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
——基于2013-2021 奥运周期的阶段性实践探究
2022-05-07石翔宇
石翔宇
竞技成绩影响因素是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而影响竞技成绩的获得与保持因素的研究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1]。从里约2016 奥运周期至东京2020 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成功实践受到关注,竞技成绩提升显著。然而东京2020 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失利,获奥运会历史最差战绩,强烈的竞技成绩反差也引发学界和媒体界的质疑甚至指责。有学者将竞技人才、技战术、职业联赛等多维潜在的钳制因素,归因为中国女排东京奥运的反常失利[2-3]。
中国女排作为中国体育界的一支王牌之师[4],其竞技成绩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东京2020 奥运会中国女排虽未创造理想的竞技成绩,但“从技术的实力讲,中国女排仍不失为世界诸强之一;从执教能力讲,郎平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教练”[3]。为此,在“后郎平时代”和新奥运周期备战的关键节点上客观看待中国女排东京2020 奥运反常失利现象,认真总结竞技成绩提升的成功经验,充分认识新理念、新思路和阶段性探究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成绩的最主要、最直接、最具时代特征的因素,明晰制胜优势,规避备战竞赛的短板风险,保持和延续中国女排在世界女子竞技排球格局中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女排自2013-2016 年里约奥运周期和2017-2021 年东京奥运周期为研究阶段,考察参加世界排球“三大赛”的中国女排在国家层面、运动队层面、技战术层面、政策环境层面等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成绩的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围绕中国女排的技战术、训练、比赛等,选取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31 项,发放第一轮专家问卷和访谈。问卷第二轮向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3 人)、中国女排的教练组成员(2 人)、高校排球研究方向的教授(4 人)以及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联赛”)俱乐部教练(6 人)进行发放,经过两轮专家问卷后,合并重项、删除弱项,最终保留高相关的影响因素20 项。针对问卷题项设计、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评价,93.33%的专家认为非常合理,6.67%的专家认为比较合理,问卷具有较好效度。通过SPSS 19.0 对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 值为0.853,内部一致性系数>0.8,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并向排管中心官员、高校教授、俱乐部教练组及女子排球运动员发放问卷83 份,回收有效问卷75 份。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Data Volley 排球技战术统计分析软件围绕中国女排2013-2016 年里约周期中2014 年世锦赛、2015 年世界杯、里约2016 奥运会,2017-2021 年东京奥运周期中2018年世锦赛、2019 年世界杯和东京2020 奥运会,根据同赛事交手次数以及对手实力选取比赛场次,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具体统计场次:2014 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与波多黎各、古巴、日本、巴西、意大利(2 场)、多米尼加(2 场)和美国女排共9 场比赛;2015 年世界杯赛中国女排与古巴、日本、多米尼加和美国女排共4 场比赛;里约2016 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波多黎各、意大利、荷兰(2 场)、塞尔维亚(2 场)、美国和巴西女排的共8 场比赛。2018 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与美国(2场)、意大利(2 场)和荷兰女排共5 场;2019 年世界杯赛中国女排与美国、巴西、荷兰,共3 场;东京2020 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土耳其、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女排(俄罗斯奥运队)4场,总计33 场比赛数据,以此作为中国女排在技战术方面影响因素的探察基础。运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因素选取
经过专家访谈和问卷最终确定了20 个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Table 1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ettive performance of China’s women's volleyball team
2.2 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2.2.1 竞技成绩影响因子分析先验检验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是因子分析前检查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利用相关矩阵探讨变项间共同因素的数量,检验选择题项之间是否有关联度,KMO 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验证通过,因子分析才有意义[5]。通常认为KMO 值小于0.5 为不可接受进行因子分析,而KMO 值大于0.7 表示良好,本研究中KMO 为0.834(P<0.01),表示因子分析的适切性较好,可进行因子分析。
