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2-05-07赵艳芳
赵艳芳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中共中央《建议》)指出,2035 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山西省委《建议》)指出,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为背景,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美好生活相统一,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已有研究成果和指标体系的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这一概念提出后,我国学术界开始对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一)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学术界对生活质量或生活品质的研究比较早,而对高品质生活的研究相对较少,对高品质生活的系统性、时代性认识不多,缺乏从理论层面解读高品质生活的内涵,更缺少对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的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在研究上海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时,将高品质生活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联系。获得感包括生存获得、享受获得、发展获得。生存获得主要有收入、消费、居住质量、交通状况、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六个方面表征;享受获得主要有人居环境和文化休闲两方面表征;发展获得主要有教育投入、就业率和政府服务三个方面表征。获得感方面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28个客观评价指标及22 个主观评价指标构成。幸福感目标层分为情绪状态、自我成就、社会情感和社会环境四个子指标体系,具体由“感到心情抑郁或沮丧的频率”等12 个主观评价指标构成。安全感目标层分为生存安全感、社会安全感和自我安全感三个子指标体系,具体由“每万人口公安机关立案刑事案件数”等3 个客观评价指标及16 个主观评价指标构成[1]。上述三个方面共计81 个评价指标。
丁元竹(2020)[2]教授认为,人民生活品质就是人民能够享受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和人民对于发展成果的客观享受和主观体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把过去经常讲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人民的感受有机结合起来,落实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市委党校边燕燕博士认为,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视角来看,高品质生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文明生活五个层面出发,构建高品质生活评价一级指标体系,下设二级指标22 个,三级指标共有30 个,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教育支出占GDP 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万元GDP能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3]。
上述研究提出了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和设想,内容非常全面,涉及面非常广泛,以某一个方面为主题展开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重点不突出,具体指标过于繁多,操作性难度比较大。
(二)相关指标体系的评价
高品质生活是在小康生活基础上实现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小康生活指标体系是构建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
1.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2013 年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共有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个方面,人民生活方面共有14 项指标。2016 年国家统计局修订2013 年建立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主体框架没有变化,仍设置有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个方面,人民生活方面仍有14 项指标,数量与2013 年一样,但个别指标有所变化。一是调减了地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五个指标;二是增设了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率、单位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产品质量合格率五个指标,微调了部分指标,如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分为城镇和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调整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三是对部分指标目标值进行了微调,也没有设置区域之间的差异。
2.省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制、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内容,共有36 项具体指标,与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不完全相同。人民生活方面设置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九项指标。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有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个方面的内容,与国家统计局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相同,但在人民生活方面设置的指标有11 个,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和城乡居民收入比[4]。
3.简要评议。上述几个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人民生活方面设置的指标数量有多有少,内容有简有繁,范围有大有小,指标有同有异。国家统计局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标有17 项,比较全面,内容比较多。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数量比较少、内容比较简单、操作性比较强;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指标数量比较多,比较细致,操作难度比较大。
二、构建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品质生活是在小康生活基础上实现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包括持续增长的居民收入、高质量的就业、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人民比较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的健康水平、有保障的住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运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城乡统筹等,反映的是一种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状态,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文明生活等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高品质生活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也体现在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之中。从质量上看,高品质生活不同于以往追求吃饱穿暖的温饱生活,也不同于不愁吃穿的小康生活,高品质生活更加注重吃好穿好、精神好、环境好,是现代化生活、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一)内容的全面性
高品质生活是小康生活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更高水平的生活状态,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水准,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居民生活的主要方面,指标体系要具有全面性。山西省委《建议》在论述民生问题时,主要包括就业、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全民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方面[5],这些方面就是高品质生活的主要内容,设置指标时应该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内容,能包括的内容尽量纳入指标体系,但全面性并不是指标越多越好,不是指标越多越科学。
(二)设置的科学性
1.小康生活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目标的起点。高品质生活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小康生活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因此,高品质生活指标的设置要参考小康生活指标的设置,但不能完全一样,要有不同的指标和不同的要求。高品质生活是小康生活基础上一种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活状态,小康生活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目标的起点,因此,小康生活的目标值是高品质生活目标值的底线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再提高一步,根据高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设定更高的目标值。
