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sQCA方法的社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07曹文慧田增瑞黄永春

科学与管理 2022年1期

曹文慧 田增瑞 黄永春

摘要:以116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fsQCA),从个体特征、企业战略选择以及机会识别能力三个方面,研究了社会企业产生高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引领倾向在企业绩效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产生高社会绩效的路径主要有2条,而产生高经济绩效的路径只有1条;为了提升绩效水平,社会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对于社会绩效来说,社会引领倾向的重要作用贯穿于各个阶段;而对于经济绩效来说,亲社会动机和机会识别能力则构成了各阶段绩效形成的关键条件。研究结果丰富了社会创业的相关研究,并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社会企业;社会绩效;经济绩效;fsQCA

0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企业不断蓬勃发展,从多方面推动了社会价值的创造。1976年,尤努斯创建了格莱珉银行为贫困群体提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帮助社会底层人群解决就业问题,这位为穷人服务的银行家也因此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虽然社会企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社会创业实践不断增多,各类社会企业以及社会企业服务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促进公平、扶贫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然而关于社会企业的定义,目前尚没有形成一致看法。但学者们大多认可,社会目标和商业逻辑是社会创业的两个核心要素[2-3]。基于以往研究,本文认为社会企业是指以社会使命为引领、以商业化为手段,致力于通过创新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

近年来,生态保护、养老残障以及扶贫开发等社会需求逐渐增多,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机制很难有效地改善当前的局面。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以及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使命的呼吁,使得推动社会企业的成长显得愈发重要。然而社会企业对于双重使命的追求,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比商业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虽然有部分学者对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是大多沿循商业创业的研究逻辑,忽视了社会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而且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线性的因果关系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影响,忽视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作用。因此,如何促进社会企业绩效的提升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运营的核心围绕着高层管理者展开,其个人特征往往会对企业的决策和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社会创业者的“亲社会性”,作为区别于商业创业者的显著特征,亲社会性成为创业者开展社会创业的重要驱动因素[4],而这种特征也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行动上并作用于企业绩效。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社会企业绩效形成机制的研究需要将创业者的个人特征以及企业的战略行动等综合起来考察。其中,机会识别作为创业行动的起点,企业对于潜在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另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同企业的战略方向选择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社会企业来说,社会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社会企业自身的特殊性,深入剖析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组态分析的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QualitativeComparativeAnalysis,fsQCA),从创业者个人特征、企业战略行动选择以及机会识别能力三个方面,来研究高社会企业绩效形成的路径机制,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推动社会企业绩效提升的条件组态是什么?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匹配和协调关系?

1组态模型构建

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变革的创新实践,社会企业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其中,绩效作为创业结果的重要体现,明确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社会企业绩效的衡量,学者们大多认为应当同时反映其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5]。其中经济绩效主要表现为企业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而社会绩效主要表现为社会价值的创造或社会目标的实现[6]。由于社会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分散。总的来看,目前对于社会企业绩效的研究主要关注两类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如组织的能力、行为或战略[7-8],以及创业者的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等[9]。

然而,社会企业绩效的实现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并未从整合的角度对社会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鉴于此,本文采用fsQCA的方法,运用组态思维将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如亲社会动机、机会识别和社会创业导向,其中,社会创业导向包括三个维度,来探究这5个前因变量是如何对社会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

1.1亲社会动机

亲社会动机是指个体为他人着想、希望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種性格特征和行为倾向。亲社会性通常会引发个体对于社会的认同感以及悲悯情绪,并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消除困苦,从而提升个体的社会创业意愿。这种亲社会性作为社会创业重要的驱动力,同样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然而,不同于商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企业需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社会价值的创造。创业者所具有的亲社会动机,会推动创业者表现出互惠共享的行为倾向,也会更加愿意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能够帮助个体突破自身的狭隘思想、促进观点的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10]。

1.2机会识别

机会识别作为创业的核心,对于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至关重要[11]。创业过程的起点源于机会识别,是否能够识别具有创新性以及价值性的机会,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社会企业来说,机会识别的重要性表现在挖掘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机会上。具有较强机会识别能力的企业,更能够在复杂动态的商业环境中识别潜在的需求、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创业机会,从而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以及绩效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机会识别包含需求感知、资源以及商业模式匹配。这也就意味着,机会识别不仅在于挖掘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更在于企业相应的资源配置策略和商业模式,资源和机会的匹配决定了创业活动的开展[4],并作用于企业绩效。