2.2.2 竞技成绩影响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量
界定特征值虽然有各种准则,主要是研究者依据自身背景和经验的主观判断,统计程式通常是内定特征值大于1.00 为选择因素的标准。从表2 解释总方差中可知,因素的选择当从第4 个1.112 为选择点,4 个因子解释方差累积比率为77.359%,解释率良好。主张因素的解释变异量以达到80%为目标,体育运动领域的因素分析可以达到60%的解释量就算是良好的,有些不到50%解释量的分析也会出现[6]。
表2 解释的总方差Table 2 total variance of interpretation
2.2.3 竞技成绩因子分析旋转后成分矩阵及因子命名
根据各变项负荷量值,属于因子1 的有因素F15、F14、F16、F17 和F13,负荷量分别是0.891、0.875、0.764、0.723、0.725。属于因子2 的有因素F11、F10、F12、F9、F7、F8、F5 和F6,负荷量分别是0.863、0.801、0.747、0.799、0.782、0.714、0.708、0.701。属于因子3 的有因素F1、F4、F2 和F3,负荷量分别是0.747、0.731、0.706、0.671。属于因子4 的因素有F20、F19 和F18,负荷量分别是0.668、0.630、0.575。因子1的特征值为6.540,因子2 的特征值为2.362,因子3 的特征值1.611,因子4 的特征值1.112。
第一个因子是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技战术发挥相关因素,也是中国女排创造辉煌竞技成绩的核心主导因素,所以命名为“核心”因子;第二个因子涉及运动员、教练员元素,是对训练、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两个主体,命名为“主体”因子;第三个因子呈现为国家层面、精神层面、科技服务层面的保障性元素,命名为“保障”因子;第四个因子是中国女排提高竞技能力,拓展竞争优势需要协调和平衡的方面,命名为“优化”因子。
2.2.4 中国女排竞技成绩核心因子分析
竞技成绩与其所具备的技战术水平紧密相关。中国女排扣球、发球、接发球、拦网4 项基本技术和技战术打法对其竞技成绩影响力较大,共同因素解释变异量为35.46%,在4个因子中占比最大,是新时代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中的核心部分。
(1)强力进攻点突出,奠定比赛制胜基础。纵观世界排球和中国女排发展历程,一支队伍要达到竞技水平的巅峰必然要具备出色的攻手和强劲的进攻能力[7]。中国女排最引人关注的是强力的进攻,89.33%的被调查者认为强力进攻是2013-2021 周期中国女排竞技成绩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强力的进攻成为左右比赛的关键指标,并集中体现于重点位置和重点攻手。里约周期比赛中朱婷的扣球占全队得分的44.3%;自2014 年世锦赛至2019 年世界杯的29 场比赛中扣球成功率达50.4%,最高扣球成功率高达68.18%。土耳其主教练古德蒂称朱婷是“世界上最强的攻手,是现象级球员”[8]。巴西女排主教练吉马良斯曾谈到中国女排的关键队员是2 号[9]。在此阶段中国女排还特别加强全面高效型攻手的打造,尤其是在主攻位置,既强调了攻手的强攻能力,又加强了保障能力建设。2014 年世锦赛后迅速成长的主攻张常宁,自2015 年世界杯以来,在主攻位上20 场比赛中平均扣球成功率为41.12%。此外,东京周期李盈盈进一步补强了主攻位的强力进攻,更是成为东京2020 奥运会中国女排效率最高的进攻点。进攻数据显示了中国女排突出的强力进攻增强了网上优势,“男排比网上,女排比保障”的行业逻辑有了新的诠释。
(2)发球控制能力强,胜势作用越来越明显。发球的进攻性与稳定性成为世界各队在发球战术中追求的目标效果。45.33%的被调查者认为发球的执行效果突出对中国女排竞技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逐渐形成这两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备战、竞赛贯彻执行的技术思路。中国女排与对手33场比赛平均每局发球得分1.18 分,每场得4.27 分。场发球得分记录是2018 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对战俄罗斯女排豪得12分。在2019 年世界杯的发球榜上,前6 名中国女排占3 个。发球失误少成为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的一个重要优势,统计得出平均每场发球失误率为9.09%,显著少于对手的14.49%。东京2020 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对手的发球效果比较更加鲜明的呈现了中国女排在发球控制方面的优势。中国女排发球的失误率为4%,对手发球失误率为11%。总体上中国女排发球执行效果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得分能力突出,破攻率高、失误率少。
图1 中国女排队员(非自由人)平均身高变化Figure 1 The varieties of average height of players(non-liberos) in different periods
