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运动状况调查及对策

2022-05-07孙宏艳

青年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段体育运动比例

孙宏艳

青少年健康是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增强青少年健康、推动青少年强身健体,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少年健康作为青少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标志着党和政府把青少年健康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完善学校体育顶层设计上发力。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同意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北京中青盛世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特步集团共同开展了“青少年体育运动状况”研究,旨在了解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体育运动的观念和态度、运动参与行为、运动支持状况、运动消费需求的特点,深入分析影响青少年运动的因素,为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提供对策建议。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于2021年3月实施。结合人口学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域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分别选取北京、南京、合肥、沈阳、兰州、泉州、广安共7个城市作为一级样本,每个城市抽取城区和郊区各1个作为二级样本;每个区随机抽取1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高校作为三级样本单位;每所初中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高中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大学的一、二、三年级作为四级样本。由于广安只有1所高校,故共41所学校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研,回收有效问卷4093份。具体样本分布如表1。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表1 被试样本的分布情况

(续表)

(一)青少年的运动观念与态度

1.绝大多数青少年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初中生在意的比例更高

调查发现,近六成青少年很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58.8%),比较在意的比例为三成(30.5%),还有8.7%表示一般,合计有98.0%的青少年在意个人健康状况。表示不在意和很不在意的仅有1.3%与0.7%。这说明绝大多数青少年重视健康状况,具备基本的健康意识。对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三个不同学段的青少年进行比较发现,很在意个人健康状况的比例,初中生66.3%,高中生52.1%,大学生57.7%(表2)。比较而言,初中生健康意识好于高中生和大学生。

表2 各学段青少年在意健康状况的比例(%)

2.超过六成青少年重视运动,学段越高重视程度越低

运动和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为一生的体质健康奠基。数据显示,超过三成(34.4%)青少年很重视日常运动,还有三成(32.9%)多比较重视运动,26.7%认为自己的重视程度一般,三者合计达到93.97%。“不太重视”和“很不重视”的比例分别为4.8%和1.2%。可见,达到“很重视”和“比较重视”的比例超过六成。

对不同学段青少年比较发现,很重视日常运动的比例,初中生为41.8%,高中生32.8%,大学生29.5%(表3)。这说明随着学段的升高,青少年重视日常运动的比例在下降,其中“很重视”的比例从初中生到大学生共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表3 各学段青少年重视运动的比例(%)

3.仅两成青少年认为每周运动5—6次比较合理,年级越高认为每周需要运动的次数越低

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观念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运动行为与习惯。本研究以自我感觉达到运动量为1次进行报告,青少年认为每周运动3—4次比较合理的比例最高(38.3%),位居第二位的是每周1—2次(33.2%)。此外,认为每周运动5—6次比较合理的比例为20.4%,也有学生认为一个月运动1—2次比较合理(5.9%),甚至认为不需要运动(2.1%)。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4月19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这意味着每天运动至少一次才更为合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学生能认识到每周需运动5—6次的比例仅有两成多。

表4对不同学段比较发现,初中生认为每周运动5—6次比较合理的比例最高(24.2%),比高中生高近2个百分点,比大学生高8个多百分点。反之,认为每个月运动1—2次比较合理或不需要运动的比例,大学生最高,其次是高中生,初中生最低。这说明,随着年级升高,对运动的需求与认知反而在下降。

表4 各学段青少年认为多久运动一次合理的比例(%)

4.青少年更喜欢体育课和课后运动等群体性运动形式,年级越高越喜欢居家运动

调查发现,青少年更喜欢体育课和课后运动(课后自由进行的锻炼,如放学后踢球等)的方式,分别占比61.4%和58.9%,均在六成左右。校内的各种体育社团活动也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形式,选择比例为34.3%。选择健身房运动、居家跟着APP运动、其他运动形式的比例分别为28.9%、27.0%、13.9%。这说明青少年更喜欢群体性的、线下的体育运动形式,能和同龄伙伴一起运动是他们喜欢这些运动方式的主要原因。

比较分析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健身房运动和居家跟着APP运动,在大学生喜爱的运动形式里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而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喜欢校内社团的运动形式,在喜欢的运动中均位居第三位。而且,从数据看,随着学段升高,大学生选择居家运动的比例更高,比初中生高近12个百分点,比高中生高6个百分点以上。这说明学生年级越高,越喜欢宅在家里运动。另外,大学生对课后体育运动形式的喜爱位居第一位,比体育课高了6个多百分点。而初中生、高中生喜爱的运动形式均是体育课高于课后运动(表5)。

