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2022-05-07周美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

周美玉

摘  要: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作为核心,制定和专业认证理念相统一的人才培育方案与教学大纲,将产出导向作为依托,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革新教学形式,以期提高学生音乐教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5-0-03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和认识,其作为教育起点愈发重要,学位需求量不断攀升。相对应优质专业师资的不足,则成为影响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性的主要因素。由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要以专业认证理念为依托,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育发展,充分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提出的需求。

一、专业认证概述

所谓专业认证,即指由专门的教育评估认证机构,按照认定标准对专业人才培育质量和成效进行的外部评价,旨在证明目前与可预见的某段时期,专业方面是否达到人才培育质量标准。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证明师范生在接受认证专业培育后,毕业时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是否达到指标要求,主要目的是为推动专业重视内涵建设,注重师范学生能力培育,革新培育机制。一是专业认证理念。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主导,以评促建、促改,评建结合,注重建设,从而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所谓以学生作为中心,是要遵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在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与开展教学时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本质上,以学生作为中心,就是将师范学生以人才培育为主。在传统人才培养中,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师范学生提出的要求,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遵循学科导向和投入导向理念,但专业认证则注重专业人才培育的产出导向,要求教师课程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出发点;从产出导向入手,对接师范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将学生学习成果作为导向,对人才培育质量展开评价。而单一的产出导向,即指培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价及能力大纲等聚集于师范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围绕学习成果设计、组织、开展与评价教学;所谓持续改进,即对教学展开评价后,结合评价结果修改教学流程和方法,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育质量和成效。而“持续改进”践行评价重点并非判断,而是改进的理念[1]。

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

一是知识整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了解幼儿身心特征、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熟练掌握幼儿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明确幼儿教育基本方法与策略,关注知识间存在的联系与整合。二是保教能力。充分应用在校学习的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合理规划幼儿在校的生活和学习,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拥有观察幼儿,并在和幼儿互动沟通中发现幼儿学习与生活存在问题和不足的能力;拥有评价幼儿园各项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班级管理。掌握不同班级教学管理特点,完善班级秩序和规则,科学规划教学时间,合理运用多元化教育资源,创建良好师幼关系,打造和谐班级氛围,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与激励作用。四是综合育人。培育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了解环境育人的作用与价值,认清幼儿园文化与一日生活对不同幼儿身心成长的价值所在,抓住教育机遇,及时展开教育。

三、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教”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人才是幼儿园教师,并非艺术型人才,所以音乐课程教学要将幼儿园教学实践作为根本导向,学生音乐技能学习和训练要以实用和够用为标准,若盲目提高教学要求,以师范学校音乐专业作为价值取向,则违背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扎实牢靠的音乐知识及技能基础,要想在不牢固的“地基”上构建“高大壮观”的音乐艺术景观过于勉为其难。其次,学前教育专业以“教育”为主,并非“艺术”,既要学习基础的音乐和其他相关艺术技能,又要学习诸多教育类课程,比如心理学、教育学、学前卫生、儿童生理基础等。坦率来讲,尽管学生拥有学习音乐技能的愿望,但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技能练习中。另外,国内缺少专业的学前艺术教育类精英人才,任职教师往往都源自专业艺术院校。這样一来,教师便会将在学校中学习的钢琴知识和声乐学习经验带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艺术院校的教育风格、内容、方法,注重艺术技能和技巧的锻炼,忽略了培育学生艺术素养与教学能力,致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所以,音乐课程教师的学习经验反而成为其任职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负担,严重还会出现错误的教学导向[2]。

(二)学生“学”

在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师范教育的背景下,根据对我国各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查后发现,学生学习方向明确、目标精准、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高,特别是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互动积极,实践性教学开展获得较好成效。或许是由于对音乐知识的热爱、或许意识到音乐知识学习对未来教学实践和工作开展的明确导向,专业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深受教师赞誉。但是,针对歌唱和弹奏等相关音乐技能课程教学而言,课堂教育只是学生学习这些技能的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学生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练习,但这是现代学生普遍缺乏的。究其根本,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文化与教育类课程占据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二是学生在音乐技能练习中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也是限制学生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获得较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同时,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缺少音乐基础,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甚至一些学生连最简单的音准也无法有效把握,所以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学习成效与专业水准提升。故而,为改变此种情况,教师要摆正好自我心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学生要树立学习信心,了解音乐技能课程的价值和学习规律,教师与学生双方协作,便可使音乐课程“教”和“学”获得良好成绩。

