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绿叶映红霞
2022-05-08曾宪瑛罗继远
曾宪瑛 罗继远
1967年出生的王叶芸是吉安市北门小学语文教师。从教33年来,她始终以一颗爱心陪伴学生,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传递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爱和智慧照亮学生的心灵。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吉安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吉州区三八红旗手、吉州区优秀教师、吉州区优秀共产党员等。
[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
因父母都是中小学教师,受家庭影响,王叶芸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1988年7月,她从吉安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赤塘小学。这是一所村完小,地处山脚下,距村庄约1公里。校舍是当年的知青点,教室的地面用黄泥巴铺就,坑坑洼洼的,连课桌都摆不平,四根木条上面钉两块木板便是课桌,因没有抽屉,书包都放在地上。那一年学校破天荒分来了正规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校长让王叶芸不仅教三年级语文、担任班主任,还兼大队辅导员。
回忆往事,王叶芸感触良多。她说,当时农村的孩子家庭条件都很艰苦,有的孩子衣着破烂,鞋子露出脚趾头。他们大都缺乏卫生习惯,脸上脏兮兮的,扫地不洒水,教室里灰尘弥漫。于是她首先从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入手,教他们怎么把衣服穿整齐,教他们把脸洗干净,扫地时先洒水,自己动手在每个课桌边上订个挂钩,让学生把书包挂上去;把家里的旧衣服送给他们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衣着整洁了,脸色白净了,女孩子学会扎羊角辫了。王叶芸带领孩子肩挑手提,把教室里、操场上坑坑洼洼的地方用黄土填平、夯实。星期天或节假日她经常不回家,在学校带领孩子排练节目。校园里有了歌声、书声,有了农家孩子跳舞的身影。村小的節目在全镇得了一等奖,这在学校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回。王叶芸所教的班级每学期考试成绩在全乡也总是名列前茅。
成绩的背后是她无私的付出。1991年,她带毕业班,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18天的婚假,她只休了3天;儿子生病住院期间做了两次手术,她没有去陪护儿子一天。
[学校德育创新的催动者]
王叶芸深知,教师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永葆鲜活的思想。平时她善于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课堂。她深有体会地说:“我从来不追求自己班上的学生考得怎么样,而是希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这些好习惯,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王叶芸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补充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将吉安庐陵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融为一体,广泛搜集庐陵文化资料,和老师们一起编写了庐陵文化校本教材。她指导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庐陵文化”主题班队活动,把庐陵文化的内涵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她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小小庐陵讲解员”活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小小庐陵讲解员,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们走进庐陵文化生态公园,为游客讲解庐陵文化。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德育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北门小学特色的德育风格,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西省“千校手拉手”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和吉安市德育示范校、吉安市优秀少先队集体等。
[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人]
王叶芸是一位有爱心、有情怀的老师。她的学生邹某曾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父母因忙于生计而无暇管教他。王叶芸便经常带着他一起吃午饭,谈心聊天。在她的影响下,邹某脱胎换骨,变得勤奋好学。长大后邹某光荣入伍,成了一名优秀士官。2016年他结婚时,还专程来到北门小学邀请王叶芸参加他的婚礼。王叶芸的许多学生毕业后经常来看望她,说起当年老师对自己的帮助他们记忆犹新。
王叶芸每年都要对学校的留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的孩子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她每年都要认领几个留守学生,结合“万师访万家”开展帮扶活动,带他们参加文体活动,给他们送上节日(生日)礼物。
[青年教师发展的领头雁]
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她是名副其实的“师傅”,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领头雁。在教学改革中,她用“以趣导学、以疑导思”的教法,打造“思维活跃、动态生成”的课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副校长,凡是新来的年轻教师,王叶芸都经常去听他们的课,手把手地指导,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在她的指导下,有的教师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坛新秀,有的教师还在全省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为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她参加了山西省教科所JIP实验课题;2000年,她率先在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她孜孜不倦地钻研,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收获教育的乐趣。
北门小学校长曾剑雯说:“王叶芸作为分管副校长,工作很扎实,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很融洽;作为老师,她驾驶课堂的能力很强,虽未评名师,但不输名师。”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王叶芸三十余年践行着她的教育箴言:踏踏实实做教育,平平凡凡做教师,只为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