表5 各学段青少年喜欢的运动形式(多选,%)

5.科学饮食、体育运动、合理作息、保持好心情是青少年认为改善体质健康的重要方式;初中生更在意运动,高中生在意心理与情绪,大学生在意饮食

对改善体质健康的方法,青少年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科学饮食,其次是体育运动、合理作息、保持愉快心情。其中,科学饮食的比例超过八成(82.4%),而体育运动、合理作息、保持愉快心情的比例均超过七成,分别为77.9%、74.7%、73.9%。吃保健品占比9.4%。这说明,大多数青少年能够认识到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对改善体质的重要作用。

比较分析发现,青少年喜欢的改善体质健康的方式,初中生排序前三的分别为体育运动、科学饮食、合理作息,高中生排在前三的分别为科学饮食、体育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大学生排在前三的分别为科学饮食、体育运动、合理作息。可见,初中生更看重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作用,高中生更重视心理与情绪,大学生更重视饮食安排。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选择科学饮食的比例增加,选择体育运动的比例下降,见表6。

表6 各学段青少年认为改善体质的方法(多选,%)

(续表)

6.九成以上青少年认可运动使人坚强、给人带来快乐、运动是有益的休息,近四成认为运动易使人受伤、学习比运动更重要;年级越高越认同运动使人受伤、学习比运动重要

对青少年的运动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多数青少年认同运动带来的好处。例如,有95.2%的青少年赞同运动使人学会坚强,94.2%的青少年赞同运动给人带来快乐,90.6%的青少年赞同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但是,也有部分青少年担心运动带来伤害,38.0%的青少年认为运动容易使人受伤。将学习和运动进行比较时,有38.2%的青少年赞同学习比运动重要,有13.2%认为爱运动的人大多学习成绩不好(表7)。可见,青少年既认可运动带来的好处,又担心运动带来伤害或者影响学习,还有一成多青少年对爱运动的人存在刻板印象,认为爱运动的人学习成绩大多不好。

表7 青少年对运动的看法(%)

学段比较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赞同运动容易使人受伤的比例,分别为30.5%、41.1%、41.7%(x2=83.651,P < 0.001)。可见,高中生、大学生认为运动容易使人受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生约10个百分点;而初中生(59.4%)“非常赞同”运动给人带来快乐的比例比大学生(49.9%)高出近10个百分点,比高中生(52.5%)高近7个百分点(x2=30.964,P < 0.001)。另外,随着年级增高,赞同学习比运动重要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大学生同意这一观点的比例为41.6%,高中生为39.4%,初中生为32.7%(x2=58.872,P < 0.001)。

7.近八成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较强,年级越高运动意愿越低;太麻烦、没有喜欢的项目是不愿意参加运动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非常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占比43.6%,比较愿意占比33.8%,二者合计77.4%,接近八成。表示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学生合计占比3.71%。对不同学段比较发现,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非常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从初中生到大学生共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表8)。

表8 各学段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

了解青少年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发现,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嫌运动太麻烦,占比54.6%;其次是没有喜欢的项目,占比近四成(39.5%)。另外、不懂运动方法、耽误学习时间、课间时间太短、没有合适的场所等原因也均在两成之上(图1)。

图1 青少年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多选,%)

学段比较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更怕耽误学习时间或认为课间时间太短,均比大学生高20多个百分点(x2=42.795,P < 0.01)。另外,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喜欢运动的前五个原因均是运动太麻烦、没有喜欢的项目、耽误时间、课间时间太短、没有合适场所。而大学生不喜欢运动的前五位原因分别是运动太麻烦、没有喜欢的项目、不动运动方法、其他、没有时间或没有合适场所。这说明,大学生更多因为缺乏运动方法而不喜欢运动,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多因为时间关系而不喜欢运动(表9)。

表9 各学段青少年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多选,%)

(二)青少年的运动行为与需求

1.仅两成多青少年每天运动,每天运动0次的青少年占5%,年级越高运动频率越低

统计发现,四成多(41.4%)青少年每周运动1—2次,三成多(30.3%)青少年每周运动3—4次。另外,有15.6%每周运动5—6次,7.9%每周运动7次以上。可见,约每天运动一次的青少年合计有23.5%(每周运动5—6次或7次及以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按照这个要求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青少年能做到每天运动,且不说运动时间是否达到1小时。值得关注的是,有近5%每周运动0次。