(4)接发球稳定性增强,一攻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接发球是中国女排快变战术发挥的基础和保障,一直以来是中国女排成绩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主教练郎平在2013 年就表示中国女排接发球技术粗糙是影响球队成绩提升的一个很重要问题。随着发球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越来越具针对性,该阶段中国女排高度重视接发球环节“短板”,在训练中加大了对接发球的训练的比重。成效源于训练,呈现于比赛。中国女排在2014 年世锦赛与对手的9 场比赛中接发球到位率平均每场40.56%,完全到位率32.67%,中国女排在世锦赛输给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接发球的稳定性与对手有一定差距。里约2016 奥运会中国女排在8 场比赛中的接发球平均到位率超过了50%,完全到位率近40%;东京2020 奥运会中国女排场均到位率40.07%,接发球效率58%。中国女排对接发球环节的重视,显著提升了接发质量,接发球直接失误明显减少,稳定性增强。这对于在一攻环节擅长运用和充分发挥快变战术的中国女排而言,为高效组织进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一攻成功率[10]。
(5)技战术打法特点鲜明,为球队注入制胜灵魂。一个球队如果没有特点,就意味着球队没有灵魂,没有制胜的内核。遵循世界女子竞技排球发展趋势和运动项目规律,在中国女排的技战术发展历史主线上,始终坚持技术全面基础上的快速多变技战术打法[8]。郎平指出“坚持全面基础上的快速多变,是中国女排立身世界强队之本”,围绕这一中心指导思想,中国女排根据球员特点和轮次位置强化打造了高快结合、前后结合、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并将逐渐形成多点配合、高快变强、特点鲜明的进攻战术体系。
2.2.5 主体因子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主体[11],对竞技成绩起着绝对主导作用,共同因素解释变异量为20.24%。96%的被调查者表示竞技成绩与教练员业务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关系。2013-2021 周期,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执教经历、业务素养方面有明显优势。她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将美欧的职业化思维中国特色化,创新了国家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提升了国家队训练、比赛、管理水平。国际排联主席大赞“郎平靠着出色的执教能力改变了亚洲排球格局。”其个人业务能力对中国女排的战绩有着直接的影响[12]。在运动员和教练员层面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和突破。
(1)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积极吸取以往周期结束队伍“青黄不接”的历史教训,充分考虑了年龄结构与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挖掘、培植年轻队员。对高水平教练员应具备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13],90.9%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选材能力”非常重要。竞技人才接续不断才能永葆项目优势,郎平突破常规化人才培养方式,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以大规模人员集训的“大国家队”模式,大胆选材、跳级选拔、破格任用,发掘培养了一些顶尖运动员和新生力量。塑造核心球员在球队战术组织和打法中的核心作用,如业界对于朱婷助力中国女排再崛起的功勋作用也有着普遍共识[14]。基于管理部门和中国女排国家队给予队员在角色担当、职务职责和职业联赛中的支持,核心球员塑造成效显著。
(2)创新备战、参赛和训练理念。充分把握竞技排球发展趋势,创新世界比赛参赛模式,策略性参赛开创性形成了赛练结合、兼顾培养、整体备战的参赛模式。教练员以具有国际视野的前瞻理念,适应国际规则新变化,主动研究鹰眼挑战系统,赢取分数和获取战术性暂停时间[15];研究对手做到专人统计、全队分析、人人清楚;临场指挥强调主动适应、主动求变、主动牵制的战略意识。这一实现基础是基于对世界女子竞技排球发展趋势的充分把握和站在世界竞技格局中对对手长期、全面、精细的研究,才得以充分发挥组织的高效和临场决策效能。
(3)夯实体能,赋能团队,强化基础。世界竞技排球发展的男子化趋势和激烈的竞技比拼,对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强基础、强技术的必要部分,中国女排将“加强体能”作为贯穿组队、强队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先后邀请了美国、意大利体能专家服务中国女排体能训练,并将入队先“体检”作为中国女排伤病筛查、科学监控的重要环节。积极打造复合型教练员团队,把训练、体能、康复和科技助力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增强了国际化康复医疗团队、体能训练团队、精细化训练团队和技战术分析团队在训练中的效用。注重基础条件奠定基础优势。中国女排队员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合理的年龄结构,在里约和东京奥运周期引人注目。高大化,年轻化特征明显,以此为基础打造了高大快速多变的现代技战术打法,延长了球队全面备战巴黎2024 奥运的竞技优势。
2.2.6 保障因子
中国女排的辉煌历程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怀,离不开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和创新,得益于国家政策给予的坚强保障。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层面给予的保障对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中国女排的保障维度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支持,更有制度、精神层面的支持。