四、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宏观层面:明确课程改革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发展要经历由少到多的过程,基于人口增长率高速发展的当下,课程教学更为注重知识的普及与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课程开展成效,对专业人才培育强调事无巨细。此种管理模式伴随人口增长的下降,人们在评价人才素养方面出现不合时宜的情况,单一机械的管理限制了学校培育专业人才的灵活性,致使所培育的專业教师无法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需求。所以,在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要满足专业认证发展具体导向需求。一是转移主体中心。教师与学生是音乐课程教学的主体,二者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会对课程发展导向产生直接影响。曾几何时,我国教育被看作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一种活动,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知识储备,这样才可将知识灵活应用在实践中。此种知识迁移观使得音乐课程设置与开展基本上都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确定,音乐课程教学材料选定和教学流程安排均要以教师为核心。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教师,却只能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自主性与探究性较低,创新思维不足。由此,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以学生特点为基准,从学生成长环境、发展规律与学习资源需求入手,构成以学生为核心的音乐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真正变成音乐课程体系的设计者、实施者与改造者。二是转变核心内容。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中,音乐课程是音乐学科专业建设的中心,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然而在日常音乐课程设置中,教师一般只重视知识技能规模的扩大,重视课程的系统性,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虽然通过专业学习,学生能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演唱技能,然而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系统观察幼儿、正确指导幼儿音乐知识学习等方面,缺少专业实践能力。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成效和质量,利用成效与结果来评判音乐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在此种导向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从最初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讲解,转变为注重知识成果产出和技能创新,满足基于专业认证下的音乐课程教学需求[3]。

(二)中观层面,推动课程改革思路

在培养师范类人才时,师范院校属于主力军,是贯彻落实专业认证制度的关键载体。从特定角度而言,如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在宏观层面是以政策来定导向,那么在中观层次则要抓好学校这一平台,积极对标专业认证体系,明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改路径。首先,分层设置目标,彰显学生主体位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对接专业认证,统一人才培育目标和人才需求标准,促使学习成效衡量指标与学生毕业底线相吻合,保证各大院校培育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贴合社会与幼儿教育行业发展要求。音乐课程开发与设置应以学生为核心要素,以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基准开展。加强学前音乐教师职业需求调查,对幼儿园以及早教机构等相关用人单位和幼儿家长等各大主体诉求展开系统了解,对国家教育组织颁布的学前教育方针展开梳理,对目前学校具备的资源优势以及禀赋条件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准向更高层次等级努力。其次,严格把控出口红线,彰显核心素养品质。从核心意义角度而言,专业认证制度以严格毕业要求及岗位入职要求倒逼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就是要根据认证标准加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助推音乐课程实现内涵式发展,保证所培育的学生可顺利毕业、进入社会可尽快上岗并具备持续性专业发展能力。由此,就需严格把控出口红线,把专业认证涉及的各类指标均细化到音乐课程设置中。然则,要强调两点:一是超前性。在设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时,要重视教育教学的周期性,根据师范生培育的周期展开预测,将音乐课程教学中的特定比例用于分析未来幼儿音乐教育,用于提高未来幼师的综合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种超前不可过度,要想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考量学生接受音乐课程学习和毕业具体时间段,又要考虑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中长期规划,参考学校学科设置方向。二是可行性。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应确定不同等级的设计,明确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总而言之,指标设定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划分学校指标任务,并将其细化到音乐课程设置中,助推音乐课程教学创新改革[4]。

(三)微观层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各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育模式依旧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强调学生技能操作。根据对各大院校学生展开调研,反馈出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在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夯实学生技能课程理论知识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对分课堂教育模式,按照精讲、留白、反思与创新的教学流程,借助“亮考帮”让学生有时间、有经历内化并整理理论基础知识。首先,在音乐技能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当堂对分”。各大院校每节课时基本上都控制在90分钟左右,教师便可按照90分钟进行划分,前10分钟回顾学生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此环节主要以学生观摩、学生互评和教师主导为中心。第一步,学生在进行互评时,有助于提升其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反思能力。第二步,精讲,即向学生讲解新知识,这一过程要控制在15~20分钟,既要求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展开亲身示范,让学生观摩并记住课堂知识内容。第三步,课堂留白即为学生留出总结与回顾课堂知识点的时间,时间要控制在5~10分钟,在这一过程,学生能加强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起到内化作用,更是学生展开“亮考帮”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亮闪闪”是学生对教师课堂讲解知识的理解与总结,利用语言表述来展现自身理解内容;二是“考考你”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点存在的疑惑,学习其他学生的观点与意见,推动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三是“帮帮我”即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探讨沟通,实现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第四步,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生展开实践练习。因学生经过初步内化后,在具体实践中拥有了自我纠正能力,而学生们不理解的知识也有了针对性,若是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认证,专业教师要给予正确指导,便可在最少时间内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增强课程教学成效和质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要以小组为单元展开探讨实践,有效解决小组内部学生存有的个性化问题,保证学生更好地内化与吸收课堂所学知识。第五步,加强小组探讨互动,对当堂知识点实行系统总结与回顾,并安排本周课下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及下周课堂教育内容。在音乐技能课程教学中运用“五步走”分堂教学法,从教学效果角度而言,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了一定音乐技能知识,反之则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音乐指导能力,转变传统音乐教育专业化要求理念,不仅保护了学生学习自信心,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认证理念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师资培育奠定扎实基础。在此背景下,创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育模式,要以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托,以生为本,将产出导向作为抓手,精准运用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综合能力,为其日后更好地成长发展打下扎实

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君,刘成英.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民族地区高师器乐课程教育改革思考[J].黄河之声,2021(17):119-121.

[2]张梦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应用研究[J].职业,2021(7):86-87.

[3]沈小婷.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6):40-43.

[4]李家燕.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引领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钢琴选修课的有效探究[J].北方音乐,2020(20):121-123.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