1.3社会创业导向

社会创业导向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行为特征,是社会创业的核心要素。盛南和王重鸣[12]认为社会创业导向包含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三个维度。其中,互惠协同主要表现为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以及组织间的互利共赢;社会引领表现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社会企业经营和产业规划、社会规范的匹配;资源拓展表现为企业对于资源潜在价值的挖掘以及边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三者之间的综合和匹配是企业绩效提升的有效工具。

当企业具有较高的互惠协同倾向时,企业会更愿意和其他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合作,而合作的过程也是社会企业价值观传播的过程,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10]。而从社会引领的角度来讲,企业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企业通过战略规划的调整,保持企业经营和社会价值理念、政策规划的匹配,有助于缓解社会企业的合法性问题。最后,资源约束往往是社会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能够缓解资源困境、实现企业的价值追求,社会企业有必要关注边缘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的价值[13],从而确保企业以低廉的成本和创造性的手段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明确本研究的调研对象是从事社会创业的创业者。对于调研对象的选择,主要是出于这类群体通常对组织内部情况较为熟悉,从而能够确保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本研究在成都市社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社企星球以及深圳市社创星等机构的帮助下,对社会企业开展了问卷调研,样本范围涵盖教育就业、养老和残障以及扶贫开发等行业。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32份,在剔除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16份。

2.2变量测量

(1)亲社会动机。关于亲社会动机的测量,主要采用Grant[14]所提出的衡量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该量表包含了四个题项,反映了社会企业家进行社会创业的内在推动力和个人特征。

(2)机会识别。不同于商业企业,社会创业机会具有其独特性,完全采用商业企业的机会衡量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社会企业。因此,本文对机会识别的衡量,主要借鉴了黄金睿[15]和王皓白[16]的观点,突出社会创业机会识别在盈利性以及社会性方面的双重特征。

(3)社会创业导向。本文对社会创业导向的衡量,主要借鉴盛南和王重鸣[12]的研究,从互惠协同、社会引领以及资源拓展三个维度来衡量社会企业的战略选择和行动倾向,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创业的特殊性及其本质内涵。

(4)社会企业绩效。社会企业绩效的衡量包括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对经济绩效的衡量借鉴了Liu[7]、Pinheiro等[17],对社会绩效的衡量借鉴了詹旎萍[9]和Liu[7],并对测量题项进行部分调整。

2.3信效度分析和同源方差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其中,对于信度的检验采用克朗巴哈系数。结果表明,本文各个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值均大于0.7,说明量表的信度较高,可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效度的检验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且符合AVE和CR的检验要求,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其次,鉴于量表题项均由同一应答者完成,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对量表进行同源方差检验,采用了Harman单因子检验法。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8.92,方差贡献率是33.036%,不及累计方差贡献率的一半。因此,认为样本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3.1数据校準

采用fsQCA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校准,为各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赋予集合隶属分数。在校准的步骤中需要考虑三个锚点:完全隶属点、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点。本文参考程建青等[18]的研究,在锚点的选择上,以原始数据的上四分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均值以及下四分位数为标准。借助fsQCA软件在[0,1]之间对原始数据进行模糊集隶属分数的赋值。

3.2必要性分析

在数据校准之后,需要进一步对条件变量进行必要性分析,判断条件集合是否是结果集合的超集。一般认为,必要性分析中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大于0.9,表明前因变量构成结果集合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条件变量对高经济绩效和高社会绩效的必要性均小于0.9,并不构成必要条件。这也表明单个前因变量对绩效的解释力度较弱,因此有必要采用组态分析,深入分析产生高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路径条件。

3.3组态分析

在进行组态分析之前,还需要进行真值表的构建,并根据相关条件筛选符合一定标准的条件组态、减少真值表行数,具体主要参考两个标准:案例阈值和一致性阈值。在案例阈值的设置上,根据本文的样本数量,并且考虑阈值的设定能够使至少75%的样本量得以保留[19],选择2为阈值标准。另外,在一致性阈值上,以0.8为最低一致性水平,高于以往研究中建议的0.75。除此之外,为了避免组态在结果集合和非集的同时子集关系,需要同时考虑PRI一致性,因此将PRI一致性设置为0.7[20]。当一致性和PRI一致性大于设定标准时,将条件组合赋值为1,否则为0。