增值税关于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有: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企业所得税关于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有:非营利医疗机构将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如何界定相应的 医疗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支出、资产的计量、结余的使用等问题需统一规范。由此,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核算过程、编制会计报表、加强财务管理是财税管理的前提需要。
(1)以人为本,突出发展,敢于突破。得益于排球中心的大力支持,开放了球员发展模式。打破了联赛制度的限制,以及过去“女排现役国手26 岁以前不许赴海外打球”的不成文规定,女排队员的国际转会和加盟国外俱乐部实例越来越多,为锻炼中国女排年轻球员的国际经验和国际视野创造了条件。中国女排在国家的坚强保障下,立足长远发展战略格局,打破了惯性思维、保守思维,以创新引领改革,作出了一系列以人为本、以球队发展为本的创新做法。国家体育总局排球中心历史上首次设置中国女排总教练一职;针对奥运年缩短联赛赛程并通过“大国家队”“策略性参赛”和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建设等扩大人才选拔面。加强对球员的康复保障力度和保备战力度,使中国女排从训练到比赛,从队内到队外全方位得到了倾力保障,培养出了许多出色的运动员和年轻教练员。这是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完美产物,也是制度红利的释放和政策的与时俱进。
(2)精神引领,重在作风,实现超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郎平在2013 年组建中国女排之初谈到队伍存在的5 个问题中,其中2 个都是作风问题,她认为中国女排“作风不够硬”,要“横下一条心,狠抓作风”。这一阶段中国女排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承继和发扬了老女排精神的内涵和特质,并以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涵养于训练和具体比赛的执行,如郎平要求队员“发球要有使命感”;比赛中要有“攻坚克难”的意识。中国女排葆有的刻苦训练的韧劲儿和研究技术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钻劲儿,成为遇强不惧,逆境拼搏的深层动力,也是“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打造能争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的时代体现。
(3)制度驱动,科学训练,科技助力。该阶段中国女排的训练不再是固守大运动量的苦练,训练更加崇尚科学,管理效能更加明显。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彰显出国家队建设的职业化特征,助理教练数量空前,训练实施分专项管理,教练员分组、分工针对性训练相应技术环节,以最大程度为中国女排团队提供了科学的高水平综合训练服务保障。顺应科技助力、科学保障的现代竞技体育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在训练设施、数据情报分析方面加大了科技对国家队发展的保障力度,科学也成为中国女排训练、比赛最为显著的特征。
2.2.7 优化因子
该阶段中国女排竞技成绩的影响因素中优化因子集中反映了技战术全面、人才培养和发展环境的相关问题。在技战术层面,中国女排针对缩短替补与主力的差距,实现全员作战,提升各位置间竞争力上作出了良多探索。但回顾东京2020 奥运会,在以全攻全守、联攻联防、互补互助为主调的世界女子竞技排球发展背景下,中国女排仍然暴露出全面与平衡、核心球员过度依赖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国女排所形成的以朱婷为核心的强攻体系,一定程度成为左右比赛的关键,但某种程度也造成了进攻组织体系对于核心攻手的过于倚重,33 场比赛中,调整进攻中61.2%的分配球集中在朱婷所在位置。东京2020 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与土耳其女排、美国女排、俄罗斯(俄罗斯奥运队)女排的比赛中,一攻环节朱婷前排进攻占据其参与进攻的81%,三大主攻在278 次进攻中被拦回和有效防起129次,失误和被拦死45 次,其中朱婷场均进攻效率仅为16%,张常宁场均进攻效率仅为17%,接应位置进攻效率为18%,中国女排进攻组织呈现一点突出,多点被动,未能凸显强力进攻的优势和快变战术的特色,而对手针对性的拦防体系对中国女排的扼制效果明显。
另一方面,接应位置在进攻体系中的支撑作用和贡献能力未能很好助力中国女排的多变战术。在两个周期中接应位置扣球成功率平均为33.75%;东京2020 奥运会扣球成功率为32%,综合进攻效率仅为18%,后排进攻占比6.15%,后排得分能力未能有效牵制对手拦防。通过比赛数据考察,暴露出中国女排进攻体系存在“偏一边,重前排”“前强后弱,失衡明显,效果单一”问题,如图2 所示。
图2 中国女排东京2020 奥运会进攻分配和轮次效果Figue 2 Attack distribution and round effec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优化因子一方面反映了技术上需要全面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与发展环境中“重全运,轻联赛”的现象较为明显,省、市的排球发展强调以对接全运战略为主,而局限认识联赛对于国家队的影响,东京2020 奥运中国女排的失利发出了联赛育才的警告。联赛与全运会存在经济效益、商业价值与“唯金牌”价值理念冲突。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备战思想,催生各省、市体育系统对全运会“金牌绩效”和急功近利人才培养体制的追求,导致各地方队拔苗助长,发现好苗子急于提拔至成年队效力,造成苗子到成年队表现出技术单一、基本功差、对抗差、失误多、伤病多等现象[16]。
3 中国女排未来发展的促进策略
