,小扇区;其次,再计算出各电压矢量作用的时间;最后,选择7段式发波的形式对三电平ANPC变流器进行控制[18]。图2为SVPWM电压矢量分布图。
图 2 SVPWM电压矢量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SVPWM voltage vector
传统的SVPWM策略调制周期内零状态选择OU2,一个调制周期损耗分布不均[19]。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Sx1至Sx4结温分布不均衡从而损坏开关器件。为避免输出电压矢量错乱,降低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概率,减少开关损耗,实现损耗平衡,一般情况下,输出电压矢量须遵循一定的排列序列作用于主电路。首先,根据调制度的不同将6扇区划分层次,从而划分为不同的工作模式;其次,根据划分的工作模式选择相同的过渡零状态;最后,总结过渡模式的状态选择方法。
2.1 划分扇区层次
为了避免输出电压矢量发生错乱,降低输出电压波形畸变概率,减少开关损耗,一般情况电压矢量遵循一定的排列序列作用于主电路。当出现P到O到N状态变换时,由于O状态有4种冗余状态,即多种选择方式。为了降低开关损耗,应当P到O,O到N状态变换中间,O状态选择相同过渡状态。若P到OU1,OU2到N,则中间过程存在OU1到OU2之间转化,增加开关损耗,应当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因此,有如下划分:
第1层,m<0.5,扇区中1、2小区;第2层,0.5≤m<1,包含3、4、5、6小区;第3层,m=1,只包含5、6小区。采用第2层,即0.5≤m<1进行说明。根据对图2观察:β轴右侧处于P、O状态;左侧则处于N、O状态。
1) 若以纵轴右侧扇区为起点,左右对称,在左侧扫过对称区域可能实现平衡;
2) 若以E扇区或左侧扇区为起点,此时,至少应以调制周期整数倍实现。
根据分析P到O,N到O状态选择可得:
第1种选择以β轴为分界线,第2种选择以α,β双轴为分界线,第3种选择以6个扇区为总体,且观察矢量分布图,任意电压矢量经过180°对称,说明PPN经过180°旋转得NNP。
因此得到如下规律:
1) 扇区1与4扫过区域相同,扇区2与5扫过区域相同,扇区3与6扫过区域相同,则扫过区域相同的扇区采用同种换流方式;
2) 应注意扫过小区个数影响损耗平衡控制;
3) 每个扇区中小区3、4、5、6关于横坐标存在对称关系,即正三角与倒三角对称(O状态)。
2.2 划分状态选择模型
根据扇区层次的划分可将工作模式分为3种,根据调制度m灵活选择工作模式,以a相为例。
模式1:β轴为分界线,左右侧零状态分别选择OU1、OL2。
模式2:在模式1基础之上B、E扇区零状态分别替换为OL2、OU1。
模式3:在模式1基础之上A、C、D、F扇区零状态分别替换为OL2、OU1、OU1、OL2。
注:B、E扇区β轴左右侧零状态分别为OL2、OU1。
3 仿真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采用Matlab进行仿真。直流电压为400 V,开关频率为10 kHz,负载电容为100 μF,负载电感为30 mH,电阻10 Ω,调制度为0.65。IGBT不是理想器件,存在器件损耗,根据具体配备的数据手册。以Infineon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F300R12KS4的IGBT为例[20],以a相为例,损耗平衡前、后开关管损耗功率的仿真结果如图3、4所示。
(a) Sa1 (b) Sa2 (c) Sa3
(d) Sa4 (e) Sa5 (f) Sa6图 3 损耗平衡前开关管损耗功率Fig.3 Power loss of switch before loss balance
(a) Sa1 (b) Sa2 (c) Sa3
(d) Sa4 (e) Sa5 (f) Sa6 图 4 损耗平衡后开关管损耗功率Fig.4 Power loss of switch after loss balance
如图3所示,损耗平衡前,调制周期内零状态选择OU2,一个调制周期损耗分布不均,且Sa2、Sa3损耗在0.02 s损耗差过大。如图4所示,损耗平衡优化后,一个调制周期损耗分布相对平均,且桥臂开关管的功率损耗有所减少。采用0.02 s 时的数据,损耗平衡前、后的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0.02 s开关管损耗平衡前、后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switch before and after loss balance at 0.02 s
根据表1的数据,通过式(6)计算出a相桥臂开关管(Sa1~Sa4)的不平衡度和钳位开关管(Sa5~Sa6)不平衡度。通过不平衡度可以描述a相桥臂开关管和钳位开关管损耗偏离平均损耗的程度,以此来体现采用损耗平衡策略的效果。损耗平衡前,桥臂开关管的最大不平衡度为23.12%,钳位开关管的最大不平衡度为11.19%,损耗平衡后,桥臂开关管的最大不平衡度为6.37%,钳位开关管的最大不平衡度为4.71%。由于传统SVPWM策略没有选择相同的过渡状态,导致开关管的多余动作,从而产生一定的损耗,使得各管损耗分布不均匀,不平衡度也相对较高。相比较平衡之前的损耗,所提出的损耗平衡策略的一个调制周期内,各个开关管的损耗分布更加均匀,其对应的不平衡也大大减小。
4 结 语
本文对三电平ANPC 型变流器P、O、N状态组合和负载电流方向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列出换流方式对各个开关产生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分布情况,制定相关损耗平衡的 SVPWM 策略。调制策略采用对称思想进行切换以及遵循相关原则,通过对开关次数的减少,换流方式的选择,从而实现桥臂中开关器件损耗平衡。最后,对所提出的基于三电平ANPC变流器的新型损耗平衡策略进行仿真验证,与不加损耗平衡对比,新调制策略下ANPC变流器整体的不平衡度明显减小,各开关管的损耗分布更加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