之后,基于布尔代数的算法逻辑对真值表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研究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经过分析之后,能够得到复杂解、中间解和简约解三个结果。其中复杂解不包含任何逻辑余项;简约解包含逻辑余项,但不评估其合理性;中间解只包含和理论、经验相符的逻辑余项[19]。根据条件变量在简约解和中间解的出现情况,可以构建高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组态结果。当条件变量同时出现在简约解和中间解中,则为核心条件;当条件变量只出现在中间解时,则为边缘条件。在组态结果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二者进行表示,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有两条路径可以形成较高的社会绩效,有一条路径可以形成较高的经济绩效。

3.4结果解读

3.4.1高社会绩效组态分析

(1)特征行动双驱动型。组态1表示无论社会企业机会识别能力与否,以及企业战略行动是否具有互惠协同倾向,在创业者亲社会动机与企业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倾向相匹配的情况下,社会企业能够形成较高的社会绩效。企业战略行动所具有的社会引领倾向,意味着企业在实现政策和社会规范匹配的情况下,提供社会紧缺的产品或服务。这种行为倾向既是企业战略行动的表现,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有助于社会企业影响力的提升。另外,资源拓展倾向意味着社会企业对于边缘资源的不断挖掘,这种战略行动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资源约束问题,创造性地解决资源对社会企业的束缚。而企业的经营不仅依赖于战略的实施,更依赖于“人”的作用。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会作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从文化、组织结构、流程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经营施加影响,也会影响组织内部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对社会目标的追求。因此,在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和社会引领、资源拓展倾向的匹配下,企业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绩效。

(2)机会行动双驱动型。组态2表示当社会企业不具有互惠协同和资源拓展倾向,而且创业者是否具有亲社会动机不构成关键要素时,在企业具有一定的机会识别能力并且采取社会引领倾向情况下,社会企业能够形成较高的社会绩效。机会识别作为创业行动的开端,创业机会所蕴含的潜在价值对于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取得较高的社会绩效,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机会识别能力来挖掘潜在的社会问题。另外,企业在战略行动上对于社会引领的追求,意味着企业将社会目标和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相融合。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到外部的组织间合作,始终将对于社会使命的追求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这种行为特征不仅为社会企业经营指明了方向,而且为组织认同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机会识别能力和社会引领倾向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有助于企业产生较高的社会绩效。

3.4.2高经济绩效组态分析

结果显示,当社会企业不具有资源拓展倾向时,只要企业具有机会识别能力、社会引领和互惠协同倾向,以及创业者具有亲社会动机,社会企业可以形成较高的经济绩效。机会识别能力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社会绩效上,而且表现在经济绩效上。对于社会企业来说,有价值的创业机会需要兼具商业和社会价值,因为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基础。而战略行动的互惠协同和社会引领倾向,有助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知识、信息等资源共享。企业对外合作的过程也是企业价值彰显的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吸引外部投资和合作,从而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在机会和战略行动的主导下,创业者亲社会动机的辅助作用也是高经济绩效产生的重要环节。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创业者特征会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突出表现为对于员工创新和组织合作的支持,有助于高经济绩效的产生。

3.5分阶段组态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社会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经营重点,将所收集的数据按照3年以下(初创期)、3~5年(成长期)和5年以上(成熟期)进行划分,并对子样本分别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子样本的案例数相对较少,因此在进行充分性分析时,将案例频数阈值设置为1,一致性和PRI一致性保持不变。另外,为了便于分析,仅对比不同成长阶段原始覆盖度最高的路径,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

