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课程中医人文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
2022-05-07马铁明王树东李格格李成林何继勇林德龙
王 列 马铁明※ 王树东 曹 锐 田 辉 张 健 李格格 李成林 何继勇 林德龙
(1.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105)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尽量维护患者的健康,也要展现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要求,也是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小儿推拿学作为一门针灸推拿专业的临床课程,培育的医学生都是将来直接面对着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将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患儿的病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人文精神的自然融入,培育出“仁心妙术”兼备的合格中医学子。
1 研究背景
医学学科的主要知识体系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但同时也具有人文科学性质。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培养过程。学生在学校获得的除了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智慧、方法、人生价值观念以及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人文精神本指人类社会中各种文化思想意识,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我国古代中医宣称“医乃仁术”,要求医生做“仁爱之士”“凡大医,皆大儒”,从东汉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到三国东汉时的董奉、华佗,再到隋唐时期的孙思邈、明朝的李时珍等家喻户晓的医学大家,无不是人文情怀深厚的儒学大家。可以说,中医人文精神是医学的内在灵魂和生命[1]。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内化和提升学生中医人文精神,积极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正确三观认知,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心,“仁心妙术”的职业态度以及“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2 研究方法
2.1 搜集及整理相关文献、案例 本研究项目以2017级针灸推拿专业普通班作为研究对象,课前搜集与医患关系、人文素养、医德医风等方面相关文献及案例。因为本研究实施所处阶段比较特殊,正值新冠病毒肆虐之时,所有课程皆为线上教学,同时在新冠期间,全民保健意识增强,小儿推拿治疗方法因其绿色健康,同时解决了小儿不耐药食之苦,已经受到家长们的充分认可,并在相关报道中出现并推广。故在上课期间加入相应内容,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及对专业的认同感。
2.2 根据小儿推拿学课程特点 对部分章节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改革 例如在学习手法操作及穴位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渗透人文关怀意识,强调一温(温手)二柔(力度)三油(介质),通过温手、力度轻揉,语言温和,应用介质等细节突出小儿推拿操作时对于婴幼儿这样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又比如在讲解咳嗽这一疾病时,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仁心仁术的职业态度,以及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2.3 模拟诊疗 在实践中培育人文精神素养 课后总结及作业提交采用情景演示模拟诊疗形式进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小儿推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在期末考试成绩评定中,将医患沟通技巧、人文关怀意识等指标纳入实践考核当中。
2.4 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 学期结束之后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专业的认可度,对课程的兴趣程度以及对本课程印象最深之处等,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本次教学、考核因为新冠疫情原因均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贯穿始终。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0.5+结课考试×0.5;平时成绩=签到× 0.05+课程音频视频× 0.15+章节测试× 0.20+访问数× 0.05+讨论× 0.05。本次结课考试教师将以病例考核形式进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病例进行模拟诊疗,录制诊疗全过程视频,其中人文关怀意识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将视频上传教学平台,教师后台进行审阅并给出成绩。
2.5 总结经验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诸多情况,特别是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融合生硬,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针对这类问题,课下及时总结并找准切入点,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为今后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服务。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调查 结课时针对教学效果对全体124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图1~图3。
图1 调查问卷问题一结果展示图
图2 调查问卷问题二结果展示图
图3 调查问卷问题三部分反馈展示图
问题一:将来愿意从事医学事业,愿意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吗?
问题二:将来愿意将小儿推拿技术推广,服务社会吗?
结果显示:问题一参与度89.5%(111/124),100%(111/111)参与人员将来愿意从事医学事业,愿意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问题二参与度91.1%(113/124),100%(113/113)参与人员愿意将小儿推拿技术推广,服务社会,并且有此强烈意愿者达75.2%(85/113)。此结果表明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树立了文化自信感及对专业的认同感。
问题三:学习完本门课程,你感触最大,或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仅强化了对专业的认可,同时也让学生对本门学科充满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三观认知,培养了他们救死扶伤的责任心,仁心妙术的职业态度以及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已根植内心。
3.2 成绩分析 学生平时成绩40~60 分占88.71%(110/124),体现了学生参与到了整个学习全过程。结课考试设立百分制,之后进行百分比换算,平均分数91.83 分,诊疗视频中学生人文精神体现得当到位。
4 结语
在21 世纪医疗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科技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行医、就诊的便捷,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物质淹没人性,科技代替人文。在医疗行业当中出现一些医德迷失、医德失范、人文精神衰退的医生,也因此引起了很多医患矛盾的发生。因此,在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当中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尤为关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把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和核心位置[2]。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认为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应合理融入人文精神,特别是对于中医院校,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仁爱救人”的思想观念等中医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更为重要。这些都有助于促使医学教育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高校需要重视在医学教育和实践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3],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认知,树立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基于此,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中医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例如在做小儿推拿疾病治疗的时候,体现出对患者的仁爱之情、对大医精神的敬畏之心、对患者对社会的强烈职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中医人文精神在他们的内心根植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