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因素纵然繁杂,但也呈现了明显的特征。扣球、发球、拦网和接发球环节成为影响竞技成绩的核心因子。主体因子成为中国女排格外鲜明的特征,在制度层面、人才层面的保障有了新的探索。同时,优化因子也反映了中国女排在技战术发展的全面性和平衡性、后备人才培养和联赛等方面对竞技成绩提升的阻滞。基于东京2020奥运会的失利归因,就促进中国女排延续和保持巅峰优势提出积极性应对。
3.1 扎实强化轴心环节优势,补强位置间技战术平衡
历史上中国女排的一次次巅峰实践证明任何一次的问鼎,都需具有领先世界的技战术水平。正如“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运动员在技术、战术的把握比当时世界其他国家排球运动员都要高,其基本功和接球技术都是世界上最好的[14]。发、接、扣、拦是2013-2021 周期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的核心因子,也是获取优异成绩的4 项基本技术。中国女排要坚持不断巩固已有的技战术体系,始终狠抓基本技术,形成以发带拦,以拦助防,以攻强守的技战术训练思路。技术永远是中国女排驰骋世界竞技赛场的核心,也是弥补位置间不平衡的最佳方法论。中国女排技战术水平的维持和提升需要坚实的技术训练根基和扎实的基本功,高度重视攻守全面、发接全面、扣拦全面、高快全面、前后全面等技战术全面性的竞技逻辑,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技战术发展目标和方向。
3.2 踔厉深化联赛职业化发展思路,提高联赛对国家队的贡献力
联赛是国家队之本。排管中心主任李全强在中国排球联赛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排球联赛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中国排球联赛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基础,更是龙头[17]。世界女子竞技排球运动的激烈比拼,其实质是联赛的职业化发展。东京2020 奥运会诸强皆源于“以联赛养国家队”的发展思维,以国家职业联赛的蓬勃发展和队员在世界高水平职业联赛的广泛参与厚实国家队人才基础。
在全面深化中国排球联赛改革的道路上,充分认识中国女排与联赛的关系,联赛在中国女排后备人才孕育、孵化和成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中国女排的国际影响力,重点打造我国女排职业联赛,区别、优先加快中国女排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在中国女排竞技成绩影响的优化因子中的“重全运,轻联赛”是亟需优化的方面。全运会是省市竞技体育的“总杠杆”,对某些省市来说全运会比奥运会还重要的多,全运会起不到为奥运会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作用[18]。倡议联赛成绩积分式链接全运会,从而带联赛、强全运。处理好联赛中内援的转会、外援使用与我国球员竞争性发展关系,促进我国女排球员的整体性发展。对标世界高水平职业联赛发展模式,释放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制度活力,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联赛发展之路,赋能中国女排可持续发展的赛事环境。
3.3 固实优化女排后备人才本柢,拓展中国女排可持续发展人才厚度
我国排球项目的后备人才数量和竞技人才培养的品质将直接影响我国排球项目竞技成绩,后备人才培养因素一直以来与项目竞技成绩起伏波动有直接关系[19]。塞尔维亚女排和伊朗竞技排球的崛起[20]实证了我们要高度关注各级梯队建设,各级“国字号”女排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注重国少、国青队伍以及省市俱乐部一、二、三、四线梯队建设,建立健全青训体系。中国女排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国家队顶层需求客观性与底层基础薄弱的关系,避免在中国女排竞技水平巅峰时期出现竞技人才萎缩、“青黄不接”危机。坚持以明指标、多路径、促基础、拓视野、强队伍的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思路多手抓人才培养,厚实中国女排人才底子。视通国际,关注高水平比赛的历练,着力加强人才数据化考察、指标式选择环节,加大人才培养开放力度,以“走出去”“留洋旅欧”的职业化发展思维促成更多中国女排在役球员走向国际赛场。
后备人才建设不仅要关注运动员培养,也要关注教练员的培养。建立国家队优秀后备教练员数据库和实施中国女排教练员(后备)中长期培养规划。加强中国女排后备教练员梯队递进培训体系建设,支持俱乐部组织和教练员与国外高水平联赛和俱乐部学习、交流,开拓和形成世界竞技排球发展思维大格局,突破制约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人才瓶颈,为中国女排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才动能。
4 结语
中国女排的竞技成绩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排球项目的发展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女排精神更是不断激励着全国人民拼搏奋进。2013-2021 年奥运同期,中国女排在重大赛事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其成就彰显了项目特征、时代特征、制度优势,其国家队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也为我国其他运动项目国家队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与思考。但东京2020 奥运会启示中国女排,随着世界女子竞技排球的激烈竞争和高度发展,屹于世界之巅面临诸多挑战。展望巴黎2024 奥运会,中国女排需要持续的发展动能和强大的发展基础,着眼于符合项目制胜规律的核心技战术提升,继续深化改革职业联赛,围绕着联赛发展、人才培养,营造好顶尖竞技人才的成长、成才环境,以期重回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