学段比较发现,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不运动、每周运动1—2次的比例更高。表10可见,每周运动0次的学生,大学生比初中生高5个多百分点,比高中生高4个多百分点;每周运动1—2次的比例,大学生比初中生高近20个百分点,比高中生高13个多百分点。而每周运动3次以上的学生,基本呈现随着年级升高比例逐渐下降的特点。例如,每周运动3—4次的学生,初中生比例最高,大学生比例最低。这说明,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运动频率在逐渐降低。

表10 各学段青少年每周的运动频率(%)

2.多数青少年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平日、休息日或寒暑假没有运动的青少年有一成左右;年级越高运动时间越短,不运动的比例越高

对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进行调查发现,无论是周一至周五的上学时间,还是周末休息日或寒暑假,多数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由表11可见,运动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和0.5—1小时的比例,平日合计72.1%,休息日合计58.0%、寒暑假合计52.9%。值得关注的是,有一成左右的青少年在平时(9.0%)、休息日(13.6%)、寒暑假(11.0%)没运动。另外,在休息日和寒暑假,青少年不运动和运动1—2小时、2小时以上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尤其是2小时以上的比例,寒暑假比平时高11个多百分点,比休息日高7个多百分点。

表11 青少年每天的运动时间(%)

对不同学段青少年每天的运动时间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平日还是休息日、寒暑假,青少年不运动的比例随着学段升高而逐渐升高。例如,由表12可见,大学生平日不运动的比例比初中生高5个多百分点,比高中生高4个多百分点;休息日比初中生高近5个百分点,比高中生高近2个百分点;寒暑假比初中生高6个多百分点,比高中生高4个百分点。而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基本呈现出初中生高于高中生、高中生高于大学生的特征。这说明,随着年级升高,青少年不运动的比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多的比例逐渐下降。

表12 各学段青少年每天的运动时间(%)

(续表)

3.超过六成青少年缺乏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缺乏运动器材或设施,近六成缺乏运动费用,超过半数缺乏一起运动的朋友、运动时间;学段越高认为运动条件不足的比例越高

青少年的运动行为和习惯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如方便使用的运动器材或设施,充足的运动时间,有经验的运动指导教师,一起运动的朋友,免费或低价的运动场所、设备等。对青少年运动条件调查发现,青少年感觉最缺乏的是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64.5%),其次是缺乏运动器材或设施(61.0%),二者均在六成以上;缺乏运动费用的比例也近六成(57.5%),缺乏一起运动的朋友(50.9%)、缺乏运动时间(50.2%)的比例均超过半数(表13)。由此可见,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各项条件均较缺乏,这也从侧面说明青少年对运动支持的强烈渴望。

表13 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

学段比较发现,随年级升高,青少年感受各种运动条件不足的比例逐渐升高。例如,感受运动器材和设施不足的比例,初中生52.6%,高中生59.4%,大学生68.9%,共增加了16个百分点以上;感受到运动费用不足的比例,初中生46.1%,高中生56.2%,大学生67.7%,共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以上。仅在感觉运动时间不足方面,高中生的比例最高(56.6%),分别高出初中生(45.3%)和大学生(49.7%)约11个、6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了青少年对各类运动支持的需求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长。

4.短视频、他人建议和运动APP是青少年获得运动知识的主要渠道;中学生受家长老师等身边人影响大,大学生受短视频APP等社交媒介影响大

研究发现,青少年获取各类运动知识的渠道以各类短视频APP为主,其次是来自他人的建议和一些运动APP。由图2数据可知,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APP获取运动知识的青少年占比超过半数(51.0%),来自家长、老师或朋友的介绍等占比四成多(46.5%),通过KEEP、咕咚等运动APP了解运动知识的也占比四成多(45.7%)。另外,通过运动官网、微信公众号渠道获得运动知识的比例均在三成多。而通过明星代言、专卖店等获得运动知识的比例较低。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青少年运动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短视频平台等APP,短视频上的知识内容短小丰富、形象生动、可视化强、便于互动和传播。另外,家长、老师和同学等身边人对运动知识的传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要重视学校、家庭的运动教育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

图2 青少年获取运动知识的渠道(多选,%)

对不同学段青少年获取运动知识的渠道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各类运动APP的影响力有大幅度提升。表14可见,大学生受KEEP、咕咚等运动APP的影响占比59.3%,比初中生、高中生分别高了近30个、25个百分点。而初中生受老师家长同学等他人建议的比例较高(61.0%),比高中生、大学生分别高近9个、30个百分点。这说明初中生和高中生还是受身边家人朋友的影响更大。另外,中学生受电视广告影响大,大学生受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影响大。

