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球星卡,男人的疯狂
2022-05-07周叠瑶
周叠瑶
图/视觉中国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总有一种商品能够挑动你的消费“爽点”,让你在冲动之下一掷千金。
正如大多数男人无法理解女人对衣服、包包和珠宝的狂热一样,一些女性朋友也看不懂男人对球鞋、手表和汽车的痴迷。只不过,现在令人费解的消费品又多了一项——球星卡。
自从疫情爆发之后,球星卡的价格水涨船高。资本的涌入让投机客们看到了机会。但在老藏家看来,对球星卡的追捧也将和“炒鞋热”一样逐渐退潮。最终,只有真正热爱球星卡文化的人才会留在那里。
脱口秀演员呼兰说他最近迷上了NBA球星卡——就是一张纸片,上面画着人,最贵的签名卡能值好几百万美元。虽然他收藏得不亦乐乎,但他搞不懂,为啥一个签名能卖这么贵?
让呼兰搞不懂的球星卡却是众多体育迷的心头宝。一张卡动辄成千上万元的成交价不仅没有吓退他们,可交易属性、类似于盲盒的“拆卡”玩法还赋予了球星卡收藏价值和更多乐趣。
在体育收藏界,球星卡之于男人,如同包包之于女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通常,只有同时具备球员亲笔签名和嵌入球衣布料的球星卡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一张球星卡的价格依据球员、球卡的稀有程度可高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
2022年4月,NBA 湖人队主力勒布朗·詹姆斯的一张签名新秀球星卡,被拍卖出520万美元高价,刷新了篮球球星卡的成交价纪录。这张詹姆斯新秀球星卡限量卡牌于2003年发售,限量23张。卡牌上不仅有詹姆斯的亲笔签名,还嵌入了他新秀时期所穿球衣的部分布料。
很难想象,如今价格昂贵的球星卡起初和我们儿时在零食包装袋中拆出的卡片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异。
球星卡文化起源于美国,最早于1880年由烟草制造商推出,作为买香烟的赠品附在香烟盒中。后来,糖果和玩具制造商也纷纷推出球星卡产品。
Topps公司是第一家专门生产球星卡的公司,并一度称霸球星卡界。直至1980年Topps在反托拉斯法中败诉后,球员公司FLEER才在1981年正式成为第二家发行球星卡的公司。
球星卡不仅是消费品,更是一种收藏品。在美国,经常能看到一些关于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在地下室发现一整箱估值几百万美元球星卡的新闻。老人还会在遗嘱中将球星卡作为重要遗产分配给子女们。据媒体报道,有人利用买卖棒球球星卡,成功买下了人生第一辆车,甚至为自己支付了大学学费。
如今,球星卡收藏这股风也刮到了中国,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某知名球星卡店店主Lucky开店8年,也亲历了球星卡收藏在国内的发展。在他看来,真正的玩家并不是把卡片的实际价值放在第一位。
“尤其在前几年,很多人宁可买更贵的套盒拆卡也不会去买单张,只是为了享受亲自拆卡的乐趣。比如,拆一个价值5000元的套盒,最后拆出的卡只值1500元。”Lucky说。
疫情暴发后,Lucky明显感觉到球星卡价格的上涨与市场的火爆。比如,因为科比意外去世,一张有他亲笔签名的球星卡就从1500元涨到了15000元,价格涨了九倍。另一张嵌有詹姆斯总决赛所穿球衣的球星卡则从2015年的10万元左右暴涨至现在的50万元以上。
在Lucky看来,这主要来自资本入场对高端球星卡价格的炒作和球星卡拆卡短视频的兴起。一方面,美国投资人开始炒卡,甚至连球员和明星都开始玩卡,拉高了美国市场球星卡的价格,进而传导到了国内;另一方面,疫情的爆发给短视频行业带来发展机会,拆卡直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了球星卡。
Lucky曾遇到过顾客来店里扫货,一买就是十几盒,还问他有没有批发价。从没遇到过如此阔绰主顾的Lucky后来才知道,原来对方是做拆卡视频的主播。
Lucky觉得,拆卡主播确实让更多人喜欢上了球星卡,但他同时也告诫玩家,要警惕自己当了那些非专业主播的“韭菜”。他曾看到过有主播拆到了一个科比的“白卡”,并不具有收藏价值,却夸大其词,虚报价格。
科比亲笔签名的Panini 纯银篮球球星卡。图/ 视觉中国
Lucky还发现,随着鞋圈热度逐渐消退,周围不少曾经的“鞋贩子”都开始改卖球星卡。但他相信,球星卡市场也会像鞋圈一样,炒作的热度会逐渐消退。“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高端卡和盲目入坑的新手小白都會退场,最后剩下的还是这些真正喜欢球星卡的藏家。”他分析道。