2.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创造高品质生活,重在提高生活质量,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内容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因此,指标的设置特别是目标的设置,不仅要考虑数量的提高,更要考虑质量的改善,要数量与质量并重,不是目标值定得越高越好。有些指标以提高数量为主,如收入的多少、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有些指标则以提升质量为主,数量提升已基本完成,如恩格尔系数、养老床位、住房面积等,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指标的设置要注重数量与质量相结合。
(三)指标的创新性
高品质生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现成的指标体系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设置标准可以借鉴,设置指标时必须注重创新,依据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进行创新。比如,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是收入,百姓对收入的多少也非常在意,必须设置相关指标;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设置指标时必须考虑。再比如,吃、穿、住、行是居民生活的基本构成要素,百姓对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也比较关心,设置指标时必须考虑相关要求。
(四)目标的地方性
本项目研究的是山西省高品质生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不是全国性的,必须充分考虑山西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山西制定的发展目标。山西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人均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设置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充分考虑山西省城乡居民生活的客观实际,目标值既不盲目攀高,也不随意降低标准,要符合山西省委《建议》提出的“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十四五”期间即2025 年实现“转型出雏型”的宏伟目标,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35 年经济总量达到全国中游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事业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基本实现。因此,指标目标的设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符合山西的客观实际。
(五)操作的简便性
高品质生活指标的设置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应该接近普通百姓,不应深奥难懂,要坚持简单性的原则,以说明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为目标。不是指标越多就设计得越合理,不是指标越深奥就设计得水平越高。设置的指标能少则少,指标的内容能简单则简单,以说明问题为原则。
(六)数据的权威性
指标数据的来源基本上以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主要来源,或者来自有关主管厅局部门,不另行调查新数据(大范围调查不可能,也具有权威性),确保数据的权威性。指标设置时应尽量采用全国统一的现行的统计指标,不自行设置新的指标,以便于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便于与全国进行比较分析,与相关省份进行比较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山西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及主要特点
山西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共涉及6 个方面,包括居民生活、生活环境、教育、健康、居民社会保障和经济基础,共28 项指标,分值权重共计100。其中,居民生活方面包括收入、就业、吃、住、行,共计5个考察点,10 项指标,指标数量最多,分值权重占比48%,占比最大。生活环境方面共计5 项指标,分值权重占比10%。教育方面分值权重占比10%,共计2 项指标。健康方面分值权重占比10%,共计4 项指标。居民社会保障方面分值权重占比12%,共计4项指标。经济基础方面分值权重占比10%,共计3 项指标。指标体系中单项分值权重最高的为8,最低的为2;分值权重为4 的项目有11 个,数量最多,分值权重为2 的项目有8 个,数量位居第二,分值权重为8 和5 的项目均有2 个。
(一)指标体系
表1 山西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2021 年)
(二)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1.主题鲜明,紧紧围绕高品质生活。指标体系紧紧围绕高品质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设计,体系涉及的6 个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高品质生活相关。第一个方面直接就是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第二个方面“生活环境”也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城乡居民都希望有一个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第三、第四、第五个方面分别是“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在居民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是高品质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第六个方面“经济基础”看似与居民生活比较远,其实不然,产品质量合格率、服务业发展状况、城镇化水平三个指标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质量,也是一个基本民生问题。
2.指标接近百姓生活,关注百姓的家中事。居民生活中的9 个指标,涉及到收入、就业、吃、住、行等方面,项项都是百姓牵挂的心中事,样样都是百姓关注的家常事,回应了百姓的关切,生活中缺一不可。特别是指标体系明确了“吃”的水平(恩格尔系数)、“住”的条件、“行”的标准、消费价格指数的控制目标,确保了百姓的基本生活,满足了高品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3.目标值明确,紧密结合山西的实际。指标体系紧紧围绕“十四五出雏形”这一奋斗目标,结合山西的实际设定指标目标值,目标值既不好高骛远,又不脱离实际。目标值既鼓舞人心,令人充满期待,又扎扎实实,分阶段实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事业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基本实现”的目标。
4.体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是各指标体系中共有的,如居民收入、失业率、恩格尔系数、空气质量优良率、森林覆盖率、平均预期寿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等;有些指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是其他指标体系中所具有的,如交通服务达标率、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产品质量合格率等,特别是公共交通服务达标率、体质达标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指标,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但是首次进入居民生活方面的指标体系。
5.系统既全面,又简单易懂。一方面,指标体系围绕高品质生活,从居民生活、生活环境、教育、健康、居民社会保障和经济基础六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全面,同时又避免大杂烩现象的出现,不必要的指标不进入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不繁杂零碎。另一方面,指标体系从百姓视角出发设置指标,做到简单明确、通俗易懂。比如,关于收入差距的指标没有使用“基尼系数”,而是使用了“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一指标比“基尼系数”简单好懂;再比如,生活环境方面的指标没有使用“单位GDP 能源消耗(吨标准煤/ 万元)”“PM2.5 排放量”等指标,而是使用了比较易懂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森林覆盖率”等指标。
四、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基本举措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及目标值,山西在某些方面比较接近,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如期实现,如恩格尔系数,山西一直比较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全可以实现。有些指标差距比较大,如山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才能如期实现。
一是思想认识要有高度。思想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认识上高度统一,把实现高品质生活作为山西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和根据目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奋力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二是民生福祉要有改善。坚持以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住有所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把社区建成居民的幸福家园。
三是转型发展要有突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高水平崛起、环境高标准保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四是改革开放要有作为。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坚决扛起“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历史使命,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敢于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涉险滩、攻难关、啃硬骨头,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通过对科技体制机制进行重塑性改革,优化机制,再造流程,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精准招商引资,有力稳外贸稳外资,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