表14 各学段青少年获取运动知识的渠道(多选,%)

二、青少年运动健康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青少年的运动健康观念尚有待提升

本次研究发现,青少年在运动健康的观念与意识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有超过一成的青少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意不够,有三成多青少年对日常运动重视不够,有近一成青少年认为不用运动或者一个月运动1—2次即可,认为一周运动1—2次足够的比例也超过了三成,近四成青少年认为学习比运动更重要,一成多认为爱运动的人学习成绩不好,两成多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不强烈。而且随着学段升高,青少年的健康和运动意识更弱,对运动与学习的关系也存在更多偏见。

由此可见,青少年对健康和运动的重要性、健康和运动的关系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甚至在面对学习和运动时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刻板印象。这些误区的产生,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学校的原因。有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身体好不用运动,有的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运动可以靠后,也有的青少年觉得学习任务太重没时间运动。另外,长期以来家长们往往也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运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宁愿放弃运动也要让孩子在家里多做题多背单词。学校里也常常会在考试压力大的情况下让学生放弃体育锻炼时间先保证学习时间。

(二)青少年的良好运动习惯尚有待养成

本次研究发现,仅两成多青少年能坚持每天运动,还有近5%的青少年每天运动0次,而且每天运动时间能达到半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周一到周五的平时时间里只有半数多,休息日和寒暑假也只有六成左右。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还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而且,随着学段升高,青少年的运动意愿更差,更不爱运动,运动频率也更低,运动时间更短。这些数据均说明青少年的运动习惯并没有随着年龄增加逐步养成,而是运动习惯更差。

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既与青少年缺乏运动与健康观念、知识有关,又与缺乏有趣的课程和专业的指导等运动方面的支持有密切关系。比如,缺乏有趣的运动、缺少运动伙伴、家庭或学校对青少年运动不够重视、不懂习惯养成方法等,都有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青少年的运动需求尚有待细分

本次研究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例如,仅运动类型方面就有较大差异,初中生喜欢群体运动,大学生偏爱居家运动;阻碍运动的原因方面,中学生怕耽误学习时间,大学生因为不懂运动方法……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对运动有更精细的需求,如男生与女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大城市与小城市的青少年,在运动需求、运动习惯、运动消费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报告由于受篇幅限制,未能涉及男女生、城乡青少年、大城市与小城市的青少年的运动需求,仅分析了不同学段青少年对运动的不同需求。青少年不同的运动需求应得到重视与满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青少年的运动需求,总认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健健康康,学习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运动、健身更多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即使重视青少年运动,也不够精细化地去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求。这也使青少年的运动需求被忽略或者被粗放对待。青少年精力旺盛,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青少年缺乏运动、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除了没时间、怕耽误学习外,兴趣匮乏是重要的因素。学校的一些运动项目常常过于课程化、统一化,以考试为主要目标,难以满足不同群体青少年的运动需求,更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一些培训机构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要么价格昂贵,要么过于成人化或过于幼稚化,也未必适合不同青少年群体参与。

(四)青少年的运动条件尚有待提高

本次研究发现,青少年感到指导运动的教师或教练非常缺乏,运动资源也比较缺乏,两者比例均超过了六成。小城市和大城市相比,运动资源大多更为缺乏。另外,感觉运动费用缺乏的比例也近六成。表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半数以上认为运动太麻烦,近四成认为没有喜欢的项目,近三成认为不懂运动方法。而且,随着学段升高,青少年感到运动设施不足、运动时间和费用不足、缺乏指导等的比例均更高。这说明青少年强烈渴望运动条件得到满足。

虽然当前很多社区都增设了健身器材,但是多数器材比较成人化,并不适合青少年尤其不适合中小学生使用。学校里的各类体育设施和场馆通常只在体育课时间对学生开放,各类体育器材体育课之后便束之高阁,课后、周末、寒暑假时间,青少年常常无处可去,更没有体育器材可用。一些收费高的成年健身馆,也并不适合青少年使用。而且,缺乏专业运动教师指导易使青少年在运动中受伤,这也是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学校体育教师大多只在体育课时间授课,校外兴趣班或培训机构开设的运动课程也并非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参加。这样的校内外运动指导教师队伍构成不利于青少年避免运动伤害、提升运动安全意识。

