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22-05-07刘静
刘静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有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受到种种制约。应从建立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相关机制、强化体育基本素质教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发挥陕西高校资源优势,推动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指出:发挥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让体育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让体育助力脱贫攻坚,推动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摸索出了成熟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之路上做出一定成效。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大省、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如何发挥体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作用,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意义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振兴。[1]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以农村体育为代表的乡村文化与社会发展。加快提升农民整体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大力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的机遇。体育事业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全民健身的有效实施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离不开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有力的保障支撑,它会让乡村更美丽,村民健康、更富裕,生活状态更好,更有质量。
乡村大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广泛开展会对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有利于增强村民体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良好的劳动力资源。
二是村民健康体魄的形成,平均寿命的延长,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减少村民医疗负担。
三是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及乡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既为農村居民群体提供了体育活动,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参加健身锻炼,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文明乡风、村风的养成。
四是乡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带动了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能够从经济上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乡村体育的广泛开展还有利于发现农村的优秀体育苗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支撑。
六是农村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情感交流,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化解,有利于打造平安乡村。
由此可见,以乡村振兴的实施为依托,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工作要求落实落地,持续加大对农村体育的关注和各项投入,深化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拓宽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覆盖面,建立健全乡村体育制度体系,分类推进、有序安排新建全民健身设施,让村民有条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助力乡村振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体育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后,农村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从陕西农村体育的发展情况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村政府、各级领导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日趋重视。不但亲自参与,站台助威,而且一些县乡还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二是乡村健身场地和健身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健身项目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完善乡村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等的实施,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形式的运动场所和健身器材,改善农民群众的健身条件。同时,各地大力推广和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较好缓解了农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2]
三是广大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显著提升。随着健身器材的布设及健身活动的增强,农村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有所提升,对科学健身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四是“体育+扶贫”促进了贫困地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向体育贫困地区提供公共健身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帮扶措施,传授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在经济扶贫的同时,整合和实现了体育扶贫、健康扶贫,客观上增强了农民体质、增进了居民健康水平、改变了传统的健康观念,推动了贫困地区全民健康的进程。[3]
在看到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给农村体育带来的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距离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距离陕西体育向全国体育先进省迈进的要求,农村体育的进一步广泛推广和取得更大成效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乡村居民的体育意识仍显淡薄。表现为,覆盖面较低,活动形式单一,健身活动质量不高等。同时,由于当前农村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现象,中青年村民数量较少,使得参加全民健身的人群不够广泛,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哑铃局面。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总体不多,使得体育后继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发现和培养。
二是在推动乡村体育发展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表现为,较为注重乡村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组织,特别是体育技能指导员、体育文化宣传员、基层体育组织员等的培训指导工作存在严重缺位或不足,村民的体育锻炼以自发和个人兴趣爱好为主,有针对性地组织村民参加群体性的健身活动和体育比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显不够,造成农村群众体育推进的持续性、能动性还显不足。
三是资金投入有限,资金供给主体单一。相关数据表明,当前国家对体育方面的投入,一半费用来自于财政拨款;相当多的省、市、县在体育事业上的费用投入,七成以上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
四是参与体育扶贫的主体比较单一,未能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体育事业的积极性有待加强。在体育扶贫进程中,体育主管部门依然是主导方,高校、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充分,没有充分挖掘利用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展的体育项目特色不够鲜明,使得乡村体育对推动地方经济和乡村体育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
五是体育发展不均衡,脱离了居民需求。整体上来说,近年来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建设有了明显增加和改善,但尚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的建设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项目不够丰富,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比较单一,部分设施和项目与农村居民真实需求差距较大,导致参与率低、闲置率高。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农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不但可以强健农民体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而且可以传播体育文化,树立自强自立、坚忍不拔、吃苦奋斗、阳光向上的理想、信念和节操,同时,还能培养和选拔体育人才,活跃农村体育经济。因此,体育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路径。
针对推进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完备的体育文化服务体系。要着重加强乡村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组织的建设,将农村体育爱好者、农村文化产业建设者等作为农村体育文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加强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村民开展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5]同时,组织好体育文化宣传交流活动,在广大农村普及基本体育设施,健全以体育设施、体育文化教育、体育赛事组织、体育指导员、宣传员培养等在内的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激发村民自主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意识,享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农村体育投资渠道。政府投资开展体育扶贫只是发展农村体育的一种方式,要努力开拓包括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甚至包括个人投资者的全方位体育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合理考虑投资回报,调动这些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健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制。[5]在乡村体育工作的推动中,要把责任和权利明确到部门,并制定明确的目标、方法、动态评价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文化服务规范和标准,形成“投资-运营-监管”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体育文化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环节的监督和问责制度,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障农村公共体育文化服务组织的有效管理和运行。[5]
四是加强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通过有针对性地高质量体育赛事的组织,增强村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形成人人喜爱,人人参与的局面,扩大乡村体育人口。
五是建立农村体育事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对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拓宽农村居民对体育文化和内涵的认知,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体育素质、培育健身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六是拓展体育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国内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常见“体育+旅游”、体育农业融合、特色体育小镇、体育休闲等模式,其出发点和定位是如何发展体育经济。陕西各地可结合所在地区、地域特点,开展好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服务,将对推进乡村体育特色化开展发挥良好作用,同时彰显乡村特色。
发挥好陜西高校资源优势,为推动农村体育
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高校在体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是西部地区大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发挥好陕西省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助力乡村体育事业发展,不但能深入推动乡村体育的建设,而且对改善农村居民体质,推动全民健身更好开展,提高陕西省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和陕西省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总体水平,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予以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在推进乡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管用的措施,更好推动乡村体育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西部地区的大省,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省份,要特别注重结合陕西省情特点,发挥陕西高等院校较多的资源优势,让高校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体育建设方面,发挥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提升农村人口自身的体育素质、推动农村人口“全民健身”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陕西高校众多,有良好的师资和学生等优质资源,可以利用高校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推动乡村体育发展的保障助力作用。
首先是可以建立体育教师定向师范生制度。由省教育厅牵头,专设面向乡村中小学校的定向师范生招生指标,鼓励各高校培养体育师资,省财政给予配套的办学经费支持,促进体育人才向乡村流动,补充乡村体育师资缺口,带动乡村体育的发展。
其次是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通过对口帮扶,特别是师资和设施帮扶等工作的开展,深化乡村体育教育,以及对全民健身活动实施等的指导,实现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和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的目的,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提升水准质量。
第三是针对乡村学生群体,高校可以选派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和健身训练,提高乡村居民的健身水平。
第四是发挥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为乡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咨询。通过农村体育活动的系统化标准化建设、农村体育健身文化的宣传推广、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建立,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农村人口体质健康的监测评价等工作,更好帮助农村青少年群体增强体质,提升素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参考文献
[1]耿迪,何颖,刘勇,李小刚.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理路、困境与治理[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5):25-31.
[2]向艳梅,周结友.新时代全民健身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21,43(01):28-33.
[3]薛明陆,李新红.新时代体育扶贫意义、特征与发展愿景[J].体育文化导刊,2020(03):7-12.
[4]唐丛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黄瑞祥,黄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0(05):8-10.
作者简介
刘 静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省体育局2021年常规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