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与穴位敷贴对减轻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效果
2022-05-07徐云霞
徐云霞 杨 婷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重症一科,江西 南昌 330008)
老年群体由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代偿,储备功能减退,对组织的损伤修复能力及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在接受骨折手术治疗后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以往临床常以镇痛、镇静药物帮助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缓解疼痛,但采用镇痛镇静药物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胃肠黏膜受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药物过敏等[1,2]。中医学认为,疼痛是因各种原因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的,中医对于疼痛的治疗有多种特色方法,如针刺、耳穴埋籽、小针刀、穴位敷贴等。耳穴埋籽是一种用药丸、药籽等贴于耳部穴位,用手指按压刺激,实现行气止痛、调整机体平衡、防治疾病的方法[3]。穴位敷贴是一种在穴位上贴敷药物,利用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本文就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敷贴的效果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60 例老年骨折术后患者。将接受常规干预的30 例患者纳入甲组,年龄60~76 岁,平均(66.39± 3.31)岁;男16 例,女14 例;骨折部位:椎体11 例,腕部9 例,髋部10 例。将接受耳穴埋籽与穴位敷贴的30 例患者纳入乙组,患者年龄60~77 岁,平均(66.93± 3.06)岁;男17 例,女13 例;骨折部位:椎体12 例,腕部7 例,髋部11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超过60 岁;(2)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及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3)符合手术适应症并接受骨折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2)近期内有手术治疗史;(3)耳廊部位有冻疮、炎症或皮肤破损;(4)不能配合随访或中途退出。
1.3 治疗方法 甲组:开展用药指导、健康宣教、调节饮食等常规干预,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依照医生的指示给予镇痛剂。
乙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耳穴埋籽与穴位敷贴。耳穴埋籽:正确选取肾(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的后方,胰腺点穴至外腹穴连线的中间处)、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同额点相对,内分泌穴旁,卵巢穴与平喘穴中间处的相对应点上,对耳屏边缘下1/3 的内侧面中点处)、神门(位于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4 处穴位,常规清洗消毒耳廓后,在上述穴位敷贴王不留行籽并持续按压约5 min,当患者产生酸、麻、胀、热等感觉时即可停止,日3 次,左、右耳依次进行。穴位敷贴:选取足三里、合谷、曲池3 处穴位,清洗消毒后,使用消痛贴膏(生产厂家: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贴/袋× 2 贴/盒,国药准字Z54020113)敷贴于上述穴位,将小袋内润湿剂均匀涂于药芯袋表面,湿润后直接敷贴,每贴敷24 h。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当天、术后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 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 分值为0~10 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强烈;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从大小便、坐位及站立、步行等方面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0~100 分,0 分表示患者需要完全依赖他人帮助才能够正常进行日常行为活动,100 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х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 术后当天,甲组VAS 评分与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4 d,与甲组的VAS 评分相比,乙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老年骨折术后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2 组老年骨折术后患者VAS 评分对比(,分)
2.2 2 组患者ADL 评分对比 乙组的ADL 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老年骨折术后患者ADL 评分对比(,分)
表2 2 组老年骨折术后患者ADL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手术是目前针对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能够实现骨折复位,恢复患者关节功能。但骨折手术后疼痛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患者之所以会产生疼痛,一是与骨折导致的骨膜损伤有关,二是与治疗过程中需要切开软组织,导致骨折断端骨膜、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有关。尤其对于老年骨折患者而言,其抗伤害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差,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疼痛更加强烈[4]。而疼痛则会影响患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开展,从而影响患者预后。为此,减轻骨折手术术后疼痛,对促进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中医认为,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身体某些部位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产生的,其核心是气血运行障碍,可具体概括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对于疼痛的干预有多种特色方法,除了常见的针刺、按摩、艾灸外,还有耳穴埋籽、穴位敷贴等。耳穴埋籽指通过耳廓视诊,从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来诊断患者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然后用药丸、药籽、谷类或其他药物代替耳针置于胶布上,贴于耳廓的穴位或反应点,用手指按压刺激显效,使其产生麻、胀、痛感等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5]。有关耳穴埋籽的现代机制,临床中主要分为2 种观点,一是神经、体液学说,即耳穴良性刺激使全身组织器官通过神经和体液实现综合调节,特点是双向调节作用;二是全息生物学说,即脑内神经元作为反射中枢,形成全息反应通路,提示人体病灶与耳穴之间有直接联系[6]。本研究中,治疗后,甲组的VAS 评分较乙组高,但乙组ADL 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结果表明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敷贴可有效减轻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将不同药物加工成细末后加入辅料,调制成糊状或膏状,敷贴于人体腧穴、阿是穴(以痛为腧),以发挥其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等作用,使机体阴阳平衡,功能改善,是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一[7]。本次研究所用的消痛贴膏,主要由独一味、花椒、棘豆、姜黄、水柏枝、水牛角组成,方中以独一味为君药,活血行瘀,消肿止痛;辅以姜黄活血通经止痛;花椒温燥散寒,杀虫止痒;棘豆清热解毒;佐以水牛角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水柏枝辛透祛邪;诸药相合,可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有研究指出[8],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进而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等作用。此外,穴位敷贴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穴位贴敷利用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进行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可增加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较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可刺激穴位本身,激发经气,调动经脉的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综上,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敷贴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