(五)青少年的运动评价机制尚需完善

本次研究还发现,体育课、校内社团等都是青少年比较喜欢的运动形式,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健康运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学校是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和学习专业运动课程的主要场所,而且学校里有更多的同龄人一起运动,这也是青少年喜欢体育课、社团的主要原因。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青少年小时候喜欢体育课,大了反而不喜欢,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和测试。这也与学校体育运动评价机制单一有密切关系。例如,本次研究发现,青少年对击剑、攀岩等运动类型喜爱程度低,更喜欢散步、跑步等运动,这或许是因为击剑、攀岩等需要花费金钱与时间在校外学习,而散步、跑步更简单易行。但是对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学校的运动评价也以考试为主,易使青少年失去运动兴趣。另外,对体育教师、体育课的授课效果等的评价也存在单一化现象。

三、促进青少年运动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全民运动与健康的科学生活理念,增强青少年的运动意识和兴趣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运动观念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结合青少年运动与健康意识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能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运动的重要。不仅认识到运动强身健体功能,更要认识到运动对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康、崇尚运动的风气,从而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运动理念。不仅要对青少年群体加强宣传,使他们认识到青少年时代是一生健康的奠基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要提升全民的运动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青少年周围形成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与意识。此外,还要结合青少年的接纳特点,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短视频、动画、漫画、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短剧等多种形式宣传运动观念与知识,提升青少年参与运动的兴趣。

(二)建议加强多学科合作,研发适合不同青少年群体的专属运动项目或课程

结合青少年缺乏良好运动习惯的问题,建议由相关主管部门联合专业运动机构、运动企业等,邀请运动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为促进青少年运动出谋划策,结合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心理接纳特点等,为不同的青少年群体设计专属的运动项目或课程,使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既简单易行又充满乐趣,使他们逐渐爱上运动,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把增强青少年的运动意识、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家庭,更要安排好孩子课余时间的运动与锻炼,把运动项目作为亲子活动的优选内容,把运动话题作为亲子沟通的重要桥梁。家长也要带头锻炼,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建议加强青少年的健康与运动研究,针对不同群体的运动需求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要精细化服务好青少年的运动需求,就需要加强青少年健康运动状况与需求的研究,了解不同青少年群体的运动特点与规律。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运动企业、运动服务机构或社团等多方面应联合起来,共同展开青少年运动方面的研究,如为青少年提供的运动政策、运动资源、运动课程、运动师资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政策与措施,使广大青少年的运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此外,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运动需求,还要提供有效的政策措施和促进策略,如给西部青少年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健康运动指导和服务,给怕耽误学习时间的中小学生研发一些利用课间十分钟能进行的校园小运动游戏等。

(四)建议共享运动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运动资源和环境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之一,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更是促进青少年健康运动的有效措施,只有共建共享,才能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运动健身的环境。建议各地主管部门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要统一协调、资源共享,构建全民健康运动的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向当地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征集为青少年提供免费、低价的运动健身服务公益机构名单,当地政府可对这样的公益机构给予政策倾斜,从而使青少年健康运动的供给更加多元化,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运动资源。主管部门还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学校要用好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使体育俱乐部成为全体青少年能够使用的普惠性的运动场所。学校体育课要大量融入运动安全知识和训练,对青少年进行运动安全方面的专业指导。还要调动一些运动领域的公益企业参与到青少年健康运动支持中来。例如,聘请退役运动员等专业人士为青少年开设公益运动课程和运动指导志愿服务、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捐赠体育设施或体育器材、体育指导手册等,组织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开展体育支教,从而整合社会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专业化的运动指导队伍。

(五)建议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强化体育课程的促进作用

建议进一步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健康运动教育和体育课程建设,丰富学校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的内容,强化学校体育课程对青少年健康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学校体育的趣味性,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和兴趣。不仅要开足体育课,还要开好体育课。另外,还要改善学校体育运动的评价机制,为青少年引入更加丰富多彩的运动课程,而不仅仅局限于中考高考必考的几个运动项目。教师还要努力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养成热爱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运动榜样,不要功利地只看青少年的考试分数、体育分数,而是要从运动兴趣出发,创造亲子共同运动的机会,学习共同运动的项目,这不仅是培养青少年爱运动的好方法,也是提升亲子关系的好途径。学校也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凸显家校协同联动教育机制的作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例如,学生有了体育家庭作业后,学校要加强指导,及时与家长沟通,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的运动资源。

猜你喜欢

学段体育运动比例
体育运动
人体比例知多少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组成比例三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呆呆和朵朵(13)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