1986年,NBA娱乐公司向中央电视台邮寄了一卷录像带,拉开了NBA进入中国的序幕。1993/94赛季,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赴美直播全明星赛,这也是中国球迷第一次看到NBA现场直播。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大卫老王迷上了NBA,在家附近的玩具店小摊上,他第一次发现了球星卡。高一时,大卫老王购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球星卡—— CC(Collectors Choice)系列,从此成了球星卡的藏家。
2000年,大卫老王来到美国上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球星卡收藏之路。当时,体育文化已经在美国孕育成长了数十年,喜欢球星卡的人更是遍布男女老少。他经常能看到爷爷带着孙子买球星卡的情景。
在那段时间,他每个周末都会光顾某一家球星卡店。那家球星卡店的老板娘已经在那里经营了40年,对球星卡的一切都很了解,还会送他饮料,一起聊天。
作为资深卡迷,大卫老王还“专收”过不少特定球员的球星卡,包括克里斯·保罗和阿尔德里奇。因为喜欢打篮球,大卫老王也喜欢看篮球比赛,这两位球员是他很喜欢的NBA球员。前者拥有高超的球技和强烈的好胜心,而后者则打法内敛、低调,且中投命中率高。
从普卡编号、实物签字,到签字平行卡,对以上两位球员的球星卡,大卫老王都会尽力收集,有时甚至还会重复收同款卡片。
当然,并非每一笔收藏都能稳赚不赔。大卫老王曾“专收”过一位球员——曾经是全美高中生篮球明星的达柳斯·迈尔斯。从单卡、编号卡、新秀卡、实物卡、签字卡到一些稀有卡,大卫老王几乎收集了他从新秀年到后期所有的主流球星卡。
然而,因為受伤病困扰,迈尔斯最终离开了球队和NBA赛场,其球星卡价格也一落千丈。在2000年,迈尔斯的SPX系列25编平行卡价值上万美元,如今的成交价不过几百美元。
为了收集这些球员的球星卡片,大卫老王每天都要浏览Ebay、球星卡论坛和交易平台,和其他卡迷交流和互换卡片,也结识了一批卡店老板和卡迷同好。在他看来,球星卡在中国尚属于一个较小众的爱好。球星卡火了之后,经常有人来询问他买哪张卡能保值增值,他总是会这样回答:“没有哪张卡能保证这一点。”
他告诫新手玩家,尽管卡片价格走势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一定结论,但并非每个球员的球星卡都适合长期投资,有的球员只适合短期持有。对短期投资者来说,切记要遵循“有赚就好”的原则。如果一直不交易,卡片下跌损失的风险会增加。
和女人一样,男人也难逃追星的消费陷阱。“你要收集谁呢”(Who do you collect),这是全球领先的体育收藏品发行商帕尼尼(Panini)的广告语,也是让所有卡迷纠结的难题。
“只有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想要。”这句话用来形容卡迷们的心理再合适不过了。在卡圈,有一句卡迷之间互相调侃的话:“玩卡的男生几乎没有其他爱好,有点钱就去买卡了。”
对球星卡感兴趣的几乎都是“汉子”,这一点Lucky可以作证。开店8年,他遇到过的女性客户不超过5位,其中有的是为了给男朋友买生日礼物,有的是为了自己追星。
“买卡是一种冲动性消费。”大卫老王这样总结道。
他觉得,自己喜欢玩卡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拆卡时的未知所带来的刺激感,成套收集喜欢的球员卡片所带来的满足感,还有因为球员表现优异、卡片升值所带来的成就感。
卡迷在集卡时,除了在二级市场购买特定的单张卡片,还可以选择通过代理商或实体卡店直接购买盒卡。盒卡外会注明该盒卡中有几张签名版或限量版球星卡,至于具体是哪张就要凭运气拆盒。
有人说,正是这种类似于拆盲盒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让男人们为球星卡着迷。但在Lucky看来,存续时间更久的球星卡才是现在大火的“盲盒+商品”的鼻祖。“我相信若干年过去了,大家会忘记其他盲盒,但球星卡的价值仍然会存在。”Lucky说。
在卡圈,除了NBA球星,还同时存在足球明星、棒球明星和冰球明星的球星卡,还有万智牌、游戏王、宝可梦(Pokémon)等其他种类的集换式卡牌。
其中,宝可梦喷火龙卡牌的价值高达几十万元。还出现了有电影明星或歌星签名的电影、唱片卡牌。
从一名藏家到卡店老板,Lucky通过开店结识了不少卡迷,有的还发展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卡迷通过朋友介绍来到Lucky的店里,一来二去,Lucky和这位卡迷熟络了起来。在2016年左右,Lucky还叫上了这位卡迷和自己一起去参加了美国芝加哥的卡展。
让Lucky感到暖心的是,越来越多热爱球星卡的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来买卡,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有一次,有家长带着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来买卡。孩子买完之后,结果是爸爸把卡给拆了,爸爸还说:“你别拆,你运气不好,还是放着,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