(1)社会绩效。根据社会绩效的产生路径可以看到,在初创期,要求企业能够识别具有潜在价值的创业机会,从而为创业行动提供良好的开端,同时企业的战略方向应当以社会引领为重。在该阶段,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更多地发挥了辅助作用,推动创业者进行社会问题的挖掘以及战略方向的确定。在成长期,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复杂。就组织内部而言,如何塑造信任支持的组织氛围,以及如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置等,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社会目标,这些问题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企业家发挥其亲社会性,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予员工必要的支持。就组织外部而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业务复杂性的提升,要求企业扩大社会网络、加强组织合作,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拓展企业的资源获取渠道,从而为新的战略行动提供可能。在成熟期,企业关于组织运营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该阶段社会绩效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维持和发展策略。要求企业战略具有社会引领和资源拓展倾向,即在追求社会使命的同时关注边缘资源,如雇佣心智障碍群体为员工,从而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而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和企业的机会识别能力则起到了辅助作用。

(2)经济绩效。结果显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经济绩效产生路径和社会绩效较为类似,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和社会引领倾向对于经济绩效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企业同时追求社会和经济价值,这也使得企业的合法性受到公众的质疑。创业者在经营的过程中融入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考虑,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出现“使命飘移”的风险,而且也是向公众传递企业价值、获取认同的有效途径,能够为经济绩效的提升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在成长期,为了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绩效,要求企业关注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此时,相较于初创期来说,互惠协同和资源拓展变得尤为重要。而在成熟期,企业弱化了对于资源拓展倾向的追求。由于成熟期的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社会资本,资源获取渠道逐渐增多。但是,仍然要发挥创业者的亲社会作用、提升企业的机会识别能力。为了能够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社会企业必须要把握外部环境中的动态变化,识别具有潜在价值的创业机会,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發展和绩效提升。而这同样需要组织内外部的支持,要求创业者强化互惠协同、推动组织内外部的沟通交流和知识共享。

4结论与启示

4.1研究结论

本文以116家社会创业企业为样本,从个体特征、机会识别能力以及战略决策三个角度出发,采用组态思维对上述因素进行了整合,研究形成社会企业高绩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1)无论对于经济绩效还是社会绩效来说,社会引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形成高社会绩效的路径有两条,包括特征行动双驱动型和机会行动双驱动型,而形成高经济绩效的路径只有一条;(3)根据路径覆盖度,高社会绩效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特征行动双驱动,这也就意味着战略行动和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对于社会绩效的形成同样重要;(4)高经济绩效的形成强调对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创业者亲社会动机、企业的机会识别能力以及互惠协同、社会引领倾向;(5)社会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但总体来看,在社会绩效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引领倾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经济绩效的形成过程中,亲社会动机和机会识别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求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够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战略的有效选择。

4.2管理启示

第一,充分地培育和发挥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创业者通常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会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绩效。在面临风险和危机时,企业家精神也是企业的重要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业者的亲社会动机对于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从事社会创业的创业者能够发挥其亲社会动机,挖掘潜在的社会需求,并将其对于社会目标的追求内化为企业的价值观和战略行动。然而,并不是每个从事社会创业的创业者都具有亲社会动机,因此这就突出了社会企业家培育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创业孵化和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社会创业者的亲社会性,培育其互助共享的创业思维,激发其对于金字塔底层群体的关注和共情,从而发挥企业家在社会创业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注重企业的经营行动转化,推动经济和社会价值共创。企业绩效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创业者创造性的想法,更依赖于战略行动将想法转变为现实。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机会识别和社会创业导向在企业绩效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企业不仅要注重潜在创业机会的识别,也要注重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资源状况采取恰当的战略行动。另外,根据组态分析结果,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形成路径具有一定的差异,条件的匹配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亦有差异。因此,社会企业要结合绩效的形成路径,对企业的经营现状、资源要求以及发展目标进行动态评估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双重价值的创造。

第三,强化政府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不断优化社会企业营商环境。社会企业对于双重目标的追求,使其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问题,如身份合法性、资源约束以及经验匮乏等。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加以解决,更需要政府强化对于社会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关注,从金融支持以及产业规划等方面给予社会创业一定的支持。如设立专项支持资金,鼓励开展社会创业;搭建社会创业孵化基地,从项目评估、创业指导、资金支持以及商业推广等方面,推动社会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强社会创业培训,培育从事社会创业的人才;或者从制度层面给予社会企业一定的认可,深入推进社会企业认证管理,强化社会企业影响力传播,帮助社会企业减少来自公众和投资者的质疑。通过社会企业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社会企业的生存概率。